第四十二章 百家爭鳴誰堪大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然了,這也讓他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的樣子。

不料,此刻的趙永卻是連連搖頭,說道:“爹,文字太過繁複,不便於令天下人都會,普及變成了難事。”

上一輩子,趙永可是大大的有體會。

想想看,別的不說,單就文字而言,簡單的字,很容易就普及了。

可是,有些生僻字,別說是會,有些人見都沒見過。

再有,文言文這東西,很多人都不懂,看不懂,自然也就沒興趣去讀。

更毋寧說八股文章了,清代的八股文,可是讓人更頭痛的一種文體。

“哼!等著看,肯定有一天,我把它都簡化過來。”

他這話,可不是在心裡說的,而是從口中說了出來。

聽了他的這個話,始皇帝不由一愣。

隨即哈哈大笑了起來,搖頭說道:“你這孩子,天下的文字,好不容易才書同文,你卻是還要簡化文字,這樣的水磨工夫,還不知道要到何時何地才能做到。”

“況,天下書籍,現如今還都是竹簡,你要如何才能改得過來?”

說起書同文來,始皇帝也有些腦袋疼。

多年以來,他推行書同文,其中的艱辛那也比比皆是。

不用說別的,諸子百家中,那些文人便是各國之人,其中有很多都不同意修改自己原國家文字。

若非強權兇猛,恐怕到了現在,也無法書同文。

只是,這樣一來,是皇帝就不免得罪了那些諸子百家中的人物。

即便是現如今,在大秦境內,某些地方,還沿襲用著各自國家的文字,只是這種情況減少了許多而已。

見便宜老爹臉色凝重,趙永卻是不禁一笑。

其實,他是想到了一個比較有趣的和私情,而且還帶著點惡趣味,說道:“爹,如果哪一天,我們真得了這天下,呵呵!咱們就把所有的竹簡書一股腦的都收了上來。”

“然後,將其上的文字都拓印,或者是抄錄在紙張上,隨後一把火將那些竹簡都燒掉。”

聽到他的這種話,始皇帝的臉色不由一變。

即便是他,也不曾有過這般瘋狂的想法。

“然後,我們再用簡化文字印在紙張上,隨後發行天下,弄的天下紙張的書籍,簡體文字滿天飛。”

“呵呵,我看到時候,誰還能阻攔得了文字的簡化,以及書同文。”

這想法很大膽,可是始皇帝聽完,卻是雙眼泛起了精芒,身子不由震動了起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深吸口氣,說道:“只是,這樣做,你便會得罪了普天下所有的讀書人。”

“會嗎?”

趙永卻是聳聳肩,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現如今,天下讀書人少的很,有一個算一個,那都是寶貝。”

“可是,如果我們對方紙張與印刷成功發行,讀書人多起來,文化被我們普及了開來,試問,我們還有可能沒有人才可用嗎?”

“天下讀書人?呵!到那時,所謂的天下讀書人,可就不止僅僅是現在的那些自鳴得意的傢伙了吧?”

聽了這話,始皇帝不由身子狠狠顫抖了下,他的眼睛微微眯縫起來,只是眼眸之中的精芒卻是愈發明亮。

他想了想,微微點頭。

始皇帝很激動,他覺得或許趙永的方法真的可行。

天下之人皆讀書,天下人都是讀書人,那麼何來會得罪天下的讀書人呢?

想想那等壯景,始皇帝不禁都有些心潮澎湃了起來。

但,他畢竟是一國之君,想的東西當然與旁人不同。

“倘或……真的有那麼一天,永兒,諸子百家,你會用哪一家的呢?”

“你可是要知道,這些傢伙,都不是好惹的,其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力都極大。”

始皇帝用了法家,得了天下,統一了六國,卻也失去了儒家,墨家,以及農家等派系的拋棄。

那過程是殘酷的,而且諸子百家的人,對大秦也極有怨言。

其實說起來,這也是現如今,大秦局面動盪,有些不穩的問題所在。

他始皇帝在,一切都好說,可一旦他撒手人寰,難保沒有哪個派系跳出來,再扶持另外的一個人,將這天下弄的烏煙瘴氣,大秦一朝,可就危險了。

如今始皇帝說出來,其實也是引導趙永,想要看看他是如何想的,要如何去做。

趙永自然不知道,這是始皇帝給他的考試,是一次很正面的考驗。

正因如此,趙永回答的才愈發的隨性起來。

“其實……爹,你想過沒有,諸子百家,並非是一家都能包羅天下所有的事情。”

“比如說,法家,他們對於法學很是瞭解,可是你讓他們去搞建築,他們能行嗎?”

說到這裡,趙永眨巴了下眼睛,看向了便宜老爹。

這道理,淺顯易懂,始皇帝自然明白。

“繼續說。”始皇帝微微點頭,頗有點興趣了。

“如果是我們家掌握天下,我希望,爹,你能夠融諸子百家之長處,這樣才能令天下安定,國家昌盛。”

“何解?要如何融合?”始皇帝的眼眸中,有了一抹精光。

“融合,其實不一定真的是融合,而是物盡其用。”趙永一字一頓:“想想看,剛才我說了,諸子百家的人,他們各有所長,卻也各有所短,優劣參半,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呢?”

趙永掰著手指頭,說道:“先說法家,法家自然是以立法為先,一個國家沒有法,自然是不成,那麼法家便可以去做司法該做的事情。立法,執行法度,進行規劃國家法令。”

“再如兵家,兵家擅兵,便由他們去掌管軍隊,訓練士卒,國之根本不僅僅是在經濟,也在武力,國強則民富,軍隊的建設也很重要。”

“農家擅長農作,那就讓他們去掌控國家農業,研究農業,促進國家的農業發展。”

“墨家以機關,學術著稱,更有遊俠的稱號,那就不如讓他們開展研究,令國家的發明更多。”

“名家擅長外交,那就可以讓他出使,與其他國家多多交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