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首提科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但就是這樣一個態度也夠令歐冶青心中感激,連忙拱了拱手,大喜道:“大王實仁義矣,臣便先替匠人們道聲謝了!”歐冶青雖然知道嬴政這話的意思,不過嬴政這樣坦然大方,仍是令他心中好感增加不少,如此也樂得拍了嬴政一句馬屁。禹繚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這才抬頭道:“若是以大王此議,將石礦煉成鋼,再製成,模具。”他頭一回聽到這個詞,還說得有些不太順利,但卻不妨礙他理解到其中的意思,若是照嬴政所說製成刀劍,如此速度自然大增,到時軍中普遍換上鋼鐵制兵器敢不過遲早之事而已,不過光從此事看來,足以表明嬴政已經迫不及待有攻趙之心了!

這頭商議完畢,那頭嬴政卻想起自己欲開科舉之事,便找了時日召了眾人於章臺宮大殿之中商議此事。在他看來,開科舉實則好處多多,不止是能為秦國招攬人才,更為重要的,則是可利用孔丘之名,將頑固不化的庶民布衣教成只知忠君愛國,骨子裡少些不屈服念頭的聽話庶民。秦國為何早早在二世便亡,嬴政雖然對歷史所知並不多,但他來到戰國時間這樣久,又任秦國君王多年,總歸還是得出一些他自己的心得。

拿趙國來說,對秦國是誓死而不願屈服,這也是當初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何計殺趙人四十萬的原因。除了不願俘虜如此多人耗費糧食之外,恐怕還有將人一旦放回去,秦國耗盡糧草打贏此戰,但因時下人心中固有思緒想法,一旦將人放回去,這四十萬人便又成為趙軍主力,不肯屈服於強秦,相當於秦國耗費兵力白打了此仗一般,逼於無奈之下,白起才殺了這四十萬人,某些方面來看,當時的白起也不過是為昭襄王背了一口黑鍋而已。而此時不止是平民布衣崇尚自由,沒有什麼國家觀念,亦不知忠君愛主,只知士為知已者死的風氣,亦是推動了秦國早亡的步伐。

歷史上的秦始皇為人如何嬴政不得而知,但若將秦國不做改變,就此下去,秦國治法嚴苛,原老秦國之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法律,自然不覺得有多難以遵守,若是他不再大興土木,只重奢華享受,要想平安統治秦國延續到幾世之後也並非不可能的,但若是嬴政想一統天下,滅六國而將六國土地劃為自己治下,以秦國法律嚴苛,恐怕許多他國之人初來咋到便有些受不住,這也是為何當初秦國看似如此強橫,兵強馬壯,可惜最後卻崩潰得如此之快的原因了。除了秦國因始皇時大興土木民不聊生之外,恐怕最多的也就是六國之舊人受不了這樣的治法,項羽等人一旦造反之後秦國才會垮得這樣的快。

而此時嬴政希望開科舉,也未償沒有提前安撫民心之意!畢竟開科舉來說,對天下讀書人是有好處的,而此時讀書人並不多,讀書而明事理,讀書在此時人看來是件極尊貴的事情,非貴族而不得以識字,非貴族而不得以有姓氏,若是科舉一開,天下讀書人有了報負,用武之地,自然對秦國推崇有加,而自後代來的嬴政心中清楚,天下輿論,幾乎掌於讀書人之口,尤其是在此時讀書人精貴異常的時候!

若他大開科舉,天下讀書人從此便與他地位君臣有別,而非此時只要是有識之士,便可與他同席而坐,不分尊卑,人家高興了便留下來為他做事,不高興了拍拍屁股就走,有可能轉眼間便成他敵人。更為重要的,從此秦國可給人傳遞天地君師的理論,從此世人知尊師而重道,知除天地之外,君王便是最大,庶民心中有了對君王最基本的懼怕也敬畏之心,從此縱然有人要鬧造反,恐怕也不是這麼容易的!

越是這樣想著,嬴政心中便越是肯定,因此角抵賽事過後不久,待獎勵已經塵埃落定,只待歐冶青武器大批製成,在李牧還未提出要出使魏國安邑之時,嬴政召集眾人,將此事提了出來!

“政欲在丞相之下設內閣,以宮中如今任職博士者為官,欲廣召秦國有識之人為秦辦事,不知諸位卿意下如何?”他這樣一開口,許多人便是愣了一下,似是有些沒明白嬴政意思,禹繚眉頭皺了皺,以他如今身份地位,自呂氏一死秦國還未設丞相的前提下,他官職最高,平日又深得嬴政信任,因此這會兒上前一步邁了出來,拱手不解道:“臣等愚昧,還望大王示下!”眾人也大多與他心裡想法差不多,只是見有人開口,陸續便有人跟著出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嬴政跪坐於高臺之上,有人開口詢問的情景他早已料到過,因此這會兒便不慌不忙解釋:“政欲辦科舉之制,從布衣之中選撥人才,在秦國各地設供人讀書識字之私塾……”私塾一詞眾人此時還未聽說,但嬴政一聽供人讀書寫字,堂下頓時如同炸開了鍋一般,反對聲音接踵而來:“大王不可!庶民乃屬下賤,豈可讀書識字?”

頭一個開口說話的人是一個年約五旬的老人,嬴政定睛望去,此人乃是屬奉常之下任職,先祖也曾是秦國鄖貴,這會兒這老人反應激烈,隨著他一開口,不少人都站了出來:“趙公說得極是,區區下賤之民,豈可與讀書相提並論!望大王三思,此事萬萬不可!”

開口反對的,幾乎是平日秦國勳貴之後,嬴政冷眼望去,竟然見朝中大半的人都站到了這老人身後,跪在地上頭也不抬的對著自己。殿下黑丫丫跪了大大片,嬴政雖早知欲改革並不易,但也沒料到此時除了自己親信魏轍禹繚等人之外,幾乎都已經站在了那些反對派的一邊。此時讀書在世人看來是一件極有身份極有臉面的事,人人階級分明,商鞅當年便是觸犯了貴族利益,縱然為秦國居功甚偉,最後也遭橫死,死了也被車裂,足以可見勳貴立場。

嬴政眉頭皺了起來,目光陰沉:“諸位可是以此相逼?”科舉之事,乃是事在必行!雖說這些老舊貴族不肯讓步,怕傷了他們地位與尊嚴,但嬴政也不肯甘心放棄此事,在他看來開私塾乃是好處極多,當年現代時曾有人說過一句話,一切要從娃娃抓起,若是他從小孩子時期便給人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讓他們知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這在他看來對於秦國政權的穩固有百利而無一害!更何況往後攻打六國,要使糧草與銀錢之事頗多,當年抄呂氏家產時雖令嬴政發了一筆橫財,但呂氏金錢,總歸有限,天下之大,庶民布衣才佔主要部份,若是加重稅賦而出征各國,只會使得民怨叢生。

而若是不從庶民處加重稅收,則諾大秦國軍隊不易養得起,縱然這幾年嬴政節儉無比,但先前幾代秦王之時便愛好大肆修建宮殿等物,耗費了不少金帛等物,如今留給他的看似輝煌,實則庫中並無多少存糧,這幾年嬴政為了名聲,並未加重稅收,又為了拉籠魏轍,當年嫪毐之亂時宮殿曾被損毀,如今還未大修得好,如此一來金子財帛之事便是如同一道陰影壓在他心頭。如今大肆開採礦石,雖說使用的乃是軍中士兵勞力,並未額外再徵召民夫,可士兵也是人,要吃喝,養著那樣一群工匠,看似威風,實則金帛財物也如流水似花出去,嬴政如今為的,就是錢而發愁!

在他看來,庶民雖說窮困,但若一人少許使上一兩個刀幣,於各人家中並無礙,可是秦國的各處庶民加起來,這筆財富亦是不可限量,而加重賦稅只會使得民怨叢生,若要他們心甘情願掏錢,花得痛快並且認為佔了便宜,開設私塾便是上乘之計!人人以讀書者為自豪,世人又普遍推崇讀書人,若是開設私塾,又得知讀過私塾往後有機會可透過科舉而發達,許多人恐怕咬緊牙關不吃不喝也願送孩童斷文識字,如此一來對秦國不止無害,反倒是大大增進財政收入。

嬴政冷笑一聲,也不管跪倒在地的眾人,只令趙高將自己早已寫好的詞文念了出來!禹繚等人原就非秦國老舊貴族出身,對於權貴之間的利益看得並不如何重,但他聽了半晌,卻聽得出來嬴政這筆計劃於秦國極為有利,若是當真得以開啟,恐怕不止秦國會富強,乃至有益千秋後代!畢竟在禹繚看來,秦國打天下容易,可是坐擁天下治理天下卻並不那麼容易。原本這在禹繚看來是一個極為令他頭疼的問題,以嬴政性情,冷戾而睚眥必報,這樣一個人有野心,富有遠見,對兵器之道也獨有見解,在他看來,實則是一個攻打天下的梟雄人物。可正因為他性情中的冷戾殺伐果斷,若由他往後坐擁天下,以他性格再加上秦國治法嚴苛,恐怕民怨叢生。

這樣一個人性情剛烈無比,眼中又揉不得沙子,往後情景足以可見!他一向打算待輔助嬴政一統天下之後請辭而去,可如今竟見他提出這樣一件往後利國利民的事情出來,足以可見嬴政心中也並非全是陰暗而已,禹繚既覺吃驚的同時,心中又生出一絲興趣,此舉雖然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但他卻並不覺得懊惱,反倒是心中有些驚喜,若是嬴政口中的科舉當真實行,恐怕往後千秋後代亦會受益無窮,秦國坐穩天下傳上幾十代亦非難事,畢竟朝代更迭乃是尋常,可若是往後代代秦王只要非昏庸無能之輩,秦國傳承千年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禹繚一想到這兒,心中也不由生出野心來,若是這樣的國度在他手中漸漸實現,在他見證之下漸漸成就流芳成世之國,往後史冊之中能有自己一席之地,那也不枉人生走了一遭。

只要是個人,便有弱點!有人一生追求的是榮華富貴,有人一生追求乃是地位權利,而如禹繚等人,則對於流芳百世不可抗拒。禹繚開始認真思索起在秦國養老定根下來的可能,場面鬧成一團,他卻是閉目深思,並不開口。

“大王此舉乃實在是於秦國千秋萬代的宏大創舉!若此科舉真如大王所說得以施行,秦國必定代代受益千秋萬世永傳!”韓非是嬴政一黨之中率先靜態者,他對於嬴政提出的科舉是實實在在在的贊成的。韓非當年在韓王麾下之下便吃夠了覺得自己有本事卻又懷才而不遇的苦頭,自然對此時許多貴族之間只知維持自己權益而不顧大局的做法十分不滿,他當年亦是有滿腔抱負,可惜韓王有眼無珠,認為自己嘴唇笨拙,不肯給他機會一試,如今嬴政開科舉,簡直是為天下有識之士而投奔無門者開啟了一扇大門!而私塾一旦展開,秦國又並非無償教書,幾十年之後私塾又為國家運送大批人才,就算光憑如此,嬴政大名也足以流芳百世,而貴族之間卻只肯護著自己利益,不肯教旁人分食,哪管嬴政往後大事!

韓非一想到這兒,便站出列來,重重叩了下頭去:“上古之時大禹王建夏國,後人墨守成規而無大能者,夏國衰敗,由商取而代之!中古之時周公旦設禮法,制儀式,惜後人無能,周室式微,原該由有能者居之!近古之時秦先代王勵精圖治,後又任公孫先生變法,此乃秦國才漸強盛!”韓非將歷史分為上、中、近古三段來說,倒也新鮮。眾人沉默不語,原本還有些結巴的韓非此時在眾人看來他侃侃而談之時身上竟然帶著一種力壓眾人之勢,讓人不敢直面相對!

“臣以為,不同時段,便須以不同做法與其改變!當年公孫鞅大膽變法,使秦日益強盛,此乃歸功於先王慧眼識珠,並非拾先人牙慧,大膽變革,才有秦國今日之強勝,眾將士悍不畏死,奮勇殺敵,此乃吾大秦軍士才有威名赫赫!眾將士之間憑軍功而得之,名正則言順,又無徇私舞弊之事發生,還秦國清明!而周天子自姬旦以來,便不思圖進,只知守成,最後諸候勢大而周王室名存實亡,如此便證明,非常時段行非常之事!若是只待守株之徒,則必被人取而代之!臣以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而世異,則事異!事異則應備變!”朝非聲音朗朗,這一刻,沒有誰再敢瞧不起平日這個性情內向,並不輕易多言的韓非。縱然他一番話因情緒激動而有時略有結巴之處,但殿內仍是無人嘲笑,反倒是許多人被他駁得說不出話來,沉默頓時在章臺宮大殿之中如潮水一般蔓延開來。

韓非最後兩句話的意思,便是出自他當日訴諸於書,想呈給韓王的理論之一,意思原是想說世事不應完全遵循古法,也不應該效仿一些無用的陣規,應順照此時發生的事情而早些做出準備。事情是隨著時局的變化而改變,眾人便應當與時俱進,不應該只固步自封,而早做準備!這些意見,原是他當年該呈給韓王知曉的,誰料韓王心不在此,又一向瞧他不上,以致於韓非滿腹才學,如今竟然報效了韓國之敵的秦國,如今想來也是世事無常!

殿內頓時死一般的安靜,突然之間,嬴政自高臺之上起身,撫掌而笑:“韓卿此話極為有理。古來先賢者幾乎都別具一格,若要秦國強橫,並非只軍隊之強,否則當年先曾祖時期人才濟濟而兵強馬壯,卻連一臨死而垂危的趙國亦未拿下,成為先曾祖父心中遺憾!諸位心思,政亦瞭解,只是政為的,乃是往後秦國世世代代,而並非圖謀一時!諸位若是一心固執,不肯輕易作出改變,政亦不便強求,道不同,則不相為謀!”他話語陰森,已經隱隱有借此事而奪在場跪地進誎之人權利的意思。眾人一聽他說話,頓時心下一寒。許多人心中不由失望與惶恐,新王性情剛烈,說一不二,他既然當眾提出此事,恐怕心中早已有了決斷,年輕君王權勢滔天又是大勢在握,他已經定下決心,再不容旁人多置一詞,如今看來,眾人跪地懇求,不過是無用之興而已!

一想到這些,許多人心中不由寒冷,頓時默不作聲,唯有聽到嬴政陰戾中帶著寒意的語氣,大殿內溫度直降,明明是盛夏時節,不少人後背卻竄出一層層的冷汗來。許多人心中不甘,讀書乃是貴族權利,識文斷字本不該賤民所學,可偏偏嬴政罔顧自古以來的規矩,如今想打破這些,明顯劃分貴族權益,他是不是想削去秦國貴族的權益?他這是想要幹什麼?若是此步退,往後則步步退,秦國貴族再也無發言權,從此將只成君王附屬,再也沒有以前那樣超然地位,縱然君王作主,但貴族之間亦有極大發言權!可若是不同意,今日君王擺明要削減眾人權益,再無更改可能!

進則敗,退則亦敗!許多人心中頓時生出一股絕望之感來。

嬴政冷眼望著這群人沉默不語,臉上笑意肆意而又狂妄:“政言盡於此,諸位意下如何,請儘快表態!”每回改革之時,都要伴隨著一陣流血!嬴政心中殺意凜然,眼睛中幾乎都要染上一層嗜殺的血色,他對於眼前這群老頑固早已忍耐多時,若是藉此時機剷除一批每每喜歡與他唱反調的,倒是正好!這些人一旦去死,往後嬴政再推行旨令必定行使更快,少了攔路的人,說不定好處更多。嬴政眼神猙獰,兇光湧動,下頭眾人縱然沒有抬頭往上看,卻也能感受到這股緊張的氣氛,頓時殿內安靜得如同落針可聞。

感受到君王的這股赤裸裸的殺意,眾人齊齊打了個冷顫,這股殺意猶若實質一般,壓在眾人心頭,那率先出列的老頭子陡然之間抬起頭來。這老頭子身材寡瘦,如老得風乾一般,面上只剩皮包骨,顴骨極高,嘴唇兩旁法令紋明顯,襯得他整個人顯得有些兇狠嚴厲,這會兒他一抬起頭來,盯著嬴政,一字一句:“大王若是一意孤行,臣等愧為秦國列祖列宗,往後縱然身死亦無顏見先王!”他說完,突然間一下子竄起身來,朝殿內石柱之上竄了過去!此人竟然是想以死為鑑,逼得嬴政更改心意!

若今日是嬴政主動殺人,不過是說他性情剛烈而已。可若是今日這老人自已碰柱而死,則是嬴政逼死大臣。同樣是死,但若因由不同,結果便是不同。嬴政雖早知道若要改革是難上架難,可這會兒真見到有人以死相逼,心裡不由生出一陣陣戾氣來,腳步剛剛一動,原是要攔,可是修長的手掌卻是緊緊握了起來,站在原地沒有動彈!禹繚眼中閃過異色,身形錯變間,衣衫飄揚,那原要碰柱而死的老頭子便已經被他擰著衣襟後提了起來。

“趙公,一言不合矣,何必尋死尋活,類若婦人?”場內原本嚴肅之極,可禹繚這樣一說了,倒顯得這老頭子婆婆媽媽動不動便要尋死一般,人家明明是如此決然要去赴死的!老頭對禹繚怒目而視,絲毫沒有感激他救了自己一命的心,反倒是這會兒活活咬死禹繚的打算都有了,一邊掙扎著,卻是在這老禹頭子的手下如同被捉住的雞崽一般,動彈不得。雙腳不能落地,斜開的衣襟因後領被人抓住而勒住脖子,老頭漲得臉色通紅,咳了幾聲,沙啞怒道:“放開某!拉拉扯扯,成何體統!”

禹繚微微一笑,也不見氣,果真將這老頭子放開,又替他整理衣裳,只是手剛一伸過去便被這老頭兒沒好氣的拍開,禹繚也不與他計較,只是笑道:“既知不成體統,大王只是提個建議矣,具體還未相商,趙公又何必著急?”他這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度,明為他說話,實則是在替嬴政開脫,這人稱趙公的老頭兒頓時氣得臉孔漲紅,手抖著指禹繚半晌,竟然激動之下說不出話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