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鋼鐵行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此時已經是2026年初了,離華國製造2025的提出已經過去了十年。

華國製造2025是在2015年5月印發的關於華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裡面包含了大量對於製造業創新驅動的構想和藍圖。

華國對2025年寄予了厚望,華國製造、國企央企改革、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等等重要完成的時間節點都是放在2025年。

當然現實和藍圖存在落差。這是很正常的。

我們個人在年初制定的計劃,等到年末回頭看時,能完成十分之一都不錯了。

華國雖然在很多方面實現了趕超,但是想要實現真正的下一代工業智能化,還是有很大的一段距離要走。

像用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單純從這個目標來說,現在的行業還談不上深度融合。

信息化在製造業的應用也只是部分領域,而不是整個製造業。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製造業利潤微薄,特別是低端製造業。利潤微薄就導致你沒有多餘的資源去投入信息化、智能化。

因此華國製造2025最後官方層面宣佈實現,只是從GDP和工業產值上進行分析。

比如中端工業產值佔比提升了多少,智慧工業產值提高了多少,工業智能化實現完成了怎樣的目標。

然後對未來的華國製造2035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這次寶鋼、花為和科創生物三方合作的智慧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華國製造2035的開篇之作。

從地方到燕京,都寄予了厚望。

“好,我期待科創生物的好消息,短時間想讓你們搬遷總部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科創生物可以從在申海設定研發中心入手,來見識和感受一下申海的營商環境。

希望鄭理能夠多來申海看看,說不定他就喜歡上了申海的風土人情。”

鄭理依然牢牢把持著科創生物的控股權。

當一家企業的創始人還在的時候,即便對方沒有控股權,其他人也幾乎不可能把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從他手裡奪走。

越大的企業越是如此。

上世紀迪士尼的創始人還健在時,即便他手裡沒有迪士尼的控股權,但是他直到去世前都是迪士尼的實際控制人。

華特迪士尼在去世後,迪士尼的其他股東很快把權力從迪士尼家族手裡奪走。

李渺渺笑道:“肯定的,申海擁有華國最多數量的企業。

肯定是因為營商環境良好,才會有如此多的中小企業聚集在申海。

申海市政府為企業打造的營商環境和賺錢效應,我相信絕對是華國頂尖。

有機會我一定勸鄭董多來申海出差。

不過您也懂,鄭理現在身份比較敏感,他不管是出行還是去哪裡都要跟異常事物管理局那邊備案。”

鄭理是華國唯一遊離在國家體系之外的法師。

他和華國異常事物管理局存在著相對浮於表面的合作。

但是這不妨礙異常事物管理局會對鄭理提出一些要求。

“是我唐突了。”

申海方面的領導跟李渺渺聊完後,又分別和寶鋼還有花為的高管聊了幾句後,就離開了會場。

他為寶鋼寶山廠區的智慧鋼鐵生產基地剪綵發言,然後下來之後還逐個閒聊,已經是日程安排外的操作了。

領導走之後,場面上要隨意很多。

資訊科技在製造業的應用範圍很廣。

其中鋼鐵行業是非常好的應用場景。

大家在媒體上都能聽出老繭來的網際網路概念,5G、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都能在鋼鐵這個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行業發光發熱。

國內的鋼鐵行業要追溯到1890年的漢陽鋼鐵廠。

這些技術在鋼鐵領域有著廣泛的落地場景。

拿聽上去和鋼鐵行業不挨邊的區塊鏈來說,實際上區塊鏈技術很早就有在鋼鐵領域應用。

像攀鋼就用區塊鏈底層技術搭建了自己的倉庫資料中臺,保證鋼鐵入庫後的數量不可被篡改。

區塊鏈最基礎的技術就是數字加密防篡改,而鋼鐵行業生產出來的鋼鐵在轉運過程中透過區塊鏈存證能夠保證數字貨物不會被篡改。

生產了多少貨最終出庫的時候就得是多少貨。

除了倉庫資料中臺外,攀鋼還應用在票據存證中,這裡就不做過多贅述。

早在2022年初的時候,華國三部門聯合發文,文章名叫做《關於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裡明確指出,要推進5G、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鋼鐵行業的應用。

寶鋼的智慧鋼鐵工廠把能夠透過人工智慧實現的運輸、冷軋表檢、鍊鐵環節等等都直接上了人工智慧。

需要人工操作的高危環境,全部由熟練工人經過培訓後,透過工業VR來遠端操控工廠的機器人作業。

全工廠實現了無人化。

同時所有作業的工人加起來不足傳統鋼鐵生產的十分之一。

順便提一句還是前面提到的攀鋼,早在2019年的時候,阿狸的阿狸雲工業大腦就在攀鋼落地了。

當時包括了鍊鐵環節中,透過人工智慧降低吹損和噴濺,減少渣中TFe含量1%,降低氧活度指標10ppm,顯著降低鋼鐵料的損耗。

這次寶鋼和花為聯手搞得智慧工廠,只是這段時間以來花為在鋼鐵領域的智慧工業集大成之作。

花為之前跟柳鋼、新鋼合作中的最新成果全部應用到了這次寶鋼的智慧生產基地中。

寶鋼的智慧生產基地也相當於是花為的樣板工程,如果效果好,後續能夠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推廣,那花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就找到了。

對華國來說,也是找到了年輕人不願意進廠的另外一條解決路徑。

因為既然能夠在鋼鐵行業落地,那麼在更多的製造業裡也看到了人工智慧落地的廣闊前景。

只需要之前十分之一的工人,那麼還可以適當為工人提高福利待遇,實現製造業就業的迴流。

其實不僅僅是花為,阿狸也想搶這個名頭。

但是架不住花為率先和科創生物談好工業VR的合作,動作要比阿狸更快。

阿狸的智慧鋼鐵生產工廠也已經在落實階段了,他們選的合作廠商依然是攀鋼。

畢竟和攀鋼合作了這麼多年。

“這次寶鋼的智慧工廠順利落地,還是要感謝兩位以及背後企業的大力支持。

智慧工廠的後續運營和迭代升級,還需要多多依仗各位。”

當初花為選擇寶鋼作為合作物件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花為在申海的技術人員足夠多。

花為在申海的分公司人員是僅次於松山湖總部的。

李渺渺感慨道:“花為的技術實力還是很強的。

想當年大米和鵝廠聯手搞VR作業系統花了一年多時間。

這次花為搞的工業VR作業系統好像連半年都沒有用到。”

花為的負責人很謙虛:“這二者的定位和要求不同,開發難度也不同。

李總,您由於不是搞技術出身的,在二位面前我就實話實說。

花為的工業VR作業系統只需要保障通訊穩定性和操作的短時延,做到這兩點就好了。

而futureverse則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VR作業系統就像是ios,需要考慮通訊、娛樂等方面,而工業VR的作業系統就像對講機,只需要考慮通訊。

倒不是說我們的技術實力比鵝廠和大米領先多少。”

花為不想把調子定太高,以免給寶鋼太高的期望。

給太高期望,萬一後續做不到就尷尬了。

這種時候需要做的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李渺渺:“原來是這樣,那也很厲害了。

這次來看了寶鋼的智慧工廠,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些年科技的發展太快了。

上次我去長三角物流中心調研的時候,發現現在的物流貨車司機已經全部由人工智慧擔任。”

李渺渺作為科創生物的總經理,經常需要去周圍進行調研。

有時候屬於身不由己,去物流園區就屬於跟著蘇省去和浙省進行民間企業交流的時候,跟著一幫大佬去參觀的。

花為的高管點頭道::“這些年只是把之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積累逐漸落地。

自動駕駛率先落地的領域就是貨運,因為傳統的卡車司機一天工作最多十二個小時。

晚上兩點以後,卡車司機就不能開了。

所以對效率要求高的企業就會採取兩個卡車司機輪流開的方式,來實現二十四小時不停運轉。

但是這樣人力成本也高,卡車司機至少都是一萬五一個月的人力成本。

而現在透過人工智慧,不需要人來開也能實現二十四小時的不停運轉。

花為也有搞自動駕駛,目前我們主要是和郵政還有中交物流,三方合作搞的無人駕駛。

根據我們獲得的資料顯示,透過無人駕駛,郵政在物流上的成本降低了五成左右。

但是無人駕駛進入到城市場景還需要沉澱。

畢竟高速和城市的路況完全是兩碼事。”

以前物流的成本是人力,現在人力成本很大一部分轉化成給人工智慧企業交的使用費了。

當然還有卡車改造的費用,需要安裝額外的傳感器、攝像頭和卡車通訊裝置。

這種時候5G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5G和4G相比的時延低、高可靠、低功耗的優勢是無人駕駛所必備的。

“我記得我們內部之前請過一個專門做無人駕駛的計算機專家過來搞講座。

他當時說無人駕駛無法落地,最大的問題是責任的劃分,是車企還是說演算法提供方,或者是司機,這中間不好界定。”

李渺渺提到,科創生物內部會有固定的培訓,以及一些公開課,請的都是對應領域的頂級大牛。

“沒錯,無人駕駛卡車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因為出事後有攝像頭,一般的個人怎麼可能鬥的過企業的法務部門。

攝像頭拉出來一看,該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

無人駕駛卡車這兩年來也不是沒出過事,但是真正由企業賠償的案例幾乎沒有。

大部分企業不過是出於人道主義,給些微薄的賠償。”

“企業大多時候還是需要考慮到社會責任感,我們寶鋼發生安全事故,一般對發生意外的工人都會按照最高標準進行賠償。”

寶鋼高管的話就屬於是立場原因,寶鋼是國有控股企業,賠償也不是私人賠償,而是國家賠償,他們自然不會去做這個壞人。

而國內的物流公司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就決定了他們內部的考核一定是純粹基於企業利益最大化去考量。

“是這個道理,我們花為也一直透過各種方式去踐行社會責任感。”

李渺渺聽到二人的對話已經徹底跑偏,她突然感覺心累不想說話。

李渺渺保持沉默的時候順便想了想,科創生物不用員工加班,已經比花為要有社會責任感了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畢竟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逐漸實行步入四天工作制。

李渺渺看完整個工廠後,心裡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的發展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她還實際體驗了一下工業VR操作機器人,有種玩機甲的感覺。

只是機器人手裡的是扳手,而不是光劍。

在使用過工業VR之後,李渺渺有了一個想法。

他們能不能搞一個機器人格鬥大賽,由真人來提高VR操作機器人。

機器人由各家公司自己研製,然後每週打一場,舉辦成MMA的那種形式。

每週一場,巡迴開賽,獲勝方獲得積分,然後最終積分排名靠前的去爭奪全年的總冠軍。

至於機器人的型號由企業自己研發。

相當於是一個體現企業科技實力的舞臺,運作的好甚至能夠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李渺渺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想法,回去之後可以跟高管們商量一下。

不過她沒有預見到的是,不管是什麼樣的想法,只要是從她口中提出,其他高管只會思考這個想法該怎麼落地。

而不會去思考這個想法可不可行。

而且更重要的在於,科創生物根本就不是搞製造業出身,他們搞機器人格鬥大賽,完全是為別人搭建舞臺。

自己參賽甚至有可能會被暴打。

“這次在寶鋼參觀還是很有收穫,寶鋼不愧是國內最先進的鋼鐵企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