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全息規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閒雲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了,大家也就沒必要擔心什麼。

當下也就談起合作方案。

麥恩直接道:“我找了一些技術人才對全套設備進行分析,初步判斷,大概需要四十家的配套企業做供應商,整體製造成本不少於三百萬米金。”

李閒雲眉頭一揚:“為什麼這麼高?”

按照他的構想,全息裝置零部件的採購成本應該連一百萬米金都不需要。

苗輝他們集體無語。

這時候你嫌高了?

你之前可是說五百套要上千萬的成本呢,就知道你丫在扯。

做影視的就沒有不扯淡的。

不!

是做生意的就沒有不扯淡的。

吳凌回答:“產線需要改進。”

哦,這到是。

上千種專利,小專利不算,也意味著有上百種新技術,雖然有些專利只是小變化,但落實到實際生產上,就意味著要專門為你的產品去改進生產線,甚至於打造新的生產線。

比如鼎盛光材那邊,核心件的生產就是全新的生產線,光是這個,孫詩那邊就聯絡了好幾十家企業給產線做配套。要不然姜正怎麼說:要自己擁有至少得三五百億呢?

實際上要真的是全部自給自足,三五千億甚至上萬億還差不多。

而產線要改進,就意味著額外的成本,在量不大的情況下,成本分攤必然高。

但李閒雲依然搖頭:“我的計算裡已經考慮過這部分了,按照技術部那邊的成本折算,我們給出了三倍利潤。”

生產廠家的利潤一般都是很低的,但具體要看情況。

低端產業可能只有三個點的利潤,高階產業就不一樣了,幾十個點甚至翻倍利潤都很正常,尤其是壟斷型的企業。

但是李閒雲這邊不一樣,技術壟斷的是他,不是那些供應商。

按照他的判斷,整體的生產製造成本,連人工在內,可能也就是三十萬米金頂天了,所以他算到一百萬已經很客氣,就是考慮到了產線改進成本。

吳凌搖頭:“問題是量太小了。”

李閒雲問:“你們是按多少做的規劃?”

“一百套。”吳凌回答。

那就怪不得了。

如果整體採購價格是一百萬的話,一百套也才一億米金,涉及到四十個廠家,需要改進的產線可能數十上百臺,這一個億米金全砸進去,能不能搞定都不好說。

量小了,成本分攤就大。

一百萬的改進成本,攤到一萬件上,是單件一百的成本,攤到一百件上,那就是單件一萬的成本。

關鍵就算你給加利潤也不行。

因為產線為了你做改進,它不能就生產這麼點兒啊。

後邊裝置怎麼辦?工人怎麼辦?

裝置和工人都不能閒著。

偏偏全息投影設備是典型的價高量少,就算全球鋪開,二十年能鋪出十萬臺就撐天了。

十萬套元件對大部分廠家來說,可能也就是一年的產量。

那剩下的時間怎麼辦?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這種產線肯定不能只做單一產品,而是一定多功能的,這也是為什麼超神科技自己不做生產的緣故,因為他們本身也不做別的業務,不可能為了全息裝置的生產再去做別的生意,所以必須交給別的廠家來做。

但這也就意味著產線改進的要求比較高,進一步提升了改進成本。

前期銷路未明的情況下,吳凌他們又不敢保銷量,按照一百套計算的。

三百萬米金的製造成本已經是很客氣了,就這都未必能成。

明白了這點,李閒雲道:“這個數量太保守了。”

道恩點點頭:“我們當時沒看到具體效果,也還沒有聯絡,只是找專業人員進行了粗略估計,這裡面肯定會有很大的差距。就目前看來,您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效果比我們預計的要好,初步判斷,第一年銷售二百套問題不大。”

“才提升一百套?”李閒雲笑。

吳凌道:“主要還需要有配套的電影,而且一百萬的租金也確實不便宜。”

還是那個老問題,電影和影院必須配套,不然有全息影院,沒有全息電影也不行啊,再加上你一百萬米元的年租金,入門門檻太高了。

李閒雲笑道:“電影不用擔心,全息電影可以轉制的。”

“向上相容?”苗輝問。

“不,向下。”李閒雲回答。

所謂向上相容,就是把非全息電影轉制為全息電影,向下則相反。

超神科技還沒做到可以向上相容,但是向下很輕鬆,但是無法轉制3D,不是一個技術,只能轉制2D。

說白了,全息影院和3DIMAX屬於有你無我。

李閒雲道:“易勝傳媒後面製作的電影,都會使用這種技術。今年在做的第三部時裝片,就會是全息攝像,然後再轉制2D。另外幽浮鬼籙系列,也會全部使用全息攝像,現在已經完成前兩部的籌備,很快就要開拍了。”

桃源之地or天府之地到沒使用這種技術,主要是因為海內海外雙重製作太麻煩——全息攝像機現在只有易勝傳媒有,海外也沒有啊。

“那也就是說,最快明年年底會有一部,後年會有兩部?太少了。”大家一起搖頭。

“還會有別家公司的製作,別忘了製片廠。”李閒雲想了想,問:“你們估計現在開始搞的話,裝置什麼時候能出來?”

“如果今天可以敲定,一個月內完成基礎架設,聯絡各地供應商,爭取半年內達成合約,半年完成改進,進入量產至少要後年。”吳凌回答,想想又補充一句:“但這是理論最快速度,我們不能保證這點。畢竟談判這種事不好說。”

李閒雲當然明白。

談判和生產不一樣,在技術具備的情況下,生產的事反而是可以預期的,但是談判這種事卻充滿變數。談的順利可能一個月就搞定四十家,談的不順利,三五年都很正常。

吳凌敢說最快半年完成各方談判,是因為全息裝置已基本成熟,甚至連產線改進的大致方案,趙教授都給弄出來了,現在的關鍵就是價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白了,今天就是來談這個的。

你李閒雲要是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非要訂單三百套,成本一百萬,你這技術再牛逼,這事也成不了。

道恩已道:“其實前期貴一些也沒什麼。只要產品出來了,改進產線的成本回來,後期成本肯定會立刻下降。”

李閒雲想了想,道:“這樣,我們拍的片子可以等你們,全部安排到後年再放,所以電影的事不要擔心。至於訂單方面,你們可以按一千套去談,試試在這個基礎上,能達成什麼價格。”

如果是一千套的話,那成本分攤大,壓價空間就大得多了。

吳凌立刻搖頭:“一百萬米金的租金,初期一千套的年租賃太難了。”

他自問沒這本事做到。

李閒雲道:“這個問題你們不用擔心,你們目前的主要職責就是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搭建起供應鏈,銷售的問題我有辦法。”

哦,那還好。

但道恩還是提醒他:“要想確保銷售,您首先要保證每年三部全息電影!”

“我可以給出五部!”李閒雲很肯定的回答。

老子光一個鬼寶大動畫就能三個月出一部呢,說五部都是不想嚇死你們。

……

你生產能力強你牛逼!

一般來說,一家專門的高科技影院,只要保證年產四部電影就能解決市場問題。

以一部電影放三個月計算,一家影院只有一間這樣的影廳,就能夠一直放這部電影,放滿三個月換下一部。

當年阿凡達不就是這樣?那時候的IMAX影院可沒現在多,幾十個億的票房怎麼來的?就是那時的IMAX影廳不停的放,秘鑰延期,一部電影放大半年,所有的錢都回來了。

五部,這絕對是供應的妥妥的。

這就是底氣。

技術是我的,電影是我拍,可以向下兼容的情況下,李閒雲後面所有的電影都可以按這個來。到時候多版本,哪怕沒有足夠的全息影院,普通版本播放也沒問題。

至於因此提升的成本?

呵呵,在易勝製片廠巨大的成本節約能力下,小意思了。

而有了李閒雲的這個承諾,事情就好辦了。

有了量,就有足夠的利潤供應商改進產線的動力也會大大增加。

果然道恩已道:“如果是這樣,也許我們可以前期先按三千套下訂單,成本預計能下降到一百五十萬米金左右。”

他這話有點試探的意思,也是想看李閒雲的底氣到底有多足。

李閒雲還沒說話,孔浩到是擔憂道:“三千套訂單是不是太多了?這很難在一年內完成的。”

畢竟IMAX巨幕走了二十年才全球一千套,你全息攝影再牛逼,也不能一年走人家二十年,不對,是六十年的路吧?

但隨即醒悟。

操,要是不下這麼大的訂單,李閒雲也用不到他們的資金啊,再說訂單是可以改的,先按這個標準組公司,然後再改訂單也行。

道恩是他們找來的,所以肯定會考慮他們的利益。

孔浩自動改口:“我看也可以!”

李閒雲微笑:“如果你帶他們過來看看效果,我相信他們會更加願意配合。”

聽到這話,大家都樂了。

做生意賭的就是預期。

真正的優質談法不是我要多少貨,而是先帶你來看成熟產品。

只要感受到全息影院驚人的效果,供應商就會對你有信心,後面就好談。

李閒雲的做法確實沒差!

反而是苗輝問了另外一個問題:“五部全息電影全放後年?那你明後兩年的對賭怎麼辦?”

“還有狂龍兩部和時裝片兩部和天府之地撐著呢,問題不大,實在不行就劃點錢過去,為了大計劃,等待也是值得的。”李閒雲很隨意。

易勝傳媒現在的影視底蘊豐厚,一年的製作就可以輕鬆撐起幾十億的利潤。至於接下來的作品,全放到後年也沒問題。

等全息影院起來了,到時候就是無數人求著他拍全息電影。

“那行,我們就先聊聊投入的問題?”苗輝笑問。

三千套全息裝置,暫定以一百五十萬米金一套為成本,那就是45億米金,換算成華幣就是近三百億。

雖然供應商可以欠款,但由於人家要改進生產線,所以先期預付款也不會少,哪怕按一半算,也是135億。再加上全球推廣運營和基礎建設的費用,沒有150億估計搞不起來。

但這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問題,對李閒雲來說,還真不是大問題。

不說現金,以易勝傳媒現在的體量,他現在要貸二三百億很輕鬆,兩年時間的盈利再加貸款,基本可以搞定前期需求。

苗輝他們現在只希望李閒雲能高抬貴手一些,看在我們辛苦幫你找人拉關系的份上,別特麼再全自己出錢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緣分0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