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要債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要想低價收購那些企業,核心的問題就在於債務問題。

很多企業會把債權作為資本的一部分,說白了就是恆泰這邊的商票沒法兌現,那麼透過賣公司來實現商票的變現就是最好的方式——當初姜正買易勝傳媒,不也是接了債務的?

但買方也不傻,這種事怎麼會輕易答應?肯定要大肆壓價。

宏基建材之所以會同意,說白了還是因為沈虹。

沈雪依沒說自己和李閒雲在一起的事,她只是告訴父親,李閒雲接下來會力捧她,但希望沈虹能在出售公司的事上幫一把。

這讓一切看起來就像是一筆交易:你放棄了公司,但我保你女兒將來大有前途。

聽起來合情合理,沈虹也不知道自己家的小棉襖已經快要被李閒雲給用來保暖了。

為了女兒的未來他當然同意。

有了這個“內應”,李閒雲迅速瞭解宏基的一切情況,再加上沈虹的遊說,債權人的逼迫,宏基的幾位老闆最終同意用三千五百萬的價格出售宏基建材。

連帶著那張一個億的商票和那七千五百萬的債務。

也就是說,李閒雲相當於用一億一千萬拿下宏基建材和那張一個億的商票。考慮到宏基建材一個億的體量四千萬的債務,本身算六千萬好了,那麼商票也相當於算五千萬了。

這已經是比較照顧宏基建材了。

當然,宏基建材也不會認為自己賺便宜,他們還覺得自己的公司要不是遇到這種事,依然可以算盈利企業,成本價賣就是虧呢。

至於這一個億的商票最終能兌現多少就不好說了。

恆泰集團作為一家上市企業,轄下擁有眾多企業,包括金融產業,科技產業,甚至飲料產業等等,其市值規模總值高達2.6萬億,負債額卻高達2.3億。

負債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八點六,比原世界恆大的百分之八十五還高。

至於流動資產負債率就更可怕了。其流動資產為2萬億,而流動負債為2.15萬億,負債率高達百分之一百零七,典型的資不抵債。

短期負債更狠!

這其中包括大量上游商的商票,銀行貸款,以及金融產業的各項理財基金。

至於股民?

不好意思你們不屬於債權人,你們那個叫投資有風險!

也就是說,如果把恆泰集團全部變賣,差不多可以還債。

但實際上不可能。

一來資產出售,必遭壓價,2.6萬億資產能賣出1.6萬億就算你牛逼了。

二來股民怎麼辦?

那就徹底血本無歸了。

這是典型的股債雙殺。

實際上從恆泰爆雷開始,他們的股價就飛速下跌,市值直接蒸發三千億,並且繼續一路下跌著。

企業瀕臨困境,所有人都如狼似虎,一如當年的華友。

那些沒有受到影響的大企業想的不是如何幫助恆泰度過難關,而是如何從這頭巨獸的屍體上啃下香噴噴的肥肉。

李閒雲他們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吞食恆泰。

企業的債務償還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有大量的細節考量。

比如理財產品的債權對應的債務人是融資方和擔保方恆泰財富管理公司;

購房合同所對應的是恆泰在各地的專案開發公司;

而商票所對應的債務人是商票的承兌人也就是恆泰地產的專案開發公司。

雖然他們都是恆泰集團下屬的企業,但在法律上相互獨立,也就是說還債的時候是各還各的債。

如果土地上有建設工程,而施工方恰恰也沒拿到工程款,同時恆泰又將在建工程進行了抵押貸款,那麼此時根據法律規定施工方的優先權又會優先於銀行。

如果施工方拿到的商票不能兌現,那麼其完全可以根據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來主張權利,而不需要根據票據,因為票據權利本身是沒有優先權的。

但如果商票的獲得是透過供貨合同的話,那就只能按照票據法來主張普通的債權而沒有優先權。

由此可見,不同企業的債權優先程度也各不相同。

李閒雲之所以願意接手宏基建材,除了有沈雪依的關係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宏基建材的承兌方是恆泰地產。

而這部分是硬資產,其價值相對固定。

不提別的,光是恆泰在江城的地產專案就有好幾個,其中包括了一些還未開發的地皮。

李閒雲是澤縣地頭蛇,但他不介意讓自己從澤縣地頭蛇升級為江城土霸王。

所以按照李閒雲的意思,江城這邊的債權可以適當接手一些,直到最後清算後,將恆泰在這邊的產業接手過來。

但這個事要操作好並不容易。

現在恆泰也是各種拖。

因為恆泰目前的狀況就是大到不能倒的局面——他們倒了就得一批人跳樓。

所以恆泰現在也和原世界的恆大一樣,推出降債,減支,增收,出售資產四套方案。

降債:就是用自有資金償還債務。

減支:就是本年度開始減少拿地。

增收:就是引入戰投與募資,加快銷售與回款。

出售資產就不用解釋了。

四套方案看起來好像很努力,其實除了第四條都是扯淡。

降債是目的不是手段。

你說我透過降債來減少債務,這好比說我透過工作來獲得工作,這特麼不是扯淡是什麼?

減少拿地也一樣,你特麼都欠了一屁股債了,還有幾個錢拿地?

這好比月薪兩千塊的打工仔說我本年要透過不買房來實現存款額提升。

增收也還是扯淡,欠不欠債你都要增收,關鍵是方案扯淡。

引入戰投和募資?有幾個腦子清醒的這時候投資你?要不你讓下週回國那位來投?畢竟你當年也投過他,你哥倆好互相投吧。

加快銷售和回款?哪家企業不是在努力銷售?你就是不爆雷,這事也是要幹的。

以上三條就是湊數,扯淡中的扯淡,做點財務手段,然後表示我有實際操作。

歸結到本質:還是變賣資產。

可惜許老闆不是王老板,王老板當年斷臂自救,那是救的及時,可沒等到爆雷的時候再自救,就算這樣,賣家底也是賣得很便宜——雖然低價拿到資產的兩家企業也沒經營出什麼好果子,不過也有買方老闆自己作的原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恆泰爆雷了,食腐禿鷲們能給出一半的價格都是講人性的。

此外雙方的資產也不同。

王老板當年的資產比較優質,旗下的酒店、文旅和商業都稱得上是較好的資產,大多位於市中心位置,估值很高,有市場前景。

恆泰地產的資產有樓盤,有土地,有些還沒有開發,有些地段也不是很好,就算拿下來還要花重資金去開發,旗下的物業等資產即便出售,短期內也很難找到接盤者。

但也正是李閒雲看重的。

他要的就是土地。

旅遊業不需要在市中心,景點在哪裡,哪裡就有人氣。更何況易勝傳媒現在的員工越來越多,大量的外地人湧入,其居住本身都在成為問題。

哪怕是易勝傳媒內部需求,都能消化掉大量的土地房產。

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先瞭解江城一帶的恆泰地產的債權分佈狀況。

只要掌握了恆泰在本地開發公司的債權結構,瞭解過當地資產清單後,他們就可以作價收購了。

好在這個問題上,李閒雲作為債權人已經有了上門要賬聯合各路人馬的資格了。

辦公室裡,李閒雲拍著桌子道:“恆泰集團雖然爆雷,但輕易不會倒,這事得有個一年半載甚至三年五載的。咱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上門要債,沒事坐門口哭天搶地,然後就是聯絡各方。怎麼樣?誰願意幹這個?”

大家互相看看。

這要債的事,大家都沒幹過啊。

不過天天堵門要債,在自己實際不缺錢的情況下……感覺好像還不錯?

終究還是姜正笑道:“那還是我來負責吧。我本來就是建材出身,現在又負責鬼城,我估摸著去了那邊,應該能遇到不少老朋友。對了韓萍,這個事你以後也要多跑跑,萍水公司那邊已經可以獨立運作,你也是時候放手了,你和老馮最近合作的不錯,一起做這個,有搞頭。”

韓萍愕然:“那陰宅辦公室怎麼辦?”

沈雪依一笑舉手:“我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緣分0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