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易勝製片廠成立(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五一黃金週的時候,易勝傳媒有兩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院線上線。投資規模都屬於中等,關鍵黃金週上線的十二部電影裡,中等以上規模的一共就四部,易勝傳媒就佔了三部。

也算是霸檔了。

但這種形式以後會越來越多。

這次的黃金週,李閒雲把最不看好的幾部堆一塊,盡量避免更高水準作品的相互衝突。

因為沒有什麼像樣的競爭對手,票房表現也說得過去,基本都是小有盈利。

而在下個國慶日,會是破軍行第二部,然後是007第二部,接著就有可能是超英系列,然後是破軍行第三部007第三部……

易勝傳媒每年製作五六部院線再加其他合作院線,影視圈內部,已經開始高呼狼來了。

而易勝傳媒技術部在經歷過去兩年的發展後,也開始越來越成熟,並越來越為其他影視公司所接受。

正如蘇海莉所說的,只要技術部合作的電影不虧,有了不敗金身,那後面就都好辦了。

除此之外,幻彩妖妖動畫片也已經開始製作,作為系列動畫,只要做滿一定集數就可以上線,預計六月份就能出來,不過這個是霸佔的電視屏幕和網絡平臺,總算不佔影院資源。

同時鬼城大冒險一二期已經完成,預計下半年上線,也是和迅捷平臺合作,贊助商都不用拉,李城那邊一堆大企業願意支援。

還有就是第二部動物片也已經殺青,以萌心影業的名義製作的。

估計事後孫軍良知道這事得氣爆。

最後就是李閒雲提供創意框架,老鬼負責的辦公室宮鬥大戲已經提上日程,預計下半年啟動。

可以說今年的易勝傳媒,是網大,院線,動漫,綜藝還有電視劇全面開花。

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伴隨著這強勢製作的背後,就是李閒雲越來越多的應酬需要,以及內部的迫切調整需求。

今天李閒雲把蘇海莉叫了過來,開門見山:“是時候把技術部,後臺部和生產部獨立出去了。”

蘇海莉疑惑:“為什麼是現在?”

“因為模組置景已經完成了。”

說著李閒雲開啟電腦上的圖片,裡面現出一副木結構圖:“絕大多數的現場置景,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完成。就像是搭積木一樣,無論我們要置什麼景,都可以現搭。”

“樂高?”蘇海莉驚詫。

“沒錯。”李閒雲指指圖畫道:“就像拼樂高,當然我們不追求樂趣,不需要象樂高那樣苦苦搜尋,所有的基礎件都有標號,可以組合成各種內部置景。床,櫃子,沙發,甚至於房屋都可以。只要有需要,什麼都行。”

“但是這毫無意義啊。”蘇海莉不解:“要床弄張現成的來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非要自己拼合?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拼合是為了改變形狀,所有的木結構都是無色的,原木,需要重新上美工。比如今天這場,我需要一張大床,上面得有個龍頭。明天我需要一張圓床,上面需要百鳥朝鳳。我們用積木拼合,這樣就不需要買兩張床。”

蘇海莉他們明白了。

是了,他們有噴槍,裝飾裝點可以直接上噴槍,而且用的還是可塗抹油彩,而柯妖妖不僅可以上色,也能褪色!

所以在可以快速美工的基礎上,所有的傢俱置景都可以利用積木法現做。

這對別人來說,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行為,根本不可實現,但是對易勝傳媒而言,卻是效率上的又一次提升。

說白了,需要什麼就直接拼,然後快速上色上圖。

完成後拆卸,給拼件卸妝就行了。

直白的說法,美工不就是給人以外的東西化妝嗎?

總而言之一句話,置景美工這些事,一下子就變成了堆積木的活兒,只需要多幾個劇組場工負責搬運就好了。

場工不值錢,三四百一天,請一百個都沒問題。

如此一來,那些原本不可重複使用的置景都可以反覆使用了,但最關鍵還是把效率提高——樂高模組的主要意義,就是把現場置景需求改成了幕後置景,能幕後操作,柯妖妖他們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當然,這種方法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哪怕只能解決部分問題,都是效率的提升。

在李閒雲的操作下,從置景美工,到燈光攝影,到機位擺放,到演員,到服化道,每一步都有了精確規劃,時間被掐算到極致。

這個計劃是當初建設封閉影棚式想到的,那時候封閉影棚有寄屋鬼掌控,所謂的搬動麻煩是不存在的,隨你怎麼折騰,他都能輕易完成。

而在這個基礎上,李閒雲和姜正就想到,能不能採用某種手段,將這種優勢發展到戶外去。

正好在那不久,周凡錦提出了預演軟體模塊化操作。

這正貼合了需求。

也就是說,預演模組和現實的置景模組是可以同步的!

為此他們也是做了許多嘗試,直到現在才完全搞定。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預演系統也再次升級了。

周凡錦主導的全新預演系統預演的不僅僅是成片動畫,模組搭建,甚至還有工作流程。

就是說劇組一旦到位,怎麼安排工作,都會在預演系統中出現,再透過後臺作業系統發送給所有人。

系統甚至會有各劇組人員的直接工作安排,就連機位擺放,燈光架設等等,都會在籌備中體現出來,在堪景同時就設想好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安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這種情況下,大製片廠向著純技術模式轉型,如何排期,如何最大化利用資源,如何安排劇組,如何套利,都在規劃過程中,也讓影視的創作正在變成真正的流水線運作模式,每個環節都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

置景需要多久,燈光需要多久,攝影需要多久,甚至連演員進入情緒,化妝時間,都需要精準把控。

等後面牛逼大發的時候,連場地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搞——要什麼景點啊?直接找個空場地給你現搭,刷刷刷搞起,拍完了刷刷刷拆卸。

只要不是上百層的摩天大樓,全都能給你裝。真要上百層摩天大樓,直接就特效做了——易勝傳媒的特效部門現在也在飛速發展著。

反正全世界取景勞師動眾花費巨大這種事,易勝傳媒以後會越來越少,大不了就花點版權金,用你個地標建築的名頭——搞不好還方向找你要贊助費呢。

這種做法擱別人那叫不可思議,擱易勝傳媒就叫家茶便飯。

第三個原因就是李閒雲也越來越有感於藝術與技術分家的迫切需求。

藝術的量產太難了,它是天然的制約。

它不象別的東西,可以標準化。藝術很難標準化,觀眾的口味永遠在變,誰也不知道明年他們會喜歡什麼。當然這不是不可以解決,正確的營銷,市場反饋,然後一連串的報告,做成表格,看起來很專業。但實際一操作……屁都不是。

藝術是主觀性非常強的東西,影視企業的老闆們甚至不能確定誰是人才。可能今天的某個天才導演,明天就成為你票房崩潰企業倒斃的元兇。

流水線模式又杜絕了靈感爆發,嚴重的套路化。

李閒雲的公司之所以回報率高,是因為他開掛了。沒有那些鬼寶們的幫忙,他這麼搞絕對是作死。

可如果易勝傳媒再繼續這麼走下去,就算是有再好的特效,也終究會失敗。

以上三個原因,讓李閒雲必須儘快把技術部脫離易勝影視,成為以工業流水線形式存在的獨立製片廠。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緣分0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