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魔球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夏除錯著望遠鏡,用極限倍率觀察那個亮點,這亮點在望遠鏡的放大下已經變成了一個五光十色的魔球。它的變化太複雜了,在華夏的經驗中,只能用魔球這個詞可以形容它。

華夏用電腦軟件對魔球進行了濾光處理,把刺眼的強光掩點,留下核心部分的紋理,就像沒有沖洗的相片底片一樣。

它現在還只能被放大到一粒花生米大小,再放大就模煳掉了。即使這樣小的尺寸,也能領略它的詭異了。

它的形狀並不是固定的。有時候是橢圓,有時候是正圓,有時候是兩個圓錯位合併的形狀,有時候又不是圓,只是一個不規則的畸形。如果一定要打比方的話,倒很像一個活的胎盤,然後裡面的胎兒在肆意搗蛋。

更讓人感到莫名的是魔球上那色彩光怪的紋理,它們在一圈一圈地變換著,彷佛這些顏色在胎盤的血管裡川流不息,這更增添了詭異的成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華夏一連觀察了幾天,然後藉助電腦強大的計算能力建立模型,但是竭盡資料庫所有的資訊儲備,也不能完成一個自圓其說的模型。

這玩意到底是自然之物,還是陌生者文明派出來抓捕自己的大殺器?華夏覺得做這樣的猜測已經毫無意義,在不知對方為何物的情況下做再多的猜測也是白搭,還不如做一些實實在在靠譜的事情。

什麼是靠譜的事情?華夏覺得分析一下它的速度還是可以辦到的,有了速度就可以估算魔球到達的時間,這個時間也是自己可以做準備應付它的時間。

由於沒有參照物(前方所有恆星的距離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也很難對比,兩者的大小相差太大),華夏只能根據視覺感覺的變化和物體距離的比例關係進行估算,這涉及到物體成像時,物距和觀測者視角的關係,一般物距越遠,視角越小,它們之間的比列也並非完全的反比,而是近似一條雙曲線。人的感覺本身具有模煳性,這種估算其實有很大的不準確性,但是沒辦法,除了這個方法,華夏真的想不出還有什麼跟快速的辦法。

這個亮點用了20年時間完成了觀測感覺亮度或者體積的倍增,根據計算,它在這個20年裡面前進的距離應該在0.26——0.52光年之間,也就是說要不了20年,這個亮點就會抵達孤島星系,留給華夏的時間不多了。

就算給華夏20年時間,華夏的武備也只有這麼多:衛星堡壘可以完成到四分之三,戰鬥型機器人可以達到1億2000萬個,戰鬥型飛船30艘,碳奈米彈可以製成100枚。還有嗎?好像是沒了。

20年時間要想搞清楚量子力學的細節設計出量子計算機或者超距通訊裝置,在沒有外來技術參考的情況下,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華夏陷入沉思:不知道這個奇詭的光球有什麼殺手鐧......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