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打出的可不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飛白接著道:“我時常在想,流民造反那幾年,會死多少人,又有多少家破人亡的。上百萬應該沒有,十幾二十萬總有吧。十幾二十萬啊!不管死的是造反的流民,還是官軍,抑或百姓,不都是大明的百姓。流民為什麼會造反?有吃有喝誰造反?若大明都種上玉米,就多了兩到三倍的收成,縱然沒有平常吃得好,但只要不被餓死,誰會去造反?”

王守仁當巡府,看到山賊橫行,開始朝廷並沒下旨讓他剿匪,可他見百姓讓山賊禍害的民不聊生,便東拼西湊些人手開始剿匪。為的是什麼?百姓的安寧。不剿匪他良心不安,與他提倡的“知行合一”不符。

後來,朝廷見他剿匪有了成績,便讓他轉戰數省,以絕西南匪患。換一個人,為了避免飛鳥盡良弓藏的下場,總會圍而不剿,拖個十年二十年,好好享受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剿匪不遺餘力,只用數年,便清除匪患。為的是什麼?百姓能夠休養生息。不清除匪患他良心不安,與他的“心學”相悖。

寧王經營數十載,挾兵數十萬造反,朝廷上的官員大多得了他的好處,裝聾作啞,置之不理。

王守仁一無人二無錢三無糧,卻深入虎穴,招兵買馬,憑一已之力平叛。難道他不知道他人單勢孤,此去平叛凶多吉少九死一生?為什麼還去?因為他知道,不把寧王的反叛覆滅於造反之初,等到寧王坐大,受災禍的還是大明百姓。不去平叛他良心不安,與他的理念背道而馳。

王守仁創辦心學的核心就是“知心合一”,“知”非知道而是良知。李飛白為什麼會花費巨資購買玉米,那是良心發作,不願大明的百姓忍飢挨餓,所以才會這樣幹。

他暗道一聲:“這小子雖未入我門下,但心學上的造諧已比大多弟子強上百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越看李飛白越是喜歡,大有把其收入門中的意思,道:“你是為了大明的安寧,這才花巨資購入玉米的嗎?”

李飛白道:“我雖是縣令幕友,卻也經著商,大明安寧了,才有錢賺。大明若亂了,去哪賺錢?”

王守仁道:“你既是個商人,就不怕上了佛郎機人的當,買的玉米每畝打不出六百斤來,或者做出的飯食無法吃?”

李飛白道:“我早留了後手。”

王守仁道:“什麼後手?”

李飛白道:“首先,我並未把錢全給他,而是扣了大部分,等糧食打出來又能食用,這才會把餘款付清。然後,我又找理由把他留在濟源,好吃好喝款待著,如果事後證明他騙我,定不饒他。”

王守仁便點了點頭。兵者詭道也!他所以能夠屢戰屢勝,皆因最愛耍詐。見李飛白並不迂腐,收其入門的心思更濃。

郭勳家大業大開銷也大,為了維持貴族的生活,除了收受賄賂,一大半的收入也是靠經商所得。他略一沉思,道:“算到底,你這筆生意還是賠了。你想,就算種出來的東西能吃能喝,又能每畝打六百斤。你也給了佛郎機人數千兩白銀,這些錢不是白白的賠了進去?單憑你種玉米往外賣,猴年馬月才能把錢賺回來。”

李飛白笑道:“其實我買納夫的玉米種子,還是存有一點私心的。頭一年,我種玉米,一畝打出六百斤糧食來。咱先不說一斤玉米究竟能賣多少錢,就按一文錢一斤,六百斤就是六百文。除去人工等,每畝賺個三五百文應該不成問題。別人見我一畝地一年多賺個三五百文,會不會也想種,可他們沒有種子怎麼種?肯定找我買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一畝地打出六百斤,百畝地就是六萬斤,千畝地就是六十萬斤,一萬畝就是六百萬斤。我一斤種子賣一百文不算高吧!六百萬斤就是六十萬兩的賺頭。”

王守仁見多識廣,雖知賣種子不會像李飛白說的賺錢那樣容易,但賣個本錢應該還是可以的。他呵呵笑道:“你倒實誠!”

這時,道童已把繼熬制好,用托盤盛了裝到盆裡,另配數個小碗端了過來。他盛了四碗,分別送給王守仁、郭勳、雲龍道長以及李飛白。

王守仁把碗湊到鼻前聞了聞,嘆道:“香,真香!”

郭勳也聞了聞,道:“除了香還帶著甜味!”

兩人拿著調羹舀了一勺正要往嘴裡送,張志山叫道:“二位老爺,且慢!”

郭勳知道張志山的意思,那是怕東西有毒,讓李飛白先喝。他略一遲疑,暗道:“東西來路不明不白,既使沒人下毒也不知東西本身帶有毒沒有?還是讓李飛白試喝完後再說!”

王守仁卻不以為意。第一,他認定李飛白跟他遠日無怨,近日無仇,不會下毒殺他。第二,就算李飛白跟他有仇,又怎能算到他會喝玉米粥,而事先下毒。第三,他已有收李飛白入門的心思,便不能太見外了,暗道:“誰想下毒殺我,也用不著拐這麼多的彎。”

他把粥倒入嘴中,細細嚼咀一番後,道:“跟大米粥的味道不同,跟小米粥的味道也不同,但別有一番風味。”他眼圈一紅,又道,“人到將死之際,得此粥一碗便可活命。大明有了此物,再不會為饑民而憂。小兄弟,你叫李飛白是吧,真是為大明立了一功。得機,我將會上奏朝庭,為你請功!”

郭勳見王守仁喝了,也不好再放著不喝,三下五除二將粥喝完。最後一口粥他沒急著嚥下,而是在嘴裡含著,讓粥的香氣透過味蕾細細品味。過了良久,他才將粥嚥下,道:“果然是別有一番風味。”

想到自己尚有萬頃良田,而且大多是在北方,每年都種一季糧食,地有大半年都荒在那裡。以前總覺可惜,但也沒有辦法。如今有了玉米,味道還不賴,若把田地都種上玉米的話也算是一項收入。

至於玉米的銷路他也不愁。京城官宦雲集,哪家沒有個百頃良田,見他種了玉米肯定都會跟風也種。那時他光賣種子就能賣個盆滿缽滿,既使這些官宦沒長眼,不知道玉米可以食用,做出的粥味道還不賴,沒人跟風。他也可以說服皇上,把他種的玉米當成儲備糧食收購,照樣是筆不會賠本的買賣。

想到這裡,他道:“你種出的玉米,頭一年的種子我給你包圓了。”

李飛白那幾袋玉米,總計六七百斤,按一畝地以兩斤種子計,可種三百多畝。每畝打出六百斤糧食,可打十八萬斤。眼前這人一下能買這麼多的種子?他有這麼多地種嗎?

他略顯遲疑,道:“這位大哥,我頭一年能種出的玉米可不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