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小皇帝的另一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聽天子又提起諡號的事情,三人反應出奇的一致,皆是保持緘默,半個字也不說了。

小皇帝終究是沉不住氣,心中動了,也懶得再演昏君,臉上收起了剛剛的戲謔,下出最後通牒:

“不是顧左右而言他,便是閉口不提言,你們真當朕轉授兵權之事,是只敢嘴上說說麼?”

“陛下,這……這更諱之事,絕非臣等所能決斷……”

錢仕林硬著頭皮擠出一句,結果話才剛剛說到了一半,便被小皇帝開口給堵了回去:

“你們三人既然決斷不了,那便找個能做決斷的人,這麼簡單的道理,還需要朕來提醒麼!”

說罷之後,李彧微微後仰、靠在了椅背上,手持著茶杯輕輕一抿,杏眼的餘光微微下睨。

孫若昌此時偷偷往上瞥了一眼,卻因為天子端著茶杯的手、遮擋住了龍顏,使他瞧不出皇帝是個什麼表情。

而後李彧正要放下茶杯,手上剛有一點微小的動作,便把這兵部左侍郎給嚇地一驚,趕忙低下了頭。

見此情景,小皇帝心中冷笑一聲,嘴上則催促道:

“閣臣之中,有六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皆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他們之中誰能做主,你們喊來便是!

另外,別說什麼‘尚需從長計議’,‘不可妄下斷論’這類的廢話,假使再讓朕從你們三人言語中,聽出有推諉之意,便給朕滾去午門之外,自領一頓廷杖!

朕雖使喚不動你們,但小施懲罰以作告誡,總還可以的罷?”

朝臣們聯合起來,對這個尚未完全掌握權力的皇帝,可以有效鉗制;可他們單個拎出來的話,於衍生至頂峰的君權面前,著實有些不夠看。

不過這幾位兵部的大員,倒不是完全因為對皇帝的懼怕而噤若寒蟬的;他們更多考慮的是:不能輕易表態;萬一說錯了什麼話,授與小皇帝把柄,進而引得整個內閣都完全被動,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至於天子揚言要將兵權歸於懿安太后,自從皇帝說出更易諡號這個條件後,威脅性就大大下降,反而成了一筆談判的籌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他們寧可一言不發,幹跪在這裡跟皇帝耗著,等小皇帝要是無奈之下,把其他閣臣喊來,那到時候有什麼責任,就是大家一起擔待了。

至於在這裡被罵幾句,僅僅是難聽些,不會有什麼實質性惡果。

總之,這三個人精或許辦事能力不怎麼樣,但撇清關係、審時度勢的功夫,倒是一流。

宦海沉浮這麼多年,若是沒什麼這層功夫傍身,他們也爬不到這個位置上。

小皇帝終於是失去了耐心,直接撇下他們,轉頭喚過了荊雲海,吩咐道:

“你回乾清宮點幾個熟門熟路的太監,讓他們速速出宮,召各部尚書、以及禮部左右侍郎入平章閣,就說朕有要事相商。”

荊雲海隨即領命而去,小皇帝也不想再呆在這平章閣內,冷冷地望了跪著的三人一眼後,背著手往閣外走去,一旁的李雲棠未有猶豫、緊隨其後。

等到這一主一僕到了外面,小皇帝冰冷的聲音又傳了回去:

“還跪著那裡做什麼,是等著待會一眾尚書、侍郎到了此閣中,前來觀瞻你們的英姿麼!”

三人聞言如釋重負,口中連道“謝陛下隆恩”之類的話語,互相攙扶著起了身。

再說走到乾清門前廣場的兩人,李雲棠望著眼前皇帝略顯單薄的身影,漸漸怔地入神:

這小皇帝在他面前雖說是各種的小女兒態,但是真到該強硬的地方,她表現得卻是絲毫不怯懦。

例如早朝之時,面對朝臣可能對其名字產生的質疑,她不卑不亢地提前釋疑,使百官心悅誠服。

雖說這話稿由李雲棠所擬定,但是皇帝年齡未及束髮,便能完整地表演下來、絲毫不露怯,光是這點便已經殊為不易。

作為對比,後世有些二十多歲的大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時,面對四五個導師,便表現得吞吞吐吐,連話都說不完整;雙方的差異,可謂雲泥。

再說剛剛面對兵部的三位官員,小皇帝說話的時候,寥寥幾句便能震地他們戰戰兢兢、汗流透背;不說話的時候,手上一個輕微的動作,便能嚇得他們目不敢視。

這份氣場,李雲棠剛剛瞧見之時,也是微微詫異。

權力這玩意兒,像個放大器一樣,一個人越是自信、身上氣場越是強大,權力對其氣勢的增幅也就越明顯;從馭下姿態這一塊,小皇帝不說出類拔萃,至少肯定是合格的。

但她的缺點,也是較為明顯;一則考慮事情不夠全面,難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二則年輕氣盛,做事有時候顯得衝動。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到李彧頭上,源頭還在大行皇帝那裡。他早早地撒手人寰,小皇帝尚未接受完整的帝王教育、便被趕鴨子上架,帝王心術,尚不成熟。

再說了,若是小皇帝什麼都無師自通了,那還要他李雲棠做什麼?

把這涉世未深、英氣內斂的少女,調教成為君臨天下的女皇帝,難道不是這世間,最為有成就感的養成計劃?

小皇帝自然是不知道身後之人心中所想,瞧見已經遠離了平章閣後,回身問道:

“雲棠,你說這方法,能逼地他們更改諡號,依朕看來,也未有效果,還弄得朕有些……騎虎難下了。”

“沒有效果麼?”

李雲棠面色如常,彷彿一切都盡在掌握,“如果皇爺不提兵權這事,召閣臣們過來,必然得不到什麼回應;可若是提出轉授兵權後,這更諡之事,便變得有商討價值了,這不就是效果麼?”

“還要商討?”小皇帝聞言撇了撇嘴,餘光剜了一眼平章閣內,“朕看到這些老頭便厭煩地緊。”

“皇爺,這又不是聽說書,錦囊妙計一出,事情便能成了。

朝堂上的政事,多有利益糾葛,若是不能以力破之,便只能妥協出一個多方都勉強滿意的結果來。”

小皇帝聽後沉吟了半晌,而後自己分析起來:

“先前你說,朝臣們拼命地給老皇爺潑髒水,無非就是因為新政觸犯了他們的利益,他們需要透過否定老皇爺,從而否定新政。

現在的話,若是朕能假意表現得出對新政全盤的否定,就能讓他們還父皇一個美諡了?”

皇帝悟性頗高,一點就通,引得李雲棠心中暗暗讚許,接著他補充道:

“太后幫弟弟拿到了爵位,文臣們得到了皇爺對新政的否定,皇爺替老皇爺爭得了平諡或美諡,三方皆有利得,這事情自然就能解決。

可是,若閣臣齊至,恐怕不會容我再於平章閣內侍奉,皇爺一人應付他們,需多加留心;如果事情變得難辦,不妨拿出我這番說辭……”

話到此處,李雲棠聲音變小,身體微傾、湊到皇帝身邊耳語了幾句。

聽完之後,小皇帝豁然開朗,臉上的自信又多了一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