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她給的太多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憲皇帝……”

小皇帝的眼神霎時間變得凌厲,直勾勾地瞪著玉階下的張明徹,絲毫未掩飾眼中的嫌惡;她手上也用力攥緊,把指節地發白,小臂更是因為過於用力,整個都繃地有些顫抖;而小皇帝說出這三個字的聲音,更是暗含說不出的陰冷。

獻皇帝?

李雲棠站地離那髹金雕龍木椅不過數尺,清晰地聽到了小皇帝的輕語;還未來得及細細思索,李彧已經一把擲下奏本,破口大罵:

“張明徹,還有你們禮部的左右侍郎,郎中、員外郎,一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皆是社稷之臣;竟然尋此諡號——

安的是何心思!”

上面是龍顏大怒、咆哮朝堂的天子,腳下是被撕扯地不成樣子的奏章;可在前列的朝臣,臉上皆未表示出任何的驚訝,反而面上雲淡風輕。

看起來就跟他們早就知道,張明徹上的是個什麼諡號,以及皇帝見到這諡號會什麼反應。

至於始作俑者的張明徹,臉上更是未有丁點的懼意,昂首答道:

“陛下息怒,請容微臣解釋。

這《逸周書·諡法解》有云:‘博聞多能曰憲’,憲作為諡號,雖比不上高、文、武等字,也遠遠比一些平諡要好;

且自李唐以後,諡號繁雜溢美,廟號便取代了諡號,用以評定帝王生平的功業;而三代以來,只有‘太高中世’四字作為廟號;因此新增的諸如仁宗、憲宗、穆宗等廟號,大多是借用其在諡號中的寓意。

因此我朝之憲皇帝,大致相當於列朝之憲宗;而有憲宗廟號的皇帝,大多是作為之君。”

“張尚書所言不虛”,看到皇帝反應如此激烈,禮部左侍郎周道崇也出列聲援:

“如唐憲宗李純,修訂律令,整頓科舉,平制藩鎮,一掃自唐代宗以來藩鎮驕橫的沉痾,史稱‘元和中興’;

再如明憲宗朱見深,內撫荊襄流民、替於少保平反昭雪,外則犁庭掃穴、絕建虜種類,一舉扭轉了自明正統年間以來內外交困的局面......”

聽著聽著,李雲棠發覺自己會錯了意,他們上的諡號,不是漢獻帝的那個獻,而是口銜天憲的憲。

不過,字雖然不是同一個字,但顯然就是故意往“漢獻帝”的那個諡號上靠去的。

也就是說,李雲棠雖然錯了意,但是又沒完全會錯。

獻帝的獻固然跟獻出帝位沒有關係,相反還是個形容皇帝聰慧的美諡;但問題是,漢獻帝是失社稷之君。

而他們要的,就是讓世人一聽到大行皇帝的諡號,腦子便立即浮現出,禪讓漢家四百年基業的漢孝獻皇帝。

如此一來,這幫人上這個諡號的目的,也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是要用這個諡號,往已經死去的老皇帝身上潑髒水,從而對老皇帝的新政,給予蓋棺定論。

如果說先前他們發動政變,消滅革新派,是從肉體上將新政碾碎;那麼用“漢憲帝”三個字作為老皇帝一生的評價,就是從精神上將新政的神魂,徹底湮滅。

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不但殺人,還要誅心!

而且不單單是誅大行皇帝的心,還是給新皇帝一個警示,如果新君也想要革新朝政,就看看老皇帝的下場吧。

任其生前權勢滔天,死後也僅剩一捧黃土;做了什麼事情,留下什麼東西,都得經過那幫子文官處理,才能傳達後世。

這就是喪志話語權後,皇帝身後之事的悲哀:只要安心聽話,即使什麼都不做,便能如宋仁宗、明孝宗一般,落得個好名聲。

相反,要是皇帝愛折騰,那就可以參見朱厚照了;應州之戰,近十萬人級別的會戰,史書上居然好意思寫斬首十六級;把一場將韃靼嚇得不敢邊犯的大捷,給貶地一文不值。

想到這裡,李雲棠不禁地望向懿安太后,感覺這女人怕不是跟底下一班大臣商量好的,要不然怎麼一起玩起了“諧音梗”,給父女兩個,一人戴了一頂亡國之君的帽子。

看那樣子,像是不把人PUA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就絕不善罷甘休。

不過或許太后還顧忌著跟老皇帝的情誼,下手沒那麼重,挑了在百姓間個不那麼出名的李煜;而群臣就不一樣了,直接選了販夫走卒都知道的漢獻帝。

畢竟如今的大漢,沒讀過李煜詩詞的大有人在,但或多或少都聽過說書人講的三國,獻帝無能喪國的形象,早已深入庶民之心。

可懿安太后清冷的聲音突然響起、附和了這個諡號,果斷地給李雲棠一記響亮的耳光:

“以哀家來看,這憲皇帝雖說不是極佳的諡號,但也與先帝頗為相符;皇帝年齡尚幼,不知其中深淺,還好有張卿與周卿,不辭辛苦地為皇帝解釋。”

說罷,懿安太后突然微微側首,想要看看小皇帝的反應,結果目光正巧撞上了迎面看來的李雲棠。

她臉上早就沒有了剛剛的不虞,而是朱唇輕翹,留下一個似有似無的笑容後。坐正了身子。

這笑自然是極美的,引得李雲棠失神了一瞬,但他隨即警醒過來,把心思放到正事上了:

不管這女人此番話是不是真心的,都向百官表明了一個態度——對於汙名化老皇帝這件事,她十分支援,跟對此行為十分抗拒的小皇帝相比,她是更適合執掌政權的人。

僅憑這一項,她就很有可能獲得許多朝臣的支援!

果不其然,下面緊接著就有搭話的了:

“太后體茲坤道,訓隆文母,實屬漢家之幸,就是不知陛下如今,意下如何——”

得到了懿安太后的支援後,張明徹底氣更盛,先是一通讚美,將太后比作有名的賢后——周文王之王后,而後張口便把事情又擺到小皇帝面前,儼然想要逼她就範。

小皇帝怒意還未散去,一股無助的感覺已經在心間瀰漫:國朝養士百五十年,就養出了這群誹謗君上的奸臣。

她只能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李雲棠身上,希望他能給些主意。

李雲棠有些無奈,小皇帝還是太不成熟。要是想爭取群臣之心,就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猶豫;只要猶豫,就有可能把這幫子文臣給推到太后那邊去。

現在被安個爛諡號怎麼了,將來小皇帝掌權之後可以改回來呀。

群臣不也一樣?在老皇帝在世的時候,屁都不敢放一個,等其死了之後,拼了命的欺負死人。

這麼簡單的道理,年輕氣盛的小皇帝硬是沒捋清楚。

結果此時,懿安太后又來火上澆油:

“皇帝年少,易受奸人讒言,因此哀家擬了封旨,將增內閣以‘票擬’之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聽到這裡,李雲棠知道自己這邊敗了。

懿安太后她,給的實在太多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