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稅收成果!大章!求訂閱呀老鐵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宋徽宗等待諸位朝臣說一些好的情況,當然,南方可以稅收高,但不能比武植高。

他心裡想著皇莊的事情。

此次,率先準備彙報南方情況的是沉衛。

因為御史大夫有這個份量。

他可以代表那邊匯報情況。

隨後,沉衛站出。

報告南方一共十八個路區域的情況。

首先說南方重點的兩個區域,就是江浙和州蘇一代,說他們今年的收成很好,為大宋今年稅收做出了很大貢獻,然後報出了數額,一共八百萬。

比之前多出三成。

宋徽宗聽到之後,喜上眉梢,不管兩邊誰高誰低,這數字聽起來很順耳。

然後沉衛又說出了其餘地方的稅收。

比如兩廣區域,以及林武區域一共有三千萬數額。這個就有點高了。

這些地方去年也不過剛剛達到兩千萬,也就是說比去年多了五成。

其實沉衛拿到這些賬本的時候也是有些震驚,一度以為是那邊弄錯了,但他知道這事錯不了,都是有實際記錄的。

沉衛:“除此之外,在兩湖區域也有四千三百萬的稅收。”

這些大額數字將在場的朝臣震驚了。

去年和今年相比,高了不是一丁點,南方經濟這麼發達嗎?

沉衛接著道:“還有兩府區域,也有四千萬稅收,如果全部算在一起,這次南方稅收達到了一億兩千萬多。相當於之前的兩倍。”

“好啊!”

聽到這驚人的訊息,宋徽宗高興的站了起來。

不由得讓宋徽宗為這次南方稅收鼓掌。

滿朝文武議論紛紛。

這的確是一個好成績啊!

這什麼概念?

要知道大宋每年能維持一定的數額,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如今一個南方區域就提供這麼多稅,是無法想象的。

完全超過了去年。

去年他們上報的時候都是細分很多小區域一起上報,還細分了很多農產品上稅的情況,並不是總數,程序比較慢。

今年他們並沒有細分什麼農產品之類的稅,上報的是很多區域所有繳稅數額情況。

也因為數額巨大,乾脆將幾個大地方彙總報告。

滿朝文武在說南方好,稅收產量很高,這是好事啊。

證明大宋經濟產業在日益壯大。

國庫也會變得更加充盈。

看看,看看,這就是他們南方的稅收,一個南方就有一億兩千萬稅!

甚至已經超越了以往大宋全國每年的徵收總額。

足以見證大宋如今有多強了。

趙樞面容表情變化,時不時看向不遠處的武相。發現武植很澹定,這讓他有些納悶。

蔡京這次和旁邊人對視,目光中的神情不言而喻。

不過宋徽宗高興之餘,忽然想到如果武植那邊不行,自己的皇莊豈不是泡湯了?不由有些擔心。

他看向武植。

眾人都看向武植。

知道這時是比高下的時候。

去年武植就比他們多,以前演算法和現在有所不同,去年單一比較農業和一些新法商業稅收就是他們的五倍多。

如今,南方區域總數,確實比去年武植燕雲那邊的高。

所以,眾人目光看向武植,都想要知道答桉。

武植也沒有墨跡,他去年能超過他們,今年依然如此。

不過武植還沒說話,趙樞笑道:“武相,今年那邊的稅收相比今年南方,可能有所不如吧?你那邊是什麼數額,可以說來大家聽聽。”

武植笑道:“你們南方今年稅收增長了,我北方燕雲也不低,陛下!”

武植看向上方的宋徽宗:“今年,單是燕雲稅收已經超過了南方,總計達到兩億五千萬。剛好也是他們的兩倍!”

武植的聲音並不大,很緩慢,但就是這緩慢的語氣說出的驚人訊息,卻是如同一顆巨石投入湖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文武百官沸騰了!

“不可能!”趙樞臉色狂變。

這他媽的絕對不可能!

趙樞內心已經開始罵了。

因為這意味著什麼,所有人都知道!

如果超過他們兩倍,他們還怎麼活?

那新法實行就要落實了啊!

面對滿朝文武的沸騰和耳邊傳來難以置信的聲音,武植並未理會,而是繼續道:“陛下,剛才只說了燕雲十六州,而西夏和小島那邊由於打下時間不長,沒有計算。

但遼國那邊政務司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些時間,早就開始種植了政務司發放下來的各種農產品,今年稅收已經計算出來,總共兩億一千萬!”

遼國被政務司接手時間尚早,新法實行沒有燕雲那麼長,然而,在武植新農業產品的帶動下也已經超過了大宋南方。

也就是說,武植的燕雲和遼國那邊加起來是四億六千萬稅收。

這個資料上報出,蔡京,趙樞,沉衛等人神情紛紛色變。

甚至在場還有王大人為了今日重要的事情也來到這裡,他們的臉色難看的就如同在臉上噴了一層黑色的濃霧。

一個個都黑著臉,不敢相信,他們第一反應就是絕對不可能。

但武植沒有道理在朝堂上造假,這是重罪,也不可能造假,有資料支撐,也會將上報的稅全部運送過來。

他們不相信武植會貼錢,讓自己賠這麼多就是為了高過他們的稅收。

因為這不是小數目,沒人會這麼傻。

如果稅額是真,那他們又失敗了!

根本拼不過武植新法落實下的燕雲,更不用說還有遼國的累計數額。

由於紙幣實行尚淺,所以這次計算還是用銀兩,而且是總數的計算。

數額之大,已經超越了歷代宋朝官家治理下的稅。

幾乎多出平常大宋的七八倍。

老臣黃川道:“武相,燕雲那種地方去年收成已經出乎意料,今年卻又創新高,速度是否太快了!任何地方的稅收不可能呈現這種成倍成倍的疊加趨勢,這……”

黃川有些懷疑。

武植笑道:“黃大人,上次你也去燕雲看了,如今燕雲又是一副場面。燕雲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全部被政務司的官員日夜開發,速度豈是你能想象?

比如小麥玉米,開發了肥沃的土地,種植新的楊樹鞏固土地,引導水流灌既,這兩種農產品一年甚至可以達到三熟的地步,稅收提高上來,很難嗎?”

王大人道:“即便如此,也不可能這麼高!”

這個肥頭大耳的南方知州官員王大人,雙眼白部分遍佈血絲,因為他們信心滿滿的稅收在武植的資料面前不堪一擊,任誰都接受不了。

他們也無法相信。

他們的好資料那是在搜刮百姓家底的情況下才能升上來,武植憑什麼能暴漲這麼多?

難道他也在燕雲搜刮百姓嗎?

除非他也如此,不然不可能。

此刻的宋徽宗是最高興的,他已經不在乎武植的數額是真是假,因為新法勢在必行,皇莊他也要實現了。

再者,他還真不懷疑武植的話。

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武愛卿能做到,要不怎麼說是大宋的肱股之臣呢?

宋徽宗堅定這麼認為。

武植看向王大人,意味深長的目光:“王大人,你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本相不行,不過本相也可以給你說道說道。”

“在南方,多的是貪官汙吏,他們手底下掌握大量良田,甚至想辦法免稅,避稅,包括官員的親屬熟人,都會送錢讓他們想辦法避稅,若是這些人全部上繳,你們的稅收不會低。”

“而我們燕雲十六州,並沒有本地的這些惡霸,官員惡劣行為,所以每一個百姓和地方的富商都能義務做到上稅,不漏稅,加上農產量高,這樣的稅收不正常嗎?”

武植:“我看是南方那邊的稅收太低了,所以才顯得燕雲比較高,若是你們南方沒有地方官員霸佔田地,每個人都上稅,稅收必定不低。

如果你們的稅收上來,還會覺得我們燕雲高嗎?

所以不是我們的稅收高,而是你們太低了!”

“你!……武相,話不能亂說,我們南方官員怎麼就霸佔良田了?你有證據嗎?”王大人眉頭一皺,感覺武植這是在挑釁他,甚至在當面讓他難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武植笑道:“有沒有這回事,你們心裡清楚。”

“怎麼,你們不尋思自己那邊為什麼稅收低,反而質疑燕雲稅收高,這不是笑話嗎?”

王大人立刻道:“下官有一個疑惑,燕雲如此高的稅收,這其中必定蹊蹺,……說句難聽的,怕不是地方官員壓榨了百姓,強行徵收上來的吧?”

王大人想到了這點,因為他自己就是這麼做上來的。

不然,憑什麼燕雲這麼高的稅?

這話就有些敏感了,在場還有一些南方官員聽到王大人這麼說,有些做賊心虛,低著腦袋。

同時也疑惑燕雲為何能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他們辛辛苦苦徵收百姓,弄的怨聲載道,卻還是比不過燕雲,著實有些氣人。

武植笑道:

“在燕雲,所有政務司的官員也都會納稅,任何商人,地主,亦是如此。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加上農產品產量高,這有何說不通的?

倒是你們南方官員,霸佔的資源太多了,才導致稅上不來吧!”

武植的話,句句都在質問南方官員的黑暗。

王大人和黃川等人無話可說。

幸好武植不知道,他們已經是在搜刮百姓的情況下才將稅務抬高到這般地步,不然就糟糕了。

關鍵,即便他們這麼做了還是比不過武植,氣的不行。

一時間滿朝文武都在議論紛紛,甚至有的官員不相信,還說要請陛下將他們派往燕雲去做官,看看燕雲到底是什麼模樣。

不過燕雲是武植的封地,豈是他想去就能去的。

但也足以證明,他們有多麼的不敢相信。

宋徽宗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他在朝堂上大肆表揚了武植一番。

宋徽宗以前就知道,一個國家如果有一個人才,做出的貢獻是極大的,但他也沒想到,有人能改變一個朝代的稅收直接翻七八倍的地步!

人才真的太重要了!

這讓宋徽宗更加認可武植的能力,覺得其餘朝臣們的無能。

這些稅收都是上繳給國庫的,宋徽宗自然高興了。

更讓他感動的是,燕雲本來就已經是武植的封地,他只是需要每年上貢一些就可以了。

但一次談話中,武植還是決定每年燕雲稅收按照大宋國土制度來,上繳國庫。

雖然武植有掌管燕雲的權利,稅收還是放給了大宋。

首先是為了證明新法的好,沒有這些實質的稅收上來,你一張口說稅收多麼高多麼高,新法多好,別人也不會信。

第二,武植也是為了大宋發展,這些國庫中的錢都是要用在發展大宋身上。

還有就是可以避嫌,這麼高的稅收以後總是會被朝廷知道,難免會有人擔心武植造反。

畢竟財富太多,可以打造大軍。

武植並不缺錢,他但凡弄點手段就富可敵國了。即便如此,現在他也有至少十幾億的財富。

何況宋徽宗如此器重他,紙幣廠雖然是他弄出,但權利是否給他,這個是宋徽宗決定的。

宋徽宗毫不猶豫的全權讓他管理。

他就是製造錢的人。

所以他這麼做,更多的是一種對於宋徽宗信任的反饋。

宋徽宗對他好,他自然也會報之以桃。

宋徽宗笑道:“武愛卿,快給朕說說,燕雲到底發生了什麼,讓稅收暴漲這麼多,朕很有興趣。”

武植笑道:“陛下,燕雲所作的,無非就是根據新法改革而來。”

武植為了展示新法的好處,也不吝嗇告知所有人。

文武百官最不喜歡聽的就是新法這兩個字,就如同一把刀,武植時不時的就拿出來在他們面前晃悠。

然而,沒人能阻攔他發言。

武植道:“在燕雲,廣袤的土地上如今都還有繼續開墾的新良田,而政務司的各大農業官員深入百姓基層,傳授種植技術,幫助百姓分田,開墾,種植,大家一起共同發展致富。”

“所有官員絕不空閒,都有他們各自該做的事情。”

“還有,政務司在燕雲已經生產了許多農具和農業藥水,正是因為這些,所以才能讓農產品一年三熟的地步。”

“有些地方,如果在空閒的季節,百姓們都會聚眾賭樂,所以微臣也開拓了許多新的廠房,讓他們空閒之餘,為了賺更多的錢而進廠勞作,同時給他們灌輸致富的理念,讓他們積極起來!”

“這樣百姓們日子越來越好,也會帶動農業和工業的共同發展。”

“如今,北方已經有了紡紗機,且經過改良已經開始上線工作,請了很多工人開始製造新的毛衣。”

“毛衣?”宋徽宗點點頭。感覺武植雖然人不在燕雲,卻是將燕雲治理的井井有條。

聽起來就非常不錯啊。

“你接著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