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兵臨樊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之前的交鋒,只是為了試探柳子山守軍的實力而已,此時武植心裡已有數,便讓人持戰書上山去,約定明日決戰。

隨後,武植當下喚魯智深、武松、焦挺、李逵、、鮑旭、項充、李袞、石勇等十幾個將領,同了凌振,帶領勇捷步兵五千,乘今夜月黑時分,各披軟戰,抄小路到山後行事。

眾將聽命後,都遵令去了。

武植接著分撥明日交戰策略。

命徐寧、秦明、董平、呼延灼、索超為前部,統領兵馬二萬,弓弩為表,戟為裡,戰軍在前,騎兵為輔,前去衝擊。

又教史文恭、蘇定、黃信、孫立、扈三娘整頓兵馬一萬,在營裡俟候,李應、韓滔、彭玘整頓兵馬一萬,也在營中俟候。

武植對這於營中等候的兩隻大軍吩咐:“聽吾前軍號炮,你等從東西兩路,抄到軍前。”

徐寧、秦明、史文恭、蘇定等聽後,都立即大聲領了將令。

隨後,武植再教楊志、糜貹、朱仝、楊雄、史進,統領馬步軍兵一萬五千,屯紮大寨之後,防備賊人救兵到來。

分撥已定,武植同親自督戰,其餘將佐守寨。

是日辰牌時分,武植上雲梯觀看,山形險峻,急教傳令軍馬,再退後二里列陣,好教兩路奇兵做手腳。

柳子山主將李懷在得了武植下的戰書後,因自身兵力少於梁兵,故而對決戰之事稍有遲疑。

但在這時,忽有探馬來報,大王已派統軍大將謝宇,統領將佐十二員兵馬三萬,來到了附近。

李懷頓時大喜,“援軍既已到來,吾等怕他梁軍什麼?”

於是在翌日之時,梁軍那裡列陣方畢,柳子山主將李懷便統領了袁朗、滕戡、馬犟、馬勁四個虎將,二萬五千兵馬到來。

滕戡教軍士用竹竿挑著黃鉞首級,押著衝陣的三千鐵騎。軍士都頂深盔,披鐵鎧,只露著一雙眼睛;馬匹都帶重甲,冒面具,只露得四蹄懸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三千鐵騎可是李懷的壓箱底殺招,昨天交鋒時都沒有拿出來。

王慶勢力地處淮西、荊襄,軍馬難得,李懷能湊齊三千之數,著實不容易。

只不過他這三千鐵騎,馬匹多有川馬、滇馬,體格較小,與梁軍的騎兵相比氣勢上可差遠了。

當然,因地形多山多河的緣故,武植南征並沒有帶多少騎兵。

現在梁軍的騎兵,大都調撥去給關勝、張清、林沖他們了,此時身邊僅有一千五百人。

雙方敲了幾通戰鼓後,李懷軍軍旗一揮,率先讓那三千軍馬,配合弓箭手,夾輔長矛手,向梁軍衝突下來。

後面軍士,則分兩路夾攻攏來。

雙方瞬間廝殺了起來。

只不多時後,梁兵便有些抵擋不住,望後急退,李懷軍則黏住追擊。

如此且戰且退了兩三裡後,只聽得山後連珠炮響。

原來這是昨夜抄小路到山後行事的魯智深、武松、李逵將士,爬山越嶺,殺上柳子山來。

此時的柳子山軍寨,守軍只有五千老弱、一個偏將,被魯智深等殺個盡,奪了山寨。

李懷等見山後變起,急退兵時,又被寧、秦明等五將,史文恭、蘇定等五將,分兩路抄殺到來。

武植又教統炮手打擊鐵騎,再讓己方一千五百騎兵出擊,大軍隨後反攻,賊兵頓時大潰。

魯智深,李逵等十幾個頭領,引著步兵,於山上衝擊下來,殺得賊兵雨零星散,亂竄逃生。

李懷在後,被魯智深打死。袁朗、馬勁、滕戡接被扈三娘、史文恭、徐寧等生擒,只走了馬犟一個。

這個馬犟真的是逃跑小能手,梁軍與他數次交手,最後都被他成功逃了。

梁軍的河北降將中的孫安、卞祥,在馬犟逃走時本欲攔截,最後卻反而被馬犟給生擒了去,連同之前被擒的黃鉞一起被帶走了。

這一役,梁軍奪獲盔甲、金鼓、馬匹無算,李懷的馬三萬軍兵,被殺三大半,降者近萬。

大將謝宇的援軍因有楊志、糜貹、朱仝的防備,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兵一卒出現在正面戰場上。

等到李懷的大軍敗亡後,謝宇這才灰溜溜的領著本部軍民撤走了。

武植收兵,計點兵士,也折了千餘,因天色已暗,當晚仍紮寨紀山北。

次日,武植率領兵將上山,收拾金銀糧食,放火燒了營寨,大賞三軍將士,標寫魯智深等人的功次,督兵前進。

大軍過了柳子山後,一路再無阻礙,最後屯師在了樊城十五裡外。

這樊城便是襄陽的最後一道防護,隔著漢水即為襄陽,樊城若被攻破,襄陽就岌岌可危了。

樊城的守將梁永偽授留守之職,同正偏將佐在城鎮守。

馬犟戰敗後,一路南逃逃遁到此,那時梁兵兵尚未圍城,馬犟叫開城門進城,將孫安、卞祥、黃鉞三個俘虜解到帥府獻功,以抵其戰敗之罪。

梁永見了孫安三人後,問他們是否願意歸順。

孫安三人都睜眼大罵道:“無知逆賊,快把我三人一刀兩段罷了!這六個膝蓋骨,休想有半個兒著地!即日梁王打破城池,必拿你每這夥鼠輩碎屍萬段!”

梁永大怒道:“你們要個一刀兩段,俺偏要慢慢地擺佈你。”

他連忙喝叫來軍士:“將這三個奴狗,立枷在轅門外,只顧打他兩腿,打折了驢腿,自然跪將下來。”

軍漢得令,便來套枷扒擺佈。

帥府前軍士居民,都聚集來看梁軍中人物。

見了軍漢折磨孫安三人的情形後,人群中便惱怒了一個真正有男子氣的鬚眉丈夫。

那男子姓蕭,雙名叫嘉穗,因出生時有稻穀一莖六穗,故而取了“嘉穗”之名,在此現在寓居於帥府南街紙張鋪間壁。

這蕭嘉穗高祖是蕭僧達,南北朝時人,為荊南刺史,曾在洪水泛濫時以身塞河,故世代為荊襄地區的人所重。

蕭嘉穗偶遊樊城時,樊城人思慕其上祖仁德,把蕭嘉穗十分敬重。

那蕭嘉穗又是襟懷豪爽、志氣高遠、度量寬宏之人,而且膂力過人,武藝精熟,十分的有膽氣,故而在樊城名聲響亮,可謂一呼百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