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李綱罷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是日,燕山都監武漢英,知德信府楊信功及李業、沈琯等,自金營歸朝,又帶來了金人的新議和條件。

這一次,完顏宗望只求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不再要求以大河為界所需的歲幣也減少了許多。

在李綱的堅守下,汴京數日以來穩如泰山,完顏宗望也已知道僅憑他現在這些兵力是難以攻下汴京城來的。

趙桓以金所進之議和條件,使大臣議之。

宰執朱孝莊等議皆許之,唯有李綱認為不可。

李綱道:“犒師金幣,其數太多,即便是竭天下之才,尚且不足。

而太原,河間、中山三鎮,乃社稷的屏障之地。雖稱三鎮,其實有十餘郡地,山河險阻皆在於此,割之無以立國。

彼以孤軍深入重地,勢必不能久留,若能先將金人擊敗,然後再與之結下盟約,使得他們不敢輕視我宋國,這才是長久之計。

今金人所需,宰執一切許之,不過欲脫一時之禍,它日付之何人?陛下應更深慮,否則恐後悔無及!”

李綱所言,全是老成謀國的言論,若宋廷能聽他的,先將金人打敗後再議和,相仿宋遼澶淵之盟的故事,歷史上恐怕就沒有靖康之變了。

但趙桓對李綱之言卻不聽,以誓書授李業往金營。同月十四日再遺張邦昌與康王趙構(此時的太上皇趙佶第九子)一同前往。

這張邦昌與康王趙構在史書上都是有重重一筆的人,前者是金滅北宋後所立的偽楚皇帝,一個則是後來的南宋建立者,史稱宋高宗的便是他,也就是重用秦檜,殺了岳飛的那位。

而就在十四日以後,連日勤王之師接踵而至,日或數萬人。

於是都城四壁各置統制官,料集給糧,投器甲,立營寨,整隊伍,皆由行營司主之。

由是金之遊騎不敢復出,都城以南,民稍安居。

二十一日,河北河東路制置使种師道,武安軍承宣使姚平仲,卒涇原秦鳳兵亦至,合各路勤王之師,已十餘萬人。

於是完顏宗望將其圍城之師,徙營往北,集中兵力於牟駝崗,準備迎戰。

數日前,趙桓還在一心想著議和,但到了現在,見到勤王之兵甚眾後,他又急切的想要擊敗金兵了。

二十七日,趙桓乃召集李綱,李邦彥、吳敏、种師道,姚平仲,府州將折彥質等,議用兵之策。

李綱奏道:“金人張大其勢,然兵不過六萬,又大半皆奚、契丹、渤海部落(皆為金新征服部落)。

而吾勤王之師,集城下者二十餘萬,彼以孤軍入重地,如虎豹自投監牢中,當以計取之,不可與角力。

為令之計,莫若扼守關隘渡口,絕其糧道,分兵以復京畿北部郡邑,待彼遊騎出則擊之,以重兵臨敵營,堅壁勿戰,就如漢初周亞夫所困七國反叛大軍那樣。

待其糧盡力疲,然後以將帥檄取誓害,復三鎮,待其北歸,半渡而後擊之,此必勝之計也。”

趙桓當下贊成了李綱的計策,讓种師道等下去後就如李綱的吩咐這樣做。

李綱見趙桓採納了他的這計策,心中大喜,覺得擊敗金人已是在望了!

然而,過了一夜後趙桓卻又立即改變了主意,天明後他便視李綱的計策於無物,遺使持聖旨催促种師道立即出戰。

原來趙桓思慮一夜,覺得己方兵力優勢很大,完全不用像李綱說的那樣慢吞吞行事。

師道欲等其弟種師中的兵至,因此奏書,待八日後再出兵不遲。

趙桓竟不聽,又令姚平仲帥步騎萬人儘快襲擊金兵,。

夜半之時,趙桓又遺中使傳詔李綱道:“姚平仲已舉事,卿速援之!”

李綱得詔後大驚,連忙點齊本部兵馬出城接應,心中已是升起了不詳的預感的。

姚平仲進兵時,由於軍隊紀律不嚴,頗有喧譁之聲傳出,早為金斥候兵所察覺,因此金兵早有了防備。

是夜姚平仲兵至金營,命將軍王通為先鋒,率五萬敢死士攻金營,但進至金兵二寨發現皆空無一人,王通此時尚未明悟,又繼續率兵前進。

至第三寨時,突遭金兵四面襲擊,反為五萬先鋒頓時大敗潰逃。

金兵追擊姚平仲潰兵,企圖擴大戰果,但李綱援軍剛好趕到,於是雙方鏖戰於幕天坡(今開封市西)。

李綱軍佔據地利,以神臂弓射卸之(能射二百四十餘步),死死的拖住了金兵,使得他們不能前進一步。

於是師道復進言:“劫營已誤,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遺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如還是不勝,隨後每夕以數千人侵擾,不出十日,敵人自會遁去。”

然而李邦彥等懦弱不能用,宰執臺又上諫刻意誇大此戰損傷,言勤王之師,及親征行營之兵,全為敵所殲,已是十不存一。

宰執臺李的官員一直都是堅定的投降派,見主戰派遭此大敗,自是要大肆利用一番了。

趙桓聽了宰執臺之諫後,頓時大驚,連忙下詔讓各軍不得進戰。

之後,趙桓又下詔罷免了李綱尚書右丞、親征行營使的職位,讓他交出了所有兵權,以蔡懋代之,因廢黜了行營使司,以防禦使總兵事。

趙桓如此作為,便是欲歸罪於李綱,以謝金人了。

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今日之敗半點都是怪不了李綱的,而李綱身為文官,這些天卻身先士卒,為社稷所作所為人們都看在眼裡。

若沒李綱,這汴京城只怕走就被金兵攻陷了。

是日,太學生陳東聞李綱被罷官,率太學諸生數百人,伏宣德門下,慷慨上書,要朝廷恢復李綱官職

許多百姓見此,不期而聚集者數萬人,徹夜擊登聞鼓,最後都將鼓打壞了,喧呼動地,民情洶洶。

這時,剛好遇到李邦彥等退朝,太學生將他們圍住歷數其罪,大罵且欲毆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邦彥與開封尹王時雍在家僕的相互相下,狼狽逃竄,最後官帽都丟了,惶恐之極。

殿帥王宗濋(chu)恐生民變,上奏建議趙桓暫從太學生的請求,讓李綱官復原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