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遼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耽羅島的地方官員在見識到李俊一行的強大實力後,態度大為轉變,熱情的接待了他們。

於是李俊在當地官員的款待下,舒暢的在這裡渡過了一晚。

第二天時,已是風平浪靜,太陽高照。

李俊再次指揮著船隊起航,緩緩的駛離了這耽羅島。

李俊於船頭上看著那逐漸變小的島嶼,對身邊的人道:“耽羅島這名字甚是不好聽,我看不如就以我們梁山所處的濟州命名,叫它為‘濟州島’吧!”

眾人聽後,都覺得濟州島這個名字起得好。

同時,船上的眾人也從中察覺到李俊對眼前這個大島,已是起了攻佔之心。

船隊駛離了濟州島後,繼續朝著倭國進發,途中再無島嶼停歇,不過距離卻已是不遠了……

在梁山一片歡鬧的氛圍中,時間終於是渡過了這大事不斷的宣和二年,而這新到的宣和三年,也定會同樣如此。

遼國的地方行政體系,也如宋朝那樣是道—府(州)—縣三級。

不過與宋不同的是,遼國疆域雖是遼闊,但全國只分為五個道,每個道有一個政治中心,稱為京,並以京的名稱來命名道。

遼國的五個道分別是:上京道、中京道、東京道、南京道和西京道。

上京道治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轄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轄原奚族本土。

東京道治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轄原東丹國地區。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轄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長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轄今山西和內蒙古交界處。

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

不過遼中京至澶淵之盟後,其政治作用加強,地位直逼上京的首都地位。

到了現在時,東京遼陽府早已被女真人攻佔了幾年,而就在剛剛過去的宣和二年,一手建立的金國女真皇帝完顏阿骨打,又親自領兵攻克了遼國的首都上京,守將蕭撻不也率部投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此,遼國將近一半的國土已經落入到了女真人的手裡,國內叛亂四起,民不聊生,已是日薄西山的形勢。

在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國號為契丹,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佔開封滅後晉,隨後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到現歷時近兩百的時間,遼國的國運也終於即將走到了盡頭。

然而,那個一手將遼國大好江山弄得現在這般田地的皇帝耶律延禧,此時依舊在皇宮裡夜夜笙歌,似是對那滿目瘡痍的國土全然無視。

這時,忽有太監向耶律延禧稟報道:“陛下,興軍節度使耶律大石在殿外求見。”

耶律延禧這時喝得醉醺醺的躺在一個貌美的妃嬪腿上,不耐煩的道:“不見,朕現在誰也不像見!”

太監聽後,趨步退了出去。

但過了一會後,那太監又再神色慌張的走了進來。

耶律延禧眉頭一皺,“又有何事?”

太監道:“耶律節度說……說有人要謀反!”

耶律延禧心中一驚,連忙坐了起來,“把他叫進來吧!”

不多時後,一個氣質儒雅,但卻身著盔甲的男子隨太監走了進宮殿來。

此人便是現在遼國的興軍節度使耶律大石了。

耶律大石也是皇族中人,乃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能文能武,通曉契丹、漢文字,擅長騎射,還在1115年時考中了進士,是契丹皇族立國二百年來,第一個考取進士的人。

如此人傑,自是早已聞名於遼國。

不過耶律延禧卻因聽人說過耶律大石有帝王之相,故而對他甚是不喜,一直都是頗為疏遠。

耶律大石參拜國皇帝耶律延禧後,耶律延禧冷眼看著他道:“愛卿說誰要造反?”

耶律大石道:“是統兵副都監耶律餘睹,他正在圖謀廢黜陛下,立晉王為帝。”

耶律延禧聽到這後,額頭上猛地飆出許多冷汗來。

那統兵副都監耶律餘睹也是宗室之一,向來以有雄才著稱,歷任金吾衛大將軍、東路都統等職位,掌管兵權多年。

而晉王則是耶律延禧的長子,名耶律敖盧斡,年少時就被人稱讚為是“長者”,長大後便積有人望,處事得體,內外歸心。

此時耶律延禧弄得遼國分崩離析,人心離散,國內其實許多大臣、百姓心裡都是希望晉王能替代耶律延禧為帝的。

這一點,耶律延禧也早已是知道了的。

不過那晉王耶律敖盧斡卻是個孝順之人,從沒有過任何的不臣之舉,故而耶律延禧也就權且沒當這事過。

然而這時聽得耶律大石竟說統兵副都監耶律餘睹要圖謀立晉王為帝,知道這事定是不假,而若是發動起來,威脅又實在太大了,故而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別的事情,耶律延禧或許全不放在心上,但若是威脅到了他的皇位,就淡定不了了。

於是耶律延禧二話不說,立即派了宮中的太監,拿了聖旨,帶了禁衛軍出了皇宮,直奔耶律餘睹的鎮守的地方而去。

但大軍到了那裡時,卻發現耶律餘睹已經逃走了。

原來,耶律餘睹提前得到了不知何人傳給他的訊息,心中驚懼,立即就帶著所部數萬人馬東逃,投降金國女真人去了。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現在還不知道的是,這個叛逃的耶律餘睹以後將會給這個國家致命一擊,讓其徹底的土崩瓦解。

耶律餘睹叛逃到金國後,收到了當地官員的熱情接待。

不久後,就有皇帝完顏阿骨打的聖旨傳到,讓他仍以原職統領所部人馬,甚至是在遼國的爵位,也照常不變,只是要他到上京面聖。

這個厚待,頓時讓耶律餘睹感到受寵若驚。

雖然去上京面聖之事,讓耶律餘睹感到有些遲疑,不過最後還是毅然的上了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