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9.201

在民國二十餘年的歷史中,中**隊內部從始至終都存在著吞併與反吞併的鬥爭,外患沒有的時候存在著,外患到來的時候仍然沒有放鬆過,這也算是民**事史的一大特色了。

這個問題最早產生於孫中山依靠地方軍閥建立政權的時期,雖然幾經整編平叛,終於成立了由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的政府軍。但由於第一批成立的八個軍在本質上就分為八個派系,在接下來的北伐戰爭中又有各路軍閥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收編,這就使本來已經複雜的派系環境更為複雜。

簡單來說,民國政府的軍隊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政府自己組建,一個是收編地方軍閥部隊。這便是中央系和地方系,也就是後來的中央軍和雜牌軍

而中央系的主要力量又分成兩股,一股是先總理早期在廣州組織的粵軍,另一股力量則是最高當局教導出來的黃埔軍校學生,也就是政客口中的“黃埔系”。

和中央系相比,地方系的來源和組成就比較復雜了....

這些地方軍隊有從清朝袁世凱的北洋軍發展而來的,也有從革辛亥革命中冒出來的,還有部分其實就是招安的土匪部隊。

除了數量眾多,地方雜牌軍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派系龐雜。光明面上地方軍隊就有東北軍、西北軍、晉軍、新桂系、馬家軍、滇軍、川軍、粵軍、湘軍、黔軍等十大股,實際的數量還遠遠不止。

就拿四川的雜牌軍來說吧,雖對外都稱做川軍,但其內部卻分成十幾股之多,之間互不統屬,各有淵源,其實並非一股完整的勢力。

而且這種情況並非川軍獨有。滇軍、黔軍,湘軍等多數南方軍閥也都是如此,雖然打著一省的旗號,但實際上都是同一省區內不同軍系的集合而已。

在軍閥混戰中,最高當局戰勝了其他各路實力派,成為了掌握全**政大權的領袖人物。可因為最高當局自身的實力有限,再加上又有日本在一旁不斷搗亂,所以最高當局不得不依靠這些名義上歸順中央的軍閥維持現狀,以維護政府的統治。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環境之中,雜牌軍在中**隊中所佔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以抗戰前的1933年頒佈的部隊序列為例,屬於南京國民政府編制的軍隊共有171個師和40個獨立旅。不在此列而仍與中央軍保持對立的西南新軍閥等計有65個師又18個獨立旅。這眾多軍隊中,中央軍嫡系部隊僅27個師又5個旅,其它209個師和53個旅都是雜牌軍。

“七七事變”後,由於日軍的入侵和全面抗戰的暴發,來割據一方的軍閥紛紛涓棄前嫌,統一在南京政府的抗日大旗之下。此時的“雜牌軍”的數量也達到了空前。

截至1938年11月,武漢軍委會節制的部隊共有104個軍、5個騎兵軍,合計228個步兵師、12個騎兵師。其**有43個師是中央軍,其它197個師便是雜牌軍了。

扛著同一面大旗,卻並不代表就是一支完整的軍隊!相反,在這樣的局面下,又出現了新的分類標準,硬是將幾百萬中**隊劃成了三六九等。

根據各武裝力量在武漢政府軍委會的受重視程度,抗日戰場上的中**隊如今被分為嫡系軍隊、中央軍、地方軍隊、保安團和民團這五股力量。

其中最風光的自然要數最高當局的嫡系軍隊,抗戰前的“德械師”、教導總隊,如今的第25集團軍、200師、第74軍都屬於此列。

這些部隊都是最高當局和軍委會的寵兒!總是受到特別的照顧,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無限制的補充,令地方軍隊羨慕得很,也嫉妒得很!

排行第二的中央軍待遇也不差,一切費用都由中央政府撥給。裝備的消耗也基本可以得到及時補充。

而排行第三的地方雜牌部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即便是在他們歸順中央政府之後,這些雜牌也只能從軍政部得到部分撥款,剩下的大部分只能靠他們自己在地方籌集。

而軍委會給雜牌軍隊補給的武器裝備更是極差,基本上全是中央軍淘汰下來的東西,但軍委會派給雜牌軍的任務卻往往又是最困難損失最大的活。

這樣的落差,大大的挫傷了地方部隊為首的雜牌軍隊的感情,雜牌軍在嫡系軍隊面前常常忍氣吞聲,使得他們的不滿情緒日甚一日。

中央系與地方系不和的副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他使得中**隊內部矛盾重重。

嫡系看不起旁系和雜牌,作戰時又總讓雜牌充當炮灰。所以雜牌軍為自保,常常會出工不出力。再加上即便是同一系統的中**隊,時不時還會因為爭權奪利而產生矛盾,這就從根本上形成了嫡系部隊、中央軍與雜牌之間的互不信任,面和心不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結果雜牌軍這樣的表現,讓最高當局越發認定雜牌戰鬥力不如嫡系和中央軍,於是變本加厲的搞區別對待。

在這樣的強力打壓下,雜牌軍的日子自然更加難過......

需知抗戰開始後,在全民族抗戰的大旗號召下除晉綏軍、馬家軍、新桂系、劉文輝川軍和滇軍等少數軍系仍保有或基本保有自己的根據地外,多數雜牌軍都離開了他們盤踞多年的地盤。失去了地盤,這些雜牌軍經濟上就必須依賴於中央政權。糧餉、械彈、兵員等都要靠中央政府接濟,其獨立性大大受限。

而戰爭帶來的官兵的減員,又往往難以全數補充,特別是雜牌軍本就沒有什麼儲備的各級指揮官。

為了維持部隊的戰鬥力,雜牌軍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量的黃埔學生源源不斷地滲入進來,自己的部隊的地方特色漸漸消失。,由於各級指揮權漸漸被黃埔學生所取代,很多雜牌軍就這樣被改造成了中央軍或半中央軍。

而對於很弱的小股軍閥部隊,最高當局則使用打亂建制和更換帶兵官的方式硬性整編而將其吞併。要不就等雜牌軍傷亡到一定程度後就乘機裁撤其番號,或將餘部遣散、改編歸併其它部隊,空出的番號則由新編成的中央軍取得。

最高當局這樣的做的用意很明顯,他就是要透過不斷的消耗和兼併,讓大的地方派系遭到消弱,讓一些小的地方派系漸漸不復存在。

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雜牌軍越來越不願意認真給武漢政府出力,特別是與中央軍聯合作戰時,雜牌軍和中央軍之間經常會出現溝通不暢的問題,從而給了日本人各個擊破的機會。

更要命的是,在接連目睹了多隻雜牌軍的結局之後,地方派系的將領們,心中已經對軍委會有了懼意!!

他們開始害怕和中央軍發生任何關係,害怕來自武漢的官員,害怕見到中央軍的高級將領,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人會拿著一大疊厚厚的檔案出現,然後將他們多年積攢的家底侵吞一空!

在這樣的一種情緒左右下,李品仙這個第4兵團司令等於就是被擺在火上烤!他一面要受著來自武漢衛戍司令部和武漢軍委會的壓力,一面還得照顧手下數支來自不同派系的雜牌軍的感受,魚與熊掌,你叫李品仙如何抉擇?

臺兒莊大戰,由於有李長官這位雜牌軍大佬坐鎮,所以李品仙兵團的表現還算不錯。到了黃梅廣濟之戰的時候,由於黃浩然的部隊是來幫李品仙兵團的,而且讓李品仙兵團擔任的不過是助攻任務,衝在最前面的全是黃浩然的嫡系部隊第25集團軍,所以這些雜牌將領也都沒有什麼話說。

但到了眼下的宿松黃梅之戰,情況卻變了!黃浩然這一次居然讓李品仙兵團擔任正面壓迫第27師團的任務,卻將自己的第25集團軍全部轉入二線休整!這在李品仙兵團的雜牌將領看來,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雖然和其他的黃埔系將領相比,黃浩然絕對是屬於溫和派。但他也有過在淞滬大撤退中和南京突圍戰中收編“地方友軍”的“劣跡”,在蕪湖的時候更是直接吞掉了川軍一師之眾!之後還從孫桐萱手底下拉走了曹福林的55軍。

若是單純從吞併雜牌軍的數量來看,黃浩然的部隊絕對可以在中央軍裡面排名前三!在黃浩然之上的就只有陳辭修和胡宗南。

不得不防啊!

所以從黃浩然的攻擊命令下達到李品仙兵團部的那時候開始,第4兵團的這些雜牌軍將領們就每天舉行一次碰面會,討論他們該怎樣渡過這個難關!

既不能得罪黃浩然,讓武漢找到收拾他們這些雜牌的理由,又不能在作戰中受到太大的傷亡,最好還能順帶著將日軍第27師團給收拾了!

可這種三全其美的方法,真的存在嗎?

其實連他們自己心裡也沒有數!

有的只是無止境的爭吵......

“今天衛戍司令部可是又來電催促,要我們無比全軍壓上,猛攻第27師團的正面!常言道可一可二不可再三!都想想吧!這是咱們第多少次陽奉陰違了?若不是黃總座仁慈,咱們早就上軍法處了!用心和鬼子打吧!諸位......”

開口的將領是第86軍軍長何知重,原名良權,另號是儂,漢族,貴州桐梓縣人,黔軍高級將領,畢業於貴州陸軍講武堂第二期。是王家烈的表弟。

第4兵團的這些雜牌軍將領們顯然對何知重很不買賬,不但沒有人願意接腔,還有不少人特意將臉轉到了一邊。

這裡面有兩層原因:第一,1935年中央勢力就入了黔,對黔軍實施了改造,如今的黔軍,實際上已經成了半中央軍。

第二個讓何知重不受其他雜牌軍將領待見的原因則和黃浩然有關,如今在黃浩然麾下當差的121師原本就隸屬於何知重的86軍,而黃梅宿松戰役打響之後,86軍又是第4兵團中打的最認真的部隊!這很難不讓人覺得何知重和黃浩然之間有協議!

沒準何知重在此戰之後會帶著86軍全員投入黃浩然的麾下呢!所以這種人的話怎麼可以採信?

見到友軍將領們的反應,何知重長嘆了一聲。如今在第4兵團當中,何知重和新桂系、川軍、西北軍這三大勢力都沒有什麼交情,他的86軍在失去了121師之後更是只剩下了一個103師。要實力沒實力。要關係沒關係,自然就不會有人願意理你。

罷了!不如歸去!

“既然如此,我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諸位,告辭了!我們黔軍先行一步!至於你們的部隊動不動,憑良心吧......!”

會議才剛剛開始,就走了個軍長!事情開場就這麼不順利,讓李品仙的心情顯得愈發的灰暗!

雜牌軍將領們將他們對中央系的憤怒全部轉移到了何知重的身上,他們對著何知重離開的背影七嘴八舌的嚷嚷著:

“還說什麼黔軍!早就被解散了!如今不過就是最高當局手下的一群狗!”

“呸!裝什麼大義凌然!你們黔軍打光了軍委會會給你們補!老子的部隊要是打光了,格老子會管囉!”

這一句帶有濃厚四川風味的髒話來自川軍第29集團軍司令王贊緒。

如果說黔軍是黃浩然的支援派,那麼川軍王瓚緒部就是黃浩然的堅定反對者!川中軍閥混戰的時候,王瓚緒原本是楊森的部下,後來卻通電擁護劉湘倒戈。

有了這樣的過去,王瓚緒當然不希望落到黃浩然的手中,因為,黃浩然很快就會成為楊森的女婿,天知道黃浩然會不會拿他王瓚緒作為送給未來老丈人的見面禮。

不過別看王贊緒叫的挺歡,實際上他也是個不願意出頭拿主意的角色,剩下的劉汝明也是一樣,他們都希望李品仙頂在前面,和黃浩然搞對抗,然後漁翁得利!

李品仙輕輕的搖了搖頭,這樣的一盤散沙,怎麼能有作為?

在要不要對黃浩然的命令陽奉陰違的問題上,李品仙其實是個中間派,畢竟在此之前,黃浩然是幫過他李品仙的!如果當時黃浩然不帶著部隊來增援,光是一個第6師團就已經讓李品仙萬劫不復!丟了廣濟,下面的人或許不會怎麼樣,但他這個兵團司令肯定是要背黑鍋的!

按理說李品仙應該知恩圖報的,為黃浩然好好的打一仗才是,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他卻收到了來自“小諸葛“的密電。

和南線戰場的捷報頻傳相比,北線戰場的仗打的要慘烈的多,五戰區的兵力已然是捉襟見肘,“小諸葛”恨不得李品仙兵團可以早早向北轉進。

在“小諸葛”看來,黃浩然在宿松的動作顯得很不堅決,如果肯多花些人命去填,那麼第27師團的末日就會來到的快一些,五戰區也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將李品仙的第4兵團移到北線去。

要知道五戰區總共可就只有兩個兵團級別的單位,李品仙兵團遲遲不能歸建,“小諸葛”這個司令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為將的,誰願意這樣?

於是“小諸葛”秘密指示李品仙,要李品仙在作戰中注意保存實力,以待日後的大戰!至於圍殲第27師團的正面作戰,最好還是丟給黃浩然的江防軍。

一面是如今的頂頭上司,一面是桂系的老長官,被夾在這當中,李品仙為難啊!

要他拿主意自然也就更難......

“司令,還是您那個主意吧!”

“沒錯,鶴齡兄!咱袍哥兄弟都聽你的!”

埋汰完何知重,雜牌軍將領們開始調轉槍口了,他們這是在推著李品仙去擋刀劍!

娘的!誰拿主意誰是孫子!大家就這麼抱在一起胡混吧!

李品仙心中沒來由的一陣煩躁,然後他將大手一揮,高聲說道:“再議!”

再議,就是在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比較比較......也就是說,今個這場會,又敗開了!

對於這個結果,李品仙手底下的雜牌軍將領們倒是滿意的,他們可不是第4兵團的司令,最高當局的怒火就是落下來,也要先燒死李品仙才會輪到他們!

眼下新桂系可是除了中央軍外全國最大的一股勢力,動李品仙這員桂系大將,最高當局會做這樣的傻事嗎?

這李品仙,實在是一面很好的盾牌!

心懷鬼胎的諸人,慢慢散去......

***************************************************************************

虎跳淵,還真是個很貼切的地名。

當531團3營3連長石長海見到嚮導口中那“一二十步距離的兩處山崖”時,他的腦袋裡面就只剩下了這句感嘆!

險!實在是太鮮了!先拋開那不見底的深淵,光是瞧著對面山崖上那厚厚的青苔,石連長就頭痛不已!

“老弟!你確定這地方上半年還能走人?我怎麼連你說的那座獨木橋的半點痕跡也沒見著啊?這根本就是絕路吧!”

質疑!強烈的質疑!石連長認定那厚厚的青苔絕不可能是幾個月的時間內長出來的!在像賭博一樣放到了幾個樹木想要搭橋卻全都滑倒了山淵裡面之後,石連長急了!他將嚮導叫到身邊,然後大聲的問道。(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