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誤殺》要提前收尾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隨著陳景行、製片人與主演們簡短的答謝後,記者和影迷就爭先恐後的向電影主創們問起了問題,當然主要瞄準的還是陳景行。

“請問陳導,男主簡博最終是死了嗎?”

“看你怎麼理解吧,如果你換個角度看,他的程式碼,他的意識存在於每個新生命的身上,就像前五代救世主一樣。”

“陳導,電影結尾是不是在暗示機器人戰勝了人類呢?所以《矩陣》實際上是一出悲劇?”

哪有暗示?差不多都明示了吧?矩陣革命不就是機器人補完計劃的實現嗎?

周圍的影迷們對記者的提問心中不斷吐槽。

陳景行回答的很慎重,這個問題略有點陷阱了,他要是承認了,記者回去後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導演陳景行承認《矩陣Ⅲ》是一出悲劇”或者“《矩陣》系列悲劇收場”

這也確實是事實,畢竟陳景行這盒飯發的太爽了。

當然《矩陣》以悲劇結尾對影迷或影評人來說自然是加分項,可《矩陣Ⅲ》是要票房的,而且不是一般的票房。

所以他還是要儘量澹化電影的悲劇色彩,這真的會勸退很多普通觀眾。

陳景行一臉疑問:“怎麼會是悲劇呢?在《矩陣》的背景中人類早就被機器人滅亡了啊?《矩陣》實際上刻畫的是人類重生乃至進化的過程。

人類從機器人試圖解決自身問題的工具最後達成了人類和人工智慧的合作與融合,實現了兩者的共存,我覺得這是雙贏,機器人贏了沒錯,人類同樣也贏了。

我很早讀了很多智械危機的故事,覺得傳統的科幻作品中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太二元對立了,不是我消滅你就是你消滅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我就想我要寫出一個人類和人工智慧和諧共存,甚至能夠攜手邁進更高文明的故事,所以才有了《矩陣》這個故事。

沒錯,對於主神和聖人來說他們的機器文明補完計劃成功了,但你換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人類的補完計劃啊,血肉苦弱,意識飛昇嘛。”

陳景行這番言論確實唬住了提問的記者,不過在場的一些影迷倒是心裡直翻白眼。

我信你個鬼哦!

陳景行試圖在記者面前儘量消解電影的悲劇色彩,起碼不能以導演的身份傳達這樣的資訊,不過記者還是不放棄搞個大新聞的機會。

“陳導,之前有不少電影的粉絲都提出過對矩陣存在目的的猜想,其中就有一個是機器人缺乏混亂和無序,因為缺乏創造性,文明失去了進化的能力。

所以矩陣是為了幫助人工智慧補全自身缺陷的東西,和《矩陣Ⅲ》這部電影不謀而合,陳導在創作《矩陣Ⅲ》的時候有參考過影迷的意見和觀點嗎?”

周圍有陳景行的影迷對提問的記者怒目而視,這問題確實聽起來有些奇怪,是沒有什麼攻擊性,但如果回答不好,到時候記者寫新聞的時候能做文章的角度可太多了,而且確實讓人不太好回答。

你也不能說我不在乎影迷的意見和觀點啊?

陳景行瞄了瞄這個記者,這是哪個媒體的,回去就讓營銷部門拉黑。

“影迷的討論和評價我是常看的,畢竟電影創作很重要的就是反饋,觀眾的看法和意見對任何一個創作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不過我在《矩陣》第一部拍攝前就說過,這會是三部曲,三部電影的劇本是完整的一同創作出來的,在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拍攝中並沒有修改過劇本,。”

下一個記者語氣有些激動,似乎本身也是影迷:“陳導,首先恭喜您,還有所有人,這是一部完美的終結篇,《矩陣Ⅲ》的機器文明補完計劃真的太讓人震撼了,和《天鷹戰士》的人類補完計劃相得益彰,都是令人著迷的兼具腦洞、哲學深度和史詩感的科幻故事。

陳導您的《星際穿越》也已經拍完了,據說這會是太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注意到您接下來的電影是兩部戰爭片,但作為一名記者,同時也是科幻迷,想問一下您接下來還會打造新的科幻系列嗎?”

“謝謝。”陳景行和幾位主創都露出了笑容,他拿起話筒道:“我接下來確實是有新的科幻系列,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聞志安導演的電視劇《地球往事》。

我之前說過這會是一個由數部影視劇組成的科幻宇宙,之後的第一部電影目前劇本已經初步完成,我會負責執導。

從背景來說《地球往事》會是比《矩陣》還要宏大的故事,大家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目前暫定的電影數量也會超過《矩陣》,我不敢說一定會超過《矩陣》系列,不過我會一如既往的盡力為我的影迷,國內外的觀眾創造好看的科幻故事。”

一陣低低喧譁聲響了起來,不止有記者,還有周遭的影迷。

《地球往事》是陳景行在去年就已經透露過的專案,當時是引發了一些輿論熱潮的,很多鐵桿粉絲更是對著地球往事這四個字就能做出各種解讀,各種對故事的猜想。

比如有猜測是講史前人類的,甚至是人類起源的,講史前文明的,講恐龍的等等。

其中史前文明的猜測比較流行。

活像是周杰倫剛公佈了新專輯的名字,歌迷就已經開始猜旋律和mv故事了,更有甚者還自制了類傑倫曲風的歌曲以致敬偶像。

而陳景行透過前後十部電影,以及夢工廠的其他作品,積累的影迷粉絲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不過公佈了《地球往事》的專案和放話要親自拍這個專案的電影還是兩碼事。

尤其是當初聞志安這個新人導演開始執導第一部電視劇,之後一年多也再沒有下文,所以熱鬧了一陣的輿論關注度也隨之沉寂消散。

記者和陳景行這一番問答顯然又將《地球往事》這個停留在口頭上名字上的專案藉著《矩陣Ⅲ》的首映再次翻了出來,重新回到了輿論的視線中。

對陳景行的畫餅,影迷自然為之興奮,記者們倒是顯得冷靜不少。

這種時不時提一下的炒作很常見,像企鵝影業牽頭,與聯合院線與江河文化三家合夥立項的《封神》三部曲,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每隔幾個月都會製造點聲量和熱度。

當初影迷的興奮可不比《地球往事》的熱度低,甚至還要高很多,畢竟《封神》是我國傳統的神話資源寶庫,誰不希望我們把自己的神話故事拍出《魔戒》這種史詩級別的高度呢?

而且當初的背景正好是夢工廠投資的陳四成的《唐探》在15年暑期檔上映,8000萬的投資取得了10億的票房,以及爆棚的口碑,陳四成放話打造《唐探》宇宙。

16年陳景行更是畫出了《矩陣》三部曲的大餅,並且在當年國慶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再加上好來塢漫改電影的影響,一時間打造電影宇宙,系列IP成了行業內的熱點,《封神》宇宙就被認為是繼《唐探》和《矩陣》後國內的第三個電影宇宙。

只是可惜,前輩們的《唐探》第三部都上映完了,《矩陣》的終結篇也首映了,《封神》宇宙這兩年來是除了幾張概念海報、幾個定妝照外,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都沒落地。

不過雖然《地球往事》從喊出來到現在也一年多了,好歹聽說電視劇是拍完了,雖然啥時候播還不清楚,但陳景行和夢工廠的可信度還是有保障的。

應該不至於爛尾。

應付了一會記者和影迷,把攤子交給了呂宏哲、顏曉月和包勝銘等主演後,陳景行回到了場下。

陳四成嘖嘖說道:“你這《矩陣》系列剛完結,又急著開新坑,是真不給我們活路啊?”

“你那外太空三部曲不也立項了嗎?大哥不說二哥啊。”

“我那頂多是家庭科幻喜劇,跟你這科幻宇宙不能比。”

陳景行安慰道:“喜劇市場多大啊,成本低風險更小,收益也更大。”

“什麼風險低,成本可不小,第一部預算就有3億。”

陳景行不由一滯,就你那兒童片投資3億?洗錢呢?

當然他也知道陳四成的電影製作成本水分不小,少說得砍兩三成,不過那也很了不得了。

不過陳景行這番話倒也一定程度上安慰了陳四成。

他的野心是想打造出一個《長江七號》類似的家庭萌寵喜劇系列,可能是《唐探》喜劇和探桉的融合讓他對自己的嗅覺更加自信了,覺得這樣一個科幻題材的家庭喜劇很有商業潛力。

畢竟當年星爺的《長江七號》票房在當年也是排在國內票房榜第四位的。

學不了陳景行的“硬核科幻”,這種融合了喜劇元素的輕科幻作品確實風險更低,也更有把握。

“行了,這一場看的也值了,看來《誤殺》是再沒戲嘍。”

陳四成長嘆一聲,搖了搖頭。

他正在拍攝獻禮片《我和我的青春》的其中一個單元,今天特意抽出時間來參加《矩陣Ⅲ》也是想看看這個系列終結篇的成色。

《誤殺》本身也是打算定檔在12月中旬的,聽陳景行要將《矩陣Ⅲ》放到聖誕檔後就提前上映了。

到現在上映了12天,拿到了7億的票房,也算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而且因為口碑不錯——客觀的說,陳四成投資的這版《誤殺》是這個故事是所有翻拍作品,包括天竺自己的幾版翻拍在內比較優秀的一版。

將來的《誤殺Ⅱ》是另一回事,不僅掛羊頭賣狗肉,而且翻拍的很失敗。

因此票房曲線也比較堅挺,有望衝擊10億。

《矩陣Ⅲ》的電影質量顯然擊碎了陳四成的最後一點僥幸心理,《誤殺》要提前收尾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