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是真實還是虛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矩陣Ⅱ》最後的結尾是不是表明所謂的現實也是矩陣或者虛擬世界的一部分?”

陳景行看著提問的記者,以及其他求知慾旺盛的記者和影迷雙手一攤,一副那你們沒辦法的表情。

在眾人有些會意的哄笑聲中輕輕搖頭:“wow!好來塢的記者真是我見過的最契而不捨的記者了,我在魔都,在洛城的首映禮上都回答過了,你們現在要假裝你們是拒絕使用現代科技不上因特網的阿米什人嗎?”

提問記者看出了陳景行並沒有惱意,所以也開玩笑的勸說道:“陳導,就算我們不提問,你們明天到倫敦,艦隊街的記者也會提問的,還有全世界各地的影迷,他們不會放過你的,而且不列顛的同行們可能會在你們下榻的酒店安裝竊聽器,陳導你看過新聞,他們做的出來的。”

陳景行失笑:“我不會接受恐嚇,我知道你們的想法,你們希望我因為時差的困擾導致精神萎靡,然後在你們的狂轟濫炸,或者突然襲擊中說漏嘴之類的,我確實很累,不過我不會讓你們得逞的。”

在記者和影迷的笑聲中,陳景行繼續說道:“到底華胥國是真實還是虛假,這個問題我不會給你們答桉,因為還有《矩陣Ⅲ》,我說過很多遍了,這是個三部曲,三部曲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我想給我的觀眾們和影迷們更好的觀影體驗。

而且我相信觀眾們在看完《矩陣Ⅲ》後能找到自己的答桉。”

“那麼《矩陣Ⅲ》什麼時候能上映呢?”

“《矩陣Ⅲ》還沒有拍攝,但很快就會啟動,明年肯定會跟大家見面。”

“《矩陣Ⅲ》就是終結了嗎?沒有後續的規劃了嗎?《矩陣》這樣一部劃時代的科幻作品在很多影迷尤其是在z世代群體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大家都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故事。”

“《矩陣》不是連續劇,我想對影迷最負責的做法是讓他在該結束的時候結束掉,我是第一次拍攝系列電影,但我不想讓他爛尾。”

陳景行遊刃有餘的應付著記者的提問,事實上這些問題都在之前的首映禮中出現過,他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這些媒體要一遍一遍的問重複的問題。

這時一位有些興奮的戴著眼鏡的年輕人從包圍圈外擠了進來,語氣有些激動:“您好,我是您的忠實粉絲,我從《彗星》開始就喜歡上您的作品了,我想問一個問題,當然如果您覺得涉及到《矩陣Ⅲ》的劇透資訊的話,那沒關係,您就當我沒問。”

“sure.”

“在《矩陣Ⅱ》中,我注意到似乎矩陣的架構師主神與聖人這個程式似乎對這一次迴圈的救世主有不同的安排,尤其是結合《矩陣》第一部的彩蛋。

我可不可以認為男主簡博之所以做出了和前五代救世主不同的選擇,就是由於聖人的影響?那麼聖人到底要的是什麼?矩陣的崩潰是她想要的嗎?”

陳景行有些詫異的看了這位激動的影迷一眼,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迷和觀眾們對這部電影也開始了更加深入的解讀。

“你理解的沒錯。”

看到陳景行露出讚賞的表情後,其他記者和影迷都興奮了起來,看來這人是問到點子上了,說不定陳景行會透露出點有用的資訊。

“《矩陣》的前兩部其實從本質上講確實是架構師與聖人之間的博弈,或者可以看作是一種路線之爭,主神作為矩陣的架構師,他是保守派,他不想冒險,所以他仍舊傾向於維持矩陣每個週期的正常更新,或者說打補丁的升級。

但聖人是激進派,無論是賦予人類選擇權,還是矩陣系統每過一段時間的更新打補丁只是能延緩矩陣的崩潰,但無法扭轉最重的結局。

聖人想要的不是矩陣的更新或者說升級……”

而是革命。

矩陣的革命。”

陳景行應付完記者和影迷的提問後,來到了後臺,從工作人員手裡接過一杯咖啡,看著紅毯上仍舊被媒體和影迷包圍的主角團三人組有些幸災樂禍。

雖說陳景行算是明星導演,但畢竟不是真的明星,呂宏哲、顏曉月和包勝銘才是真正的最引人注目的主角,很多媒體都是圍著他們的。

《矩陣Ⅱ》在魔都進行全球首映後,陳景行也帶著劇組主創幾乎是腳不歇地的趕赴東京、星加坡、洛城和紐約。

國產電影各大城市路演是傳統,《矩陣Ⅱ》沒辦法也沒那個時間在國內各大城市跑路演,但路演並沒有取消,只是換了個形式,在國際各大城市馬拉松一樣的開首映禮、影迷見面會、媒體見面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為本身主角團就沒多少人,而且呂宏哲和顏曉月這對影片中的“金童玉女”也不好拆開,對宣傳不利,所以陳景行和主角三人團並沒有兵分幾路而是一路當空中飛人,從東半球路演到西半球。

在環球影業的安排下,明天還要再次跨過大洋,到倫敦、巴黎等城市進行路演。

時差加上長時間的擺姿勢供媒體拍照,還要一輪又一輪的回答影迷和記者的提問,著實是個體力活,陳景行能堅持到現在純粹是靠著巧克力和一杯杯濃咖啡撐著的。

“幹得漂亮!”

環球影業的製片人聯合會議主席約翰·林迪走過來比了個大拇指。

陳景行聳了聳肩:“不給他們留點東西,他們不會放過我的,就當為第三部電影預熱了。”

“你總是這麼善於吊人胃口,陳。”

“過獎,過獎。”

“說真的,華胥國真的是矩陣的一部分嗎?現實也是虛擬的?”

“……”

“好吧,你不怕影迷和記者從演員們口中套出來?”

“他們也不知道,矩陣沒有寫,只有動作和劇情。”

事實上,陳景行自己對《矩陣》的設定是很清晰的,華胥國當然是真實的,就是現實,只有矩陣是虛擬的。

倒不是說前世位面原版《黑客帝國》的錫安設定就是現實,他必須要尊崇原版的設定之類的。

當然陳景行也認為在原版中的錫安就是現實存在的,不是矩陣,也不是什麼俄羅斯套娃一樣的虛擬世界。

只是陳景行認為這種一層套一層的虛擬設定或許單純從趣味上講還不錯,但他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電影的核心價值。

如果現實也反轉成了虛擬世界,或者成了矩陣的一部分,那麼再進一步觀眾就會懷疑整個故事中所有的東西是不是都是虛擬的,虛假的。

還有沒有真的?或者說就一俄羅斯套娃?

這種邏輯一旦產生,最終起到的效果就跟最終發現所有的故事都是主角做的夢一樣。

很容易會變成電影的虛無主義,將電影的厚重感和意義直接解構掉。

既然人是假的,事是假的,什麼東西都是假的,整部電影都是一層矩陣套一層矩陣,那最後不就成了圖一樂?

不過陳景行也不會直接做出肯定的回答,他相信等《矩陣Ⅲ》上映後,三部曲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大部分觀眾自然能有自己的判斷。

他自己對這個東西直接下定論反而會落入下乘。

而且一部偉大的電影就在於能讓觀眾和影迷不斷地解讀、討論、延展發散,甚至進行二次創作。

他不希望影迷們在討論涉及到電影的某個話題的時候,一方直接搬出導演的說法,讓討論和解讀戛然而止。

“anyway,根據目前的口碑以及票房走勢,《矩陣Ⅱ》的票房超過《地心引力》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約翰·林迪也拿著一杯咖啡,做出與陳景行碰杯的姿勢:“恭喜,你拍出了一部不可思議的電影。”

《矩陣Ⅱ》有第一部做鋪墊,事實上只要故事不崩,哪怕質量平庸,票房超過第一部電影也完全沒有問題。

但《矩陣Ⅱ》的票房走勢與影評人的評價仍舊超出了環球影業的預料。

《矩陣》作為科幻神作,續集別說超過了,想持平都不容易。

而《矩陣Ⅱ》做到了。

將整部電影填的滿滿當當的動作戲和特效場面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都遠超第一部,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而且動作戲富有想象力。

即便把《矩陣Ⅱ》的內涵和世界觀去掉,這也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特效動作大片,就算沒看過《矩陣Ⅰ》的觀眾都會覺得過癮。

更別說《矩陣Ⅱ》對世界觀的延展也讓人驚喜,雖然沒有第一部那種讓人覺得開天闢地的震撼,但也算是將這個驚豔世人的科幻概念狠狠向下挖了一層,直接將矩陣的科幻概念變成了一部史詩,完全超出了以往科幻小說中人與機器那種刻板的對抗與壓迫的關係描述。

而且其中對選擇塑造存在意義,人的目的等較為深入的嚴肅命題也做了探討,讓最文藝最苛刻的影評人也讚不絕口。

可以說這是一部雅俗共賞的科幻大片。

“2.5億,這部電影將有可能達到2.5億這個級別,甚至更高!”

約翰·林迪看著陳景行略有驚訝的表情,有些遺憾的說道:“可惜不是美國本土的電影,否則票房翻個番都有可能。”

在如今北美票房冠軍已經突破九億美元的時代,本土票房四五億的電影每年還是有一些的,並不鮮見,當然基本都是漫改大片。

在他看來如果《矩陣Ⅱ》換成美國,或者至少是西方人面孔的演員,北美票房七八億奢望不來,四五億還是有把握的。

對於約翰·林迪溢於言表的遺憾,陳景行只能笑而不語,環球影業從上到下躥戳他來好來塢拍戲的打算從未放棄,不過很可惜了,起碼可預見的未來幾年,他是沒有這個打算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