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新奇的桌面電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京城某寫字樓,西橋文化。

張齊生端著一杯咖啡走進了觀影室,在第二排中間位置坐了下來。

“快開始了吧?”張齊生低頭看了看手錶,扭過頭對後排一位女員工吩咐道:“趕緊叫人進來,馬上要開始了。”

“好的,張總。”

張齊生今年只有35歲,原本是名校出身的碼農,曾在網際網路公司摸爬滾打多年,進過大廠,也嘗試過在網際網路風口創業,但一直沒有折騰出什麼名堂。

當然倒也不是一事無成,雖然沒有成為風口上的豬,但運氣還不錯,把公司賣給了同一賽道的領先者,拿到了一千五百萬,也算實現了階級躍遷,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人士。

不過他並沒有在賣了公司後聽父母和妻子的話拿著錢在京城買房買車,他一分錢沒動拿著全部的“賣身資金”開始了二次創業。

如果張齊生現在的事業不紅火的話,他肯定會後悔沒有聽父母妻子的話,百分之九十的生意都沒有三年前買京城的幾套房子屯著更賺錢。

不過這一次在親人愛人的反對中孤注一擲的創業被他走對了。

網際網路賽道太擁擠了,創業公司如過江之鯽,但影視公司卻沒有那麼內卷。

因為影視行業更接近傳統行業,在行業裡的資源、人脈、裙帶關係等積累更重要,水比生機勃勃的網際網路行業渾濁得多,不是一個天才靠著創意加運氣就能做白日夢的地方。

起碼理論上是如此的。

但張齊生還是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這個行業,一方面是把握住了行業發展的脈搏,另一方面也是受自己“師弟”的激勵。

這個師弟就是陳景行。

他和陳景行都是京師大畢業的,只是陳景行學的數學,他是計算機。

《彗星來的那一夜》在幻世網上映的時候,他剛剛從幻世網辭職出來創業,因為涉及到自己老東家,而且導演據說只有21歲,還是同校師弟。

所以他在電影上線之初就在朋友圈中被同學安利到了,畢竟京師大出了一位網路電影導演這事在校友圈傳的確實很快,尤其電影也很有意思,很新奇。

張齊生是親眼見證了一部一眼看去成本就相當低廉的網路電影是如何在網上走紅的。

真的是除去劇本的奇思妙想,給人的感覺就是我上我也行,我上我也能拍,而且鏡頭不會比導演更晃,不會晃得人眼暈。

同時他還關注到了有媒體報道這部極其廉價的微型電影收益回報有多高。

如果說這只是在他心中種下了一個種子的話,那麼這個讓他覺得很有意思的電影的導演以及其所創立的夢工廠在隨後的飛速崛起則足以讓他瞠目結舌。

並且種子開始發芽,破土而出,並讓他最終決定賣掉公司,二次創業。

當然張齊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能跟陳景行這種天才相提媲美,他也是影迷,很喜歡電影,所以更知道夢工廠崛起靠的是什麼,這種天馬行空的驚世才華他是絕對沒有的。

但沒有才華不代表做不成事。

在幻世網做開發的經歷和接下來兩年伴隨著夢工廠崛起他看到的影視圈的行業變動,讓他看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西橋文化透過網大把握住了網際網路新勢力重塑影視圈生態的視窗,成了一家饒有名氣的影視公司。

從2015年成立以來,張齊生帶著他的網際網路思維讓西橋文化以黑馬之身迅速躋身網路電影行業頭部。

兩年多時間裡拍了十幾部網大,乘著幻世網、企鵝影片等網大市場和票房分賬逐年提高的機會,獲得了很多傳統影視公司難以想象的回報。

當然這跟他在幻世網和企鵝影片有不少校友甚至同學也有很大關係,否則他的公司拍的第一部網大也沒那麼容易能被流媒體巨頭採購,並隨後成為幻世網的親密合作夥伴。

商品的驚險一跳是銷售。

而他對今天來觀影室要看的電影是很重視的,甚至也要求公司的策劃、藝術、製作等部門的高管都要來觀看。

要不是觀影室並不大,只能坐十幾個人,他恨不得叫上全體員工一起來觀摩。

雖然這是下班時間,幻世網獨播的《黑鏡Ⅱ》系列網路電影是每周五晚上18點更新。

但下班時間佔用你兩個小時又如何,沒有加班費又如何,本來“正常”下班時間也是晚上七八點的,不會有人真到了下班的點就立刻走人吧?

雖然西橋文化成立有兩年了,而且取得的成績很亮眼,不過張齊生還是不忘初心,以初創企業的心態激勵著自己,也激勵著員工。

而且普通員工接到的任務是回家看,在觀影室看的都是中層以上員工,佔用這點時間都是小意思了。

很快不大的觀影室就坐滿了人。

“夢工廠跟幻世網籤的真的是S+的分賬協議?”

“應該吧,幻世網最高不就是S+?”

“那可說不定,這些標準都是對外的,也就是對我們這樣的公司的標準,夢工廠這樣的大公司說不定有特殊待遇呢。”

“4.5元的分賬就很高了,再高那就太離譜了吧。”

“特殊待遇也不一定在票房分賬,沒準還有廣告分賬呢?或者分賬時間更長呢?甚至永久分賬呢?畢竟是正經的大廠拍的網路電影,這也算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吧,聽說院線也有些不滿呢。”

“倒也是,光夢工廠這名字就值得幻世網下血本呢。”

張齊生之所以對今天這部電影極為重視,主要就是因為夢工廠這《黑鏡Ⅱ》對於業內真的是晴空霹靂。

長期以來,網大都是像西橋文化這種專門瞄準網大網劇的公司提供的產品,主流的傳統影視公司,尤其是大廠一般是不涉足的。

不過隨著這塊蛋糕飛速增長,將來肯定有朝一日沒辦法讓西橋文化這樣的公司繼續悶聲發大財,會引來大公司的覬覦和介入。

只是他沒想到這一天竟然這麼快,而且來分蛋糕的還是夢工廠。

切入角度也很妙,直接把《黑鏡》這種所謂的迷你劇每集擴充到90分鐘以上,搖身一變成為網大,還是有IP口碑積累的系列網大。

夢工廠的入場對西橋文化公司來說禍福難料,但張齊生不懼怕挑戰,他反而想見識一下夢工廠是怎麼做網大的,夢工廠的網大是個什麼水平。

網路電影和院線電影真的是兩碼事,和網劇也不一樣,因為網大除非是會員,否則真的是要付費點播的,如何用低成本做出超出電視劇的質感和節奏,並能吸引觀眾掏出真金白銀這可是一門大學問。

這也是網大為什麼那麼鍾愛靈異、志怪題材,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可以用題材本身的吸引力吸引觀眾。

在這方面張齊生是有自傲的,西橋文化製作的《白魚鎮怪談》是拿到過2017年網大票房冠軍的,分賬票房4049萬,成為了第一部分賬票房過4000萬的網大,也讓西橋文化成了這個行業內的明星公司。

《白魚鎮怪談》製作成本只有760萬,當然對外說是千萬投資,再加上廣告贊助收入,可以說這麼一部網大的盈利足以吊打百分之九十的院線電影。

華國每年拿到龍標的電影足有數百部,絕大部分票房都上不了億,就算上億了,一億的票房分到製作發行也只有不到四成,發行方分走一部分後,留給制片方的就剩三成。

哪像網大這樣,不用跟院線打交道,不用請大公司發行,分賬票房還實時到賬,很少拖欠,起碼幻世網、企鵝影片這樣的平臺不拖欠。

當然網大的問題就是跟風嚴重,一部火了之後十幾部幾十部類似作品就會跟進,服化道原樣照抄,反正投資都不大,很容易短時間內耗盡觀眾對某個題材的期待值。

比如張齊生本來是打算把《XX鎮怪談》做成系列的,而且影迷和觀眾也對《白魚鎮怪談》的故事模式很感興趣。

結果各大網大公司爭相立項各種《XX怪談》,甚至已經有趕拍的作品搶在西橋文化的續集之前問世,讓《白魚鎮怪談》好不容易創造IP價值狠狠縮水。

夢工廠網大會不會對將來網大發展有些指引性和參考性呢?

張齊生相信此刻不僅自己在關注,同行們肯定也都在關注夢工廠網大的首播。

熟悉的夢工廠片頭後,一陣持續了約有五六秒的黑幕讓張齊生稍感有些不耐煩,隨後熟悉的音樂突然響起,讓張齊生下意識的打了個激靈。

熟悉的條件反射。

windowsXP熟悉的藍天草原浮現在了110寸商用超大液晶顯示屏上。

張齊生稍有些惱怒的回頭看向技術部門的工作人員,室內將近20位管理層員工也都紛紛回頭,或者面面相覷。

顯然大家都以為是技術故障,所以才會出現電腦作業系統桌面。

技術人員也有些驚愕,他一時之間也有些茫然,起身向著顯示屏走去,等等為什麼是XP系統?

他很快就停下來了。

因為只有寥寥幾個圖示的乾淨桌面上,滑鼠出現,並且開始了一連串的點選操作。

“駭客?”張齊生腦海中升起了有些荒謬的可笑念頭。

這種荒謬的念頭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很快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就是電影畫面,電影本身的畫面。

滑鼠流暢的在電腦桌面上操作著,只有滑鼠點選和鍵盤敲擊字元的聲音,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隨後開始有了音樂。

滑鼠點開了一個影片,影片佔據了半個桌面,影片中小女孩在練鋼琴,影片中不僅有琴聲,還有說話的聲音,小女孩的媽媽也出現在了鏡頭中。

畫質相當模湖。

可以很容易判斷出這是一家三口,父親拿著相飢錄製著女兒彈鋼琴的畫面。

隨後滑鼠建立了資料夾,命名為“姍姍”,然後新建了幼兒園第一天,小學第一天,第一次鋼琴練習等等資料夾。

隨後電腦還建立了一個新的使用者賬戶。

“姍姍”

隨後電腦在“爸爸”,“媽媽”,“姍姍”三個使用者賬戶中開始切換,上傳照片,使用搜索引擎,建立檔案,打電腦遊戲,看影視劇,甚至看成人影片——只是一閃而過。

桌面圖標增多,逐漸雜亂,然後清理,點選到了流氓廣告軟體,對話方塊填滿桌面,藍色畫面宕機,黑屏重啟,重裝系統。

桌面也逐漸從XP到win7,再到win10,“古老”的qq介面、空間也逐漸升級,搜索引擎從google到baidu。

配合著一家三口時不時的照片和影片被點選被上傳被整理,小女孩逐漸長大,父母容顏皺紋顯現,照片影片中的著裝風格也在變化,解析度也從模湖走向清晰。

伴隨著這一連串快速的剪輯切屏,張齊生從最開始的迷茫中漸漸走出。

這很明顯是一家三口的成長經歷——操作電腦的成長經歷,歷經十幾年,從XP系統到win10系統,電腦也更換了幾次,桌面和作業系統也隨著系統的升級而變化。

包括網站、搜索引擎、社交軟體等等都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更新。

其中有很多畫面都能勾起他的回憶,讓張齊生彷佛重新經歷了一番十年來電腦和網路的變遷。

“有意思……”張齊生不是沒見過這種透過蒙太奇快速剪輯讓觀眾體會角色的成長歷程,但這種方式他真的從沒見過。

透過電腦桌面以及在桌面上發生的一切來在呈現一個三口之家成長變遷的同時,展現華國網際網路的發展變化。

很有新意,太特別了,尤其是對張齊生這種計算機專業,過去從事過網際網路工作的人來說,這段快速的剪輯讓他很有感觸。

從第一個小女孩彈鋼琴時就出現的鋼琴曲一直伴隨著快速的剪輯,曲調與聲音逐漸明快,逐漸熟練,聲音也逐漸升高,能讓人體會到這一家三口生活確實相當幸福。

隨後鋼琴曲陡然沉寂,滑鼠點開了搜索引擎,伴隨著字元的聲音。

“怎樣打敗淋巴癌”被敲擊在了搜尋欄中。

張齊生和觀影室內員工情緒隨之開始低落,但已經沒落至沒有聲息的音樂陡然以激昂的絃樂再次升起。

桌面上被上傳、開啟、整理的影片變成了一家人一起跑步,一起在外旅遊,母女倆一起彈鋼琴、病房的嬉笑打鬧等等溫馨又鼓舞的畫面。

張齊生直觀的就理解了這是一家人協作抗癌,患病的應該是女孩的母親,能感覺到影片中傳遞出來的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情緒。

直到一個影片中,丈夫拿著手機,在鏡頭的顛簸中拍攝著自己與妻子在公園跑步,然後妻子倒在了地上,伴隨著路人的驚叫和丈夫的呼喊,畫面在劇烈抖動中黑屏。

然後剪下節奏放緩,女人虛弱的躺在病床上與家人的自拍,女兒姍姍在病床上給母親彈電子琴的影片,以及畫面朦朧的,永遠定格的女人綻放著溫柔笑容的照片。

觀影室內氛圍沉重,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女孩的母親還是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張齊生則是在情緒低落之餘內心中越來越為之驚奇。

這是一組時快時慢的蒙太奇順序剪下,而且畫面並不是鏡頭,只有電腦桌面。

透過電腦桌面剪輯出的這段戲,既展現了一家三口的生活變遷,又展現了華國網際網路十年來的變化,還能把觀眾的思緒和感情吊起來,隨著劇情的推進時而興奮時而低落,與這一家人深深共情。

沒有鏡頭,有且只有電腦桌面,這個片頭簡直太新奇了,而且也太流暢了,成本比他想象的還要低,效果卻讓人驚歎。

------題外話------

還有一章大概在凌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