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熱烈反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個充滿活力和令人驚訝的豐富多彩的家庭冒險故事,熊貓學習功夫,如果這對你來說聽起來不錯,那就來影院體驗一下吧。”——《紐約客》

“功夫熊貓的外貌有些新奇和討人喜歡,也許只是我們之前沒有在動畫電影中看到過這個可愛的動物。”——《西雅圖時報》

“《功夫熊貓》以其驚人的美麗、流暢、快速、乾淨的動作和空間運用讓大多數其他最近的動作片相形見絀。”——《綜藝》

“就其節奏而言,它仍然有點參差不齊,而且對於一部G級電影來說過於暴力,但它也具有動畫世界或任何其他型別電影所見過的最好的戰鬥設計。”——《芝加哥讀者》

“這部生動的CGI喜劇是我最近看過的動畫中最具視覺衝擊力的作品,夢工廠的技術實力讓人驚訝,動畫令人眼花繚亂,細緻入微,你可以辨認出這個有名無實的野獸身上的個別毛髮,並且充滿了鮮明的華國形象。”——《今日美國》

“就像許多古老的武俠電影史詩一樣,《功夫熊貓》是在寬屏 emaScope中呈現的:這是一部完美的、廣闊的畫布,適合在古老的華國進行史詩設定。這讓我想起了前年的《矩陣》,陳景行善於將華國的元素重新包裝後放在你面前,讓人感到驚喜。”——《帝國》

讓環球影業興奮的是他們沒有賭錯,《功夫熊貓》上映後專業媒體和影評人的反饋是相當積極的。

熊貓與功夫的結合天然就是巨大的優勢,即便認為故事有些陳詞濫調,但也不否認充滿華國古典美學的背景、熊貓的形象設計與精彩的和各種動物自身形象特點結合完美的動作設計所共同塑造的觀影體驗是令人愉悅的。

爛番茄90%的新鮮度絕對算是優秀電影的評價了。

而觀眾的反饋則更加積極,2414家影院在首日就拿到了831萬美元的票房,空降日票房亞軍。

週六1165萬,週日1072萬。

首週末三天共報收3068萬美元!

也因此,次周擴到了3670家影院。

進一步的擴館也讓週一工作日票房跌幅很小,拿到了832萬美元,票房走勢相當堅挺,口碑發酵傳播的速度很快,很多人都想看看這只神奇的會功夫的熊貓。

熊貓作為華國對外的一張名片,影響力確實不容小覷,再加上美國有成熟的龐大的家庭觀影需求,《功夫熊貓》的票房預測也在節節攀升。

按照目前的趨勢票房破億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甚至1.5億也沒有太大問題,要知道夢工廠在北美市場票房超過1.5億的只有《地心引力》、《矩陣》和《火星救援》。

這些可都是投資數億,而且是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幻鉅製,一部動畫電影竟然也能達到乃至超過這種成就,這無法不讓人震驚,尤其是國內的輿論。

“《功夫熊貓》北美逞威,3100萬票房成為北美週末票房亞軍!”

“《功夫熊貓》吸金力爆表,阿寶征服美國觀眾!”

“國寶空降北美,眾神退位!”

“動畫電影潛力無窮,夢工廠開闢新的文化輸出模式!”

“《功夫熊貓》海外總票房已超5000萬美元,傳統文化影視開發大有可為!”

“陳景行接受電話採訪,高調宣佈《大聖歸來》與《功夫熊貓》將製作續集,股票漲超3%!一手大聖一手熊貓,夢工廠把握住了財富密碼!”

“動畫已成國產電影新風口,多家動畫公司宣佈電影專案,華國傳統神話將成為選材寶庫!”

如果說《功夫熊貓》在國內票房飄紅的時候,其他公司和媒體是羨慕嫉妒,等到《熊貓》在北美三天拿走三千萬美金,而且勢頭眼看是一路向上,直指1.5億的時候就只剩下震撼了。

國漫崛起,華國動畫崛起這種話被媒體掛在口頭上並不久,甚至去年因為有《大聖歸來》和兩部高概念的科幻動畫番劇的出圈,很多媒體才冠之以國產動畫發展元年。

什麼崛起元年,發展元年類似的元年名頭近幾年每年都能分一兩個,但一個共識就是國產動畫確實處於起步階段,尤其是跟東瀛、美國這樣的動畫強國相比。

可這才幾個“元年”,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就能在美國取得如此高的票房?還受到全民熱捧。

這發展的也太快了。

或者說夢工廠前進的也太快了,讓人反應不過來。

讓人想起了兩年前那時媒體還在喊“華國科幻電影元年”,“華國科幻電影崛起”時候,啪,《地心引力》和《矩陣》相繼面世。

上一秒給人感覺還在生根發芽,下一秒突然就十丈巨木拔地而起,開花結果,舉世無敵了。

甚至科幻這兩個字已經成了海外很多民眾對華國電影的第二印象了,僅次於武俠功夫。

而動畫也讓人有同樣的感覺,我們還在這投資動畫產業呢,動畫概念股剛成為炒股熱點,夢工廠就已經一步一跳直奔珠穆朗瑪峰了。

《你的名字》7.14億,《大聖歸來》15.8億,再到《功夫熊貓》,三部動畫電影就完成了從初涉動畫到“華國迪士尼”的轉變。

當然中間的幾部動畫番劇也功不可沒。

而且夢工廠在海外也漸漸樹立起了動畫精品公司的名頭。

《你的名字》主要影響力在東亞,《大聖歸來》登陸北美拿下700萬美元的票房,讓很多美國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充滿華國風情的3D動畫印象深刻。

《功夫熊貓》則徹底讓大部分美國人知道了原來這家太平洋對面的科幻專業戶製作動畫的水平和技術竟然也這麼強。

要知道本位面好來塢的動畫電影賣票的主要號召力來自於動畫公司的品牌,很多沒有知名IP也非續集的動畫電影能數千家影院大規模公映,取得上億票房,很多是出自觀眾對出品方品牌的信任。

比如迪士尼旗下的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好來塢製片、T-船長(製作漫改動畫電影,同時也提供特效承製服務),華納旗下的華納動畫集團(同樣擅長漫改動畫電影),環球旗下的怪獸工作室等等,索尼的精靈工作室等等。

這些都是美國甚至全球名號都響噹噹的動畫工作室,而夢工廠旗下的墨也憑藉《功夫熊貓》加入了這個行列,當然沒有這些老牌工作室深入人心,但起碼給普通觀眾留下了印象。

或許今後歐美觀眾在列數值得看的動畫工作室的時候,也能把夢工廠加在末尾。

夢工廠下次再推出動畫電影,如果沒有熊貓、功夫這樣元素吸引民眾,起碼自身的品牌也能吸引一部分的觀眾。

……

2018年3月6號

在美國呆了半個月的陳景行重新回到了《盜夢空間》的劇組。

《盜夢空間》國外的戲份都已拍完,只剩下國內的戲份了,也是比較難拍的戲份。

港島,中環街市。

從中環德輔道中及皇后大道中的一段街區進行了封路,人潮般的市民在道路兩旁圍觀。

不怪市民好奇,港島每年要拍數十部電影,但這麼大陣勢的封路拍攝倒並不常見,上一次這麼大陣勢的取景拍攝還是好來塢的超英大片。

“咩戲?”

“應該系荷李活嘅戲啦!”

“系邊個呀?佔士邦呀。”

“好似系內地嘅電影。”

“甘竄呀!?”

“夢工廠拍戲,識唔識!”

“夢工廠?哦,怪唔之得啦。”

“個邊呀?火車嗎?”

“……”

因為《盜夢空間》電影中陳昆扮演的富二代被設定為港島財閥出身,所以“植夢行動”夢境的第一層就被設定到了港島。

電影中也不能全都是外國城市,也得有華國城市,而如果城市取景內地,從邏輯上就是不通的,主角團進入的是陳昆的夢境,這位港島財閥二代主要是歐洲港島兩邊跑,第一層夢境當然必須是符合實際的,不能讓其產生警覺和不對的情緒。

到了二層夢境三層夢境才會在內地取景。

“恭喜啊,陳導,又拿了兩個小金人,夢工廠可是給咱們華國電影人掙了光啊。”

一個身材瘦削身著西裝革履的青年人,用港普跟陳景行寒暄著。

此人是港島寰亞影業目前的少掌門,林孝賢。

港島十大家族財閥之一的麗新集團的少主。

夢工廠畢竟此前沒有在港島拍過戲,更別說這麼大規模的封路拍戲了,是港島地頭蛇寰亞影業牽頭辦成的,封路拍戲申請相當繁瑣,好來塢大廠來港島拍戲也基本都是寰亞影業出面協調向港府申請取景拍攝的。

陳景行雖然是導演,但畢竟是夢工廠的大老闆,所以像這種在一個城市取景拍攝的細務是不可能親自跟進親力親為的,而且之前也一直在美國。

回國後才知道夢工廠是聯絡的寰亞影業協調從警務處申請下來各部司的“不反對信件”和封路許可的。

而且寰亞影業的少東家林孝賢還親自來拍戲現場,以一副神交已久的朋友和電影人的身份跟陳景行熱絡的寒暄,倒是讓沒有準備的陳景行有些尷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主要是春節檔的最大競爭對手《捉妖記Ⅱ》就是江河文化和寰亞影業聯合投資的,而且江河文化還跟陳景行有一番口角。

現在看來倒是他有些小題大做了,陳景行即便已經身價數百億,但精力全集中在電影事業上了,所以難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仔細想想人家林孝賢將來繼承的是整個麗新集團,娛樂業只是人家家族產業的一部分而已,一部電影的成敗對他們來說沒有那麼重要。

而且《捉妖記Ⅱ》也沒有失敗,不能說沒有賺預想的那麼多就虧了。

對方有意攀談結交,陳景行雖然對港島這些公司沒什麼興趣,但也不會伸手打笑臉人,連忙謙虛:“都是技術類獎項而已,沒那麼誇張。”

兩天前在奧斯卡頒獎晚會上,《火星救援》斬獲了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輯兩個獎項,都是技術類獎項。

國內輿論這次就理智多了,雖然同樣上了熱搜,但大部分媒體和網民並沒有什麼熱切的反應,一是經過了去年的“夢工廠之夜”,大家新鮮感褪去了,奧斯卡的神聖光環也暗澹了下來,二是畢竟都是技術類獎項,沒那麼值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