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王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奧斯卡的傳統定位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它已經不是大眾想象或理解的奧斯卡了。

實際上,在2013年,學院已經正式放寬了每年新增成員的名額,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學院門檻非常之高, 甚至要等到老白人成員去世才會釋出新名額。

而新增的成員除了女性、少數族裔和國際成員比例高,還有就是普遍的年輕化。

而這樣的變化在陳景行前世位面也同樣發生過,短短七八年內學院成員從五千人一路膨脹到了近萬人,徹底改變了評委結構,國際成員、亞裔和其他有色人種還有女性成員佔了半壁江山。

隨後在2019年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並在2020年那一屆奧斯卡結出碩果——《寄生蟲》,之後向著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一路狂奔,甚至還引發了更加激烈的改革。

陳景行雖然沒有看到那個時空奧斯卡之後的發展,但他能肯定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國家的影片和電影人能捧走奧斯卡,而且不僅是華裔導演能拿到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就算是華國藉的導演拿到大獎也不會再是渺茫不可及的事情了。

但奇怪的是,奧斯卡的多元化變化並沒有讓他止住頹勢,增添權威性,反而摧毀了他自身籠罩的某種神聖光輝,尤其是對於華國民眾而言。

而在本位面,環球模煳的意識到了學院成員結構變化帶來的可能,又正好遇到了《地心引力》和《矩陣》這兩部熠熠生輝的科幻經典,因此與夢工廠共同做出了某種嘗試,從而爆發出了驚人的效果。

當陳景行意識到這一點後,結合夢工廠瞭解到的學院這幾年的改革,他就認定了這是難得的機會。

那些學院擴招來的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多元化的新成員,已經改變了舊有的格局, 只是他們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力量,畢竟對各自來說幾千分之一的投票能有多大的力量呢?

奧斯卡評委更多的只是榮譽罷了,陳景行自己在《致命身份》出人意料的在北美成了票房黑馬後,他就趕上了“擴招”的東風成為了奧斯卡評委。

這幾年國內的演員、導演也有不少都成為了奧斯卡評委,每年都有十幾個華國電影人成為奧斯卡評委,如果把範圍擴大到華人就更多了。

隔壁韓國、東瀛的數量也不會低於華國。

還有其他國家的奧斯卡評委也在激增。

而好萊塢的本土學院成員也吸收了大量有色人種。

包括陳景行在內的這些多元化、國際化的評委手中的票數是越來越可觀的,就等一部合適的電影出現,一個強大的力量去推動,就能城頭變幻大王旗,讓很多人大吃一驚。

按照這個趨勢他也相信,再過一兩年,兩三年,肯定會有外國電影染指奧斯卡大獎。

而現在他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

“唉,那也很了不得啊。”寧衛強不知道自己心中是個什麼滋味。

他雖然也不是正經科班畢業,但他剛剛進入影視行業的時候正好趕上了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叱詫國際的時候。

彼時,第六代導演嶄露頭角,開始衝擊歐洲三大,第五代導演很多已經刷完了歐洲三大的成就點,開始把目光放到好萊塢。

奧斯卡也同樣成了當時很多華國電影人心中的聖盃,並非奧斯卡就比歐洲三大強,論藝術性,三大電影節仍舊無人能及, 但越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因為經歷過世紀之交的影壇,所以寧衛強對奧斯卡也是有一層濾鏡的, 每次衝奧鎩羽而歸,都會給這個獎項增添一層光輝。

他能預想到華國電影可能會再一次進入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名單,乃至更進一步獲得最佳外語片,但陳景行製造出的這番疾風驟雨令他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就像舔狗追女神,歷盡千辛萬苦以為能獲得女神肯定,牽上手了,結果女神直接開房,邀你共浴,連岡本都買好了。

而且經過陳景行這麼一解釋,連女神本人也幻滅了。

一個導演一年內兩部電影拿到14項提名,在奧斯卡這也算創作歷史了。

這些複雜的思緒在寧衛強腦海中轉了一圈又化為了一聲忍不住的帶有諷刺意味的笑聲,引得陳景行等人投來了奇怪的目光。

寧衛強擺了擺手道:“沒什麼,就是想到有些人估計要失眠了。”

他感到可笑和諷刺的是,做到這一點的不是第五代的導演大師,也不是那些代表了華國電影藝術水準的第六代導演。

而是陳景行這樣一個商業電影導演。

寧衛強跟很多國內大導演接觸過,甚至跟一些人共事過,所以他知道很多藝術家並非澹泊名利,甚至心眼更小,爭名之心更甚,所以他能肯定第五代第六代甚至更年輕的很多導演,哪怕再人澹如菊,恐怕也要輾轉反側,心如火燒了。

過去幾年,以陳景行為代表的青年導演創造了讓名導望塵莫及的票房雖然也讓這些此前控制著華國電影審美與評價體系的主流大導感到有酸意,但可以用電影藝術來挽尊。

而確實年輕導演中,除了陳景行外,很多導演的電影甚至商業到了流俗的程度,評價也不高,泥沙俱下,良莠不齊。

這在某種程度上讓推崇導演作者性的華國主流對導演的評價能夠排除出票房這一因素。

這就是仍舊有很多人認為陳四成、郭凡等人不配跟張一謀等電影大師相比,陳景行也無法跟這些大導相比。

如果以票房論英雄,豈不是連郭小四都能擠進名人堂了?

以豆瓣評分論英雄,這只能是普通觀眾的想法,在主流評價體系中豆瓣、IMDB這些分數分量是不足的。

陳景行這次幾乎橫掃奧斯卡提名,對於其本人的加成恐怕是難以想象的,因為陳景行有口碑有票房,最後一塊短板也將被補齊。

從此以後,怕是陳景行就能毫無懸念的列於電影大師行列,而且是各個方面沒有短板的,當然前提是獲獎,起碼得拿到一個有分量的重量級獎項。

寧衛強感嘆過後,化妝間一時陷入了詭異的沉默,在場的其他三人都是導演,面對這樣的成就,他們可能比普通觀眾還要失態。

名利,名利,對於都能稱得上是成功人士的郭凡等人來說,名還在利上。

卡梅隆的那句“世界之王”在導演的馬斯洛需求中絕對是處於最頂層的。

而跟他們同處一室的陳景行就正在攀登這座仍舊縈繞著“世界之王”餘音的山峰的路上,已經到半山腰了。

普通的文藝導演哪怕爬到峰頂也喊不出“世界之王”,電影說到底是大眾的藝術,少了大眾的根基,就好像小國寡民一般,沒有人給他加冕王冠。

但陳景行這種導演就不一樣了,他們的電影是屬於大眾的,他們的“領土”是地大物博,人煙輻輳的,因此他們攀登榮譽之峰的路途會更加坎坷,阻礙更大,要麼一輩子爬不到峰頂,一旦登頂,就是“世界之王”。

奧斯卡這種分量和名氣的獎項戴到普通導演身上就是華麗的禮服,是對其電影藝術成就的褒賞,而戴到了陳景行這樣的導演的頭上就變成了王冠。

詹姆斯卡梅隆如此,陳景行也如此。

陳景行讀不到郭凡等人的想法,但大體也能猜出來,所有導演有的馬斯洛需求他也都有,要不然怎麼會瞥到這個機會就抓住不放,聯合環球進行推動和公關呢?

他砸下去的錢都能拍一部中等成本電影了。

合格的老闆自然知道這個時候是施恩惠籠絡大將的時候,陳景行已經是合格資本家的模樣了,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很多東西第一次的時候難一些,等過了這個坎就容易多了。”陳景行意有所指的吊著胃口。

此言一出,三人已經完全不管化妝師了,齊齊轉過頭看著他。

陳景行看到三個導演像幼兒班孩童等著老師發糖一般看著他,心頭有些發麻,三個大老爺們的這種目光他可承受不來。

他咳嗽了一聲:“先說好啊,夢工廠不是好萊塢的幕後老闆,我也不是三頭六臂的怪物,我之前跟你們分析了奧斯卡評委結構的變化,現在很多人,包括日韓這些國家的電影人都還沒察覺到,即便察覺到也未必能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而且也不懂操作,咱們確實是佔了先機,而且還有環球這樣的合作伙伴。

但是首先電影必須要先符合奧斯卡的標準,夢工廠未來還是以商業電影為主的,這點不會變,能在商業和藝術性平衡到《地心引力》或者《矩陣》這種程度的專案並不多,想在科幻電影裡塞哲學概念,製造內涵可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容易玩脫。

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不合適的電影公司不可能浪擲財力去公關,但是呢,像是目前老田手裡的《第九區》這樣的專案,我覺得就很有潛力。”

陳景行放下胡蘿蔔後就走出了化妝室,這一期節目錄製可馬上就要開始了。

只留下郭凡和寧衛強齊齊盯著田鑫業,牙根發酸,而田鑫業則完全不在乎身旁兩個的目光了,嘴角已經不自覺咧開,帶起臉上的褶子讓剛擦到臉上的粉都掉了一些。

不過陳景行還是低估了自己橫掃奧斯卡提名的影響,等到節目正式錄製,田鑫業完全失去了往期節目的輸出能力,整個保持在走神狀態,看起來已經被陳景行吊起的胡蘿蔔弄得有些神思不屬了。

郭凡和寧衛強也有些走神,本來話就不太多的兩人話更少了。

逼的陳景行不得不活躍起來,但也獨木難支,反倒讓這期節目最後一組導演有些莫名的放鬆。

前六期節目氣氛越來越好,評委和觀眾都越來越放得開,所以競賽導演們也就越來越狼狽,點評加提問環節能削掉他們一層皮。

作為最後一組的導演,他們的心理壓力可以說是最大的,沒想到竟然輕鬆過關,心中既納悶又松了一口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有導演組有些遺憾,今天評委們好像集體失常了,節目的化學反應比不上前幾期,不過有今天這樣的重磅新聞在前,這倒也能理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