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疑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收拾好被褥後劉航滿頭汗的從床鋪上下來,明天大學二年級要開始了,他是整個宿舍最晚到學校的,等收拾完行李已經是晚上了。

他所在的是四人制宿舍,但時常都有七八個人在宿舍中,就像有的人天生能聚人一樣,有的宿舍也是天生就招人。

毫無疑問, 他所在的宿舍就是附近幾個宿舍的社交中心。

度過了一整個暑假的男生們重新聚在一起自然也是停不住嘴,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著遊戲、時政和女生的話題。

很快話題又聊到了影視劇身上。

“……《地心引力》真的好看,絕了,我是在IMAX影廳看的!”

“我訂票的時候巨幕廳沒有好位置了,就定了個普通的廳, 特效直接把我震住了。”

“陳景行牛逼!”

“確實, 3D效果太震撼了。”

“我前幾天剛看的, 覺得沒吹的那麼好。”

“前幾天?你不會是在度盤上看的吧?”

《地心引力》雖然延期了一個月的金鑰,但目前的排片已經非常低了,網絡平臺也還沒有上線。

“對啊,為了看一部電影花好幾十塊錢,我覺得不值,都能吃一頓火鍋了。”

“你就是個吃貨,這是個3D電影,得在電影院看,最好還得是imax影廳。”

“現在哪部電影不是3D呀?”

“《地心引力》不一樣,你不去電影院看是你吃虧我跟你說,等下映了你可再看不著了。”

“確實,我這個暑假一連看了兩部電影,《地心引力》和《你的名字》, 太過癮了!”

“《你的名字》不是動畫片兒?”

“我也是聽人說這部電影挺好看的, 但還是沒去看,如果是3D的那種動畫, 我還挺感興趣的。”

劉航一聽竟然有一大半人都沒看過你的名字, 遂開始了激情安利。

“……真有那麼好看?”

“真不騙你,你從票房上就能看出來呀, 你見過哪部動畫電影票房能有7億的?”

“行,信了你了,待會兒我就找資源。”

“……”

“欸,待會兒《疑犯追蹤》不就更新了?你們都看了吧?”

“看了看了,我本來就想一會兒看《疑犯追蹤》呢。”

“今天晚上不開黑啊?”

“開個屁!明天早晨8點就有課,再說了,咱們這網速你沒x數啊,人家看影片你能打得了遊戲?”

“今天播到第幾集了?”

“到第7集了。”

邊回答著,劉航已經啟動了電腦,他擁有宿舍內唯一的桌上型電腦,如果要追劇或者看電影,甚至看遊戲直播宿舍內基本都是圍著他的桌上型電腦看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疑犯追蹤》和《訊號》不同,因為不是上星劇,也就不用遷就電視臺的周播進度。

雖然仍舊是採用周更的方法,但每週都能更新4集。

“我感覺《疑犯追蹤》沒有《訊號》好看,你們覺得呢?”

“我也這麼覺得欸,當然跟其他電視劇比肯定是好看的,但是跟《訊號》比確實差了一些,也沒有《黑鏡》那麼激烈。”

宿舍內其他看過前6集的人都普遍覺得《疑犯追蹤》跟夢工廠的前兩部電視劇比確實稍顯平淡。

事實上,劉航也是這麼認為的,或者說《疑犯追蹤》距離他的預期稍有那麼點差距。

畢竟夢工廠的前兩部電視劇太過耀眼,《訊號》是去年現象級的劇王,《黑鏡》更是前衛,犀利至極,每一集都像是一部迷你電影。

或許《黑鏡》的覆蓋面不如《訊號》,但是引起的轟動和反響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那種強大的戲劇矛盾和黑色荒誕甚至冷酷的基調有著難以言喻的魅力。

有了這兩部作品打底,很多觀眾對於《疑犯追蹤》的期待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更不要說這部劇的預告片把人的胃口調得更高,直接變成了《原始碼》的衍生劇了,預告片根本就是一部迷你微縮電影,場面極其宏大,把《原始碼》中沒有的場面都放了出來,氛圍感十足,誠意滿滿。

所以在進入正片後,難以避免的就產生了一些落差感。

客觀的說,劇本身並不是沒有新意,與一般的案發後進行破案的破案劇有很大不同的是,這部劇相當於轉換了敘事角度,是從案發前就進行跟蹤調查。

而這帶來的不僅是讓觀眾感到奇妙的敘事角度的轉換,還有極其強烈的臨場感和迷失感。

觀眾和主角都不知道罪案會何時發生,以及誰是兇手,只知道目標人物很危險,但危險來自於誰,來自於哪裡,卻只能一步步吹散迷霧。

當然很多懸疑片或者本格推理片都能塑造這樣的觀影體驗,找了一圈,看起來誰都像兇手。

但是要寫出沒有bug的劇本卻非常難,本格推理更難。

當你發現罪案往回調查的時候,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科技都很進步了,有監控有手機有指紋有DNA,在保持合理性且不出bug的情況下塑造出懸疑氛圍並不容易。

合理性高了,有經驗的觀眾一眼就能看出兇手是誰,如果非要強行懸疑,強行讓觀眾想不到,搞機械降神,就逃不過觀眾的吐槽。

所以把背景放到各種現代刑偵技術出現前的時代對編劇的腦細胞更加友好。

而《疑犯追蹤》的破案過程就完全擺脫了這些束縛,因為罪案還沒有發生,什麼DNA指紋監控都沒用,因此可以順理成章的全域性籠罩戰爭迷霧。

所以哪怕是一件簡單的故意謀殺案,也能塑造出多條線索亂飛的迷局,甚至連續反轉。

這種調查還未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罪案的破案故事給觀眾帶來的觀劇體驗必然是新奇的。

“開始啦,開始啦!”

“不知道‘lefeng二人組’這一集又要接什麼案子?”

聽到舍友的調侃,劉航有些忍俊不禁。

《疑犯追蹤》播出後,網民給這部劇的兩個男主角起了個名稱——lefeng組。

指的就是潘越名和段毅弘這兩個並非警察身份的人到處去挽救和干預可能發生的犯罪。

這其實也是這部劇吸引人的看點——法外英雄情節。

否則哥譚老爺又怎麼會在一眾超英角色中這麼受歡迎呢。

而且劇中潘越名在富有這一點上與蝙蝠俠是有共同點的。

不過真正驅使劉航今天寧肯放棄遊戲也要第一時間看更新的第七集的原因主要還是《疑犯追蹤》塑造的懸念。

潘越名扮演的大佬方奇到底是憑什麼能給出“將來時”的受害者名單呢?

最開始他以為可能是方奇有潛伏在某個犯罪集團的線人,其實這些看似獨立的案子都不過是一個犯罪集團的巨大陰謀而已——這是一個動漫愛好者的合理腦洞。

但隨後他就很快意識到這種猜想並不靠譜,因為“lefeng組合”在前六集經歷的六個案子都完全不同,有情殺有仇殺,有為了利益的預謀犯罪,案子之間毫無聯絡。

劉航跟劇中段毅弘飾演的被方奇僱傭的離職刑警都有了同樣的疑惑,段毅弘在接受任務之餘也開始反向跟蹤潘越名,想要調查出他到底是如何,又是從哪裡得來的“目標人物名單”,這絕對不是什麼線人能做到的。

除非……是某種科幻的手段,而從上一集結束後下集預告中的隻言片語來看,這個謎底很可能就會在第七集揭開。

劉航認為這可能就是這部劇真正的科幻設定了,網上也有很多人在猜測潘越名掌握的“可能受害者名單”到底是從哪裡獲得的,各種奇思妙想都有,也是這部劇開播近兩週的最大懸念和話題。

或許是編劇也知道這一集是讓觀眾很期待的重頭戲,所以案子也相當複雜,從進度條上看劇情進展超過大半,仍舊是一團迷霧。

“臥槽!”

“怎麼了?怎麼了?我沒看懂?”

“哈,我明白了,這女的不是受害者,是加害者!”

突如其來的反轉震驚了劉航,這一集開頭潘越名照例給了段毅弘一個人名,是一個女性小學老師,經過段毅弘調查發現這位女老師是目擊了一起兇殺案所以其面臨的危險很可能是兇案還未抓獲的罪犯的殺人滅口,或者是報復,若非這位老師目睹罪案逃離後報警,這起犯罪未必會這麼快惹來警方調查。

所以在吳越飾演的刑警隊長偵查這起兇殺案的時候,段毅弘與潘越名也在進行追查,雙方都想找到兇手,只不過“lefeng組”除了找到兇手,主要目的還是避免兇手殺死報案的目擊者——他們本次任務的“將來受害者”。

經過了前六集的案子,身為警隊隊長的吳越已經注意到了段毅弘的存在,在前六個案子中都有他的身影,在她眼中段毅弘正邪莫辨,神秘非常,所以吳越也開始了對段毅弘的調查。

就這樣,段毅弘一方面要儘快調查這起兇殺案抓住真兇避免另一起罪案的發生,另一方面還要應付吳越的追查,劇情相當緊張。

而就在警方對兇殺案的緊張偵破過程中,因為抓不到頭緒,段毅弘決定不如直接跟蹤“將來受害者”的女老師,時刻保護她也是防止女老師被兇手報復殺死的辦法,而且很可能能釣來真兇。

而讓他和觀眾們興奮起來的是,一個男人果然跟蹤著女老師,只是這個男人不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的身後還綴著段毅弘,段毅弘以及耳麥那一頭的潘越名都很肯定這個男人就是那起兇殺案的真兇,這個殘暴的罪犯來報復罪案目擊者兼報案者的女老師了。

劉航以及他的舍友們也都是同樣的想法。

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女老師與跟蹤她的“兇手”似乎認識,而且兩人在一處隱秘角落中相談甚歡。

就在劉航和劇中男主角同時愣住的一霎那,女老師在段毅弘猝不及防下拿出針管刺在了“兇手”的脖頸上將其殺死。

一瞬間,“受害者”與“兇手”發生了轉換!

原來一切的真兇就是這個被“lefeng組”和觀眾都認定是“將來時受害者”的女老師。

女老師僱兇殺人,假裝是兇案目擊者並報警,隨後策劃將僱來的兇手殺人滅口!

第七集的“目標人物”並非前六集的“受害者”,而是“加害者”!

劉航一個激靈,所以,潘越名提供的名單其實並非僅僅是受害者名單,還有可能是加害者名單!

疑犯追蹤……原來是這個意思。

不僅是追蹤有可能傷害“目標人物”的疑犯,還有可能“目標人物”本身就是疑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