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矩陣》的價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美合拍電影的歷史很長,能追溯到十年前了,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八年前集齊兩大功夫巨星出演的《功夫之王》,以及去年拍攝的《長城》,當然中間一些爛到無以復加的合拍片也如同過江之鯽一樣數不勝數。

儘管票房都算不上成功,但還是阻擋不住兩國電影人合作的熱情。

雖然對於陳景行一口答應的態度感到有些驚喜,但是對於陳景行後面的話,傑夫·米勒仍有些不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當然不是張一謀。”

“我的意思是雙方的合作要以我為主。”陳景行語氣十分堅定:“我只接受環球的錢,但我不能接受環球的製片人與任何干涉。”

好萊塢是製片人中心制,甚至為此,很多電影人抗爭出了所謂的“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明面上是為了反抗大製片廠,但本質上其實是反對製片人中心制而產生的概念和製片模式。

在非獨立電影,尤其是非獨立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輯權的,剪輯師都是製片人帶的。

北美的商業電影導演中,有完整剪輯權的導演只有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嘬,兩隻手都能數清楚,那是只有國際知名的大導才有的特權。

事實上即便是以陳景行的履歷,他如果離開華國,來好萊塢拍電影,他也無法直接獲得剪輯權。

因為《長城》的出品人中還有國影,所以陳景行從秦中和那裡瞭解到,張一謀在拍《長城》的時候就受到了好萊塢製片人的極大制約,《長城》就是一部製片人中心制下的合拍電影。

陳景行能夠接受和環球聯合出品電影,但他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環球的製片人的。

對於陳景行的堅決要求,傑夫·米勒雖然有些意外,但並沒有特別反對,環球要搭上夢工廠的車,本就是出於利益的考量,只要能賺錢,要不要干涉要不要把控制作流程都不是最核心的問題。

“你知道我剛剛拍完的電影《矩陣》吧?”

“當然知道,聽說是一部功夫……科幻電影?”傑夫·米勒有些遲疑的說道。

對於夢工廠的動態,環球並不是時刻掌握的,但是陳景行本人的電影,他還是一直在追蹤的。

“你是說我們可以在《矩陣》的續集進行合作?我聽說這是一個三部曲的系列電影,對嗎?”

“沒錯,《矩陣》的後續兩部環球可以投資。”

因為《矩陣》是夢工廠獨資製作的電影,後續兩部陳景行認為可以讓出40%的份額,為了能夠在全球市場的發行取得一個好萊塢老牌巨頭的傾力支援,他認為這還是划算的,尤其是在好萊塢其他大廠對夢工廠有敵意的時候。

歐美的市場值得這樣的代價,而且可以藉助環球成熟的周邊開發體系,《矩陣》如果能夠在全世界複製前世位面的成功,票房收益甚至都不是盈利的大頭了。

在前世位面,《黑客帝國》三部曲在二十年中的總收入超過了30億美金,電影的主創人員,包括演員們每年都能拿到收益的分紅。

陳景行之前的電影也會有源源不斷的後續收益,像是《原始碼》已經賣出去了改編遊戲版權,但都無法跟這個系列相比,《矩陣》完整的故事和世界觀讓他的商業價值在硬科幻電影中屬於金字塔頂級。

而透過《矩陣》這個胡蘿蔔也能讓環球在夢工廠的其他電影發行中出更多的力。

不過顯然傑夫·米勒似乎對這個“胡蘿蔔”有些不以為然,他並不掩飾自己的神情和看法:“,容我提醒一下你,功夫熱早就在這裡退潮了,僅僅是這部電影恐怕誠意不太夠。”

陳景行反駁道:“《矩陣》是一部科幻電影,功夫僅僅是電影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元素,你不能把它完全定義成功夫電影。”

“我們想要的是《地心引力》這樣有野心的電影,而不僅僅是《訊號》、《原始碼》這樣的級別的專案。”

《矩陣》的製作成本還不到5000萬美金,這在如今的好萊塢真不太夠看,在傑夫·米勒眼中也就頂多是《原始碼》這樣級別的電影專案,這可滿足不了環球的胃口。

陳景行態度誠懇:“相信我,《矩陣》的價值相比《地心引力》只會高不會低。”

陳景行的自信態度還是稍微感染了傑夫·米勒,畢竟從陳景行的歷史戰績來看,他似乎還真沒說過大話,不過《矩陣》目前仍在後期制作中,沒辦法讓傑夫眼見為實,跟《地心引力》完全不同,所以對於環球的副總裁來說,很難排除陳景行自賣自誇的嫌疑。

當然光靠《矩陣》的後續兩部也很慢滿足環球的胃口。

陳景行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

除了《矩陣》之外,還有一個型別電影很適合與環球合作,那就是喪屍電影。

當然這要看夢工廠接下來的重頭戲《行屍走肉》能不能成功把這個題材從獵奇小眾血漿片提升到一個比較流行的亞文化的程度。

夢工廠這一版本的《行屍走肉》是融合了前世位面《生化危機》、電視劇《行屍走肉》、《殭屍世界大戰》等喪屍題材頂流作品的世界觀於一爐的。

本身世界觀的高大上與完整度相比殭屍題材目前的上不得檯面的水平完全是碾壓的級別,如果能像《黑鏡》一樣產生比較廣泛的影響力,絕對可以升格為一種流行亞文化,那麼後續的影視動漫遊戲開發就是個大金礦。

而且限於華國目前未分級的電影稽核制度,《行屍走肉》能以網劇的形式製作播出已然是極限了,想搬上大銀幕幾乎不可能。

那麼以《行屍走肉》世界觀為基礎衍生的電影就只能完全走海外路線,環球就是非常適合的合作物件,如果能取得像前世位面《生化危機》系列一樣的影響力,那麼這也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級別的大IP。

絕對對得起環球對夢工廠的庇護和支援。

此外還有一些不太適合將背景放在國內的科幻專案,比如《第九區》這樣的作品,放到現在的電影市場,有環球這樣的好萊塢大廠全力發行,這部電影至少也能取得四五億美金的票房。

都不需要將陳景行自己未來幾年的其他電影專案做籌碼,兩部《矩陣》,加上《行屍走肉》衍生的全新喪屍題材系列電影,以及一兩部其他專案,足以在五年內滿足環球的胃口了。

至於幾年後,夢工廠建立起更加強大的全球發行網路,自身品牌影響力更加穩固後,環球甚至其他好萊塢製片廠能威脅的籌碼也會變小,降級為第二大票倉的北美市場也不是現在這樣的份量了。

環球想搭夢工廠的車,分夢工廠的蛋糕,夢工廠其實也在搭環球的車,起碼從陳景行自己看來並不吃虧。

不過陳景行自認為的“大方”,環球對此倒是半信半疑。

環球想要的是《地心引力》這樣的專案,不過不管是《火星救援》還是之後的科幻大製作,陳景行都不想讓好萊塢公司分蛋糕。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對於陳景行的承諾,環球還是秉承著聽其言觀其行,走著看的態度。

雙方打算初步簽訂一份規定夢工廠在未來幾年內要提供多少部電影專案和環球聯合出品,其中環球可以最多佔多少份額這樣的協議,而環球要參與夢工廠未來幾年電影的全球發行,並且儘量確保夢工廠的電影在北美的發行獲得本土級待遇。

當然這樣的協議沒有太多強制力,夢工廠和環球合作的保證其實就是其他大廠對夢工廠的敵意。

如果陳景行隨便拿出一些沒有商業價值的專案糊弄環球,環球自然也可以隨時停止對夢工廠的庇護和支援,沒有環球的支援,在其他大廠的排斥下,夢工廠之後的電影想在北美大規模上映自然會困難重重,相當於北美市場對夢工廠關上了半扇門。

很快,夢工廠與環球影業籤訂協議,雙方未來將共同製作多部電影的訊息震動了好萊塢。

要知道夢工廠在好萊塢並不是nbcs的存在,可以說是近年來在北美市場賺了最多錢的外國電影公司。

而陳景行本人作為導演更是在年輕人中擁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再加上鋪天蓋地的《地心引力》宣傳,給人一種陳景行已經登陸好萊塢的感覺。

只不過這個“登陸”和傳統意義上的外國導演來好萊塢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在部分偏右的媒體中甚至已經喊出了“華國公司入侵好萊塢”的標題了。

確實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哪怕過去東瀛公司收購好萊塢大廠,媒體大喊著“東瀛買下好萊塢”,但是被東瀛公司收購的大廠製作的電影仍舊是好萊塢電影,那只是股權意義上的“入侵”。

而夢工廠和環球要推進華美合拍電影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是其他外國公司和環球合作,通常大家只會認為這是好萊塢想賺外國的錢。

但是物件是夢工廠,大家就不會這麼想了,尤其是對於《黑鏡》的相關話題討論在歐美的網路上熱度正酣的當下。

顯然這是這家外國公司要進一步賺北美市場的錢的訊號。

更別說他還是一家華國公司。

當然為此感到振奮的人並不少,很多人也不在乎是誰在掙電影市場的錢,他們只是想看到更好看的、更酷的影視劇,尤其是科幻作品。

陳景行和夢工廠透過之前的幾部科幻電影以及最近的迷你科幻劇集《黑鏡》,已經收穫了數量不少的影迷,並且建立起了品牌形象。

很多喜愛陳景行電影和《黑鏡》的影迷甚至傳出了《黑鏡》會不會拍電影版,或者《訊號》會不會拍美國版的訊息。

而與此同時,夢工廠與環球影業大張旗鼓的合作訊息也傳到了國內,引發了很多媒體和同業的猜測討論。

第二百八十八章 《矩陣》的價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