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同步公映計劃破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於《訊號》的海外發行,陳景行原本是有一些想法的,或者說是幻想的。

好萊塢的A級大片很多都能做到全球公映,起碼是主要市場在同一時間上映。

夢工廠在《訊號》定檔國慶檔後,與其他主要市場的發行商,尤其是來自北美的發行商商量過這個事情。

結果不太樂觀。

首先是北美地區的發行商並不願意配合華國檔期的時間,好萊塢發行商都有自己的檔期安排,不會輕易給一個外國電影開綠燈。

《致命身份》拿到了奧蘭多電影節金獎,哥倫比亞拿到其版權後也是等了兩個多月才能上線北美院線的。

然後就是發行方式,夢工廠提出全球公映,或者至少是華美兩大市場公映,其實就是為了試探能不能改變發行方式。

因為夢工廠這邊對《訊號》的版權賣斷價格完全是獅子大開口,張口就是3500萬美金,而且還僅限北美地區版權。

毫無疑問,北美發行商是不可能接受的。

這個價格是足以創下歷史記錄的,從來沒有外國電影進入北美地區的版權賣斷價格能超過3000萬美金的。

曾經《英雄》的兩千多萬美金已經是極限了。

夢工廠當然也知道這個叫價是不現實的,版權達不成交易,華美兩國同時公映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而這正是夢工廠的談判策略,就像張衛平曾經看著《英雄》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區取得了1.4億美金的票房後,眼紅的稱自己後悔賣斷版權一樣。

陳景行也是俗人,不可能一點這樣的想法都沒有。

這是夢工廠對好萊塢發行商的一次試探,想要摒棄版權賣斷的方式,而是採用票房分賬的形式在北美公映。

不過這個提議被幾個大的北美發行商堅決拒絕。

這讓陳景行很奇怪,因為外國電影與北美發行商簽訂票房分賬協議得以進入北美市場的案例並不鮮見。

在陳景行前世穿越前的那幾年,這幾乎是主流操作。

東瀛的動畫電影進入北美主流院線,幾乎都是簽訂的票房分賬協議。

比如在前世位面,打破了《英雄》的外國電影北美開畫記錄的《鬼滅之刃》,就是與funimation動漫簽訂的分賬發行協議,這家北美發行商專門發行東瀛的動漫作品。

而如今哥倫比亞,環球這些北美大發行商卻對此非常牴觸,對於陳景行的不解,四舅楊代榮倒是有所猜測。

他認為肯定是這幾家大發行商在背後針對夢工廠達成什麼py協議,他們肯定早已料到夢工廠想要甩掉版權賣斷這種被動發行方式,所以對夢工廠想要簽訂分賬發行協議這方面達成了某種一致意向,壓縮夢工廠的談判空間。

當然除了幾家大發行商口徑一致地拒絕之外,很多小的發行商倒是對夢工廠的提議欣然接受,甚至有的發行商提出的條件優厚到讓人以為是詐騙。

不過陳景行連一個眼神都懶得給他們。

華國不乏有電影號稱自己是“全球同步上映”,當然從某種角度講,他們也確實都能做到。

比如陳四成就曾在他面前提到過,《北愛》就是華美兩國同步上映的。

這種上映不過就是在華人聚居區的幾家華人影院放映,頂多只能算“象徵性放映”。

而這些陳景行看不上的小發行商最多也就能做到比象徵性放映再好一些的程度,即便是有陳景行的前作,《彗星》和《致命身份》的名氣加成,能湊夠五百家開畫影院已經算牛逼了。

別看哥倫比亞能把《致命身份》從725家開畫影院幹到了巔峰接近2500家,那也是哥倫比亞這種級別的發行商才能做到的事情,好萊塢又不是童話世界,逆襲不是誰都能玩兒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致命身份》是他第一部在北美院線上映的電影,所以他能接受三位數影院開畫,《訊號》再重演一遍低開高走那就屬實沒意思了。

《致命身份》的逆襲其實是得了天時的,實在是後面的競爭對手太過拉胯,這才顯出他來了。

如果其在北美開畫第二周遇到的是個口碑不錯的影片,甚至是超英電影,最終的票房成績直接骨折都是輕的。

北美院線跟十幾年前大不一樣了,已經基本沒有走長線的空間了,一旦開畫影院不足,電影想逆襲可太難了。

也因此《訊號》想要在北美院線取得亮眼的票房成績,不說再上一層樓起碼不能比《致命身份》低,那麼他就必須要選一個大發行商合作。

在此基礎上,才有空間談是賣斷版權還是分賬發行。

既然這些大發行商似乎勾連在一起鎖住了分賬發行這條路,夢工廠只能退步。

繼續賣版權吧。

不過既然全球同步上映的打算已經破滅,夢工廠也就不急於出手版權了。

而且堅定的要求只賣北美版權,同時堅持3500萬金額不變。

既然北美發行商非要做一錘子買賣的生意,夢工廠當然是錙銖必較了。

陳景行其實也並沒有真的打算以這個天文數字的價格成交,他只是想繼續拖下去,讓華國的票房成為他叫價的籌碼。

至於愛德華伯奇口口聲聲的“北美觀眾和華國觀眾的口味不同,所以華國票房成績不會成為他們購買版權的參照物”,在辦公室接待他的許文深都不屑一顧。

環球和獅門或許也看出了夢工廠的心態,所以也不再糾纏,而是回去等合適的時機到來——《訊號》的國內票房成績。

哥倫比亞則仍不死心,派出了愛德華伯奇這個老熟人,嘗試著用他跟陳景行與許文深的交情看能不能軟化夢工廠的態度。

不湊巧的是,陳景行外出路演,接待他的只有許文深和公司法律顧問楊代榮,這倆都是茅坑裡的石頭,愛德華伯奇只能悻悻離去。

不過相比於哥倫比亞的些微不滿,陳景行聽完許文深的電話後,心裡更是窩了一肚子火。

這次許文深又試探了一下,想要跟哥倫比亞簽訂分賬發行協議,而且做出了比較大的讓步,愛德華伯奇還是兩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

看來這些好萊塢大發行商還真是連起手來跟他幹上了。

他此時心裡頗有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的感想。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要麼有個國內企業進軍好萊塢,收購個大製片廠或者發行商;要麼就是有個像Funimation動漫一樣的發行商專門為某個國家的電影出海發行服務。

這兩個都指望不上,那就只剩提高陳景行在北美市場的號召力這一條路可走了。

看來僅有《致命身份》這一部成功案例還不夠,如果《訊號》在北美再一次取得亮眼的票房成績,也許情勢會有些不同。

為了有朝一日讓這些北美大廠真正正視自己,看來還需要臥薪嚐膽一段時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