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清廷當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每到動盪之時,便有各種教派作亂,聞香教,彌勒教,摩尼教,密教,大乘教,混元教.....等等教派,數不勝數。”

“至於白蓮教,這個教派從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流傳千年,每到亂世便有人打出這個名號,進行作亂,每一次都是一場災難。”

“而現在白蓮教在廣州作亂,廣州的官府竟然不敢管,這比之前的王朝末年的景象還可笑,人家至少還知道剿滅這些邪教,以此只見,我看滿清政府也存在不了多長時間了。”

陸皓東的眼光十分高明,如果真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十來年後,滿清政府就會退出歷史舞臺,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不過此時的有識之士,雖然也看到了清廷風雨飄搖,但是絕對不敢說出它將要滅亡的事情。

畢竟這二百多年的奴化思想,早已經將他們思維禁錮,不經歷其他思想的衝擊,封建王朝那一套還是十分有分量的。

蘇弘當然不在此列。

陸皓東激進,蘇弘比它更激進。

“百姓民不聊生,底層如同豬狗,土豪劣紳欺壓良善,土匪惡霸魚肉百姓,洋人在中華大地上作威作福,不僅肆意妄為侵略我們,還要我們割地賠款給洋人,弄得百姓怨聲載道。”

“皓東兄,你說這世道這麼黑暗,這麼混亂,滿清政府為什麼還能維持下去呢?”

如果讓別人知道,蘇弘他們在討論清廷什麼時候滅亡,估計會嚇得魂飛魄散。

當然也有可能直接報官,舉報了這兩個叛黨,給自己撈上一筆富貴。

陸皓東作為革命者,當然也研究過清廷的問題,不過他研究的是清廷為什麼該滅亡,而不是為什麼清廷還能維持。

此時聽到蘇弘這個說法,不由得臉露好奇:“這個我還真的瞭解不多,不如聽聽蘇賢弟的高見。”

酒桌之上是最容易拉近陌生人關係的地方。

這不還沒喝幾杯酒,陸皓東對蘇弘的稱呼,就由原來的蘇弘,直接變成了蘇賢弟,雙方關係再進一層。

蘇弘舉杯喝了口酒,權當是潤潤嗓子,而後才說道:“這麼腐朽的清廷,之所以沒有滅亡,我覺得一共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百姓,百信們一直接受奴化教育,哪怕遇到再多的壓迫,也沒有一點反抗的精神,不敢去反對不公,最後哪怕死的在慘,依舊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在這一點上,白蓮教雖然作惡多端,但是也算有點作用,至少知道把百姓團結起來,一同對抗洋人官府,發出自己的聲音。”

陸皓東說道:“你這算是認可白蓮教嗎?那麼為什麼昨天還破壞他們開壇設法,鬧出好大的陣仗。”

蘇弘說道:“恰恰相反,我很討厭白蓮教,因為他們雖然行動起來,但是卻只是迫於生存壓力,最關鍵他們走錯了路,帶給百姓不是希望,而是毀滅。”

蘇弘在這裡還打了個比方。

比如一群人流落到荒山,缺少食物和飲水,也沒有人會來救援,但是面對這種困境,大多數人卻無動於衷,只吃著自己僅有的乾糧,吃完後就等著渴死餓死。

而白蓮教卻是帶領一部分,說是要帶他們走出困境,可實際上,帶領的那個人卻也不認識路,只不過隨意找了個方向,籠絡到一群跟隨者,打算靠著壓迫同伴來活下去。

不過這樣最終的結果還是滅亡。

而後蘇弘又說了第二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則是官僚,這些官僚也知道清廷的腐朽,但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他們卻竭力維持著清政府,鎮壓革命,禁錮先進思想,他們沒有打破一切,重建秩序的勇氣,但是卻有抱殘守缺的古板。”

“這群人會給自己的所作所為,套上各種好聽的名號,比如說忠君愛國,等到大廈傾覆的時候,他們還能給自己起個有趣的綽號,稱自己為裱糊匠,贏得生前身後名。”

這種人在蘇弘剛才的例子中,就是落難者中原本的領頭羊,在面對沒水沒食物的困境,不去想著去找出路,只是讓其他人去節衣縮食,能多撐一天是一天,絲毫不在意即將餓死的痛苦。

陸皓東自然能夠聽出蘇弘說的是誰,朝堂之上那些大臣,重臣,都是這般模樣,只想著維持自己的統治,哪怕百姓過得再難再苦,都裝作看不到。

“你們就不能老實的去死嘛,非要造反,還得勞累我編新軍屠殺你們!”

他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想著去革命,推翻舊秩序,建立新秩序,從而讓中國浴火重生。

“唉!朝堂之上每一個尸位素餐之輩,只不過他們忙碌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而不是百姓們的死活。”

陸皓東感慨了一句,而後又問道:“那第三個原因呢!”

蘇弘說道:“第三個原因就是洋人,那些帝國列強,他們也支援清廷,維護清廷不倒。”

陸皓東聽到這第三個原因,臉上露出驚愕的表情:“洋人,怎麼會是洋人,他們和清廷的關係不好啊,時不時就要打仗,怎麼可能維護清廷?”

蘇弘得意一笑:“皓東兄,這你就錯了,正是因為洋人沒安好心,對我中國虎視眈眈,想著喝乾我們的血,吃光我們的肉,所以才會竭力維持清廷統治。”

“何解?”

“你想一想,在二、三百年之前,我們中國還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強國,所有的番邦蠻夷來到大明,都是以屬國禮儀行事,可是到了清朝,清政府閉關鎖國,我們與世界脫了軌,趕不上時代的發展,所以才落在了最後。”

“可以直白的說,我們之所以這麼弱,是和清政府脫不了關係的,除此之外,清廷外交的手段是什麼“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也就是說,清政府為了自身統治,願意犧牲本國的利益,去滿足洋人的胃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麼一個對外獻媚,對內殘酷的朝廷,不正是外國人最好的狗腿子,如果清廷被推翻了,建立起了一個新政權,你說這個政權在無能,還能無能到清政府嗎?”

蘇弘最後調笑了一句。

不過笑完之後,卻沒有立刻結束,反而將話題交給了嚴振東。

“嚴叔,我們也在一起共事三個月了,你現在心裡應該也有點想法吧!不如趁著這個機會說上一說.....”

嚴振東擺擺手:“我就是個大老粗,哪懂這些事情,你們兩個說就行,我在一旁聽著。”

蘇弘笑道:“大家都是朋友,暢所欲言,或許你說的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