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人各有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過白瓦新村那些山民建的房子,還有房子的內部裝修。距離白瓦寨最近的兩個村寨村民,要說不羨慕肯定是假話。但他們知道,建那種房子也要不少錢。

日子都過的緊巴巴,那還有這麼多閒錢,去建這麼漂亮的房子呢?

只是等桐坪寨的村民,看到沐正峰列印出的新村彩圖,所有人都覺得,新村真能蓋的這麼漂亮嗎?有些村民都覺得,這還是他們熟悉的那片荒坡地嗎?

唯有話事人,很清楚的道:“看到這排房子嗎?位置明顯更高一點,這排房子就在坡上。而最前面的一排房子,就在坡前的平地上。現在,只是少了房子而已!”

聽話事人在圖紙上,指出幾座荒坡的位置,很多村民又覺得,這真是沐正峰替他們選的新村位置。可誰也沒想到,新村建好之後,竟然會這麼漂亮。

趁著這個機會,沐正峰也適時道:“等過幾天,我會從城裡請挖掘機過來。跟白瓦新村一樣,先把宅基地平整出來。到時候,你們自己決定做不做新房。

如果要建的話,最好一排一排的建,而不是東起一幢,西建一幢。需要考慮的是,桐坪新村選的地方,要打出地下水會比較困難。因此,我會讓人修一座水塔。

這筆錢,我可以先墊付。往後你們要接水,則要分攤一筆費用。若是不接水,那自然不用付錢。有了一座水塔,將來村子用水什麼,也就方便的多。”

跟白瓦新村各家各戶院子,都比較好打壓水井不同。桐坪新村所在的位置,地下多為堅硬的砂岩土。地下水肯定有,但打井難度很高,家家戶戶打井成本太高。

既然是建新屋,類似姨夫等人,肯定也希望用上自來水。這樣一來,建水塔的費用,估計他們跟村裡都承擔不起。那沐正峰,自然需要提前墊付。

將來村裡人去那邊接新屋,都要交納相應的費用。這筆錢,不會太多,卻能讓他們一直免費用水。這種做法,所有知曉的村民,都覺得很理所應當。

按現在規劃,新村能容納至少兩百戶村民。建一個大型水塔,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每家每戶分攤下來,或許也就幾百塊。在村民看來,這筆錢還是值得花。

看過新村規劃彩圖,別說準備建新房的村民覺得滿意跟期待。即便桐坪寨的寨老們,也覺得這村子真心美如畫。要將來桐坪寨真能變成這樣,他們做夢都會笑醒。

結果也跟沐正峰預想的那樣,姨夫選的新房位置,自然是小姨挑選的位置。與其相鄰的房子,則被劃給楊阿姿姐弟倆,其它打算建房的人,則各自挑選了一塊宅基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根據沐正峰的要求,眼下便想一起建新房的人,到時跟姨夫新房一起開工。等地基平整出來,他會畫幾套竹木結構的新房圖,讓這些人自行挑選。

手裡有錢,那就內裝修搞好一點。手裡沒錢,先把外框架做起來,等以後有了錢再慢慢添置傢俱跟裝修。總之,亂搭亂建的情況,沐正峰也不希望發生。

這件事情上,村寨話事人也會監督好。唯有建房的人,才能選擇建房的地基。其它沒錢建房的人,也不能提前搶佔尚未建房的地基。至於審批程式,讓話事人去跑就行。

跟山外百姓建房,審批手續比較麻煩不同。山民在建造竹所的事情上,政府大多都不會過問。何況,新村選擇的位置,也是一片荒坡,種樹或種地其實都不行。

當哈瑪村的人,得知沐正峰把桐坪新村給畫出來,而且非常的漂亮後。哈瑪村幾位話事人,也專門跑了一趟桐坪寨,看到話事人保管的新村規劃彩圖。

“哇,這麼漂亮的村子?那地方,真有這麼漂亮嗎?”

“現在肯定沒有!不過,等這些房子一幢幢建起來,村子肯定就會變成圖上一樣。”

見過桐坪新村的彩圖,哈瑪村的話事人們,自然都有些意動。建新村的兩個寨子,本身距離哈瑪村就不遠。別人搞新村,他們村子總不能無動於衷吧?

如果啥事不做,村裡人會怎麼看待他們這些話事人呢?

鑑於這種情況,回到村裡的話事人,又把之前有計劃建新房的村民叫來,跟他們商量是否劃地建新村的事。結果很顯然,這些人都點頭表示同意。

“那行!既然你們同意,那我就去找阿峰,讓他幫咱們挑個好地方。白瓦寨跟桐坪寨都能建新村,咱們哈瑪村為啥不行。新村建起來,我也起幢新屋!”

伴隨話事人說出這話,其它村民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而此時的沐正峰,對哈瑪村話事人找上門,也沒覺得有什麼意外。攀比心這東西,是人都會存在。

看到其它兩個寨子,都挑了地方建新村,同樣通了公路的哈瑪村,又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一隻羊是趕,兩隻羊也是趕,挑個時間跑一趟不就行了。

新村圖紙列印出來後,哈瑪村的話事人跟村民都很滿意。那些打算建新屋的村民,更是喜笑顏開。照著圖紙標註出來的房子,挑選自家打算建新屋的位置。

而此時來到學校的沐正峰,找來幾個在學校幹活的年青人道:“讓你們待在農場,會不會覺得大材小用啊!送去各村寨的種兔,現在都怎麼樣了?”

“不錯!我們村子,有幾戶人家的種兔,都開始生小兔了,最多一胎生了十隻呢!”

看似負責的工作很繁瑣,可這些年青人都覺得很充實。尤其擔任種兔技術員,去分管的村寨時,他們都會受到山民的感謝。這種感覺,讓他們倍有成就感。

直到此刻,很多年青人才明白,沐正峰搞這個校辦農場,其實就是一個技術員培訓點。等到將來各村寨家禽上市,他們收入相信也會直線提升。

相比於錢,那種被人感恩跟感謝的滋味,反倒令他們更有成就感。要真覺得幹這些活,有些掉價的年青人,大多都退出去了。對此,沐正峰也沒挽留。

俗話說的好,人各有志,這些人覺得沐正峰沒重視他們,那他們又何必聽沐正峰的呢?

可對沐正峰而言,這段時間其實也是一個考驗期。耐不住寂寞的人,如何指望他們挑起帶領村寨脫貧致富的責任呢?他們選擇離開,實則是他們的損失。

甚至離開的年青人,沐正峰也按他們進學校的時間,按天補足他們的工資。也有交待年青人所在的村寨話事人,不用過份苛責。這種事,還要講究你情我願。

看到留下的這些人,都表現的很踏實,並未辜負自己的期待,沐正峰也很直接的道:“校辦農場的事,現在有廚房這些人盯著,相信問題不大。

等實習的那些人回來,農場就由他們接管。你們的話,有新的任務分派。如果我沒記錯,你們都不會開車嗎?接下來,我幫你們報駕駛培訓班,去報駕照考出來吧!”

在沐正峰看來,既然這些人透過了考驗,那自然要給予一些獎勵。都是成年人,誰不希望開上四個輪子的汽車呢?可這年頭,考個駕駛證也真心不便宜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