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敗孫吳孫亮稱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毋丘儉並不是個忠臣,如果他當真對曹魏忠心耿耿,就不會聯合孫桓進攻他的父母之邦。之所以如此,不過是擔心曹植掌權之後,對他不利。可是當東吳孫權與曹魏停戰,共同對付趙舒的時候,毋丘儉又要開始擔心,他自己的前程與性命。與孫桓並肩作戰一年多,毋丘儉深深地明白,在江東諸將的眼中,自己只是個叛臣。表面上客客氣氣,不過是因為他手中還有幾萬兵馬,還有利用的價值。但是現在東吳與曹魏議和停戰,一致對抗蜀漢,誰又能保證毋丘儉的生命安全?誰有能保證越老越糊塗的孫權不會在某一天拿毋丘儉的人頭去向曹魏示好?戰戰兢兢地跟隨孫桓來到穎川郡,毋丘儉才終於明白,只有一個人,不僅能保全他的性命,還能給他錦繡前程,這個人就是趙舒。反叛一次是叛臣,反叛兩次也是叛臣,更何況毋丘儉與孫權並沒有君臣關係。所以蜀漢與東吳的這場大戰,首先便是在毋丘儉的營寨裡打響。

毋丘儉屬下的士兵原本是魏軍,在與東吳將士並肩作戰的時候,難免要被這些人看輕,甚至於欺負,本來在心中已經憋著一股火。又加上毋丘儉親口許諾下的重重賞賜,正如火上澆油,一起發作起來,順風放火,見人就殺。

緊挨著毋丘儉軍營的是吳將唐諮,雖然知道與蜀漢大戰就在眼前,但卻誰也沒有料想到會後院起火。被這兩萬亂兵湧入營中,唐諮還沒有來得及上馬,就被亂刀砍死。孫桓在營中得到軍報,正分派兵將鎮壓,卻又有探馬傳來訊息,許昌城中的漢軍已經分幾路殺來。吳軍征戰多時,早已是疲憊不堪,心存怨恨,此刻未曾交戰,已先亂將起來。孫桓縱有天大本事,也難以挽回劣勢,只好請孫權先退,自己帶著諸將且戰且走。二十萬大軍浩浩而來,卻只在一夜之間便土崩瓦解,固然是因為毋丘儉這個內應,但孫權不聽忠言,不體恤將士疾苦,執意要與蜀漢開戰,也是此戰失敗的重要原因。

兵敗如山倒,孫權車駕一直逃到淮南,才勉強停下來休整敗卒。孫權本來年事已高,突逢如此變故,身體竟也有些吃不消,到了淮南便一病不起。兩天之後,孫桓才帶著諸將趕來,這一次君臣相見,都不免有些傷感。看著眾人滿臉疲倦,孫權悠悠嘆道:“悔不聽諸位愛卿之言,以至如此慘敗。”孫桓等人見到孫權如此,也都各自黯然,只有徐盛在後猛然喊道:“陛下,此戰之敗,皆諸葛恪讒言誤國,還請陛下將其正法,以慰戰死將士在天之靈。”

這幾日孫權病勢沉重,諸葛恪自知罪大,在旁邊更是衣不解帶的照顧,此刻聽及徐盛之言,頓時哭拜在地,道:“微臣自知罪孽深重,罪該萬死。只求陛下能寬恕罪臣數日,等罪臣伺候陛下龍體大愈之時,再將臣正法不遲。”孫權固然深恨諸葛恪,但這兩日見他為自己端藥送湯,怒氣已經消了大半,此刻又見其自請死罪,心中更有些不忍,乃道:“眾位愛卿都辛苦了,還是先請下去休息。至於諸葛恪之罪,且等回到京城,再交付有司論處。”

徐盛還待要爭,卻被孫桓眼色所止,心不甘情不願地拜辭出來。剛出殿外,徐盛便攔著孫桓道:“都督緣何不讓某諫言陛下,殺了那奸惡小人?”孫桓嘆了口氣,道:“陛下病勢沉重,當靜靜調養。諸葛恪雖是小人,但卻最能體會聖意,為陛下排解煩憂。我等若是強諫陛下斬殺此人,陛下心中必然不快,必然有損龍體。反正諸葛恪之罪,天下皆知,將軍還怕他跑了不成?”徐盛恍然大悟,咧開大嘴,笑道:“還是都督顧及周全。”遂抱拳告辭。

等徐盛遠去之後,孫桓又才微微搖頭,其實他攔下徐盛,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孫桓深知孫權的脾性,明白現在若是逼迫他殺了諸葛恪,等日後孫權回想起來,必然覺得這些武將,特別是徐盛讓他大失威嚴,指不定什麼時候便會個徐盛穿只小鞋。孫桓這樣做,非但是救了諸葛恪,也還是救了徐盛。只可惜孫桓千算萬算,卻低估了一個人,那就是諸葛恪。

諸葛恪在孫權面前雖然表現的唯唯諾諾,忠心耿耿,但孫權當真讓他去死,他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肯甘心的。在徐盛眾將面前,孫權確實保全了諸葛恪,但回到建業之後,又將如何?更何況孫權病勢沉危,一但駕崩,孫桓等人第一個便不會放過諸葛恪。所謂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是夜諸葛恪便召集武衛將軍孫竣與其弟孫綝入帳商議。

坐定之後,諸葛恪便地道:“今日之事,賢昆仲都已看見,徐盛等人自己兵敗,卻將責任盡推於吾,欲致吾於死地,還請賢昆仲救救在下。”孫峻二人掌管武衛軍,是孫權近臣,對今日之事早有耳聞,但諸葛恪突然說這些話,也不禁互望一眼,不知他究竟是何用意。孫峻輕咳一聲,笑道:“陛下雖然還不曾赦免大人之罪,但言外之意,無不是在幫大人開脫。大人何必擔憂,末將兄弟位卑職淺,哪裡能幫大人什麼忙?”

諸葛恪似乎料定二人會這樣回答,“呵呵”一笑,道:“孫桓等人雖然入城,但大軍皆在城外。城中武衛軍又都是將軍屬下,如此重要的職位,怎能說是地位卑微?”孫竣頓時心中一驚,沉聲道:“不知大人要某兄弟幫什麼忙?”諸葛恪遂從旁邊拿過一紙詔書,道:“孫桓、徐盛二人身為國家上將,卻不知兵機,不辯忠奸,養虎為禍,致使我大軍慘敗,其罪當誅殺。這是陛下親發詔書,二位將軍現在就可調派人手,將二人拿下正法。”

孫竣又不是傻子,名知諸葛恪手中所拿詔書是偽造的,哪裡還肯奉命?冷笑道:“這紙詔命,末將兄弟還要親自向陛下奏明之後,放可執行。”他兄弟二人平日裡雖然與諸葛恪關係極近,但說到這樣殺頭的大事,卻不得不小心。諸葛恪也哈哈笑道:“好,本官也正有事要啟奏陛下。聽說將軍私下與魯班公主來往密切,卻不知是真是假?”

孫竣原本板著一張臉,聽了這話,頓時堆起笑容,道:“這些市井流言,大人怎能當真?”原來他與孫權女兒孫魯班私下有那麼一小腿,卻不知怎麼被諸葛恪知曉。須知與公主私通,是何等大罪?也難怪孫竣會突然軟了下來,其弟孫綝在旁卻道:“大哥休要怕他。他參你之事無憑無據,咱兄弟參他卻是證據確鑿,還怕陛下不肯相信?”

諸葛恪隨手將詔書扔在火燭上,片刻就燒為灰燼,笑道:“不知賢昆仲要參下官何事?”說著又道:“下官卻知道公主身邊一個婢女,叫秋香的,就是臉上有酒窩的那個。將軍每次去與公主幽會,可都是她開的門,將軍難道忘了?”孫竣聽得是目瞪口呆,頭上冷汗直冒,良久才嘆道:“大人當真是神通廣大,末將服了。”諸葛恪此時卻還要謙虛道:“哪裡,哪裡。那今夜之事……”孫竣將牙一咬,道:“既然有陛下明詔,末將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諸葛恪見他答應,頓時正色道:“賢昆仲二人定要小心行事,事成之後,吾必不忘二位恩德。”孫竣也道:“我兄弟二人以後便都要仰仗大人栽培。”說完便告辭出帳。

等走出諸葛恪營帳,孫綝便開口問道:“大哥當真要跟著諸葛恪一起?”孫竣冷哼一聲,道:“你真當為兄怕了他?”孫綝一怔,還不及再問,便又聽孫竣道:“咱兄弟出頭的日子到了。”說完便低聲笑了起來,片刻才道:“你帶人去抓徐盛,為兄去殺孫桓。”說完又低聲吩咐幾句,孫綝向來為其兄之命是從,何況他本人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應了一聲,便點兵去殺徐盛。

孫氏兄弟走後,諸葛恪在帳內也是坐立不安,雖然知道孫竣這人心狠手辣,斷不會手軟,但心中還是惴惴不安。當諸葛恪第三次抹去額頭的冷汗時,終於聽到外面孫竣的聲音,道:“大人,末將求見。”

諸葛恪急不可待地請孫竣入內,第一眼就看到他手上提著的包袱,果然下面還滴著鮮血。諸葛恪心中頓時松了口氣,笑道:“本官沒有看錯,將軍確實是成大事之人。”孫竣伸手便將包裹開啟,正是孫桓首級,只見其兩眼圓瞪,威風仍在。諸葛恪輕輕一嘆,道:“都督,徐盛一心要置下官於死地。下官為求自保,不得已如此,還請都督不要怪罪才是。”

諸葛恪大約是歡喜的過分了,又自言自語地說了幾句,才記起還有徐盛,復問道:“怎麼還不見徐盛首級送來?”孫竣也故作驚訝地道:“莫非二弟那邊出了什麼意外?末將這便去瞧瞧。”不等他離開,就聽外面孫綝大聲喊道:“大人,兄長,大事不好了。”

諸葛恪顏色立變,急忙迎出帳外,劈頭問道:“發生何事?”孫綝氣喘吁吁地答道:“那徐盛十分神勇,末將一不小心,便讓他逃了出城去了。”諸葛恪本來是想拿著這二人的首級去見孫權,然後逼迫其將軍權交付自己。只要孫桓、徐盛二人死掉,其他諸將皆不足為懼。可是現在徐盛卻逃出城外,要是聯合城外軍馬殺來,諸葛恪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孫竣也明白其中道理,急忙道:“大人,快拿主意。否則我兄弟二人就要隨大人一起……,唉!”諸葛恪倒反應神速,森然道:“一不做,二不休。先去行宮控制住陛下,徐盛投鼠忌器,也奈何不了我等。”孫竣心中大喜,嘴上卻裝著十分猶豫,道:“這,這,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諸葛恪冷哼一聲,道:“擅殺重臣,難道就不是死罪麼?汝兄弟二人現在難道還想有退路不成?”孫竣只好哭喪著臉,道:“罷了,全憑大人吩咐。”然後轉頭對其弟道:“你去城門攔住城外軍馬。”孫綝急忙應命而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諸葛恪倒是說一不二,立刻就與孫竣帶兵闖入行宮。及至孫權寢宮之外,孫竣乃道:“大人且請入內,末將在外護衛。”諸葛恪不疑有他,遂大步而入。孫權本來已經入睡,卻見諸葛恪滿身披掛進來,不由驚道:“愛卿這是幹什麼?”諸葛恪現在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將孫桓首級投擲於地,道:“陛下,孫桓等將謀反,微臣已經將其斬殺。徐盛逃出城外,還請陛下降旨擒拿。”孫權畢竟當了這麼多年的君主,儘管十分的意外,很快便鎮定下來,知道孫桓等人造反是假,諸葛恪謀逆才是真,遂冷冷道:“卿言眾將造反,可有證據?”諸葛恪知孫權不甘心為自己所用,復進逼上前,道:“陛下有所不知,現在叛軍皆在城外,城內只有微臣與孫竣將軍麾下兵馬。實難與叛軍相爭,還請陛下早下明詔,使微臣招撫叛軍,平定此難。”

孫權自然知道城中有哪些兵馬,現在聽諸葛恪緩緩道來,心下暗道:莫非孫竣也隨他謀反不成?正想間,便聽得外面殺聲大作。諸葛恪心中更是吃驚,轉身喝道:“外面發生何事?”話音剛落,就見孫竣兄弟引著徐盛等將闖入殿內。諸葛恪此刻方才恍然大悟,手指孫竣,還未及出言,便被孫綝搶上前道:“反賊還不快快受死?”言訖刀落,將其斬於孫權御前。

原來孫竣見諸葛恪意圖不軌,便乘此時機,將孫桓斬殺,卻讓孫綝暗中放掉徐盛,然後聯合眾將再諸殺諸葛恪,成就了平叛的第一功。孫權本就有病在身,再經過這一番驚嚇,病勢復沉,回到建業便自覺大限將至。於是召孫竣、孫弘等人囑以後事,次日駕崩。其時陸遜、孫桓等人已死,孫竣獨掌大權,任丞相,封富春侯。

孫亮登基第二日,便有軍報稱趙舒大軍進逼淮南,孫竣自知許昌之敗,國力大損,難與蜀漢抗衡,於是聯合眾臣上書,請求孫亮去尊號,向漢稱臣。孫亮准奏,去皇帝號,稱吳王,派使者前往趙舒軍中議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