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原來如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本來這次是要集團公司徐總找你談話的,不巧的是徐總臨時要去BJ參加國資委的一個重要會議,恐怕時間上會來不及,所以特地委託我和徐書記一起找你談話。”孫廠長對著周景嚴肅地說道。

看到這個情景,周景也坐直了身體仔細聆聽起來,這已經進入了嚴肅的談話程式。

“你師傅謝東青在韓國負責年前剛啟動的一個專案,這件事你知道吧。”

“嗯,我知道一些,但是具體什麼專案我不是很清楚,那段時間我在忙不鏽鋼專案。”

“那好,我現在就把專案的大概背景情況跟你說一下。”

原來這個專案背後還是有許多原因和故事的,源頭來自於去年完成建設投產的三鋼第一個海外投資專案韓國板材配送中心專案。

這個專案是由三鋼集團和通用韓國公司,再加上一家韓國本土企業三方合作而成的,據說那家本土企業的背後是赫赫有名的三星集團。

具體操作是三鋼的汽車板板卷出口到韓國後,透過這個配送中心進行開卷、平整和定尺寸分剪,然後再發往韓國通用的整車廠,同時還為韓國通用做一定程度的備庫。

那韓國方面所能獲得的好處是,這個配送中心產能有限,會將一部分業務分包給周邊擁有小型冷軋裝置的本土企業,以挽救這些已經瀕臨倒閉的本土企業。

這些本土小企業數量不少,但在08年經濟危機之後一直面臨著產量銳減,開工不足的困境。

為此關門倒閉的不在少數,大量工人失業,當地政府也很頭疼。

這個事情不僅僅是經濟危機的原因所造成的,還跟對面島上那家鼎鼎大名的鋼鐵企業有關。

韓國的汽車製造業也算是比較發達的,每年的汽車出口也是韓國大宗物品出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韓國車在國外的第一競爭對手就是對面那個島國生產的汽車。

韓國本土的鋼鐵企業浦鐵雖然也是個龐然大物,但是自身的汽車板產能遠遠不足以供應全韓國包括現代、起亞和韓國通用等整車廠的需求。

於是每年韓國都需要從RB的新東陽制鐵那裡進口很大一部分汽車板。

說起新東陽制鐵那在亞洲鋼鐵企業中可是非常牛的,在十幾年前它就是亞洲鋼企無可爭議的老大。

那時候我們國內的鋼企還沒有起來,在海外鐵礦石採購價格談判上根本就沒有一點話語權,即便是抱團成立了中國鋼鐵聯合會也無法獨自去面對那些海外鐵礦石公司。

所以那個時候中日韓三國的鋼企就抱團成立了一個鐵礦石價格談判的GROUP,由新東陽制鐵牽頭去跟那些白皮吸血鬼談判,新東陽制鐵的地位可見一斑。

隨著最近十年國內鋼企的迅猛發展,現在中鋼聯已經具有了單獨議價的資格,前幾年浦鐵也主動加入進來一起針對鐵礦石價格進行談判。

另外三鋼的汽車板專案也跟新東陽制鐵有關,最早的專案就是三鋼集團和新東陽合作成立了三陽汽車板公司,可以說從RB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一點不能否認。

但是早期三鋼的汽車板質量完全無法與新東陽生產的相比較,按照銷售人員的說法,就是客戶合資車廠的技術人員把三鋼和新東陽的兩塊汽車板放在一起,他一眼就能認出自己公司的產品,那質量差異讓他在現場尷尬的無地自容。

所以一開始三鋼的汽車板只能作為各車廠整車上的內襯板,外板都還是用的新東陽的產品。

但隨著三鋼技術人員和工人們的不懈努力,透過修正生產工藝,調整製造裝備,目前三鋼的汽車板已經迎頭趕上了昔日那個亞洲老大,能被韓國通用認可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幾年在國際汽車銷售市場上,韓國車對RB車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兩國關係的緊張,於是新東陽就逐漸減少了對於韓國市場的汽車板出口,這就對韓國的汽車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迫於無奈,韓國通用率先將目光瞄向了中國,因此這個合作項目的成功對於三方來說都是極大的利多,是屬於三贏的局面。

話又說回到現在這個專案,正是因為汽車板配送中心專案的成功,刺激到了另外一家韓國本土企業的巨頭浦鐵,而他們把眼光放到了另一個可能面臨跟汽車製造業相同困境的行業,韓國的造船業。

曾經在中國造船業沒有崛起之前,韓國的造船業一直是佔據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被中國超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而我們國內最近幾年各大船廠被逐漸猛增的軍工訂單所淹沒,以至於很多民用船隻的訂單因為工期原因不得不流向了韓國。

但是對於韓國造船業來說訂單的增多帶來的又一大麻煩就是原材料的短缺,因此眼光老辣的浦鐵便主動找上了三鋼請求合作,目標就是船用中厚板。

不過浦鐵要求雙方必須在韓國本土合作建立一個生產基地,否則單純進口鋼板的話對韓國國內無法交代,韓國本就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對於進口大宗商品格外敏感,所以理由也是情有可原的。

於是在雙方高度重視的前提下,這個專案很快就被批准實施,而且推進的速度很快。

原本這個專案三鋼這邊是由公司的原副總工程師掛帥的,這位退休後返聘的老專家還想著要發揮餘熱。

周景的師傅謝東青擔任副職主抓工藝設備工作,另外一個副職由周景的大師兄,也就是謝東青的另一個徒弟曹學鋒擔任,主抓廠區建設和生產工藝設計工作。

這樣就形成了兩老帶一新的局面,前期運作的還是比較順暢的。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也不知道是因為水土不服還是工作勞累,前段時間那位老專家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回國內治療,至今還在ICU裡面。

無奈之下集團公司只能讓謝東青頂上,擔任工程總指揮,這樣一來裝置工作的缺口就出現了。

公司領導經過多次討論,慎重研究後,決定大膽啟用年輕幹部,直接點名讓周景去接替謝東青之前擔任的副總指揮一職。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將周景從不鏽鋼項目組召回的真正原因。

“可是為什麼會讓我去呢?按理說我去那邊是不合適的啊。”周景聽完整個專案背景介紹後不禁疑惑道。

(感謝書友心肥意冷的打賞,也感謝各位的收藏、推薦和月票,大叔也不知道這本書現在的成績算不算好,不過有這麼多人願意看,大叔還是挺開心的。這兩天又全國寒潮了,大家記得多穿衣服,別感冒生病了,然後別忘了一鍵三連哦,o(∩_∩)o...)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