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分節閱讀_86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熱門推薦:、 、 、 、 、 、 、

軍吃著飯應了一聲,“好。”

飯後,兩人溜達著出門。

做蛋糕的人家不遠,所以,他們沒開車。

一路上,遇見的人都會停下跟他們打招呼。

有問:“郭老板吃飯沒?”

有問:“郭老板散步呢?”

也有問:“郭老板這是去哪兒?”

獨獨沒有人問朱文軒,好像當他是透明的一樣=_=

朱文軒一肚子的酸水,衝郭建軍鬱悶道:“咱兩到底誰才是本村兒的啊?!”

郭建軍笑道:“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順眼,你們村的人,看我不都是在看女婿麼?”

朱文軒撇嘴:“我可沒那麼多爹媽。”

郭建軍不惹他,轉問道:“你今天去甘溪壩了?蒜薹出得多不多?”

朱文軒應道:“我正想跟你商量呢,咱們明天去清理一遍吧,應該能打二三十斤。”

說這話的時候,他聲音裡滿滿都是驕傲和開心,還有不可抑制的雀躍。

郭建軍皺眉問:“會不會早了點?再等些日子吧,出得多一點,蒜薹也再長長一點,免得現在下田把蒜苗都給踩爛了。”

朱文軒也知道這道理。

可他看有人家在打了,就忍不住也想打,而且,現在的價格絕對比留多留長後的價格好。

想了會兒,他對郭建軍說:“還是清一遍吧,留多了就該輪到咱們手忙腳亂了,現在出一點打一點,等以後多了,也能輕鬆些。再說了,你想多養養,產量高,但那時候家家戶戶蒜薹都出來了,價格肯定要下降。還不如現在產量低點,賣個好價錢。”

郭建軍望著他興奮得發亮的眸子,無奈問道:“你是迫不及待想試試自己種出來的莊稼賣錢的感覺吧?”

朱文軒嘿嘿笑,算是預設了。

郭建軍覺得好笑,但還是忍不住打擊他,“別高興的太早,到時候累得你哭爹喊娘。”

朱文軒豪邁地揮手說:“不會,我最多喊你。”他可是記得郭建軍幹活兒很能耐的。

郭建軍嘖了一聲道:“臉皮變厚了。”

朱文軒立馬扭頭,伸手捏著他的臉扯了扯,煞有其事地點頭道:“嗯,確實厚了。”

郭建軍一巴掌拍掉他的手,接夜色遮掩,大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向他屁股,狠狠擰了一把。

“嗷……”朱文軒猛地蹦起來,回頭才發現他這一嗓子吸引了不少人,頓時,他有多少怒氣也不敢言了。

郭建軍摸摸鼻子,訕笑道:“失誤失誤,一下沒掌握好輕重。”

朱文軒衝他比了比拳頭,快步走進做蛋糕的人家。

老闆已經將蛋糕打包裝好在口袋裡了,見他來取,笑著說道:“做出來後一共十六斤。”

朱文軒給了錢,又道了謝,才和郭建軍一人兩口袋的提著往家走。

郭建軍說:“這也太多了,回去給大伯家分點兒。”

朱文軒點頭,“嗯,本來就是計劃了他家一起的,不然我不會拿那麼多雞蛋來。”

蛋糕送過去,最開心的人要數張新陽了。

他能吃的東西有限,被郭建軍喂了一小口後,就張著嘴啊啊啊叫著讓投喂。

郭建軍喂他慢了,他就拖長嗓子啊!!!嘶吼。

郭建軍乾脆把一整個蛋糕遞給他,教他自己放嘴裡吃。

小家夥猴急死了,一口咬掉一小半不說,還拼命把剩下的也往嘴裡塞。

朱大伯聽他們說明天要去甘溪壩打蒜薹,當即表示可以跟著去幫忙。

朱文軒樂意之極,歡喜說道:“那我明早上做了早飯,你們都過來吃。”

朱大伯母笑道:“行啊,我聽媽說,你還做了滷蛋?”

朱文軒應道:“是啊,奶奶和郭建軍都嫌雞蛋難吃,我只有變著法兒給他們換口味了。”

朱大伯母以前也是個愛搗鼓吃的,最近帶張新陽,才一切從簡起來,所以跟朱文軒討論起吃的,就有點剎不住車,等張新陽都在郭建軍懷裡睡過去了,她才咂咂嘴,意猶未盡地道:“不早了,明天你們還要忙,早點回去休息吧。”

郭建軍將張新陽遞給她道:“那我們就回去了。”

☆、第九十章 哦

第二天,朱文軒一大早就起床了。要下田幹活兒,他就不再熬稀飯讓大夥兒喝粥了,而是用高壓鍋煮一鍋米飯,再炒上幾個小菜,燒上一鍋酸菜豆腐湯。

年前做的豆腐,如今還剩下很多,他留了幾個給郭建軍做臭豆腐吃,剩下的全部切成小塊兒,油炸後儲存起來。無論是蒸扣肉墊碗用還是吃麵條的時候做哨子都是極好的,像這樣和新鮮的酸菜碎末一塊兒煮湯喝,也是開胃不已。

這樣子的早飯,看似‘吃不下’,但在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皆是如此。

漢源耕地面積特別多,人們大部分收入來源都是土裡,所以農活兒就顯得特別繁重,這是需要大量勞動力和體力支撐的,故,漢源的鄉土人情是,一日三餐,均食乾飯。

朱家早飯花樣兒多,還經常喝粥,這都是朱文軒回來後,特意給大夥兒轉變飲食習慣的結果。

他在外多年,早餐都是簡單吃、清淡吃,而且,朱奶奶歲數大了,養生問題不得不重視,後面多了個郭建軍,他就更加注意飲食問題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郭建軍吃飯,一向是來者不拒、狠吃猛脹,飯點時間也不規律,長久以來,他的胃自然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好。朱文軒甚至還動過將他的宵夜給禁了的念頭,結果,此念頭才付諸實施第一個晚上,郭建軍大半夜的肚子就咕嚕咕嚕的開始唱空城計了,最後實在餓狠了,他還起床偷偷灌了一大杯子的自來水=_=

郭肚子如此“抗議”,宵夜禁令自然實施不下去,朱文軒一想那麼大個人了,半夜還餓得喝冷水,心腸再怎麼也硬不起來了。禁令不僅給取消了,還反過來每天堅持給郭建軍按時準備宵夜,都是些養胃的易於消化不會積食的食物,準點吃,養成飲食習慣,對身體也無甚大礙,關鍵是郭建軍可以睡個飽覺。

這邊,朱文軒剛把早飯擺上桌,朱大伯就過來了。一家人吃過早飯,郭建軍開著三輪車,帶著兩人就往甘溪壩去。路上碰見王桂香母子和他公公三人,王桂香揹著背篼,一看就是跟他們一樣去打蒜薹的。

朱文軒喊郭建軍停車,招呼三人上了車才問道:“嫂子家也是去打蒜薹?出得多不多啊?”

王桂香臉色的表情有些訕訕,說話聲音不大,三輪車跑起來,噪音不小,冷風也盡往嘴裡灌,朱文軒跟她聊了一會兒,滿心納悶,但好在郭建軍開車不慢,沒過幾分鐘,王桂香一家人就下車了。她站在車子旁邊,笑著道謝說:“謝謝你們家車子了,那我們就先下田了。”

車子又開了一會兒,朱家的蒜薹也到了。

朱文軒等朱大伯下田後,拉了拉郭建軍問:“我怎麼看大伯臉色不太好啊?”

郭建軍斜了他一眼,心想這得多缺心眼兒啊,還很那家人打得火熱。不過,小老闆不知道這事兒,郭建軍也當他情有可原,就簡潔明了說道:“剛才你喊上車的那老頭兒,就是跟大伯打架的那個。”

朱文軒愣了一會兒,才意識到郭建軍的意思,他張了張嘴,最後憋紅了臉低聲喝道:“我靠,你怎麼不早說啊。”怪不得那天上門,那老頭兒一看他就躲屋裡去了,而今天在車上,也一句話沒說,王桂香的態度也挺奇怪,他還以為幾人是坐不慣三輪車的小車箱呢,畢竟有老有小的,感情是結過樑子的。

郭建軍不在乎地笑了笑問:“上次你說幫你趕走你那極品舅舅、舅媽的人就是這女人?”

朱文軒虎著臉道:“對,我還一直挺謝謝她的……”

有了這事兒,朱文軒幹活兒就特別賣力,還老往朱大伯面前湊。依著他心裡的想法,大伯心裡肯定甭提多鬱悶了,喲,我這替你出頭跟人打架的,你倒是爛好心,回頭就載人的順風車。

內心愧疚,朱文軒撅著屁股打蒜薹的速度就飛快,基本不知道要直起身子歇口氣的。還是郭建軍看他累得慌,去田坎上拿了水杯過來,先讓大伯喝了,又竄田裡碰了碰他胳膊道:“喝點水兒。”

朱文軒猛一下直起身,鼓著眼睛,緩了好一會兒才長長出了一口氣,但那抽氣聲兒,郭建軍聽得真切。朱大伯也瞥了他一眼,說:“這點蒜薹也不多,咱們頂多一天時間就打完了,你別太拼,這才剛開始,你得有個適應過程。”

朱文軒咧了咧嘴,伸手揉了揉腰桿。

郭建軍眯著眼盯著他的手,眼神火辣的恨不得剁了他那只爪子。那視線太過灼人,朱文軒抽抽著嘴角看他,眼神跟看個神經病似的,這也吃醋,不就摸了摸,揉了揉麼?一邊想,他又手指開動,揉了幾下。

郭建軍衝著他那隻手飛眼刀子,要不是大伯還在場,指不定就要助人為樂、取而代之了。

打蒜薹真的是個體力活兒,下田基本就是彎腰撅著埋頭苦幹。

朱家蒜苗長得好,根根高過膝蓋,差不多快到朱文軒的大腿處了,為了不把蒜苗杆子折斷,他彎腰下去的時候,身子就不能俯得太低,但是,要從根部齊泥土位置切斷蒜薹,又不能俯得太高,不然手臂也不夠長啊。雖說用的是長款工具,比起以往的老款,實在是不知道輕省了多少倍了,但朱文軒還是累慘了。

哦,說起這個工具,漢源最優質的土地,一年播種兩季,當地人稱呼為大春和小春,大春就是種水稻,小春則是種蒜薹。

如此量產,漢源既然能稱之為水稻之鄉,同樣,也能稱之為蒜薹之鄉。水稻還好說,雖然漢源的地貌,不適合大型收割機統一作業,但是,小型的收割機還是可以用的,所以,割稻穀並不是特別麻煩。

而蒜薹則不然,它必須要一根根從蒜苗杆子裡抽出來。最開始,漢源人民打蒜薹,是連蒜苗杆子一起割回家,回家後再剝皮捆綁。這種法子太過浪費時間,但也無可奈何,可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盡的,漢源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叫陳全新,在飽受多年收穫蒜薹時候的痛並快樂著的折磨後,終於是發明出一個簡易的收割蒜薹工具,當地人稱之蒜薹子刮刮。

顧名思義,這東西能夠刮開蒜苗杆子,它有尖齒,除了尖齒,它還帶有刀口,方便刮開蒜苗杆子剝出蒜薹後,齊根切下蒜薹用的。如此一來,打蒜薹就很少再被人叫做割蒜薹了。

陳全新因此出名,也做起了副業。而漢源人民也漸漸發現用這種工具的好處,其一,它很省事,在田裡只取了蒜薹回家,就說“背”這項活兒,都省太多事情了。以往一咕嚕全部割回家,背都要背好幾趟。

再者,蒜苗葉子有辛辣味,背回家分剝出來,也不能餵豬,只得扔掉。鄉下可不會有專門的垃圾場,人們倒垃圾,一般就倒在自家竹林裡,或者門口的水溝裡,樹葉子菜葉子等等,還可以倒進豬圈裡,讓豬踩爛了,跟豬糞混在一起,拿來施肥。蒜苗葉子太多了,誰家處理起來都頭疼。

好處之二,就是有一家種田經驗十分豐富也特別細心對待莊稼的人發現,打蒜薹的時候,只割斷蒜薹,將蒜苗葉子留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