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封神,封諸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童子出來,傳與子牙。子牙進宮,至碧遊床前,倒身下拜:“弟子姜尚願老師聖壽無疆!弟子今日上山,拜見老師,特為請玉符、敕命,將陣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封其品位,毋令他遊魂無依,終日懸望。乞老師大發慈悲,速賜施行。諸神幸甚!弟子幸甚!”

元始曰:“我已知道了。你且先回,不日就有符敕至封神臺來。你速回去罷。”

子牙叩首謝恩而退。子牙離了玉虛宮,回至西岐;次日,入朝參謁文王,備言封神一事:“老師自令人齎來。”

不覺光陰迅速,也非止一日,只見那日空中笙簧嘹亮,香菸氤氳,旌幢羽蓋,黃巾力士簇擁而來。白鶴童子親齎符敕降臨相府。

話說子牙迎接玉符、金敕,供於香案上,望玉虛宮謝恩畢,黃巾力士與白鶴童子別了子牙回崑崙。不表。

子牙將符敕親自齎捧,借土遁往岐山前來。只一陣風早到了封神臺。有清福神柏鑑來接子牙。子牙捧符敕進了封神臺,將符敕在中央供放,傳令楊戩、哪吒:“立八卦紙旛,鎮壓方向與干支旗號。”

又令二人領三千人馬,按五方排列。

子牙吩咐停當,方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獻花,繞臺三匝。子牙拜畢誥敕,先命清福神柏鑑在壇下聽候。子牙然後開讀玉虛宮元始天尊誥敕:子牙宣讀敕書畢,將符籙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裝甲冑,左手執杏黃旗,右手執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曰:“柏鑑可將‘封神榜’張掛臺下。諸神俱當循序而進,不得攙越取咎。”

柏鑑領法旨,將“封神榜”張掛臺下。只見諸神俱簇擁前來觀看。那榜首就是柏鑑。柏鑑看見,手執引魂旛,忙進壇跪伏壇下,聽宣元始封誥。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柏鑑昔為軒轅黃帝大帥,征伐蚩尤,曾有勳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藎可嘉!一向沉淪,冤尤可憫。幸遇姜尚封神,守臺功茂,特賜寶籙,慰爾忠魂。今敕封爾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爾其欽哉!”

柏鑑在臺下,陰風影裡,手執百靈旛,望玉敕叩頭謝恩畢。只見壇下風雲簇擁,香霧盤旋。柏鑑至臺外,手執百靈旛伺候指揮。

自柏鑑之後,眾神一一被冊封。

只不過此次封神,多了一些變化,有些人沒有死,有些人被換了。比如三仙道三霄就沒有死,而慈航道人,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卻死了。軒轅墳三妖,九尾狐,九頭雉雞精和玉石琵琶精,也得了三個閒散職位。

所謂大勢不可逆,小勢可改。說的便是這般。

由於三霄沒有死,通天教主自然也沒有出手。通天教主不出手,太上道尊,元始天尊,接引,準提自然也沒有出手。

至於孔宣,最後還是被準提給度化走了,以一個人情跟女蝸娘娘換的。

被紂王流放的一干大臣,聽聞紂王自焚,殷商滅亡,紛紛學伯夷、叔齊,絕食而死。

申公豹倒是溜得快,見殷商滅亡,早逃之夭夭。奈何,元始天尊要抓他,分分鐘就把申公豹給抓了回來。對於反骨仔,元始天尊最不能容忍的。

姜子牙封申公豹為東海分水將軍,朝觀日出,暮轉天河,夏散冬凝,週而復始。

子牙封罷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已畢,只見眾神各去領受執掌,不一時,封神臺邊悽風盡息,慘霧澄清,紅日中天,和風盪漾。

子牙下壇傳令,命辛甲:“會合朝大小文武官員,至岐山聽候發落。”

辛甲領命,忙令馬上飛遞前去。不表。

次日,眾官躋躋蹌蹌,齊至壇下伺候。少時,子牙升帳。眾官俱進帳參謁畢,子牙傳令:“將飛廉、惡來拿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飛廉、惡來二人齊曰:“無罪!”

子牙笑曰:“你這二賊,惑君亂政,陷害忠良,斷送成湯社稷,罪盈惡貫,死有餘辜!今國破君亡,又來獻寶偷安,希圖仕周,以享厚祿。新天子祇承休命,萬國維新,豈容你這不忠不義之賊於世,以貽新政之羞也!”

命左右:“推出斬之正法!”

二人低頭不語。左右推出轅門。

左右旗門官將二人推至轅門外,斬首號令,回報子牙。子牙斬了兩個佞臣,復進封神臺,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鑑何在?快領飛廉、惡來魂魄至壇前受封!”

不一時,只見清福神用旛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但見二魂俯伏壇下,悽切不勝。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奸佞,簧惑主聰,敗國亡君,偷生苟免;只知盜寶以榮身,孰意法網無疏漏,既正明刑,當有幽錄。此皆爾等自受之愆,亦是運逢之劫。特敕封爾為冰消瓦解之神。雖為惡煞,爾宜克修厥職,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

飛廉、惡來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

子牙封罷神下壇,率領百官回西岐。

子牙回岐州,進了都城,入相府安息。眾官俱回私宅。一夕晚景已過。

次日早朝,文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儀自是不同。所謂香霧橫空,瑞煙縹緲,旭日圍黃,慶雲舒彩。只聽得玉佩叮噹,眾官袍袖舞清風,蛇龍弄影,四圍御帳迎曉日。靜鞭三響整朝班,文武嵩呼稱萬歲。

話說文王升殿,只見當駕官傳旨:“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散朝。”

言還未畢,班中有姜子牙出班上殿,俯伏稱臣。

文王曰:“丞相有何奏章見朕?”

子牙奏曰:“老臣昨日奉師命將忠臣良將與不道之仙、奸佞之輩,俱依劫運,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執掌,受享禋祀,護國佑民,掌風調雨順之權,職福善禍淫之柄。自今以往,永保澄清,無復勞陛下宸慮。但天下諸侯與隨行征戰功臣、名山洞府門人,曾親冒矢石,俱有血戰之功。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祿,使子孫世食其土,以昭崇德報功之義。其親王子孫,亦當封樹藩屏,以壯王室。昔上古三皇、五帝之後,亦宜分封土地,以報其立極之功。此皆陛下首先之務,當亟行之,不可一刻緩者。”

文王從其言,即令姜子牙行之。

方才言罷,只見哪吒、楊戩等出班奏曰:“臣等原系山谷野人;奉師法旨下山,克襄劫運,戡定禍亂。今已太平,臣等理宜歸山,以覆師命。凡紅麈富貴、功名、爵祿,亦非臣等之所甘心者也。今日特陛辭皇上。望陛下敕臣等歸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文王曰:“朕蒙卿等旋乾轉坤之力,浴日補天之才,戡禍亂於永清,闢宇宙而再朗,其有功於社稷生民,真無涯際;雖家禋戶祀,尚不足以報其勞,豈驟舍朕而歸山也?朕何忍焉!”

楊戩等曰:“陛下仁恩厚德,臣等沐之久矣。但臣等恬淡性成,山野素志,況師命難以抗違,天心豈敢故逆。乞陛下憐而赦之,臣等不勝幸甚!”

文王見楊戩等堅執要去,不肯少留,不勝傷感,乃曰:“昔日從朕,始事征伐之時,其忠臣義士,雲屯雨集;不意中道有死於王事、歿於征戰者,不知凡幾,今僅存者甚是殘落,朕已不勝今昔之感。今卿方際太平,當與朕共享康寧之福;卿等又堅請歸山,朕欲強留,恐違素志,今勉從卿請,心甚戚然。俟明日,朕率百官親至南郊餞別,少盡數年從事之情。”

楊戩等謝恩平身,眾官無不悽惻。

子牙聽得七人告辭歸山,也不勝慘慼。俱各散朝。一宿晚景不題。

次日,文王排鑾駕出城,率領文武百官,設宴給楊戩,哪吒等送行。

君臣飲罷多時,只見楊戩等出席謝宴告辭,文王亦起身執手,再三勸慰,又飲數杯。楊戩等苦苦告別,文王知不可留,不覺淚下。

楊戩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俟他日再圖相晤可也。”

文王不得已,方肯放行。楊戩等拜別文王及文武官員;子牙不忍分離,又送了一程,各灑淚而別。

話說子牙別了楊戩等七人率領從者進西岐城,回相府。至次日早朝,文王升殿,姜子牙出班奏曰:“昨蒙陛下賜李靖等歸山,得遂他修行之願,臣等不勝欣幸。但有功之臣,當分茅列土者,乞陛下速賜施行,以慰臣下之望。”

文王曰:“昨日七臣歸山,朕心甚是不忍;今所有分封儀制,一如丞相所議施行。”

子牙謝恩出殿,條議分封儀注並位次,上請文王裁定。次日,文王登寶座,命姜子牙於金殿上唱名策封,先追王祖考、自太王、王季、文王皆為天子,立伯邑考為太子,其餘功臣與先朝帝王後裔俱列爵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話說眾人各領封敕,俱望本國以赴職任。惟姬發,周公旦、召公奭在朝輔相王室。

至此,封神之事,分封諸侯,俱已經完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