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之前,但凡是鬧一鬧,大明就會遣使過來詢問,發生了甚麼事,而後報告給朝廷建州衛的各種訴求,大明酌情滿足後,建州衛就不鬧騰了。

自從景泰年間後,大明朝就再沒遣使問過了。

不僅僅是因為大明皇帝朱祁玉自己的決定,是因為瓦剌人進攻大明京師,給了大明從朝堂到百姓極大的不安全感,這瓦剌從和林都能打到京師來,這遼東這麼近,攻破撫順到山海關前,就是一馬平川,這要是建奴逞兇,遼東、京師豈不是危在旦夕?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尤其是經歷了土木堡天變之後,大明就更沒有遷都的政治環境了。

那麼建州衛在土木堡天變後是怎麼做的?

襲擾撫順,襲擾大明遼東廠,劫掠大明百姓,這越看,這建奴就越像是瓦剌,這不給他滅乾淨了,那種不安全感,只會越來越重。

所以,大明皇帝一聲令下,五十萬大軍順利開拔,朝堂內外都不覺得動武有什麼問題,朝中有大把的朝臣覺得皇帝軟糯,建奴屢次挑釁邊關,大明皇帝都只是擊退,直到這次旗幟鮮明的豎起了反旗,大明皇帝一拳打過去,這部分的臣工才覺得陛下又英明神武了起來。

現在壓力來到了建奴這一邊,大明軍正在用出了自己的全力。

李滿住絕對是一個有軍事天賦之人,他在蘇子河、渾河的上游築壩蓄水,以圖以水代兵,水淹大明軍,在景泰十三年冬十二月的天氣,李滿住完成了這一壯舉,就等待著大明沿著冰面渡河的時候,開閘放水。

而向來以激進著稱,曾經在大明皇帝南下親征平叛的時候,在揚州唯一打出了敗績的石彪,散出了斥候發現了李滿住的計謀,而透過墩臺遠侯,確定了這一訊息的準確性。

石彪停下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和不遠處“聲息相聞,脈絡相通”的另外一隻東路軍的將領趙輔匯合在了一處。

大明軍,不走了。

“我以為派遣一股精銳,至清原、灶突山,將其水壩炸燬後,再行進軍。”石彪在十分精準的堪輿圖上,點了兩個位置。

趙輔點頭說道:“我已經奏聞中帳大營,東路軍和西路軍的先鋒也停下了腳步,需要墩臺遠侯密切配合我軍精銳部隊的突襲,突襲不成就強攻,清理水壩之後,再次行軍。”

先鋒大將的意見很快就傳遞到了中軍大帳之中,而後兩支五百人隊,消失在風雪之中,十日後,李滿住修的水壩轟然爆炸,因為沒有河道,形成了一片冰凍的灘塗,而後三路先鋒在稍微調整,開始渡河。

第一次交鋒以大明軍慎重獲勝。

李滿住收到訊息後,十二月的寒風都止不住他的冷汗,向來天下無敵驕縱無比的大明軍,什時候這麼慎重了?他們建州女真,哪來的實力,讓大明如此的慎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讓李滿住更加恐懼的是,大明軍的三路大軍有著明確的任務部署,主攻、安保、和壓陣。

大明西路軍過渾河駐紮在界凡寨,負責壓陣,一旦主攻軍隊發生了意外,壓陣的西路軍就會立刻上陣,而大明中路軍過河至薩爾滸,負責主攻,大明西路軍出鴉鶻關,負責安保,防止主戰場出現不該出現的援軍。

至此,李滿住清楚的明悟了大明的戰法,步步為營,明悟之後,李滿住絕望了。

他明白大明準備碾死他了。

步步為營,是真的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平定叛亂,將所過之地,不放過任何一個叛亂之人,再繼續前進。

大明皇帝給這次平叛的時間為兩年,這是戶部和計省能夠在不影響大明國事的基礎下,能夠提供最大保證的時限。

如果兩年無果,那就十年輪戰,打出一個無人區,日拱一卒的將整個撫順之外,打成一片赤地,也要消滅韃靼、兀良哈、瓦剌、建州女直、海西女直、野人女直的死硬分子,頑固勢力。

這涉及到了韃靼、兀良哈王化,涉及到了大明海陸並舉的大戰略,不容有失。

而五軍都督府的參謀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這一仗需要兩年的時間,最保守的參將們也給出了最保守的時間是六個月,春暖花開,大明軍就打進了建州衛。

所以,沒人催促前線。

對於大部分的大明朝臣而言,不過是一群蠻夷在窮途末路之下的哀嚎。

李滿住將自己的主力共計1.5萬人集中在界藩山,在大明中路軍接近建州右衛的時候,終於受不了這種步步為營的恐怖感,步步為營就是極限施壓,就是一個勇敢者遊戲,誰先勇敢誰死無葬身之地。

在一個李滿住認為是時機到了的時候,他發動了對石彪先鋒軍的突襲。

石彪嚴格遵守石亨軍令,聲息相聞,脈絡相通,並沒有任何冒進之舉,也沒有因為破壞了敵人的陰謀而有任何的懈怠或者狷狂,因為他知道,這要是打輸了,石亨真的會大義滅親,把他這個親侄子砍了以正軍法。

陛下都說了不急,他還冒進,那是違抗陛下的意志。

所以,當李滿住率領主力進攻石彪先鋒軍的時候,石彪的火炮陣、火銃陣,剛剛轟鳴了不到一刻鍾的時候,趙輔帶著另外一隊先鋒已然馳援。

李滿住的戰略失效了,他以少量兵力協防,主攻一路的戰略,在主攻一路沒有取得成功的時候,三路皆破,李滿住主力被大明火炮和火銃兵團團圍住。

還沒有打下建州右衛,建州主力被大明軍包圍,並且以一種炮火洗地的方式,被消滅的一乾二淨。

“不過如此。”石亨放下了千里鏡,嗤笑了一聲。

中軍趕到的時候,負責安保的西路軍還沒有投入戰場,建州的精銳已經被打到嚇破了膽,李滿住的人頭被建奴割下,獻到了大明軍陣之中。

第二陣,大明再勝,靜,不動如山,動,侵略如火。

而後大明勢如破竹,將建州三衛在十日內攻下,而後開始向北一路攻伐,追殺逃亡的董山,在大明景泰十四年天明節之前,在野人女真的部落,大明的獵犬找到了董山的味道,將董山殘部消滅,將董山的人頭,送往了京師。

而納哈朗,投降了。

納哈朗的爺爺是勐哥帖木兒,勐哥帖木兒是大明冊封的都指揮,納哈朗拿著太宗文皇帝的賜下的詔書,大喊自己是大明忠臣,受到了李滿住的脅迫不得不反明,大明王師一到,率眾投降。

這石亨和於謙發現這個納哈朗就是建州三衛裡的老六。

董山和李滿住趁著大明孱弱劫掠大明的時候,納哈朗忙著屯耕,從不擾邊,但是大明勢弱,納哈朗的確是“被迫”投敵,現在大明王師來了,納哈朗立刻倒戈,這也不能怪納哈朗不講義氣,李滿住的主力崩潰的實在是太快了,一個接戰被合圍,最後被手下殺死。

李滿住的戰略自然是極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條路,可是他碰到的是鼎盛時期的大明。

納哈朗本身就沒什麼抵抗意志,一看李滿住死了,一翻自己的犯罪記錄為零,直接納頭就拜。

大明墩臺遠侯甚至找不到納哈朗冒犯大明的言論。

造反造到這個份上,也算是獨一份了。

最後納哈朗被任了一個韃官,被送到了天津衛,賜了李姓,三世降襲,算是勉強苟活了下來。

遼東戰事之順,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朱祁玉將董山、李滿住的腦袋掛在了德勝門上,掛了十天,喂了野狗。

在獲得了軍事勝利的前提下,大明開始對整個遼東展開了郡縣化,分為了三個省份,黑龍江、吉林、遼寧,遼寧主要以遼東都司為前身,而黑龍江省,則是黑龍江流域,夾在中間的則為吉林,這個名字是漢名,永樂年間,曾經在吉林設立吉林造船廠。

三省之地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商討,之前有翰林認為以部族和水系,分為遼東九省,分為遼寧、安東、遼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興安。

最後經過研討,還是分為了三省便於打理。

而黑龍江的範圍包括了整個外鮮卑山(外大興安嶺)和格布特島,格布特島最早居住民是唐朝的靺羯人,所以這個群島也被叫做靺羯島,面積是舟山群島的兩倍,但是因為結冰期太長,導致水師難以駐軍。

至於命名法,大明禮部掏出了唐朝的地理志書直接一頓照抄,就完成了對遼東三省的改名。

大明不缺少當官的文人,也不缺少想要種地的百姓,打東北就是為了安置大明日益增長的人口。

“這個萬全、趙守義送解刳院,朕當年就該把他們都族誅的!”朱祁玉看到萬全這個名字就是一頓來氣,做出的第一道指示,就是把這個傢伙送進解刳院裡,萬全的爹山東布政萬觀是李賓言抓的,這個萬全還是被李賓言所在的西路軍給擒獲的。

朱祁玉又下了一道聖旨說道:“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三個月後,但凡是發現了留辮子,格殺勿論,此留辮之人的家產,皆歸擊殺此建奴的漢民所有,翰林院有人叨叨,就把人送到三省為官,朕倒是要看看,他們有什麼良方。”

亡國之君又下達了一道在後世看來極為狠厲的聖旨,而這道聖旨,就是徹底斷絕女真的文化共同認知,為大明全面郡縣化遼東三省夯實基礎。

興安不知道為何陛下下達如此殘忍的命令,但他還是將聖旨送到了文淵閣,文淵閣諸學士大吃一驚,開始很皇帝討價還價,消滅女真的共同認知,自然是王化的一部分,易服移風,本就是王化的核心內容,但是這三個月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

一道政令應該是切實可行的政令,皇帝的詔命,送到剛剛建立的三省之地後,執行下去,最少要一年的時間,所以文淵閣大學士們據理力爭,最後將剃辮令,改為了一年為期。

一年的時間真的不短了,還不肯剃辮,那就不能怪大明無情了。

大明在摧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共同認知,而後遷民,在遼東三省注入了大明的共同認知,那便是遷民,只是相對於洪武年間、永樂年間的遷民,景泰年間的遷民,這是朝廷一個無奈之舉。

大明沒地方養那麼多人了,要麼率獸食人,對內極致朘剝,將百姓維持在一個土地能承受的範圍之內,要麼對外擴張,對外殖民。

在天明節後,兵部也上奏了此番作戰的戰功冊,楊俊按制承襲了父親的爵位穎國公,範廣因公封為寧陽侯,而趙輔因公封爵為武靖伯,而此戰忠國公石亨、晉國公於謙,除了奇功牌、財帛恩賞之外,並無再多的恩賞。

不是封無可封,石亨和於謙表示,這一戰打的太快,敵人太過弱小,雖然收穫極多,闢土廣眾,可敵人就是太弱了,如果爵位有經驗值的話,建奴這點怪,壓根就沒刷多少經驗出來。

對於石亨和於謙而言,他們並不需要再進一步,異姓王這種東西,在漢代就已經證實過了,死人才能拿得穩。

最讓朱祁玉意外的是,商輅主動請命,留任遼東任巡撫,主持遼東三省郡縣化諸事。

商輅和李賓言是對手,商輅清楚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裡,他缺少地方履職經驗,這一點他完全不能和李賓言相提並論,如果日後於少保真的不再主持政務,商輅知道自己的劣勢太大了。

所以趁著郡縣東北之事,商輅要補足這方面的短板,履任地方便是。

大軍在景泰十四年二月開始準備班師回朝,而大明遷民之事,也將會在兩年之內完成,第一批為五十萬,第二批為八十萬,第三批為一百萬,至此,大明的人口壓力得到了很大的紓困。

東北是適合種地的,因為這裡有黑土地。

景泰十四年二月,坐在奉天殿上的朱祁玉並沒有在朝議,而是在監考,這是景泰十四年的殿試,他手裡拿著新任松江巡撫陳宗卿的奏疏,這本奏疏詳細的彙報了大明在西洋和大西洋的活動。

讓朱祁玉格外意外的是,在眼下,西非居然存在著一個綿延了1100多年的帝制王朝,桑海帝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