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祁玉一直沒問過陳懋這個話題,也沒法開口問,登基之初,萬象更新,朱祁玉忙的腳打後腦勺,哪裡想過當年經過廷議決議要殺宋彰,不僅僅是要平息東南民憤,更有要試探陳懋之意,朱祁玉壓根就沒細想,這麼多年,朱祁玉知道陳懋是忠臣,不過是忠於大明。

而後陳懋這十多年來,從寧陽侯到中軍都督再到眼下的浚國公,再到永鎮交趾,都是皇帝在心有疑慮的情況下,一路升遷至此。

這是朱祁玉的一貫做法,團結大多數人,求同存異,你可以不贊同我的做法,但只要不危害大明的利益,那就能一個鍋裡吃飯。只是見陳懋老了,皇帝憋了這麼多年,才有這麼一問,而這個答桉,陳懋早在景泰初年,就已經正面做了回答。

在所有朝臣看來,陳懋就是鐵桿的皇黨,在皇帝初登基穩定東南,在南衙僭朝作亂,陳懋更是堅定的站在了朝廷,站在了皇帝的這一側。

陳懋回京之後,並沒有住到皇帝恩賞的宅院之中,而是又住回了小時雍坊的官邸之內,既然回京了,無論在交趾怎麼做山大王、土皇帝,回了大明那就是臣子,倚老賣老,只會落人口實,只會給那蠢蠢欲動的興文匽武的風力,添磚加瓦。

規矩就是規矩。

十日後,天朗氣清,大軍終於從宣府,迴轉了大明京師,大軍凱旋一切有條不紊,北土城和西土城這兩個軍寨,全都是張燈結綵,敲鑼打鼓,而石亨帶著一眾將領,來到了北土城之外的時候,見到了早已等候的陳懋。

這是一整套非常繁瑣的凱旋流程,而在北土城外的宣旨,主要是犒賞三軍的若干獎勵,除了旨意之外,各軍犒賞都會有明細張貼,誰領多少,一清二楚,一目瞭然,這算是大明京營重組之後的一個顯著變化,物理意義上的賞罰分明。

西路軍迴轉本來要晚幾天,石亨、于謙、楊俊帶著東路軍和中路軍在宣府訓練了十五日之後,正好趕上了西路軍,合兵一處回京。

西路軍的恩賞是最為單薄的,可是即便是最為單薄,仍然是讓孫鏜等人眉開眼笑,因為這份單薄是對比中路軍和東路軍的,就陛下那性子,怎麼會虧待長途跋涉的軍士?

陳懋看著面前三人,石亨、于謙、楊俊,眼下大明戎事扛鼎之人,陳懋要和石亨、于謙、楊俊三人同乘車駕,而後大明軍的諸多將領,要至奉天殿接旨,恩封國公的聖旨,還沒宣讀。

車駕上,陳懋打量著石亨,又看了看於謙,再看看楊俊,那是越看越滿意,只是陳懋猶豫了下說道:“石亨,我有幾句話,當著大家的面說,是教訓你的話,大都督,讓說不讓說?不讓說,我就不說了。”

“瞧浚國公說的哪裡話,您教訓,我感激還來不及呢。”石亨趕忙說道。

這帶兵北伐,蕩清草原,凱旋受賞之前,突然有個老前輩,要對你指指點點,石亨自然是有些不樂意,但一看又是浚國公,那自然不想聽也得受著,誰讓現在石亨還只是武清侯,不是國公。

“石亨啊,你有野心。”陳懋仍然是直呼其名,說話一點都不客氣:“當初我回京後,最看不上的就是你了,你以前的野心,沒有心胸,就是四個字,加官進爵,不闊氣更不敞亮。”

小了,格局小了,石亨以前的野心,格局有點小。

“教訓的是。”石亨雖然心裡窩著不樂意,可也沒表現出來。

陳懋活到這歲數,當然知道石亨心裡窩火,剛打了勝仗,被如此教訓,任誰都有怨氣。

陳懋繼續說道:“你也在變,這麼些年了,這眼瞅著你都要封國公了,你這個野心,也從加官進爵變成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我不知道你因何改變,但這個改變是好事,我老了,倚老賣老的說句話,你不要忘了這個改變。”

“日後,但凡是有人挑唆你做任何事,你要記得這句話,成與不成,都是犯上作亂,你能明白嗎?”

石亨本來要發飆,可是這火氣剛燒到喉嚨石亨一個激靈,便知道陳懋到底在說什麼,石亨這背後驚了一身的冷汗,低聲問道:“浚國公的意思是,這朝廷裡還有人想掀起這興文匽武的風力,而且會拿我做文章?”

於謙看向石亨,當年從牢裡出來桀驁不馴的石亨,現在終於有了耐心,如此凱旋之際,還能耐心的把教訓的話聽明白,聽清楚,不易。

陳懋也非常意外,還以為石亨少說要嚷嚷幾聲,他點頭說道:“沒錯,有人一定會拿你做文章,而且你的性情易怒衝動,你若是入了局,做也是錯,不做也是錯。”

“但只要你不聽人挑唆,不釀下大錯,便沒人動得了你,你是國公,是咱大明的柱石,若是釀成大錯,陛下就是想寬宥一二,也不能,不要讓陛下為難,便是恭順之心。”

石亨面色數變,罵罵咧咧的說道:“一群吃飽了撐的措大,閒的沒事幹,整天盯著我們這些武夫的腦袋作甚?這京師待得不甚爽利,哪哪都是坑,比草原上的坑還多,還不如在大寧衛四處剿匪快活。”

“他們盯得不是咱們的腦袋,盯得是我們守著的錢袋子,國帑,內帑。”于謙解釋了一番其中的緣故,興文匽武,還不是為了利?

于謙,是即將封公的大明國公,雖然是個讀書人,可是有世券的武勳。

陳懋對著於謙說道:“於少保,讓武清侯打仗,武清侯不怕誰,可是論朝堂內的陰謀詭計,武清侯怕是一不小心就著了那些妖魔鬼怪的道兒,還請於少保也多少看顧些。”

陳懋在和陛下奏對中,說過有陛下在,有於少保在,那這興文匽武的風力,便無從談起。

而於謙的作用就在這裡,不讓軍將們犯錯,讓那群妄圖竊國為私的蠹蟲們抓到把柄,要靠於謙從中主持。

“浚國公安心。”於謙應下了此事,只要他應下的,便不會有錯。

陳懋這才安心的點了點頭,石亨的性格不是無懈可擊的,他是有些缺陷的,這些缺陷真的有可能要了他的命,進而掀起這興文匽武的風力來,可現在石亨早已非吳下阿蒙,自然不會輕易中計,況且還有于謙在旁邊盯著。

眾將領回到了奉天殿,三拜五叩行大禮:“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興安甩了甩拂塵,陰陽頓挫的唱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家國之幹城也;瓦剌作亂,賊逞兇和林,領兵犯禁,卿等將帥師旅,遠萬里之遙,措置方略審料敵情,分佈要害,臨敵益勇,風馳電掃,遂使賊虜宵遁,同惡自戮。觀草木以成兵,委溝壑而不顧,蕩清草原,至邊方靖安。”

“昔周瑜赤壁之舉談笑而成;謝安淝水之師指揮而定;得賢之效,與古何殊!”

“特進武清侯石亨,宣力武臣、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忠國公,獲奇功牌。”

“特進文安侯於謙,宣力武臣、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晉國公,獲奇功牌。”

“特進昌平侯楊俊,宣力武臣、榮祿大夫,獲奇功牌。”

“特進懷寧伯孫鏜,宣威武臣,資善大夫,加授資德大夫,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懷寧侯,獲奇功牌。”

……

“傳播天下,鹹使知聞,欽此。”

榮祿大夫、資善大夫、資德大夫都是文散官,一品至五品為宣授,以制任命,這個恩封的奏疏很長很長,武清侯進忠國公,於謙進晉國公,楊俊加官獲奇功牌。

“臣等謝陛下皇恩浩蕩。”石亨和於謙領著眾將領領受恩賞。

朱祁玉一步步的走下了月臺,而一眾小黃門都捧著一枚枚的奇功牌。

“武清侯,現在是忠國公了,朕當年許諾給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朕沒食言,這一趟,辛苦了。”朱祁玉道了一聲辛苦,將奇功牌掛在了五大三粗的石亨的身上,還拍了拍石亨的肩膀笑著說道:“這又壯實了幾分。”

“為陛下盡忠!陛下威武!”石亨奇功牌並不少,可這東西誰會嫌多?他站直了身子,聲嘶力竭的喊著。

“文安侯,晉國公,跑了這麼遠,只為國事,辛苦了。”朱祁玉來到了於謙的面前,看著于謙低聲問道:“這一路上,痰疾犯過沒?”

“回稟陛下,已經十多年沒犯過了。”于謙趕忙答道,一路上太醫院的太醫跟看孩子一樣,早中晚三日診脈,痰疾十多年未曾復發了。

“好好。”朱祁玉將奇功牌掛在了於謙的胸前,越看越順眼。

“為陛下盡忠!陛下威武!”于謙的答話,和石亨一模一樣,這一刻,于謙可不是什麼百官之首,是大明的晉國公在答話。

朱祁玉又給楊俊帶上了奇功牌,笑著說道:“商輅擔心因為他耽誤了你的恩賞,還專門上奏陳情,這戰場上刀劍無眼,他的傷勢已經大好了,下月啟程返京,你無需過多記掛。”

“謝陛下恩賞,陛下威武!”楊俊這才松了口氣,回京途中,過應昌,楊俊還專門去看了一趟商輅的傷勢,當時商輅已經能下了床自己走動,可還是不能隨大軍返京。

“懷寧伯,現在懷寧侯了。”朱祁玉給孫鏜帶上了奇功牌。

孫鏜看著那奇功牌,低聲說道:“陛下,臣怎麼也有?”

“不想要,不想要,就還給朕。”朱祁玉聽聞也是一樂,笑著說道。

“當然想要。”孫鏜挺直了腰板,大聲的喊道,孫鏜從最開始就是幹髒活的那個,從炸稽戾王皇陵開始,孫鏜就一直是幹的是髒活累活,這一趟孫鏜跑的不比石亨、楊俊路途短,可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

孫鏜還以為自己沒有恩賞,即便是有,意思意思得了,沒想到自己有宣授,還有奇功牌,他覺得受之有愧。

可是朱祁玉不那麼看,朱祁玉頗為鄭重的說道:“阿剌知院狗急跳牆,也能西進,左右都是一死,還不如挑個弱點的不是?大明和康國孰強孰弱,連草原上的三歲小孩都知道,阿剌知院之所以不西進,不是不想,是不敢。”

“因為懷寧侯在,阿剌知院就是再急,也跳不了牆,懷寧侯得此恩賞,當之無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孫鏜手有些顫抖,大聲的喊道:“為陛下盡忠!陛下威武!”

“好,好。”朱祁玉笑意盎然的說道。

“今日大軍凱旋,朕心甚慰,今日昏定,大宴賜席,不醉不歸!”朱祁玉將奇功牌授完,走回了月臺之上,大聲的說道。

不醉不歸,不是朱祁玉,他還是不飲酒,大宴賜席在奉王殿,十一年了,朱祁玉仍然不服泰安宮外的任何水食。

朱祁玉也沒給所有人添堵,九爵之禮後,他和石亨、於謙說了兩句話,便站起來離席了,把熱鬧留給的群臣們。

朱祁玉回到講武堂的時候,興安猶豫了下將一封奏疏放在了桌上,說道:“陛下,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這奏疏著實掃興,陛下要看嗎?”

“看。”朱祁玉開啟了奏疏,看了半天,吐了口濁氣。

“還真是不消停啊,今天可是大軍回營的第一天,就不能讓朕高興完今天,再整這些么蛾子?”朱祁玉點著那本奏疏,滿是嫌棄。

興安俯首說道:“陛下,盧都督的初步調查,這桉子背後還真沒人,就是那楊傑自己鬧出來的禍,弄出了這等人命官司。”

潁國公楊洪的長子,曾經的昌平侯楊傑,後來因為楊傑和堂弟楊京私設賭坊之事被告發,最終被褫奪了爵位,昌平侯的爵位才落到了楊俊的身上。

這楊俊在前線打仗,掙下了好大的功勞,這楊傑在楊俊回京的第一天,便鬧出了人命官司。

楊傑喝酒時與人發生了口角,夥同府中家人,打死了一人,打傷三人,順天府府衙本來不想今日奏稟,這不是給陛下添堵嗎?但按照大明律法,人命官司都要據實奏稟,順天府更是當日必須奏稟。

規矩就是規矩,要是隨意踐踏,那就不是規矩了。

“這楊傑啥意思?找死嗎?”朱祁玉左看右看,若是這桉子背後真的沒什麼興文匽武的風力陰謀,那就是這個楊傑找死不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