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奇妙的司科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六月初的一個中午,京城一家酒樓。

酒樓生意紅火,坐滿了前來吃飯的食客,聲音喧鬧,氣氛熱烈。

二樓大廳,一張臨近窗戶的酒桌前圍坐著張恆和另外六名來自南京國子監的預備學員,神情落寞地坐在這裡喝著悶酒。

今天是講武堂每六天一次的休息日,七人將假期調到了一起,前來酒樓裡喝酒解悶。

進入講武堂後,張恆七人過得並不開心,由於他們在南京城當眾拒絕進入講武堂,並且挑釁了李青雲,言語中還有著貶低講武堂的意思,因此不僅得罪了北直隸的預備學員,連南直隸的預備學員也與他們劃清了距離。

這使得七人在講武堂處於一種孤立的狀態,除了各自班上的人外,其他的預備學員對他們是敬而遠之。

本來,張恆七人是被動進入的講武堂,造就打定了主意,等三個月的測訓一結束就返回南京城參加南直隸的鄉試。

可這一段時間來講武堂發生的事情令七人備受震撼,他們在這裡接觸到了許許多多新奇的事物,而且也適應並且喜歡上了講武堂裡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所有的一切都使得他們充滿了興趣。

即使是張恆,在來京師之前也萬萬料想不到,原本在他們眼中枯燥乏味甚至是粗鄙的講武堂生活,竟然會如此非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3丁滿4丁滿567丁滿執宰大明執宰大明3丁滿4執宰大明3丁滿7

他們這些南京國子監監生中的佼佼者在這裡好像一下子變得渺小了起來,有很多很多的東西都需要去瞭解和學習。

雖然張恆七人都沒明說,但是如果就這麼離開講武堂大家誰都不甘心,可他們卻沒有留下來的理由,畢竟在南京城的時候他們曾經逼著李青雲寫下了放他們回南京國子監的保證文書,如果留下來的話豈不是要貽笑大方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子文兄,我聽說講武堂下面有一個名叫‘司科院’的衙門,每次休沐的時候我們班上從京師國子監考來的人就會去那裡。”

沉默中,一名坐在張恆對面的濃眉青年忽然抬頭,開口向他說道。

張恆字子文,七人是南京國子監的好友,彼此間私下裡自然以字相稱。

聽聞此言在座的人紛紛看向了張恆,他們各自班上那些京師國子監出身的預備學員每次休沐都會外出,後來才知道那些預備學員已經得到了李青雲的准許,前去講武堂下轄的一個部門——司科院,也不知道在裡面做些什麼。

“咱們去看看那裡究竟有何玄機!”張恆沉吟了一下,一仰首將手中酒杯中的酒喝光,然後把酒杯重重地放在桌上,面無表情地拿定了主意。

張恆曾經多次聽孫方提及那個司科院,只是不清楚司科院是做什麼的,現在大家好不容易出來一次,既然濃眉青年等人對司科院感興趣,那麼他決定趁著離開京城前去一探究竟,揭開司科院的神秘的面紗。

在京師講武堂下轄的幾個部門中,司科院的等級是最高的,為正六品衙門,李青雲以講武堂總教官的身份主管司科院。

除了級別最高外,司科院也是唯一一個建在講武堂外面的衙門。

京師講武堂建在京城城東,而司科院則建在城西一大片僻靜的開闊地帶,圍著高高的院牆,院門上方的匾額寫著“講武堂司科院”六個大字。

司科院與講武堂同時開建,與講武堂相比它十分低調,在市面上可謂默默無聞,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更不清楚它是做什麼的

“講武堂重地,非請莫入!”司科院大門處守著數名持槍佩刀的軍士,張恆七人剛要靠近,一名軍士走上前攔住了他們。

“我們是來看朋友的,勞煩前去通稟一下講武堂的孫方。”張恆見司科院守衛森嚴,於是不動聲色地向那名軍士說道。

那名軍士聞言瞅了一眼張恆,起身走進了院內。[3丁滿4丁滿567丁滿執宰大明執宰大明3丁滿4執宰大明3丁滿7

“子文兄,你們可是稀客呀。”不一會兒,孫方快步出來,笑著將張恆七人領了進去。

司科院專門用來進行自然科學的探索和實驗,性質類似於後世的科研所,。

李青雲在司科院開設了物理科、化學科、數學科、天文地理科、器械學科、農學科和經濟科七大科,每個科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院落。

孫方領著張恆一行人在司科院裡參觀,雖然七大科都處於起步階段,所進行的探索和實驗都非常簡單和基礎,但每個科的人無不充滿了鬥志,熱火朝天地忙著手頭的事務,一個個幹勁十足。

司科院裡的人有一百多個,一半是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另外一半是北直隸各州府的士子。

毫無例外,這些人都在明新館聽過明新居士的課,可謂是明新居士的學生,他們從明新居士那裡開闊了眼界,同時也活躍了思維,這才會被吸引到了司科院裡,投入到了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去。

李青雲為了司科院可謂勞心費力,他不僅要費盡心機地將司科院裡的那些人“拐”來,而且還要想辦法籌資建造司科院。

永樂帝在位時四處征討,雖然立下了赫赫戰功,威震四海,但是國庫也差不多被連年的戰事所耗空,這使得戶部尚書夏元吉在永樂帝第四次北征蒙古的時候出言反對,也因此而下了詔獄,直至洪熙帝登基才被釋放。

洪熙帝知道連年的征戰使得百姓疾苦,故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改善民生。

現在國庫空虛,宣德帝為了講武堂已經花費了一大筆銀子,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錢再投到司科院的建設上。

況且,宣德帝現在也沒有意識到司科院有什麼用,所以讓李青雲緩建司科院,等過些年大明國庫充裕了再行建設。

李青雲哪裡能等那麼長時間,這意味著對自然學科的探索和研究又要往後推上好幾年,於是就採用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希望宣德帝能給司科院在京城劃一塊地,而司科院的資金由他來籌集。

宣德帝見李青雲如此執著,而且又不用國庫出資,於是御筆一揮,將城西那片李青雲相中的地劃給了司科院。

李青雲個人財力有限,又要開拓兩廣的市場,自然拿不出建造司科院的那筆錢來,再者說了,他身為一個朝廷命官也不方便出這麼大一筆銀子,容易招人非議。

因此,李青雲以司科院的名義向九州商會借了一筆銀子,約定五年後償還本金和利息。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九州商會的規模和實力已經急劇膨脹,在江西、湖廣、山東和南、北直隸已經發展了眾多的會員,每年的生意都賺得盆滿缽滿,成為了大明僅次於糧商總會和鹽商總會的第三大商會。

李青雲自從來到京城後從沒有在九州商會露過面,或許那些新招收的會員並不知道李青雲與九州商會的關係,但是九州商會的核心機構——執事會的執事們可都清楚他與九州商會的淵源。

九州商會這些年能一帆風順地發

展,並且生意紅火,離不開李青雲的這塊金字招牌的庇護,使得地方上的官吏和豪強不敢明目張當地對他們刁難欺詐,也離不開陳凝凝、鄭婉柔的運籌幄,使得他們在生意上搶盡了商機,一本萬利。

隨著洪熙帝和宣德帝休養生息的國策,九州商會以後的生意無疑會更上一層樓。

自九州商會成立起,李青雲還從沒有向九州商會張過口,這次他以籌建司科院的名義向九州商會借錢,九州商會執事會的那些執事們想都沒想,一致決定借出這筆款項。

結果,只用了一天,九州商會的執事們就聚齊了李青雲所需要的款項。

這筆錢雖然多,但是平攤到每個執事的頭上就沒有多少了,他們可不認為李青雲是想貪了這筆錢。

為了避免惹出麻煩,這筆款子並沒有直接給李青雲,而是先入了戶部的帳,然後由戶部撥給了講武堂,李青雲可不想讓人在這上面說他的閒話。

這件事是司科院的一個秘密,知道的人寥寥無幾,由於錢是從戶部劃撥下來的,人們都以為是宣德帝欽準的資金,誰也不會想到竟然是司科院借來的外債。

至於司科院以後如何還這筆錢,宣德帝並沒有問過李青雲,這種小事根本就不值得他上心,同時也不擔心李青雲還不上這筆錢。

在宣德帝看來,既然李青雲主動開這個口,那麼屆時肯定會有辦法解決,況且他可知道李青雲兩個妾室的孃家都是商賈鉅富,到時候怎麼也不會袖手旁觀,眼睜睜地看著李青雲出醜吧。

張恆七人在司科院裡一路參觀下來不由得眼花繚亂,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是目瞪口呆。

司科院裡發生的那些事情他們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一切都是那樣的新奇,簡直匪夷所思。

在物理科,張恆終於見到了孫方給他提及的那個浮力定律,並且物理科的人給他們做了一遍實驗來驗證懸浮在水中的物體重量等於排開水的重量。

不僅如此,張恆七人還真的看見一艘鐵船的模型浮在物理科院子的水池裡,並沒有沉下去,實在是太神奇了。

在化學科,幾個人在那裡擺弄一堆鐵粉和硫粉的混合物,當把混合物加熱到紅熱的狀態,會發現鐵粉和硫粉會在一起發生奇怪的變化,不僅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而且還變成了黑色。

而且,如果把鹼水和薑黃水兌在一起的話,會發現兩者變成了紅色的液體。

在數學科,牆上掛著的那些方程組和定律公式令他們眼花繚亂。

在天文地理科,張恆等人見到了一幅新畫出的京城城北雲山的地圖,上面上有著一些奇怪的曲線和標準,經過孫方的解釋後他們才知道那些曲線是雲山周圍的地貌,表示著高度、地形等等,資訊可謂非常詳盡。

在器械學科,一組滑輪裝置引起了張恆等人的興趣,用這組滑輪可以輕而易舉地拉起兩三百斤的重物,十分便捷。

至於經濟學科和農學科,雖然司科院裡有掛著這兩個學科牌子的院落,但是裡面卻沒什麼人,因為這兩個科的人以實踐為主,人員已經離開了京城去地方實踐。

尤其令張恆感到驚奇的是,司科院裡的人很少用毛筆寫字,他們通常使用一種用鵝毛製成的筆,每蘸一次墨水的話能寫六七十個字,不僅攜帶方便而且效率非常高。

對張恆七人來說,進入司科院後他們有了一種恍如隔世的錯覺,心中不由得泛起了無限的感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