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成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朝著東方的方向,開著紅旗號太空車走了大約五六公里的樣子,便來到了黃鐵一號礦場。此刻,這裡的大地與其餘地方沒有任何不同,俱都被厚厚一層暗紅色的託林所覆蓋。沒有辦法,趙長星只能想辦法先將託林清除掉,才能開始進一步的開採。

仍舊採用電加熱清除的方式,不過半小時而已,趙長星便已經清理出了一片大約幾十平米的空地。

此刻裸露在地表的並不是呈現出黃色的黃鐵礦,而是與其餘地方一般無二的黑灰色雜質。這些東西同樣需要清除掉。

清理了大約十幾釐米的厚厚一層,黃色的黃鐵礦終於露了出來。

趙長星回到紅旗號太空車上,先用打孔機在地上打孔,之後用破碎機——採用熱脹冷縮的工藝,而不是直接暴力破碎——忙碌了片刻,一塊塊最大有一米多直徑,最短只有人腦袋大小的鐵礦石便被開採了出來。

接下來便是對太大的鐵礦石的二次破碎。它們太大了,連一號基地的門都進不去。再說太大也不適合下一步的冶煉。

一直到車斗被裝滿,估計總質量約有十五噸左右的樣子,趙長星才結束了今天的開採工作,駕駛著太空車向一號基地行去。

這十五噸左右的鐵礦石,練成鋼鐵的話,估計能有個五噸左右。品質還算是不錯。

採取人力搬運的方法將其搬運到工業區裡來,趙長星並沒有立刻開始進行冶煉。

製造高爐所需的鋼材很顯然需要特種鋼才行,這就需要在鐵水之中新增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譬如鈦,錳,鋁,鋅之類。這些東西也需要開採一些來才行。不過相比起鐵礦石,它們的用量就少了許多。

又忙碌了一天時間,才能所需微量元素全都收集完全。

小型多功能電爐在趙長星的操作之下,首先開始了對微量元素的提純與煉化。這過程無非是依靠一些不同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來達成將礦石之中的雜質去除的目的而已。原理沒有什麼複雜的,工業區這裡的裝置也完全可以做到,只是這規模,如果讓地球時代的工程師們看到的話,恐怕會淚流不止。

第一次開爐,趙長星煉化了大約十公斤的一塊礦石,產出較高純度的鋅三公斤,還不如一塊磚頭大。

第二次開爐,產出了2.6公斤礦產,也就比拳頭大一點。

而這,就已經耗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讓趙長星累的滿頭大汗。

足足忙碌了五天,趙長星才將鍊鋼所需的各種輔助材料都準備好。終於可以開始鍊鋼了,趙長星控制著自己的激動心情,將一堆粉碎之後,大約有一水桶大小的黃鐵礦放到了電爐之中,一番忙碌,產出了大約20公斤特種鋼鋼粉。

是的,產出的是鋼粉而不是鋼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趙長星此刻沒有絲毫的金屬加工和鑄造能力。他不可能做到依照自己的想法,令鋼材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變成各種各樣的零件。

唯一的辦法是透過3D列印來將其“列印”出來。而這,就只能先將鋼材變成鋼粉了。

將這第一次開採到的15噸鐵礦石完全煉化成符合需求的5噸鋼粉,耗費了趙長星大約兩個月的時間。這還是後面操作的熟了,速度大大加快的緣故。

之後是第二次開採,第三次開採,一直忙碌了差不多足足一年時間,才將建造第一座高爐所需的所有金屬材料準備好。

在這之後,趙長星便需要在化學與化工實驗室之中忙碌了。

建造高爐,只有金屬材料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其餘的譬如線纜、隔熱、絕緣等材料。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橡膠。

塞德娜星上很顯然不可能有橡膠樹,不可能產出天然橡膠。但幸好,地球時代的人們已經研發出了完善的人工橡膠合成路徑,在實驗室之中,趙長星便可以透過各種化學反應來自己生產。

這方面的準備又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一號基地建成之後一年半的時候,趙長星終於將各種材料全都齊備,然後全都放入到了3D印表機之中,從資料庫之中調出高爐的圖紙,輸入進去,接著便開始了列印。

這過程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一體成型,全自動化。於是三天之後,趙長星便得到了第一個可以較大規模——估計最高日產量高達2噸,遠遠超出現有電爐產量——的高爐。

於是對於各種礦石的需求立刻開始攀升了起來。趙長星不得不疲於奔命,每過幾天便需要抽出專門的一天時間,前去黃鐵一號礦脈,或者錳礦一號、稀土一號等地方開採礦產,然後一股腦的拉回一號基地來。

3D列印的功能雖然強大,但效率還是太低了。趙長星必須要擁有自己的金屬加工能力,比如切削、鑄造、衝壓等,只有這樣才能大規模的產出各種型號、各種規格的零件。他現在所冶煉出來的各類金屬,便是在為第一臺車床的製造做準備。

火種號飛船之中是有工業級的晶片及數控模組儲備的。這玩意兒體積小,重量輕,但技術含量很高,短期內一號基地根本不可能建造。所以很顯然的,當初的火種計劃執行人員必然要在火種號飛船之中大量儲備這些東西。

所以,這第一臺機床,將會是一臺十分具備科技含量的數控機床。它可以在小希的直接操縱之下,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精密零件。

機床的建造又用去了半年的時間。於是,此刻的趙長星便終於具備了金屬冶煉與加工能力,生產效率極大提升。

但這還不夠。一臺機床很顯然不能滿足所有需求,後面還得製造一些其餘的金屬加工機械。

在趙長星日復一日的忙碌之中,四年多時間轉眼即過。不知不覺間,第二代的30個孩子們也到了上學的時候。趙長星抽出時間,專門回到火種號飛船之中,給他們上了第一堂課,將“地球”、“人類”這兩個名詞鐫刻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伴隨著第二代孩子們的長大,第一代的孩子們的壓力極大減輕。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整體壓力會降低。此刻他們已經快要18歲了,快要成年了。而一旦成年,就要搬到一號基地來居住,正式開展工作了。

這一天很快就真正的到來。課堂之中,面對著十名臉上還是略有些稚嫩,但已經英氣勃發的少年男女們,趙長星心中滿是感慨。

當初,他們一個個才那麼大點,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不然就是哇哇大哭,結果現在,都已經長到這麼大了。

趙長星直到此刻都還清楚記得他們圍過來喊自己爸爸的畫面。

“你們都長大了……今天,是你們成年的日子。成年之後,你們就要真正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為我們人類文明的延續而奮鬥,而貢獻力量了。”

少年男女們的神色微微有些緊張。未來對於他們來說是充滿了茫然的。他們畢竟在火種號飛船之中度過了自己截止到現在的全部人生,從未真正接觸過外界。

但看到講臺之上那個沉穩堅毅的身影,心中就漸漸的安穩了下來。

“走吧,我帶你們到一號基地去看一下。”

帶領著少年們穿上了宇航服,乘坐著獵鷹一號飛船,再一次來到了一號基地這裡。

一號基地對於趙長星來說已經再熟悉不過,但對於少年們來說就充滿了新奇感。

他們第一次看到了連綿無盡的大地,看到了高低起伏的山脈,看到了趴伏在大地之上,如同巨獸一般的一號基地。

他們看到了金黃的麥穗,看到了高大挺拔的玉米,看到了大豆,看到了水稻,看到了雞鴨鵝,看到了豬牛羊,看到了倉儲區之中眾多的食物儲備,第一次瞭解到了自己吃的那些食物究竟是如何產出的……

這給少年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趙長星最終將他們帶到了生活區。

“你們以後的大部分時間,就要在這裡生活了。”

看著孩子們臉上的表情,趙長星心裡微微松了口氣。

“幸好,看樣子,他們還算是比較喜歡這裡。”

安頓下來之後,趙長星迅速做出了分工。

其中兩人要留在火種號飛船之中,負責照顧孩子們,以及承擔一些其餘的,譬如修復飛船、為地面上的人提供數據支援等工作。

另兩人專門承擔起了採礦及運輸的工作。還有兩人則需要輔助趙長星進行當前階段的初步工業化,再兩人則專門負責化學與化工方面的工作。

最後剩下的兩個人,則沒有固定的工作,他們將視需要,對其餘的小組提供支援。

當然,這些工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過一個月,這些工作就將輪轉一遍。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一號基地的日趨完善,隨時都有可能做出調整。

有了這一批生力軍的加入,趙長星推進工業化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同時,就在孩子們剛剛成年不久的現在,趙長星接到了小希所彙報的一條緊急訊息。

“船長,我剛剛接收到了一條特殊的訊號。這條訊號,與六年之前的那一條,具備十分相似的特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