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巔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所有人心中俱都清楚,只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就總會有宇宙高能粒子恰好具備這臺半開放式的粒子對撞機平行的前進軌道,從而恰好在人們的觀測視野之下對撞。因為這說到底,只是個一個機率的問題而已。

人們沒有想到的是,人們的運氣竟然這麼好,竟然只等待了這麼一點時間,便迎來了這次至關重要的對撞。

在這一瞬間之中,人們觀測到有大量的粒子在一瞬間之中生成。其中,因為半衰期極短的緣故,大部分粒子在剛產生之後便即衰變成了其餘的粒子。但沒有關係,透過觀測其餘粒子的能量及型別,仍舊可以透過物理學公式反推出究竟是什麼粒子衰變成了它們。

這整個過程,全部都是可以用公式來描述和計算的。公式用來預測粒子的生成、衰變和最終產物,而實際的實驗環境及產生的資料,則反過來驗證了公式的正確性。

這是一次人類文明歷史之中所觀測到的能級最高的粒子對撞。可以預見,它必然會產生眾多以往從來沒有過的資料。

在這一刻,整個物理學界沸騰了。

趙長星同樣為此感覺到了振奮。因為來自摩雲厲塔爾文明的科學資料清楚的顯示著,從二級文明晉升三級文明的階梯,便有相當大一部分隱藏在微觀世界之中。

在趙長星的注視之下,在人口的不斷增加,在文明的不斷新陳代謝之下,以這一次粒子對撞為開端,眾多的科研發現紛紛湧現了出來。

來自於摩雲厲塔爾文明那些科學家以及科學資料,並沒有辦法推動人類文明就此進入三級文明級別。原因很簡單,三級文明的科學體系複雜而龐大,僅僅是傳承這些知識而不做任何推動,需要的專業的科研學者數量便高達上億。

那些科學資料以及科學家所掌握的知識,僅僅佔據整個三級文明科學體系的一小部分而已。這固然可以對人類文明的科技體系產生極大的推動力,甚至於加速人類文明的科技進展,避免人類文明的科技道路走上歧途,但更多空白的部分,卻仍舊需要人類文明自己去填補。

在這個發展大背景之下,一項項原本空白的地方被書寫,一項項人們之前未能掌握,也未從摩雲厲塔爾文明之中獲取到的科技,被人們自行研發了出來。

更加完善的恆星、星系演化理論,宇宙演化理論、微觀粒子模型、時空環境模型等等,俱都從這眾多堪稱科研重器的基礎科研設施之中產出。

漸漸的,人類文明的人口總量到達了三億——這與之前所提出的兩億人口上限並不矛盾。

兩億人口上限,是指離開這個星系之時的人口數量。而此刻距離離開這個星系尚且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之中,透過人工子宮大規模製造新生兒的活動會全面停止,對於生育的所有鼓勵措施也會取消,是否生育完全自願。

那麼,按照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模型計算,從現階段開始,人類文明人口數量會自發的緩慢減少,一直到離開時間到來之時,恰好降低到兩億左右。

此時此刻的人類文明,真正達到了離開地球之後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

此刻,人類的足跡遍佈這個恆星系內的三顆大行星與數千顆小行星,滾筒型別的太空城數量高達三千多個,分別分佈在三顆大行星周邊。

有眾多的工廠和資源基地遍佈任何一顆略微大一點的星球,數百萬艘各型別飛船在不同的星球之間繁忙穿梭。

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人們可以去一號行星感受那遍佈了一整個半球的,猛烈吹拂了許多億年,且仍舊將存在至少一百億年以上的巨大風暴,可以漫步在兩萬多米深的海底,可以在一號行星背面,在無盡的星空籠罩之下感受萬里冰原的雄壯與浪漫,也可以在二號行星之上感受超巨型火山噴發的威武,感受三號行星的鋼鐵叢林,感受小行星的荒涼與冰冷,也可以在彗星之上,感受來自幾十億年前的冰泉噴發。

基因改造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幾乎已經遠離了病痛的糾纏與折磨,具備了強健的體魄與充沛的精力。物資的極大充裕,讓人們可以縱情的享受生活中的一切,反正這一切都十分廉價——因為核聚變燃料幾乎是無限的,所有的一切便幾乎都是廉價的。

相比起當初在太陽系之中,在塞德娜星之上,為了一點資源扣扣索索的時候,現在,毫無疑問可以認為是處在天堂。

“如果不用離開這裡,能肆無忌憚的在這裡發展,那麼,這裡還真是天堂啊……”

一號滾筒基地,望著面前的虛擬星圖,趙長星心中生出了淡淡的感嘆。

可惜,人類文明終究要離開這裡。

甚至,為了提升人類文明的安全性,在文明肆意發展的同時,趙長星還不得不推動了堪稱嚴苛的“環保”措施,嚴格限制各種氣體與灰塵的排放。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比如,各大礦廠,各大金屬冶煉工廠、化工廠等,俱都安裝有氣體與灰塵過濾回收裝置,會將所有廢棄物全都壓縮成固體,然後封裝起來,運到垃圾場存放,避免其進入到星球的大氣層之中。

推動這個,當然不是真的為了環保。其實質用處,在於避免改變星球的大氣層元素結構,造成其餘文明在極遙遠的地方,透過行星大氣層光譜的改變,窺探到這裡存在一個文明的事情發生。

幸好,因為能源充足且廉價的緣故,除了多費一點事,造成效率有一定下降之外,這並未造成其餘更多的影響。

現在,人類文明在這個星球之中的發展,已經全面進入了巔峰階段。而趙長星心中很清楚,巔峰之後,便是下滑。

此刻已經是新曆1436年,距離最終的離開,尚且剩下大約兩百年的時間。

趙長星知道,文明的發展戰略,應該再一次做出改變了。

在之前一段時間,文明的科研力量更多地集中在了基礎物理領域,在基礎物理理論方面的探索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且有了眾多的收穫。現在,是時候做出轉向,將這些基礎物理領域的發現,轉化到應用物理層面了。

一個正常的科學體系,其理論體系總是領先於應用體系的。依據方向不同,有的地方甚至可能領先數百年時間。

就像當初的地球時代,在相對論提出之後足足幾十年時間才得到了現實應用,製造出了原子彈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以及後續的核電站等。

而,哪怕是地球時代就已經提出的弦論、超弦、M理論,直到已經一千多年之後的現在,它們仍舊沒能得到現實應用。

這當然不意味著從此刻開始,基礎物理領域方面的研究與探索就將停滯。事實上,這只是不同的側重而已。

伴隨著文明發展戰略的更改,伴隨著人類文明人口總量開始的緩慢下滑,眾多應用層級的突破一一呈現了出來。

效能更加優異的鋼材、金屬氫的小規模工業化製備、更加先進的遮蔽材料、效率更高的推進發動機、計算效能更加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等等等等,如同潮水般湧現。

人們甚至對於這種隔三差五就要出現的,意義十分重大的突破都產生了一定的麻木,讓人們有了一種直觀的,世界正在飛速變化的感覺。

這便是基礎理論的突破所能為應用層級帶來的改變。

而,這一切所有的突破,最終都在趙長星,以及眾多文明領導者、科學家、文明內的有識之士最為看重的一種科技造物——戰鬥飛船上,得到了體現。

凡是有了新的科技突破,軍方總是會第一個應用。

此刻,一艘採取人類文明已經掌握的最先進技術,糅合了一部分摩雲厲塔爾文明科技——這一部分科技,人類暫時還搞不清楚它們的具體原理,但並不妨礙人們應用它們——所製造而成的最先進戰艦,便呈現在了趙長星及一眾文明領導者面前。

它整體呈現出不太標準的球狀,直徑大概有400米左右。外殼採取新型特種鋼加金屬氫製成,具備被動式與主動式兩種結合的爆破裝甲防護體系,可以承受威力極為強大的電磁彈丸轟擊,且具備相當的隱形、電磁防護能力。

它內部以反物質作為能量來源,推動方式則採取了模仿遠航號飛船,具備其大概60%推動效率的推進器。

武器系統,則採取大量的中小型和微型電磁炮為常規武器,以大型電磁炮搭配大功率激光炮為主炮,以大中型星際導彈為制導武器,輔以裝載反物質炸彈的微型導彈為最後底牌。

趙長星十分希望能破解出遠航號飛船之中所裝備的“真空炮”的相關技術,哪怕己方仿造的真空炮只能具備其10%的威力也可以接受,這畢竟是真真正正超越了二級文明的超級武器。

但很遺憾,人類科學界並未成功。這艘最先進飛船上便未能裝備。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巔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