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廢物利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遠航號飛船從太陽系遠航到寶瓶座EZ星系這趟旅程所需要的天量物資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木星系統之中就地生產的。

畢竟,將各種資源從木星系統輸送到塞德娜星來,也是耗時長久,且需要消耗額外的眾多人力與物力的。

尤其是製取反物質所需要的天量的氫元素——在塞德娜星這裡,獲取氫元素需要電解水,而塞德娜星這裡水資源其實並不充裕。

但在木星系統那裡就不一樣了。幾顆木星的大衛星之上到處都是水冰,甚至有一整顆衛星都被水冰覆蓋的。

但是在木星那裡獲取氫元素並不需要透過電解水。木星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氫元素產地。

此刻,修復改造任務與資源儲備任務俱都已經進入了尾聲。到了現在,除了繼續進行收尾工作之外,人們便需要考慮另一個問題了。

在太陽系之中,留下的如此眾多的基礎設施、工廠等,該如何處置。

甚至,連大部分飛船都需要處置掉。因為這些飛船,譬如人類製造的那些戰鬥飛船、民用飛船、貨運飛船等,很顯然是無法帶到另一個恆星系去的。它們自身也不具備如此重要的價值。

甚至連曾經立下赫赫功勳,堪稱人類護衛軍艦隊靈魂的三艘空天母艦,以及為數百萬人類提供了生活與工作場所的上百座太空城,乃至於對於人類有特殊意義的火種號飛船,人們都不打算帶走,而是會直接處置掉。

可是,就這樣直接炸燬,會不會顯得太浪費了一些?

趙長星看著擺在面前的評估資料,神色平靜。

“據初步統計,需要處置的飛船及航空器總數量高達2.5萬艘左右,總噸位高達221.6億噸。需要處置的各型別工廠總數高達1.6萬座,材料總量重達100億噸以上。除此之外,各類道路、基建等,數量多到無法統計。”

趙長星再次將其餘文明領導者、一些科學家等召集到了會議室之中。

“就這樣處置掉,太浪費了。能不能想辦法廢物利用一下?……我是說,這些東西,能否為未來將會到達太陽的摩雲厲塔爾文明,製造一些障礙?”

趙長星的說法,讓人們沉思了起來。

人們當然很樂意為敵人製造障礙。可是問題的關鍵是,怎麼製造?

就靠這一些註定要被拋棄的破銅爛鐵?

“我已經讓人計算過了。”趙長星說道:“或者,我們可以嘗試一下,用這些東西,來想辦法讓那顆黑洞更加靠近太陽一點。”

“這,這恐怕不行。”一名科學家反對道:“此刻,那顆黑洞已經有15倍地球質量了。我們根本沒辦法推動它。”

在這近千年的時間之中,那顆黑洞始終圍繞在太陽身邊,始終在吸納著來自太陽的氣體,化作自身的質量。

它想要將太陽整個兒吞下,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據模型估計,這個時間可能高達七萬年左右。在這個過程之中,黑洞的質量逐漸增大,太陽的質量逐漸降低,它吸納太陽物質的速率,也會伴隨著自身質量的增大而提升。

但如果能想辦法改變一下那顆黑洞的軌道,令其更加接近太陽,那麼很顯然的,它吸納太陽物質的速度會再次增加。而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後果。

除去物質轉移所造成的引力混亂、各大星球運轉軌道紊亂之外,最直接的一個後果便是,來自“太陽-黑洞”雙星系統的輻射強度將會極大提升。

因為吸納太陽物質的速率增加了,便相應的會有更多質量被轉化為能量,以輻射的形式散發出來。

到那時候,恐怕遠如塞德娜星這樣的遙遠星球都會受到輻射的影響。

這會讓整個太陽系的環境愈發惡劣。

這當然是無法為如同摩雲厲塔爾文明這樣強大的三級文明造成太大的困擾。模型模擬顯示,這最多只能為摩雲厲塔爾文明的資源採集行動,造成大約2%-2.6%的效率降低,但是……

黑洞吸積盤輻射效率的提升,會導致對於“超離子金屬”的開採更加困難,甚至於導致其完全不可行。

這樣一來,就會很有意思了。

原本就社會撕裂嚴重的摩雲厲塔爾文明,來到了一個原本以為會大有收穫的星系,結果超離子金屬開採不到,星系環境還如此惡劣,導致己方最為基礎的資源採集任務都受到阻礙,那麼,有了這個契機,會不會催生出內戰來?

就算沒有催生出內戰,留守派與流浪派之間的政治鬥爭,會不會上升到流血衝突的地步?社會效率會不會降低?“黨爭”會不會嚴重到足以拖慢整個文明腳步的地步?

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如果,依靠一些註定要被放棄的破銅爛鐵就能達成這個目標,人們當然很樂意去做。那麼現在問題就只剩下了一個。

如何做到?

趙長星抬起了頭,神色仍舊平靜。

“單單依靠我們的力量,當然無法做到。但藉助環境,借力打力,卻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把所有要放棄的飛船,都裝滿那些我們無法帶走的物資吧。然後讓飛船以最快的速度,在具備最高動能的情況之下,去撞擊小行星856g3吧。改變它的軌道,讓它前去撞擊灶神星,去改變灶神星的軌道,令灶神星直接撞擊到那顆黑洞之上。”

這一連串的撞擊,將會產生類似多米諾骨牌一般的效應。

一開始的骨牌可能很小,但很小的骨牌,卻可以撞倒比自己質量稍微大一些的骨牌。如此延續下去,因為一開始極小的一塊骨牌的跌倒,最終卻可以導致質量極大的一塊骨牌的倒下。

人類的力量有限。但在太陽系引力混亂的現在,卻可以藉助自然本身的力量,去完成原本己方根本無法完成的事情。

尤為關鍵的是,這次任務並不需要人類付出太多代價,並不需要人們再去額外建造更多的發動機或者推進器。直接用那些原本就打算丟棄的飛船去完成就可以了。

趙長星的計劃,讓人們的神色不自覺的開始變得嚴肅。

“是。我們這就去做詳細的計劃。”

在這之後,龐大的拆除任務正式開始。

首先被解決的,是位於各大矮行星地下以及地表的人造建築。

人們懶得耗費更多力量將它們運到太空。乾脆直接炸燬了事。

這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人們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將幾十幾百毫克,最高不超過一克的,被封裝起來的標準反物質塊——或者稱之為反物質炸彈,直接丟進去就可以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正反物質湮滅所爆發出的超強能量面前,無論鋼鐵還是塑膠,無論岩石還是土壤,全部都會化作塵埃。

看著這些耗費了己方數百上千年時間才慢慢積累而成的工廠、城市、道路、倉庫等被一一炸燬,人們神色沉重,心中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費盡千辛萬苦才建造而成的,為人類文明邁向太空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幾條太空電梯也被拆毀。

在這個過程之中,大搬遷工作也已經開始。

在決定冬眠者與清醒者名單的時候,趙長星更多的遵循了自願的原則,由人們自己選擇是在航程之中度過自己餘下的生命,還是暫時將生命凍結,留待到達新家園之後再開啟。

寶瓶座EZ與太陽系有高達11.3光年的距離。以遠航號飛船的效能,以它最高0.08倍光速的航速,算上加減速的時間,總計需要大約200餘年的時間。

它的加速度,只有0.02米每平方秒。它需要持續加速足足將近40年時間,才能加速到最高航速。之後它會進入慣性航行,並在航程末尾,再度減速40年時間,才會真正到達目的地。

這個時間長度,已經超過了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了。

最終的統計結果是,總計大約700萬人口之中,有足足680萬人左右選擇了冬眠。選擇清醒著的,僅有不足20萬人。

而維持遠航號飛船的正常運轉也是需要足夠的人手的。需要有足夠的工程師和工人監控飛船各個模組的運轉,需要人手來排除故障等等。這麼點人是完全不夠的。

尤其是這選擇清醒的20萬人,並不完全是維持飛船運轉所需要的人才。其中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

不得已之下,趙長星只得頒佈了輪流冬眠的政策,強制要求一部分專門人才保持清醒,在工作一定時間之後才能進入冬眠狀態。

除此之外,普通人也需要定期醒來,以避免長期冬眠為身體帶來的損害。為這部分人,趙長星也在遠航號飛船之中預留了足夠的活動空間。

在擺渡飛船的來回飛行之下,帶著少量行李的人們——行李額有嚴格的稽核標準,趙長星不允許任何無意義的增加飛船質量的行為——拖家帶口,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這讓自己生活了幾乎一輩子的家園。

一座座往日喧鬧的太空城迅速變得冷清。

是真正意義上的冷清。

因為維生系統已經關閉了,不會再有加溫裝置保持溫度了。

伴隨著內部溫度的降低,原本氣態的空氣也漸漸凝固,最終化作了藍色的冰晶,降落到了地面之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