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反應裝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果要在參與了木星系統資源採集任務的人之中,挑選出一個對這項任務貢獻最大的,那麼,無論是趙長星還是任意一個知曉這件事情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說出程玄甲這個名字。

這個有著深厚軍隊傳承的人,如同一塊堅硬厚重的岩石一般,只要有他在,那麼,無論多麼巨大的風浪,無論多麼巨大的風險,便都無法將處在木星系統之中的人們壓倒。

在這些年之中,包括一開始航海家一號離開塞德娜星前往木星系統的階段,這承擔著拯救文明使命的一群人,遭受過多少危險,承受過多少苦難,便連趙長星自己都數不清了。

可是每一次到了最後都能化險為夷。不僅如此,那裡的人們還幾乎超額完成了趙長星當初下達的任務。

在資源消耗量超出之前估計,資源危機提前到來的情況之下,木星系統更是提前將巨量的物資輸送到了塞德娜星這裡,讓整個文明都重新煥發出了活力。

如此,才有了後續文明繼續發展,才有了組建軍隊這一系列事情。

程玄甲毫無疑問是最適合繼續坐鎮在木星系統之中的人類文明高層。事實上,趙長星也希望程玄甲可以繼續留在那裡。

可是今年,程玄甲都已經72歲了。

算上返程需要的至少8年時間,他都要80歲了。

如果繼續讓他留在那裡,那麼……他很可能直到死,都回不到塞德娜星了。

畢竟下一次有飛船返航塞德娜星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趙長星無法做出如此不人道的安排。他最終還是決定,挑選了新的人選去代替程玄甲。

於是程玄甲終於可以回來了。

有許多人選擇跟隨程玄甲一同迴歸。

在外地瓢潑流浪了太久,他們無比迫切的渴望能重新回到人類文明的懷抱。但同時,也有很多人選擇繼續留在木星系統之中。

前者,以當初的年輕人為主。他們的人生初期俱都在塞德娜星這裡度過,這裡有他們有關“家鄉”的記憶。

後者,則以在旅途之中出生,或者乾脆在木星系統之中出生的人為主。對於他們來說,遙遠的塞德娜星更類似於一個符號,卻並沒有關於這裡的記憶。

趙長星尊重了他們的選擇。

他並沒有擔心這會造成人類文明的分裂。因為無論木星系統還是塞德娜星這裡,所有人類都會在幼年時期接受完整的教育,從而產生發自內心深處的對於人類文明的認同。

那些人只是對於塞德娜星沒有認同而已。

話說回來,趙長星自己,對於塞德娜星便有完全而徹底的認同麼?恐怕也不見得。

地球才是他唯一認同的家鄉。

這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反正如果人類文明繼續發展下去,很快就會更大規模的進入內太陽系,雙方之間的交通通訊等也會變得更加便捷。

木星,塞德娜星,都一樣。

在安排好了木星系統那裡的事情之後,這一階段,趙長星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了軍隊的建設之中。

在人類政府的全力支持以下,第一軍工廠很快便將第一代戰鬥飛船生產了出來。

與當初和深空文明戰爭之時不同。此刻的戰鬥飛船,毫無疑問採用的是最新型、效能最高、可靠性最高的離子推進器,其作戰半徑大大擴充套件。那種出去戰鬥一會時間,就得脫離戰場回來加註燃料的事情基本上不會再發生了。

每一艘飛船內部俱都安裝有一個小型的聚變發電站,負責為整艘飛船提供能源和動力。而採取了聚變供電的模式,一種以前人們雖然進行過研究,但始終未能實際應用的技術,終於可以應用到飛船之上了。

那便是反應裝甲。

反應裝甲這種東西,早在地球時代,人們還在使用坦克、裝甲車等進行戰鬥的時候就已經有實際應用了。不過那個時候的人們所採取的是爆炸式的反應裝甲,其原理大概就是,在車輛裝甲層之中提前鋪設好炸藥,當外來子彈或者炮彈擊中裝甲的時候,其打擊力會自動引爆裝甲層之中提前鋪設好的那些炸藥,透過自身炸藥的爆炸來削弱外來子彈或者炮彈的打擊力。

這種模式已經經過了實際的驗證,被證明是有效的。不過這種手段並不適合應用在太空戰艦之中。因為太空戰艦所面對的彈丸主要是電磁炮,而電磁炮彈丸的速度太快,其自身又太小。

此刻,人們所採用的技術,是另一種反應裝甲,或者也可以被稱之為電磁裝甲。

其原理同樣很簡單。

這種裝甲是分成兩層的,中間則用一層絕緣體隔開。同時,這兩層裝甲俱都通上了高壓電。當外來電磁炮彈丸擊穿外層裝甲以及絕緣層,接觸到內層裝甲的時候,就等同於電路被接通了。

這時候,大電流脈衝透過電磁炮彈丸,引起彈丸自身的磁流體力學的不穩定噴散,從而造成其殺傷力減弱,以至於無法再擊穿內層裝甲。

人們所進行的實驗表明,一顆可以輕易擊穿一米厚標準裝甲的電磁炮彈丸,在採取了電磁裝甲的技術之後,便連20釐米的裝甲都無法擊穿了。

除非採取絕緣材料製造彈丸。可是電磁炮的原理便是採用電磁加速技術來加速彈丸,採用絕緣材料製造彈丸的話,它根本就無法被加速。

又或者採取外層金屬,內部陶瓷的方式製造彈丸,但這又會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譬如加速不穩定,金屬材料的強度不足,擊中目標之時的形變等等,至少現階段的人們是沒辦法克服的。

在以往,電磁裝甲技術沒有獲得實際應用的主要原因是能耗太大,不適合裝備在移動目標上。但現在,戰鬥飛船內部都採取聚變發電機制了,能耗當然也就不再是問題。

這種技術的應用,可以極高的提升戰鬥飛船在戰場之中的存活率。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電磁裝甲,被稱之為主動式電磁裝甲。其原理便是透過感應器時刻監控飛船四周,一旦察覺到有彈丸來襲,便搶先主動發射一顆彈丸,去撞擊敵方彈丸,從而達到防禦的效果。

但這種機制,此刻很顯然還造不出來,人們也只能將其留在以後再說了。

除了反應裝甲、聚變反應堆供能、離子推進器推進之外,新一代戰鬥飛船還裝備了高達10臺小型探測雷達,以及相應的光學監控裝置。武器系統則以小型化的電磁炮為主,分別在船身不同部位裝備了13臺。

激光炮則因為一些技術難題沒有解決的緣故,暫時沒有裝備。

制導武器則選擇了小型星際導彈——或者稱其為火箭彈也可以。其在靜止狀態下最高可以將自身加速到13.9公里每秒的速度。

在實際戰鬥之中,這個速度還要加上飛船自身的速度。兩者疊加,足可以令其最高速度達到20公里每秒以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種戰鬥飛船,每一艘質量便高達數百上千噸,最長的地方高達26米。

當戰鬥飛船樣機擺放在趙長星面前,且經過軍工專家介紹,瞭解了其效能之後,趙長星心中滿是感慨。

他想起了數百年前,自己帶領著500名戰士,駕駛著化學燃料飛船遠征深空星的事情。

那時候,如果自己就有現在這種飛船,不要太多,只要幾艘而已,毀滅深空文明也將會變得輕而易舉。

這便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實力提升。

心中些微感慨隨即消失。趙長星神色重新嚴肅了起來,看向了身邊,主要負責戰士訓練的戰爭委員:“李委員,儘快安排戰士們實操訓練吧。”

李大江收起臉上的喜悅,嚴肅道:“是,領袖!”

此時此刻,第一批招募到軍隊之中的總計4000名戰士所進行的訓練科目主要分成三個。

一是戰爭理論的學習,也即學習星際戰鬥的一些基本知識,譬如星際戰鬥的主要殺傷手段,主要戰鬥方式等。

二是模擬訓練,學習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技巧,學習一些緊急搶修知識,瞭解飛船的運轉原理等。

第三,則是紀律訓練和體能訓練了。而紀律訓練主要透過練習佇列和日常生活的嚴格要求來實現。說白了,也就是軍姿、內務之類的事情。體能訓練則是跑步、越野跑等等。

站軍姿、走正步之類的事情,在實戰之中其實是沒有絲毫意義的。敵人不會因為一個人軍姿走得好,被子疊的整齊就手下留情。它的主要意義體現在紀律性、服從性、集體性,以及對個人的意志磨練等方面。

這些東西,無論在古代戰爭還是星際戰爭,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訓練還會從頭到腳的改變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讓人一看,就能察覺出與平民之間的差別,從而徹底完成軍人與平民之間的劃分。這對塑造身份認同感、榮譽感等也有極大的好處。

現在,在訓練了差不多兩年時間之後,戰士們終於有機會來實際操作人類文明自己製造出的戰鬥飛船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趙長星接到了一條緊急訊息。

訊息來自於正在返航的航海家一號飛船。

“領袖,程玄甲船長……快不行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