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不肯知天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羽笑道:“若是順風,日行個四五十裡,不成問題。”

劉禪正色道:“而我這個辦法,卻可以讓這艘船不順風也日行個四五十裡!”

“哦?是什麼方法?”

關羽一臉好奇的望著劉禪。

在他看來,在順風的時候,能夠讓樓船行進的速度達到一日數十裡,已經算是很快的了。

但劉禪竟然說能夠在逆風之中也可以達到如此的速度,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劉禪正色道:“我以為,應該把以風帆為主,改為以划槳為輔,而且划槳應該有專人來劃,這樣才能讓船真的動起來。”

“划槳為主?你可知要駛動這樣大的船,划槳所費的人力有多大?”關羽不由得對劉禪提出的建議表示質疑。

其實除了他們眼前的樓船,不論是之前說的赤馬快船還是所謂的“先登衝鋒”,都是以划槳來做主要的驅動。

風帆的作用,不過是起到穩定和輔助航行而已。

只有在樓船這種大船上,風帆才對航行的快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劉禪道:“其實我覺得要想用划槳來驅動這樣的大船,有兩個方面可以改進,一個是槳的佈置方式,一個是划槳的方式。”

“哦?你怎麼知道現在槳的佈置方式不合理?”

關羽望著眼前的船底,不禁一臉的疑惑,畢竟這上面還沒有到能佈置槳的程度。

而且就算到了,在沒下水之前,也不會先將槳放在上面。

另外在茅草棚的臨近處,也沒有樓船,劉禪是怎麼知道槳的佈置方式的呢!

劉禪笑道:“關二叔,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我既然說不合理,自然是已經看到過了啊!”

“看到過了?”關羽聞言,不由得吃驚得脫口而出!

而諸葛亮和荀諶也被關羽的這一聲驚呼給驚醒,他倆盯著劉禪的眼睛不禁發亮。

他們忽然發現,似乎在劉禪身上,還有一點他們不知道的特別之處。

“這周圍連一艘樓船都沒有,他是在哪裡看到的?”

“難道他能憑著想象就看到了?”

“還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經看到過樓船了!”

“可是不對啊!他什麼時候去過江邊呢?”

無數的疑惑,讓三人都不禁對劉禪充滿了好奇。

劉禪見狀,心裡不禁大笑了起來,心想:“哈哈哈,他們肯定都一臉懵逼,不知道我是在哪看到的!”

他笑著指著茅草棚一邊的江面上,一臉頑皮的道:“關二叔,你不會連那艘船都看不到吧?”

“嗯?”

關羽聞言,猛地轉頭望去,只見離他差不多有百餘米的江上,正有一艘船停駐在江中。

可是在他的眼裡,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形狀,能夠辨別出來那是一艘船。

但是上面的旗幟、帆布、樓面都很模糊,更不用說木槳了。

那根本就看不清楚。

而諸葛亮和荀諶也差不多,根本看不清楚江中船上有什麼具體的東西。

“唉!看來別人說上了年紀的人,會‘老眼昏花’,果然不是胡言!”

劉禪見狀,忽然一臉遺憾的感嘆一聲。

他哪裡知道,這一聲感嘆,不禁讓關羽愣住了。

他如今已經有五十一歲了,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了。

在這個時代,因為醫療條件的匱乏,人的壽命極限本就不高。

不然也不會有“七十而古稀”的說法。

而五十歲知天命,其本來的意思,也是到了五十歲這個年紀,相當於已經走過了人生的一大半,到了歲月暮年,回首往事,便能知曉“上天對於人命安排定數”。

也就不必再去爭,不再去拼,到了六十歲,就自然而然的“耳順”了。

這是古人對生命規律的一種總結,更是刻在了關羽的骨子裡。

他熟讀春秋,春秋之義,並不只是有君臣之義,還有天道之義,生命之義。

他已經五十一,但卻還在拼,還在爭,什麼天命,在他看來,都不過是庸人的自我辯駁罷了。

他的身體還很健壯,依舊是天底下少有的“熊虎之將”,依然和張飛一樣,擁有“萬人敵”的譽美之稱。

他一向不屑於知天命,又如何肯知天命。

但是現在,劉禪的一句“上了年紀,‘老眼昏花’”,卻讓他頓時發現天命是存在的!

他的心猛然一緊,似乎有一股力量在逼迫著他。

逼迫著他加快速度,加緊完成心中的宏願。

這只是關羽一時心中的感受,劉禪不會知道,諸葛亮和荀諶也同樣沒有察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為他們現在關心的,只是劉禪口中所說的使樓船加速的佈置方式。

至於劉禪是否真的能看見,他們只不過心中有些驚訝,卻並沒有太過在意。

“那麼少主以為當以何種方式來佈置呢?”

荀諶見關羽發著愣,久久沒有搭話,便主動代替了關羽,出來問劉禪心中的想法。

劉禪還是指著遠方的樓船,一臉正色道:“你們看那樓船之上,之在左右分佈了一排的木槳,而且每一排的木槳數還不到十個。”

藉助著系統賜予的‘隱形望遠鏡’,遠方的樓船就如同擺在他的面前一樣,他一臉從容的指著上面的木槳數了起來。

諸葛亮等人雖然看不到江上的樓船,卻也知道劉禪說的沒有問題。

一艘樓船上的木槳的確一邊只佈置八個。

劉禪數完,又道:“這樣的數量,對於這樣大的一艘船來說,顯然是不夠的,至少應該將其加倍。”

“加倍?少主可知這甲板之上的空間並不大,要是加倍的話,恐怕不利於划槳。”

荀諶並沒有望著江面,而是盯著劉禪,提醒著他這個建議不怎麼合適。

大船的木槳很大,且很長,露在甲板內的長度,都有差不多四五尺的樣子,要留住搖動的空間,再加上士兵站立的位置,能夠擺下八個這樣的大槳,已經是經過一番計算了。

劉禪雙眼看得清清楚楚,自然知道這樣的情況。

他一聽到荀諶的話,便知道他們會錯意了。

他正色道:“誰說我要加在甲板上了?”

“可是不加在甲板上,又加在哪裡呢?”

荀諶聞言,當即發出了疑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