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身紫衣的藍小蝶騎驢入城,順著街道走向藏書樓,姑娘想著李相白或許和上官瑾等人在一起。

東郊起青雲,藍小蝶一愣,“青雲垂向嵩陽書院,難道有人在突破。”

如此想著,藍小蝶看到自藏書樓兩道人影飛出虛空而行消失向東郊。

“是上官大人和南宮大人,沒有李相白,難道李相白去了嵩陽書院?書院的青雲和李相白有關係。”

藍小蝶拿出墨家天工製造的百寶箱。內有乾坤,姑娘取出一隻巴掌大小,雕工精湛的木船。

將木船拋入空中,藍小蝶默唸神機府伯爵公孫破傳授的法咒。

木船迎風變長,成一丈長度飛舟。

虛空一步,藍小蝶站在飛舟甲板上。

灰驢四蹄翻飛落在後甲板。

馭地脈之氣,一人一驢,小巧飛舟破空直去嵩陽書院。

嵩陽城郊四合院方向。

官道上一頭木頭、一頭木馬勢如奔雷直奔嵩陽書院。

騎牛的白衣江振眉有一種相當不妙的預感,嵩陽書院青雲和李相白脫離不了關係。

嵩陽書院。

教書先生、學生口誦詩句和儒門聖人證道名言,李相白明白了自己該如何幫助司馬望嶽人突破。

補書匠還在琢磨合適的詩詞,虛空中人影化虹而來。

上官瑾、南宮烈落下。

嵩陽書院的上空頓然間就熱鬧了起來。

藍小蝶乘飛舟而來。

緊隨其後廣陵郡郡守夏淵侯、文淵閣閔相如抵達。

中嶽劍宗宗主沙秋河腳踩飛劍落地。

嵩陽書院外的青石路兩側林木齊刷刷倒伏,有木牛木馬現身,江振眉背木箱人影一閃進入學院。

城內有修為且和嵩陽書院存在來往關系的各家修者各顯神通趕赴向嵩陽書院。

上官瑾、南宮烈落下,首先看到的就是進入忘我境界的司馬望嶽。

院長一身正氣,白色長袍無風自動,鬚髮飛揚。一道接連一道的浩然正氣破體而出注入倒懸的氣團當中。

事關大儒突破,兩人顧不得和李相白寒暄。

上官瑾是現場司馬望嶽之外儒門體系修為最高深的人。

長身而立,上官瑾口吐儒家先聖證道之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上官瑾吟誦,書院學生跟讀,聲聲入耳,馨園四周空氣如水波動。

縈繞在司馬望嶽身側的浩然正氣磅礴到了極致,形同當初李相白所得文殿氣息。但即便有上官瑾加入,李相白就是感覺司馬望嶽依舊差一口氣。

南宮烈也是如此感覺。目光從司馬望嶽身上轉移到李相白,文淵閣的學士想了想說道:“相白當日以詩立武儒之境,此詩或許能助司馬院長一臂之力。”

身邊有幽香襲來,紫衣人影凝實,藍小蝶站在李相白身側。

姑娘從第一次露相到遞名片再到乘飛舟而來,從不走尋常路,說話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說這個!”

南宮烈不說話了。惹不起的人。藍小蝶口中的詩句明顯是出自李相白之口,僅僅一句便讓人感覺到瀟灑豁達,司馬望嶽如今需要的就是一股銳意之氣突破大儒境。

南宮烈看李相白的眼神充滿了期待。

中嶽劍宗宗主沙秋河同樣一臉期待。

劍宗宗主和司馬望嶽是莫逆之交,知道自己老友的狀況。

人靠向李相白,劍宗宗主沙秋河說道:“司馬院長自入大儒境以來十年未曾突破。十年期間教書育人,斬妖除魔,浩然正氣磅礴,底蘊足夠,就差跨境一步的感悟。因此司馬院長嘗試過各種方法。到中嶽山頂峰觀雲海,感受天寅變化,也曾到東海岸結草廬觀海潮,望日出頓悟。但始終差了心境的一層突破。”

稍微的控制節奏,沙秋河繼續說道:“當日文殿考核,相白寫了“憑樓攬八極,目盡長空閒”,司馬院長說這是望嶽之詞,院長想要到中嶽山以此句感受天寅,但因詩句不完整,法堂考核又近在眼前,院長未能成行,相白補充完整此詩句,或許可以力助司馬院長突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沙秋河言落,李相白靈光一閃,有想法了。

自己闖文殿,寫出的“憑樓攬八極,目盡長空閒”就是望嶽詞,但自己做了修改,不過從沙秋河所說的字裡行間,李相白檢索到了更適合的詩詞。

嵩陽書院的院長司馬望嶽其實是性格極度剛烈的一個人,教書育人,一心為國,但十年不曾破鏡,有心障。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蕭瑟情緒。

對症下藥,看碟下菜,不就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不是穩住別浪的時候。

李相白長吸口氣,說道:“我來試試!”

南宮烈、沙秋河期待。

藍小蝶滿腦子都想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此詞的下闕如何銜接。

長身立在的嵩陽書院院長司馬望嶽身側,李相白體內真氣運轉,儒門、法家文辭兩氣氤氳。

整個人剎那間有了淵渟嶽峙的氣度。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聲音晨鐘暮鼓,李相白口出名傳千古的詩句。

詩詞表達的是什麼,藐視天命,老當益壯,志在千里。

完全合上了意境。

司馬望嶽為了突破看雲海,觀滄海,求得不就是一個詩詞意境昇華之後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詩句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始便將人拉入到澎湃、豪情的境界當中。等過渡到“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時已經氣象萬千波瀾壯闊。

不是“定風波”,最初藍小蝶還有點小失望,等詩詞意境一層層拔高,藍小蝶內心被震撼到了。

李相白只是一個補書人,可這首詩表達的卻是什麼意境呀,這是一種胸攬天下的境界,極目楚天舒的高度。

等到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核心昇華。藍小蝶再看李相白,眼前的補書匠逐漸成了司馬望嶽。

一名為大周鞠躬盡瘁志在千里的大儒聖賢。

南宮烈是法家修者,同樣能感受到詩詞中銳意進取,不服天命的豪邁,一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完全就是為司馬望嶽量身打造,證道之詩詞,證什麼道,證的就是“千裡之志”。

沉浸在忘我境界的司馬望嶽最初聽到的是上官瑾口出的聖人言。

感覺人在混沌一線,能看到日出東方的紅光,但身體拖沓,就是邁不出關鍵性的一步。

司馬望嶽內心大罵上官瑾,“你讀個屁的聖人言,老夫比你還精通。”

猛然間耳際中鑽入李相白的讀詩聲。

詩詞直接將司馬望嶽帶入到了十年來自己看雲海,觀滄海的點點滴滴中。

司馬望嶽被帶入意境,嵩陽書院四周也同時起了異象。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此句被李相白吟誦而出時雲海澎湃,壯闊恢弘,旭日懸在青雲之上,一道通天大道自青雲中隱約凝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