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要致富 先修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百零四章 要致富 先修路

李泰望著文武百官,悠戰悠哉的扇著剛剛打造好的黃金圓扇,一次性賺了15萬貫,天底下哪有這好的買賣,也就現在是大唐,天底下還沒有銀票。

不然李泰都想把這些錢全部換成銀票,在文武百官的臉上扇呀扇,看他們想要而要不到的樣子,別提有多爽。

文武百官此時盯視著他手中的金子做的圓扇,心中一陣悲痛。

簡直是造孽!

你有錢不能用在刀刃上嗎,打造一把圓扇,是故意給我們炫富呢?

你有錢。

也不至於這麼造啊!

見眾人漲紅著臉,半響吭不出聲,華李泰瞅著他們問道:“你們此次過來所為何事?”

段綸見文武百官叮著李泰手中的黃金圓扇,心痛的無法呼吸,便先大步走了出來,衝著李泰拱了拱手,說道:

“陛下神仙手段,鋪路官道之事,臣心服口服。”

“想來20天時間,陛下用元從禁軍,肯定能將官道全部鋪好。”

李泰嬉笑著點了點頭,到底是工部尚書,這一點眼力勁兒還是有的,能看出來鋪路之事,已經是大勢所趨,20天后必定能夠完成。

段綸繼續說道:“陛下,鋪路只是一方面,懇請陛下看一看我大唐長安城外的災民。”

“災民?”李泰手中的圓扇頓了一下,訝然的看著他,困惑的說道:“段尚書,你這話我就聽不懂了,我大唐長安城外哪來的災民?”

之前因為蝗災,乾旱導致災民們不斷地湧向長安城,李泰在長安城外設立望廷坊,將災民全部聚集於此。

可以說長安城外,根本看不到一個災民,哪怕是長安城內的災民,也全部都被望廷坊接收。

這也是他坐上皇位以後,為百姓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

段倫的突然一句話,屬實讓李泰有些沒聽懂。

不僅是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樣困惑的望著段綸。

李泰建立望廷坊,收攬災民,是有目共睹之事。

誰要是現在在長安城內說一句大唐長安城還有災民,長安城百姓估計會直接一耳光就上去了。

扯什麼犢子,看不到小皇帝為大唐做的那些事嗎?望廷坊是白建的?真要有人是災民了,直接去望廷坊,望廷坊內的馬周,絕對會敞開大門,把他們全部接納。

段綸一臉認真說道:“陛下所謂的災民,是從各個州縣逃荒而來的,確實已經被陛下收攬到汪聽到。”

“可是除此以外,我大唐長安城外,還有一部分災民。”

李泰好奇的說道:“你詳細說說。”

段綸神色肅然的說道:“陛下可知山中還有一部分大唐百姓,他們雖然被冠以大唐百姓之名,可是卻不在戶籍之中,不向朝廷納稅,一如世外之人。”

“這一部分人,都是因為我大唐建立以應逃難而跑到山中,開墾荒地,建立屋宅,一副與世隔絕之貌。臣以為,他們稱得上是災民。”

段綸語氣擲地有聲道:“因為他們不知道山外還有大唐朝廷。”

李泰恍然大悟,明白了,文武百官看他們不能用鋪路之事,從自己手中章走150萬兩黃金,所以又弄出一個山民。

李泰嘖了一聲道:“這件事,應該是你們文武百官的事,把災民從山中遷出來,是你們分內之事,你們跟朕說這個幹什麼?”

不跟你說,我們怎麼把錢從你手中要到手裴寂心中腹誹了一句,臉上面不改色,衝著李泰作揖道:

話雖然如此說,可是陛下,三省六部十二司現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想要讓山民從山中出來,需要錢啊可是戶部現在管理的國庫..”

說到這裡,裴寂沒有再說下去,而是雙手攤開對著李泰,用手勢告訴他,不是我們不想幹,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你們要錢的法子可真多,李泰哭笑不得的看著他們。

這幫人要是放在現代,當個催債的肯定餓不死,搞不好還能發家致富。

文武百官眼巴巴的看著李泰,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你總該表示表示,拿出點錢讓我們幹事吧。

把山民從山中遷出來,利國利民,就算是小皇帝應該也能想明白山民遷出來利大於弊。

畢竟山中那麼多人,如果全部出來,那得為朝廷交多少稅賦。

山民不出來,那朝廷又要少收多少稅,權衡利弊之下,眾人相信小皇帝知曉怎麼抉擇。

李泰想了想,問道:“把山民從山中遷出來,需要多少錢?”

眾人刷的一下看向了戶部侍郎孫伏伽。

孫伏伽昂首闊步走了出來,這件事沒人比他更熟悉。

身為掌管天下戶籍的戶部,孫伏伽作為侍郎,對此再清楚不過,拱了拱手道:“好叫陛下知曉,臣來之前已經算過了,至少需要200萬貫。”

“用的著這麼多錢嗎?”

李泰困惑的看著他,修個路要幾百萬貫,把山民遷出來還要幾百萬貫?難怪給他們多少錢都不夠,他們這種用砸錢的辦法來做事,本就是方法錯了,

給多少錢都沒有用。

砸再多錢下去,見不到水花也是正常。

群敗家子...李泰心中腹誹著。

虧你們還知道大唐現在百廢待興,特麼百廢待興你們還這樣可勁的花錢?

在李泰看來,有些地方完全是可以避免花重金來做事的,但是文武百官好像全然忘了,只覺得錢能擺平一切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來是自己給他們了一種錯覺...李泰摸著下巴,目光幽幽看著文武百官,要不要把李淵再請出來,讓他坐在皇位上?

還是別了,還是讓李淵安享晚年吧,讓他真坐在皇位上,看到文武百官竟然這樣做事,恐怕能氣的直接鑽進小盒裡。

孫伏伽哪裡知曉李泰心中所想,直以為李泰不明白其中的緣由,耐心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這幫山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活脫脫跟世俗斷了關係,把他們稱為世外之人,也不過分。”

“可是追根究底,他們不想出來嗎?”

“臣看並不是如此,他們也想出來,但是他們害怕,從山裡出來以後,山外的世俗沒有他們立足之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