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解讀《倚天屠龍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解讀武當七俠之宋遠橋

宋遠橋,武當七俠之首。

張翠山對他的評價是“佛面慈心”,因為他總是一副溫厚長者的

風範,別人有事求他,他總是盡力幫忙。宋遠橋為人穩重踏實,沖淡

謙和、恂恂儒雅,頗有君子之風,武功既強,處事又極公道,在江湖

上的聲望地位非常高,遠在一般門派掌門之上。

然而在武當七俠當中,除了俞岱巖,我第二個不喜歡的就是他。

宋遠橋最大的失敗,是生出了宋青書這個逆子。“養不教,父之

過”,這個責任他是無論如何無法推託。

作為武當派第三代傳人,宋青書被張三丰和宋遠橋寄予厚望,內

定為武當派將來的繼承人,肩負極重大的責任,而宋遠橋的畢生希望

也寄託在他的身上,自然應當嚴加管束。可我們看到的宋青書,雖然

天生的聰明伶俐,可是在道德上只能得到相當高的負分。荀子有言,

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

莫明於禮義。武當派門規森嚴,武當七俠個個光明磊落,怎麼竟然調

教出宋青書這樣不明禮義的弟子?

光明上,張無忌被周芷若刺成重傷,武當七俠面對江湖正義的

矛盾,無法出手,宋青書居然主動請戰,而且先是痛罵昭,再使殺

手對付張無忌。我猜測一方面大約是出自少年人的嫉妒心,另一方面

也是想乘機除掉一個厲害的情敵。這時候,他的心胸狹隘、行事狠毒

應該已經初現端倪了,早加管教,未必還會滑向深淵;可是宋遠橋

在回到武當之後,竟然好象將這事忘掉一乾二淨,不知是何緣故?倘

若以責以大義,嚴加管束,又怎麼會釀成後來宋青書偷窺峨嵋女俠寢

居,乃至莫聲谷清理門戶,石岡比武、以侄弒叔的慘劇?即使是宋青

書陰謀敗露時,宋遠橋親耳聽到他承認殺死莫聲谷,悲痛之餘固然是

欲死欲生,但是眼見宋青書遇險,又情不自禁的替他擔憂,竟然又哀

求張無忌出手相助。可憐天下父母心!莫聲谷的屍體就在身邊,可是

父子天性又一次矇蔽了宋遠橋的雙眼。我在被這種親情深深感動的同

時,也為宋遠橋的軟弱和遷就感到悲哀。這一幕幕悲劇本來都是可以

避免的,一個名門正派的弟子墮落至斯,痛心之餘,宋遠橋寧不愧乎?

等到宋青書投靠丐幫,居然同意下毒毒害張三丰和武當七俠,包

括加害姑息養*的父親時,他已經徹底的無可就藥了。至於後來屠獅

大會上窮兇極惡的使出“九陰白骨爪”害人,只不過是表明他身上人

性最後一光輝的泯滅。相比之下,我非常欣賞俞蓮舟,他在最後和

宋青書交戰時,毫不留情的將他打成重傷,而後來在武當山上,張三

豐斃宋青書、革宋遠橋,亦是不留情面。要知道對他們而言,宋青書

也與親生的孩子無異,尤其是俞蓮舟,對無忌尚且象對親生兒子一般,

對相處更久的宋青書感情只怕更深。可是宋遠橋呢,他又一次讓我失

望了:他放聲痛哭,挺劍欲殺逆子,卻看見他頭纏繃帶的樣子,這一

劍卻怎麼也刺不下去,想到父子之情,兄弟之義,不由得百感交集,

只能挺劍自刎。這個時候,他一定深深體會到張翠山自殺時的心情了。

比起俞蓮舟,他缺乏果斷堅決的勇氣,總是被親情的十字架壓的

氣喘吁吁,沒有放棄的決心,這是他性格上最大的弱。

宋遠橋後來終生精研太極拳法,在苦練武功中麻醉自己的心靈。

我想他的後半生一定在痛苦的掙扎中度過。空負當代大俠的名頭,卻

從此喪失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而莫聲谷和宋青書的死,成了他再

也無法擺脫的陰影。他只能在親情和友情的夾縫中,尋求苟延殘喘的

可能。

武當山的風景想必已然凋零,而故人也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只有山上森森的松柏依舊,寧靜的矗立於群山的懷抱之中,迎著

獵獵長風,孕一山的沉默,等了許多歲月,還等不到一隻歸巢的倦鳥;

只有宋遠橋憔悴的身形依舊,滿面塵土,雙鬢蒼白,木然的對著

蕭索的影子,在夕陽的餘暉中低聲的喃喃自語。

武當七俠之中,我最欽佩俞蓮舟。他後來當上武當掌門,實在是武當派

的幸事。

俞蓮舟和宋遠橋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宋遠橋為人寬厚,有謙謙君子之

風,可是有時也未免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做作。俞蓮舟則相反,他是那種深情

內斂的人,外剛內熱,表面上不苟言笑,幾個師弟對他非常敬畏,比怕宋

遠橋還厲害得多。可是內心深處,他的感情一樣是火熱、充滿激情。

在張翠山夫婦從海外歸來後,首先就是遇到了俞蓮舟。這一段文字描寫

得很細緻,我一邊讀,一邊越來越喜愛俞蓮舟這個人物。書中寫到,他於師

兄弟上情誼極重,張翠山忽然失蹤,他暗中傷心欲狂,面子上卻是忽忽行若

無事,今日師兄弟重逢,實是他生平第一件喜事,但還是疾言厲色,將殷素

素教訓了一頓,直到此刻師兄弟單獨相對,方始稍露真情。他心中早已打定

主意,寧可自己性命不在,也要保護師弟一家平安周全。

我特別欣賞俞蓮舟這種性格,把火熱的感情藏在心底,表面上卻是那麼

的若無其事,就象是冰封著的一團火焰。我偏愛的德國足球隊也是這樣,外

表似冰雪般冷酷,內心如波濤般洶湧。這是一種氣定神閒的大度,一種成竹

在胸的冷靜,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從容。這樣的性格,正暗合武當

派太極的神髓。俞蓮舟的武功在七俠中首屈一指,而且能自創新招,並非幸

致。

俞蓮舟對無忌也非常好。他無妻無子,潛心武學,可是對無忌非常喜

愛。雖然沉默寡言,卻喜歡抱著無忌坐在船頭,指風景給他看。無忌剛

到中原,事事覺得新鮮,問個不停;而俞蓮舟也並不厭煩,無忌問個十句八

句,他便短短的答上一句。我相信,俞蓮舟穩重而深情內斂的性格,對張無

忌的成長一定起到了一些作用。

俞蓮舟第二讓我肅然起敬之處,在於他的見識不凡。他也疾惡如仇,

但是絕非那種宥於正邪之分、門戶之別的心胸狹隘之輩。這一體現的最明

顯的是他對殷素素的態度。一開始見面,他也覺得殷素素出自邪派,對她的

種種言行表示不滿,甚至想把他們夫妻分開。可貴的是,和殷素素相處一段

時間之後,他便覺得她本性其實不壞,因之初見時對她的不滿之情,已逐日

消除,覺得她坦誠率真,比之名門正派中某些迂腐自大之士,反而更具真性

情。這份見地,在七俠中也是無人可比。比起有些迂腐、處處考慮正邪之分

的正人君子宋遠橋,俞蓮舟讓我覺得更真誠,更親切。

他這一副胸懷,更豈是常人可比,即使張翠山也望塵莫及。張三丰過,

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了。這正邪

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

善,便是正人君子。看來,俞蓮舟的這份博大胸襟是和張三丰一脈相承。

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俞蓮舟如此重視感情,卻頭腦清楚,從不感情用

事。從他護送張翠山夫婦回武當山開始,不斷能看出他足智多謀、經驗豐富

而又見事明白。那一路的兇險不亞於俞岱巖護送屠龍刀回武當山,可是因為

俞蓮舟處事妥當,而把損傷減到最少。至於無忌被擄,實在是已經無能

為力了。

在光明上,俞蓮舟堅決拒絕出手,甚至也不同意由宋青書出手對付重

傷的張無忌,只因他認為“青書出手,與我們出手並無分別”,比起宋遠橋

等人“以大局為重”的冠冕堂皇的藉口,俞蓮舟更顯出其真誠。比至屠獅大

會,俞蓮舟面對峨嵋派的雷火彈,毫不畏懼,挺身而出,義正詞嚴的指責宋

青書和周芷若,大快人心。而他後來挑戰宋青書的“九陰白骨爪”,先稱呼

對方“宋少俠”,表示不戀舊情,繼而出手絕不容情,下重手將宋青書天靈

蓋打碎,若不是周芷若出手相救,還欲補上一腳,結果了宋青書的狗命。剛

開始看這一段,實在大出意外,因為我本以為他會把宋青書制住,交給張三

豐或者宋遠橋處置。畢竟俞蓮舟對宋青書的感情也很深,一般人很難作出俞

蓮舟這樣的選擇。事實上當時不殺宋青書,以後未必再有機會為莫聲谷復仇。

俞蓮舟雖然胸襟博大,可也絕非一味買好市惠之輩。

做到疾惡如仇並不為難,我想武當七俠在大是大非上都沒有什麼差別,

都稱得上英雄好漢。可是難的是面對背叛的親人、曾經的同類,可以不被感情

矇住雙眼,毫不留情的消滅。我為俞蓮舟的果斷和清醒表示深深的敬意。想到

張三丰後來也是毫不留情的把重傷的宋青書一掌打死,才發現俞蓮舟的身上有

太多張三丰的影子,都是真男兒,真英雄。何況俞蓮舟自己都承認在同門中練

功最為勤勉,武功也高出儕輩。這樣的人不做武當掌門,還有誰配做?

該出手時就出手,我為俞蓮舟這樣的真的好漢喝彩。

我記得我第一遍看《倚天屠龍記》,最不喜歡的人並不是成昆,而

是俞岱巖。讀到張三丰百歲壽宴那一段,看到俞岱巖一字一句的揭露殷

素素的秘密,我的心也一寸寸下沉,直到深淵。我固執的討厭這個躺在

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英雄好漢,正如當時我固執的喜歡張翠山和殷素素這

兩個主角。

看得多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我慢慢的不再喜歡張翠山和殷素素,

也慢慢能理解俞岱巖的痛苦。名揚天下的武當大俠,卻飛來橫禍,成了

一動也不能動的廢人,什麼武功,什麼名聲,什麼人生的希望,全部在

轉瞬間消失一空,實在是世間之至慘。俞岱巖受傷後十年不曾出一個

字,當他陡然發現仇人的時候,情緒失控實在有可以原諒的一面。

然而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強迫我自己去原諒他。

俞蓮舟在提到他們師兄弟七人時,認為俞岱巖是“精明強幹,師父

交代的事情,從沒錯失一件。”我對俞蓮舟極為推崇,但是對這番評價

卻不以為然。我覺得俞岱巖完全是感情用事,他見識不高,根本稱不上

“精明強幹”這四字評語。七俠當中,只有俞蓮舟和張松溪兩個人,受

這評語才當之無愧。

首先,俞岱巖不應當在張三丰百歲壽宴,群雄齊聚武當的時候捅破

這個大秘密。當時的情形是,各大派為了追尋謝遜的下落,一起來到武

當準備恃強抓走張翠山夫妻。這分明是不給武當派面子,而武當派唯一

可以抵擋的就是“真武七截陣”,因為七俠肯定不能讓張三丰親自上陣。

殷素素替俞岱巖上場,也算是為了武當派在拼命,從者,應當考

慮殷素素的一片誠意;從大者,這個時候和她翻舊帳,後院起火,無

異於葬送武當派數十年的基業!俞岱巖怎麼就如此糊塗呢?

我並不是俞岱巖不應該出秘密,我始終覺得是殷素素首先對不

起他,俞岱巖有自己的苦衷。我只是覺得,俞岱巖選擇了錯誤的時機和

場合。我想,真正有頭腦的人,比如換成了俞蓮舟,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情?首先肯定隱忍不發,等到強敵退去,和殷素素單獨相處,把一切坦

白,由她自決。而且到底,殷素素對俞岱巖的殘廢也只能承擔一部分,

甚至不是主要的責任。她能護送俞岱巖回武當山,也表明她是無心傷害,

俞岱巖又何必遷怒於她,對她如此耿耿於懷呢?

其實,何必要生生拆散這對夫妻?他自己也明白,反正已成廢人,

往事不可追,何必有礙他們夫婦之情?

我不喜歡俞岱巖還有一原因是覺得,他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他

承受不了那麼大的打擊,十年的時間也無法從仇恨的死結中稍微透一口

氣。

我又想到我所不喜歡的楊過和龍女,他們在這方面和俞岱巖很相

象,都是始終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人的角色。我想,楊過和龍女在

選擇和世俗抗爭的時候,就應該做好承擔一切指責和不被理解的心理準

備,而無須在面對郭靖、黃蓉等人的阻撓時有那麼歇斯底里的反應。

到底,郭靖和黃蓉的態度,從他們自己的立場來看也是無可厚非的。同

樣,俞岱巖也沒有必要始終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既然選擇做英雄好漢,

替天行道,是不是早該有付出一切代價的心理準備?一個只能接受百姓

禮膜拜,只能被江湖中好漢稱一聲“武當七俠,好漢子”,只能行俠

仗義、無往不利而不能接受挫折的武夫,稱得上真正的大丈夫嗎?那些

行俠仗義和廉價的施捨同情又有什麼分別呢?大丈夫行事但求無愧於心,

義無反顧;俞岱巖是不是也應當自我反省一番?

另外,俞岱巖身受慘禍,我覺得他自己也不無責任。當初他拿到屠

龍刀的時候,看到那麼多人為此刀喪生,就應該有所警覺。憑他的武藝,

是不是有足夠的把握安全把刀護送到武當山?倘若是我,必定是首先把

刀藏在隱秘之處,決不聲張,然後悄無聲息的趕回武當山,請張三丰決

定處置。也許這樣的方式,才稱得上“精明強幹”吧。畢竟江湖險惡,

要想生存,是需要豐富的鬥爭經驗和清醒的頭腦。

我很奇怪,張無忌長大之後,居然從來沒有怨恨過俞岱巖,反而覺

得對他有愧,念念不忘要把俞岱巖醫好,似乎覺得父母自殺尚且不足以

彌補母親的過失。其實我倒覺得,不管怎麼,是俞岱巖間接害死了他

父母的。也許只能解釋為張無忌宅心仁厚了。

然而在俞岱巖的心裡,是不是有一絲絲的愧意呢?書中沒有提到,

但是我相信是有的;從張翠山自殺的一幕裡,我能感受到武當七俠之間

的感情確實深到了極處,俞岱巖對張翠山當然也不例外。他的確不是有

心傷害,只是大約十年的痛苦之大之深,實在是超出我們普通人能想象

的極限吧。

接下來該談談張松溪。

這個人物的形象比起其餘幾位,似乎比較單薄。印象中比較深的一

是他的機智過人。張松溪甫一出場,便是將五鳳刀一派化敵為友,確實能

看出此人有勇有謀,當的起“精明強幹”四字。緊接著他又是大顯神通,

籠絡了雲鶴等三大鏢頭,在武當派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張松溪依靠自己的

機智巧妙了分化了不少敵人,為武當派立下一功。張三丰百歲壽宴上,武

當派殫精竭慮的準備應付各路強敵,張松溪雖然列在宋遠橋、俞蓮舟之後,

卻分派各位師兄弟各盡其責,隱隱然已經是個領導者的架式。他還不斷盤

算敵我的形勢,指揮若定。看來智商比較高的人,在哪裡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武當七俠中,如果俞蓮舟是當之無愧的領袖,張松溪就是當之無愧的

軍師。

武當山那一戰,張松溪表現的非常搶眼。此後他的戲份很少,但偶爾

的幾句話倒也能顯示他的個性。我對他印象較深的一句話是,他曾對張翠

山道:那謝遜便算十惡不赦的*徒,既是你的義兄,決不能從你口中吐

露他的行蹤。難道武當派門下弟子竟然會出賣朋友?可見在張松溪的心中,

也不是很侷限於正邪之分的。他把這個“義”字同樣看得很重。

我覺得金庸寫張松溪這個人物,沒有寫出深度,似乎犯了類型化的毛

病。張松溪的個性,既不象俞蓮舟、莫聲谷那麼突出,經歷也不象俞岱巖、

張翠山那樣驚心動魄,更不象殷梨亭和宋遠橋有那麼多情感糾纏,甚至俞

蓮舟和張翠山對他的評價都是非常簡單的四個字,“機智過人”。這個人

物的背後,也許隱藏了太多的故事。

我對張松溪基本上是比較欣賞的。不管怎麼,有這麼一個足智多謀

的戰友,通常是無須害怕敵人的什麼陰謀詭計;而且張松溪口才極好,能

言善辯,常常在氣勢上壓倒對手。即使是一敗塗地之餘,他也能突出怪招,

使得情勢突變,挽回一線生機,比如在雪地裡武當四俠合戰張無忌那一段,

張松溪就是在大敗虧輸之後假死誘敵的。

到對他的不滿,也有一,就是在光明上,面對重傷的張無忌,

武當五俠任誰一位上前,自然毫不費力的便將他擊死,就可照原來策劃,

誅滅明教。而武當派自來極重“俠義”兩字,要他們出手對付一個身負重

傷的少年,未免於名聲大有損害,自然誰都不願。但武當派若不出手,難

道“六大派圍攻光明”這件轟傳武林的大事,竟然鬧一個鎩羽而歸?此

後六大派在江湖上臉面何存?其中的抉擇,可實在為難之極了。滅絕師太

又擠兌武當派,暗示六大派今後是榮是辱,全憑武當派決定,且看武當派

是否有人肯顧全大局,損及個人的名望。宋橋遠、俞蓮舟、張松溪、殷梨

亭、莫聲谷五人面面相覷,誰都拿不定主意。

這種考驗,我想比起內力比拼,兇險處大約也不遑多讓吧。

張松溪的回答是:“二哥,依弟之見,大局為重,我五兄弟的名聲

為輕。”

我想這是一個聰明且正直的人必然的回答。他們總是顧忌太多,並且

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支援自己。

而莫聲谷則是擲地有聲的道:“名聲乃身外之物,只是如此對付一

個重傷少年,良心難安。”

我不是張松溪的話沒有道理,相反,和莫聲谷的有些莽撞相比,張

松溪相當的理性,他的意見可能也更正確;只是隱隱覺得,在張松溪的身

上,缺少一種讓人激動的東西。這種東西,在莫聲谷的身上,表現得淋漓

盡致。

我曾經很猶豫該不該把張翠山加入到這個系列中來寫。因為

張翠山在這本書中,實在可以算是半個主角;他的性格也在七俠

中最為複雜,經歷最為曲折離奇。關於他的話題,又怎麼可以在

短短的篇幅中的明白呢?但是不寫,恐怕會破壞“武當七俠”

的完整性。所以對他的評述,我想還是到為止,只寫他性格中

比較突出,給我印象較深的一個層面。

張翠山是武當七俠中張三丰最鍾愛的弟子,武功和為人都很

優秀。但是張翠山最大的缺,不但張三丰清清楚楚的告誡過他,

謝遜也明明白白地當面指出來過。他的性格弱,是導致後來他

愛情悲劇的根源。

我一直有感覺,張三丰曾經是喜歡郭襄的,如同郭襄也是喜

歡楊過一樣。只是這樣的喜歡,是淡淡的,若有若無,也是非常

灑脫和輕靈的。透過這樣的喜歡,能看出他們是真正的一代宗師

的風範。非常可惜的是,作為張三丰的傳人,被張三丰當作最理

想接班人的張翠山,在愛情上是一直失敗而且被動的。

武當山和峨嵋派搞男女分校,可憐張翠山一直不知道愛情為

何物,而一下武當山就遇到了殷素素這樣厲害的對手。殷素素在

愛情上是個非常成熟的女性。她對愛情有著執著的追求和堅定的

信念。你看她一開始對付俞岱巖,根本不露面,因為她看不上俞

岱巖這樣的粗魯漢子;而面對俊美瀟灑的張翠山,她立刻採取行

動,不斷拿話擠住張翠山。她是不可能讓張翠山這頭笨牛逃出她

的掌握的。

其實我想不應該責備張翠山什麼,看看殷素素設下的一連串

圈套,幾乎沒有任何的破綻,不要初出茅廬的張翠山,即使是

象我這樣經歷了九九八十一次戀愛考驗的人,(請允許我有藝術

的誇張,//smile)也一樣是乖乖的束手就擒。可憐武當張五俠張

翠山,一頭霧水地上了殷素素的賊船。直到十年以後,他才發現,

殷素素給予他這份愛情的分量,是如此的沉重,需要他付出多麼

巨大的代價。

張翠山在愛情上的錯誤在於,他對殷素素的誤解。誠然,殷

素素在這段感情中完全出於主動,也等於是設下了圈套等著他鑽,

但是我相信殷素素對張翠山確實是深情一片。在冰火島上一段桃

源生活,讓我看清了殷素素的純良的本質。可是張翠山呢,他自

殺前似乎是完全不能原諒殷素素的,他覺得殷素素欺騙了他的感

情,覺得殷素素從來就沒有真正愛過他。連張翠山都認為殷素素

欺騙了他,殷素素真要死不瞑目了。

我過張翠山的性格中有很重大的缺陷。在他的心目中只有

武當派,只有武當七俠之義,而不明白在武當之外還有那麼廣闊

的天地。謝遜曾對他,張翠山心地仁厚,原該福澤無盡,但他

於是非善惡之際,太過固執。謝遜不擔心殷素素,甚至也不擔心

無忌,卻唯獨擔心張翠山。謝遜雖然是個瞎子,可是他識人之明,

實在令明眼人慚愧不已。

張三丰也教訓過張翠山,為人不可胸襟太窄,不應自視名門

正派弟子,而瞧不起他人。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可惜張翠山只是

唯唯諾諾,一知半解。最後他和殷素素的愛情,也在“名門正派”

和“七俠之義”的壓迫下化為了泥土。

其實,得不客氣一,所謂的“七俠之義”,我覺得和幫

會兄弟義氣沒什麼區別;正如丐幫和恐怖組織也沒有什麼區別一

樣。真正讓我動容,讓我灑淚的,是張翠山和殷素素之間曾經有

過的這份愛情,這份激越的愛情。

激越的愛過的人,站在巔峰,默默的凝視久遠的時間,遙遠

的歷史。當這份激越之愛如水消逝時,我只能低吟葉芝的詩句: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悽然地訴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我看過臺灣版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拍得很爛,而且對原著

許多情節和人物都做了很大很不好的改動。每次我看著馬景濤用聲嘶

力竭來詮釋張無忌的感情豐富,葉童用淺薄輕浮來演繹趙敏的灑脫機

智時,我總是心底暗暗分特。而最讓我失望、憤怒乃至無法容忍的,

是把殷梨亭這個我相當喜愛的人物改得面目全非,變成一個唯力是視

的復仇狂人。

殷梨亭在武當七俠中心理年齡最。他生性軟弱而且靦腆,但為

人卻極善良。他心底單純,對師兄們不僅僅是友情,更多的是一種依

戀。在剛見到殷素素時,他的反應也特別的出人意料,根本不去考慮

素素的邪派身份,反而拉起她的手要認她做姐姐,因為他們都姓殷。

我想不能僅僅用愛屋及烏來解釋,更多的原因是他的單純,他的真誠

和他的善良。

我喜歡殷梨亭的靦腆,可愛得象個大孩子。武當七俠在面對強敵,

選擇誰來代替俞岱巖出戰時,大家都寫上殷素素的名字,唯有殷梨亭,

用手悟住字條不肯給大家看——原來寫的是紀曉芙,他未婚妻的名字。

我還喜歡他的軟弱,縱使他多年以後,早已成家立業,可在屠獅大會

上和叛徒宋青書兵戎相見時,他依然控制不住情緒,當著天下英雄失

態的大哭:青書,青書,你怎麼害了你七叔?他好象永遠長不大,永

遠這麼天真,這麼幼稚。

這樣的人,當然比不上放蕩瀟灑的楊逍楊左使有魅力,更吸引女

孩子。關於這一段情感糾纏,我無法責備紀曉芙什麼。感情不能勉強,

而經歷越多,誘惑的增加,機會的增加,選擇的增加,無疑使得專一

越來越困難。也許出於我對殷梨亭這類人物的同情或者是共鳴,我

很反感楊逍這樣的人。他的狂放、灑脫只能矇住紀曉芙的雙眼,讓她

shi身而不悔,卻無法阻止我這樣的人作出正確的判斷。

殷梨亭平靜而單純的心靈遭受這樣的挫折,自然一開始是驚慌失

措,繼而產生偏激的反抗情緒。光明上他就曾瞪著血紅的眼睛,想

把重傷的楊逍和明教中人趕盡殺絕。他還創出絕招,想和楊逍同歸於

盡。對他這些在扭曲心態支配下的舉動,我總是善意的加以寬容。因

為我相信,他的本性是如此的淳厚天真,以致仇恨不能長久的汙染他

的心靈。他需要的只是一個新的支,一個能夠重新給他希望的支。

這個支是楊不悔。

一開始我總覺得殷梨亭和楊不悔的愛情有些彆扭,有些殘缺。偶

然讀到老子的話,“大成若缺”,我才恍然大悟。對殷梨亭而言,這

份愛便如冬日的陽光春日的雨。沒有這份愛,就沒有持續的寧靜,

就沒有難以抗拒的敬畏,就沒有臨深淵的震撼。

因為有了這份愛,和這份愛的洗禮,一種嶄新的人生於是開始。

莫聲谷是七俠中我最喜愛的一個人物。在全書中,我對他喜愛甚至超越了

對張無忌的喜愛。

他年紀最,卻少年老成,有時甚至故意裝出老氣橫秋的模樣,讓人忍不

住好笑。他感情外露,性格比較張揚,渾身洋溢著激情。他甚至有些天不怕地

不怕的架式,毫不看重自己的身份、名聲。比如在群雄上武當上要武當派交人

的時候,莫聲谷的表現頗有意思:

莫聲谷站起身來,大聲道:“別我五哥此刻尚未回山,便是已經回到武

當,也只是這句話。莫某跟張翠山生死與共,他的事便是我的事。三位不分青

紅皂白,定要誣賴我五哥害了龍門鏢局滿門。好!這一切便全算是莫某幹的。

三位要替龍門鏢局報仇,儘管往莫某身上招呼。我五哥不在此間,莫聲谷便是

張翠山,張翠山便是莫聲谷。老實跟你,莫某的武功智謀,遠遠不及我五哥,

你們找上了我,算你們運氣不壞。”

簡直有些蠻不講理了,可是讀了卻是如此的痛快,如此的酣暢淋漓!莫聲

谷雖然缺少磨礪,但是稜角分明而且血氣方剛。這一番話,比起宋遠橋了半

天的仁義道德,不知道要爽快多少倍!

莫聲谷為人極為磊落。他本來瞧不起鏢師雲鶴,可一聽雲鶴為國出力,

聯絡抗元,二話不就匆匆跑出去向雲鶴賠禮道歉。換成了七俠中其他任何一

位,我估計不過是內心有些歉意,等日後有機緣當面澄清或者道歉,斷不會象

莫聲谷這樣坦誠。我因此而喜愛、欽佩莫聲谷,推許他為七俠中第一男子漢。

莫聲谷和殷梨亭是相對的人物,他們之間的個性構成了有趣的對比。殷靜,

莫動;殷是陰,莫是陽;殷謙和靦腆,莫高傲衝動;殷依附他人,莫嚮往天空;

殷心靈單純,莫激情四溢。躁動的時候,應當觸控殷梨亭的柔韌;軟弱的時候,

可以感受莫聲谷的激越。殷梨亭陰柔,如同江南輕綿的細雨;莫聲谷雄壯,仿

佛塞外獵獵的長風。

莫聲谷的下場極慘,死在宋青書的暗算之下,屍首不全。這是一段讓我不

忍卒讀的文字。想象中金庸寫莫聲谷的死,一定是一口氣喝下一盞濃濃的苦茶,

重重的吸上一大口煙,然後狠狠的掐滅菸頭,再嘆息一聲。我甚至有些怨恨金

庸為何安排這樣殘忍的結局。我依稀記得,當年讀《笑傲江湖》中費彬殺害曲

非煙時,曾經給我類似的心酸和茫然。

我懷念莫聲谷,如同懷念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月色下入夜的荷花,孤島

上無鳥的舊巢。他比他所有的師兄們更懂得什麼叫做生存,什麼叫永恆。

郭靖和黃蓉死了,就在襄陽城破的那一天。金庸老先生聰明的迴避了這一段,給自己少留

下一些破綻,也給了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可能他也不忍心親手給自己筆下這對最完美伴

侶的生命旅程畫上一個無可奈何的句號。空閒的時候我常常會一個人獨自在冥想,在城破

的那個黃昏,天際的火燒雲紅得像血一樣鮮豔,那是一場何等慘烈的戰鬥啊,郭靖夫婦如

何以血肉之軀面對只需要兩個萬人隊就能征服歐洲,被膽寒的歐洲人稱為“閃電的鞭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的蒙古鐵騎,如何以血肉之軀面對東方有史以來最為偉大即使與愷撒及亞歷山大相比也毫

不遜色的軍事統帥。在冷兵器時代,面對潮水般洶湧而來的千軍萬馬,個人的力量顯得如

此的渺,縱然武功高強如郭靖夫婦,就像根據井上靖的《敦煌》拍攝的電影中的場景一

樣。有時我實在不忍心想象郭靖夫婦在戰場上的生離死別的那一幕,也許他們根本連生離

死別的機會都沒有。

郭靖是一個平民英雄,但卻絕不是個平凡的英雄。他可能是金庸筆下個性最為接近普

通人的男主角,不是玉樹臨風,而是壯壯實實;天資也不聰穎,可能資質比一般人還差一

;更談不上風liu倜儻,有時連話都不周全;非但不是文武雙全,可能也沒讀過幾本書

,認識的字也有限。他的成功,我覺得倒是和阿甘有幾分相似。他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基

本來自於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村婦女——他的母親李萍,就是這個普通的農婦,教給了

她唯一的兒子中華民族的精髓——仁、義、理、智、信,有時候最淺顯的語言裡往往包含< /p>

著人生最重要的哲理,不過知易行難,這些人生至理的付諸實施往往是無比的沉重。

可是就是郭靖,也只有郭靖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大俠”,因為與令狐沖、楊過、

張無忌、袁承志等人以遁世隱居等方式進行消極逃避明哲保身相比,只有他在人民陷於水

深火熱中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達到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而那些人,充

其量只能稱為“遊俠”。“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遊俠也是俠,不過只是一種適逢其會的俠

,他們先天的優越條件並沒有讓他們成長為大俠,因為他們沒有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悲天憫人之心,性格決定了命運,與郭靖這樣的民族脊樑相比,他們

只能算是闌尾。

在金庸筆下,只有喬峰才能和郭靖相比,兩個人有著極其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身世。

郭靖是在蒙古長大的漢人,草原給了他廣闊的胸懷;而喬峰則是由漢人養大的契丹人,南

朝漢人文化深深的影響了他,有時候思想也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在民族衝突極其尖銳的時

候,他們都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在戰略優勢方的榮華富貴,本來一個是“金刀駙馬”,一個

是“南院大王”,同樣手握重兵,不過一個是站在了父母之邦,一個卻站在了養育之邦,

在這個不同的表象之下,是兩個人一樣的感情,那就是他們都是把人民的苦難放在了第一

位,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擔心“刀兵一起,生靈塗炭”。在民族矛盾與民族感情的夾縫中

,喬峰選擇了自殺,他用自己的死,換來了雁門關數十年的和平,死對他來,可能倒是

一種解脫,他不必再痛苦了,而且阿朱早就死了,他的心也早就死了,本來就對這個世界

就沒有什麼太多牽掛了。與喬峰不同,郭靖選擇了抗爭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

為在他背後是千千萬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這兩位大俠巨大背影的映襯下,其他金庸筆

下的男主角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你可以不食周粟的伯夷與叔齊是“愚忠”,可以被以“莫須有”罪名殺掉的岳飛

與被皇太極“反間計”除掉的袁崇煥是“愚忠”,也可以孤守海外的鄭成功是“愚忠”

,但是你不能郭靖是“愚忠”,因為他一不是朝廷命官,二不是效忠皇上,三不為朝廷

賣命,他也不遵守朝廷法紀,也曾痛斥朝廷**。他只是為人民而戰,因而他率領的是一

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子弟兵。他也沒有權利欲,否則他也不會拒絕成吉思汗“南朝為王”

的承諾,如果戰爭勝利了,他也不會稀罕腐朽朝廷的封賞,而只會騎上紅馬帶著他心愛

的蓉兒回到桃花島上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打贏了美國獨立戰爭後又回到弗吉利亞莊

園中去的華盛頓一樣。可惜,他打的是一場必輸的戰爭,其實他可能自己也明白,如同美

國南北戰爭中南方的那位李將軍,只不過他知道什麼叫“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或許今天以有些人的眼光來看,他很傻。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他站到了歷史的對立面,

他的存在和努力客觀上阻礙了歷史車輪的前進,可是誰又能脫離自己生活的時代看待事物

呢?

“巧婦偏伴拙夫眠”是《射鵰》經久不衰的話題,有人為蘭心慧質的蓉兒不值,認為

他倆在婚後必定不會幸福。我卻很欣賞黃蓉的好眼光,就像李莫愁的那樣,“易求無價

寶,難得有情郎”,或許這是一種“反戀父情結”,因為男人無論如何聰明,都很難超過

她的父親黃藥師了。在《射鵰》中蓉兒只是一個“盈盈十四五”情竇初開的女孩,到了

《神鵰》中她已經成長為一個女人—一個很現實也很有心計的女人(有像任盈盈)。這

種性格的轉變是很自然的,畢竟,戀愛中的女孩是浪漫的,而婚姻中的女人是現實的,女

人與女孩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在她心中除了情愛之外還多了母愛。許多人接受不了這

種人物角色的變換,覺得《神鵰》把一個不拘禮法精靈古怪的蓉兒寫得俗不可耐了,這也

是為什麼再傑出的女演員也很難演好中年蓉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觀眾對這個角色有

著一種先入為主的排斥感。

蓉兒的人格是在變化的,這也是很正常的,姑娘總有長大的一天,但是她對靖哥哥

的感情卻是至死不渝的。她雖然比郭靖聰明的多,但不可否認她沒有郭靖那樣的大義凜然。她和她的靖哥哥生活在一起,被同化的不是她的傻哥哥,而是她自己。她的個性可能和

楊過夫婦以及張無忌、令狐沖等人比較接近,屬於那種“躲進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

秋”的隱士,或許他們在歷史的大局觀都比郭靖看得更遠,知道什麼叫“換湯不換藥”,

什麼叫“鳥盡弓藏”。她應該是一個“出世”的女人,卻愛上一個“入世”的男人。從她

愛上她的傻哥哥的那一天起,她就準備“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惜她的夢想最終沒有

實現。她在節上可能犯錯,但卻大節不虧,在抵禦外侮的戰鬥中,她輔佐她的夫君一直

戰鬥到最後一刻,雖然這可能不是她的本心。其實與其她是為國捐軀,不如她是為愛

情獻身。

《宋史》已經丟了好久了,曾經聽一個朋友過好象歷史上郭靖是確有其人的,時任襄

陽城團練使,可能是真的吧,我也一直沒有時間去查證。而前半段的蓉兒絕對是神話中的

人物,“此女本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至少我沒有遇見過,後半段才沾上了一絲

人間煙火氣。多謝金老先生用一支生化妙筆為一個歷史上的庸人演繹出了一段蕩氣迴腸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神話傳。蒙古人在中原不過待了九十九年,激勵人民奮起抗爭直至取得最終勝利的不是

虛無縹緲的“武穆遺書”,而是千萬個郭靖身上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戰鬥到底的中華民

族精神。他們的一縷忠魂,即使經過千百年歲月長河的滌盪,仍然散發出淡淡的芳香。

在渾身是血幾近脫力的蓉兒看見她的靖哥哥力戰至最後一刻終於虎吼一聲倒下去的時

候,她鼓起身體裡的最後一絲力氣飛躍了過去,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撲在靖哥哥身上,擋住

蒙古兵千萬把雪亮的鋼刀,哪怕這只能延緩靖哥哥一秒鐘的生命,畢竟兩個人還是死在了

一塊。如果郭靖還有一絲神智清醒的話,他就會聽見蓉兒在他耳邊又輕輕唱起了少年時他

背蓉兒赴一燈大師處求救時蓉兒唱的那段《山坡羊》的結尾:“活,你揹著我!死,你背

著我!”

這一幕,悲壯而悽婉,寫到這裡,我的眼睛也不由得溼潤了。

3林平之出場本為一純良少年,可是,又有誰一生下來

就是大*巨惡?

家人慘死——一定要報仇

受人嘲笑——一定要讓家傳辟邪劍法揚威天下

遇木高峰——認其為爺爺,以換取木的幫助,雖然出賣

了自尊,也還是以為木可以替他完成心願。

可惜木武功或許不錯,手段卻欠佳,早早被

識破。

至此為一起一落——原來所謂的高手,不過是貪圖我家

的辟邪劍法。靠這些貪利人是無法

報仇的。

遇嶽不群——好一個正人君子,好一手紫霞神功。若學得

如此功夫,則報仇有望。

袈裟失蹤——到底是誰拿走的?難道會是師傅?

石壁偷聽——原來真的是嶽不群拿了我家的辟邪劍法。

至此為二起二落——師傅君子劍竟然是個地地到到的偽君子,

竟然也貪圖辟邪劍法。可笑自己竟然天真

的以為有人真肯為無權無勢的子出頭。

得辟邪劍——終於得到家傳武學,可以揚威天下。

屠青城派——一大名門,不過土雞瓦狗,五嶽劍法,想來不值

一哂。林家辟邪劍法一洗恥辱,行將稱雄天下,為

武林稱頌。

入伏失明——一時不慎,竟然失去雙目?

至此為三起三落——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卻原來是夢幻一場。

一個人,往往能忍受連番的挫折,可是,當大起之後的大落到

來,能不能安然的面對繁華後的淒涼;能不能審視希望後的絕望?

一次已嫌太多,何況三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