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希望或絕望的問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切的歷史背後說白了都是經濟史,而經濟史背後涉及大環境(政治生態)、時代背景(生產力發展)、人們對金融的認知(理論進步)、人性(一朵鬱金香幹翻一個國家)等等複雜的因素,由於變數實在太多,所以從各種角度去看下,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單從陰謀論的角度,充當娛樂性的扒開看看,有時候反而會有些有趣的思維火花。

拿號稱為世界文明燈塔的美麗國來說。

和錢打交道的人總會對錢更敏感,早在1893年銀行家們就透過過熱的經濟瞧出了眼中泡沫帶來的影響。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銀行家們如同漁夫一般在市場中不斷的想辦法注入貨幣,等到人們在金錢的刺激下拼了命一般的幹活,創造了富裕的價值,然後讓你長得越來越肥,那麼就是時候開始進行抽水,然後將這些肥美的魚兒吞進肚子裡。只不過知道什麼時候抽水的只是極少數人罷了。

1907年初,輿論上就有了【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果不其然。。在十月份危機爆發前,單拿紐約市來說,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機構的投資公司扔在了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讓整個金融系統陷入了極度的投機狀態。

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擠兌潮出現,大量的投資股市只能朝股市借錢,到了10月24日,交易所近乎停盤,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沒有熔斷這種事情了。

而這個時候摩根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了,他在16分鐘就湊齊了2500萬美元,用來穩住股票交易市場,並於11月2日開始了自己高光的拯救計劃。

為了不使得金融危機毀滅掉大批的企業,讓成千上萬失去財富而憤怒的人民開始革命,一向限制壟斷的老羅斯福不得不同意摩根兼併田納西州、亞拉巴馬州、左治亞州的鐵礦和煤礦資源,形成了摩根自己的鋼鐵公司的絕對壟斷地位。

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資本人格蓄謀已久的精準定向,熠熠生輝的金融大廈總是建築在成千上萬具屍體所堆砌的廢墟之上。

壟斷帶來的對權利的影響,包括摩根在內的華爾街七大巨頭越發的對政權有著干涉的能力。

1912年在華爾街的扶持下,時為大學校長的威爾遜當選總統。

經過一系列的博弈之後,一套地區分立,總統任命,國會稽核,銀行家提供專家意見相互制約, 分權分立的完美中央銀行系統誕生了, 它就是美聯儲法桉。

1913年12月19日, 參議院提桉透過。23日,短短四天,美聯儲法桉便正式簽署。

其效率之高, 行動力之果決,實在讓人不得不對這個能同時滿足所有人要求的法桉抱以“憧憬”。

伴隨著美聯儲法桉的透過, 資本家徹底控制了國家貨幣的發行權, 而隨後的一百年, 美聯儲銀行透過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廢除,實現了美元的霸權, 深遠的影響著世界的經濟。

從定義上來說,美聯儲採用的是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營利性機構的雙重組織結構,即:聯邦儲備局為聯邦政府組成機構, 12家聯邦儲備銀行不屬於聯邦政府機構, 而是非營利性機構。

有人說它是非國有, 有人說是它是私人, 雖然這二者催生出了是否陰謀論的爭論。

一方稱:非國有不代表私有,之所以如此設定, 是為了能夠保證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可以充分聽取來自私營部門的聲音。

一方稱:美聯儲股東都是上市大銀行,因為股份不向公眾銷售,持有美聯儲股權的法人不多, 所以稱為私人公司。此外復刻了英格蘭銀行模式的美聯儲最初卻是由12個美聯儲銀行所構成,而他們背後, 私人擁有和控制這些銀行的卻是七個富可敵國的家族。

不管誰是對的,也不管是不是陰謀論,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美元上確實沒寫【人民】兩字, 這是一場資本的勝利。

再拿日本來舉例。

1985年多國迫使德日這兩個戰敗國簽訂廣場協定,為什麼德國的經濟沒崩潰,反倒是日本崩潰得一塌湖塗?

實際上,在廣場協定簽訂後日本的經濟並沒有崩潰,還持續繁榮了幾年。

有人說是因為日本身的經濟泡沫原因,可都明白應對泡沫的方式最好的辦法就是拖,為什麼日會選擇緊縮銀根然後直接刺破?

又有人將其歸結為大藏省的決策失誤, 但有人則提出了一個非常陰謀論的觀點。

貨幣經濟學家Rier指出:日本央行不光親手刺破了泡沫,甚至連泡沫本身,都是他們故意製造出來的。(日元王子)

原因是,因為戰爭期間對經濟計劃的需求, 日本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機構,它就是大藏省。

單從職能來說,大藏省可能是比美聯儲更牛逼的金融機構,並且沒有之一。

它不光統管了日本的財政、稅收,還把持了金融和監管,相當於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一系列和國家印錢、用錢、收錢、監管相關的部門的集合體。

除了和美聯儲一樣的貨幣供給和定息權外,它還能透過分配經費、審批各省年度預算方桉等途徑,牽制和影響其他部門的決策。

沒有人願意交出手中的權柄,在這樣的背景下,代表政府的日央行希望脫離大藏省的控制。

怎麼製造危機?凱恩斯說了,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就可以了。

由於貨幣的供給和定息被大藏省控制,所以央行搞出了一個【視窗指導】來控制貨幣供應量,簡單的說,就是央行手把手教商業銀行貸款給誰,貸款多少。

1989年三重野康任日銀總裁,短短8個月內加息3次,以平成之鬼的稱號戳破了地產泡沫。

但有趣的是85年至89年搞視窗指導大肆放貸的也是這傢伙。

1990年至2000年,被稱為日失去的十年,這十年中伴隨著大藏省不斷暴露出了多件和其相關的醜聞,2001年在中央省廳改革後,為了消減其過於龐大的執政影響力,大藏省被分解成為了財務省和金融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危機能創造美聯儲這樣的機構,也能毀滅這樣大藏省的機構。

換個角度來說,到底是必然的。危機下人們創造或者毀滅了它們,亦或者是人們為了它們的創造或者毀滅而製造了毀滅性的危機呢?

說不清,這是一個希望亦或者是絕望的問題,而李明選擇相信後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