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燒錢買市場,網際網路從業者和投資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十幾年後華國的o2o,還有打車大戰,也都是燒錢買市場。但是錢從哪裡來?當然是從投資者手裡來的,不過他們當時可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將成為韭菜。96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當時金融市場了,網際網路行業本身的發展,並不足以讓華爾街的人失去理智,真正推動人們開始瘋狂投機的,除了人性的貪婪,還有當時政府的兩個政策——降息和減稅

這裡簡單普及一下降息,所謂的降息就是降低資金,在不同主體之間週轉的利息、增加市場上流動的資金,吸引大家把錢從銀行裡面拿出去做投資。

具體一點,就是讓銀行把存款的利息降低了,大家覺得錢放銀行收益太低,不如就把錢取出來吃喝玩樂或者投資,同時銀行貸款的利率也降低了,借錢成本低了,更多的人就願意去找銀行,借錢消費或者投資,總之就是讓錢從銀行流向市場。

其實一九九五年美聯儲的降息,跟網際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時候正好趕上日本房地產泡沫崩潰的尾聲,日本GDP縮水了1萬億美元,美聯儲感覺日本經濟衰退,勢必波及到美國,於是透過降息,幫助美國企業收購日本資產,同時讓美元增值,讓市場上更多的錢流動起來,刺激經濟發展。股市通常都是經濟運轉情況的晴雨表,市場上熱錢越多,流入到股市的錢也越多。

剛才提到的另外一個影響因素是減稅,也就是《1997年納稅人救濟法》(Taxpayer Relief Act of 1997)的實施。這個減稅法案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減稅法案之一,降低了好幾項聯邦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長期資本利得稅,從百分之二十八降到了百分之二十。

資本利得稅這個東西,這玩意兒在華國沒有,一部分西方國家才有的。不過聽這個名字大致能夠猜出來,是買賣資本才需要交的稅,資本包括股票、債券和不動產,只要你透過買賣這些東西賺到了錢,就需要交稅。

買賣資本有長期和短期兩個概念,短期就是持有時間少於一年,買賣資產收入算到你的年收入裡面,和工資獎金什麼的一起計算要交多少稅。

如果持有時間超過一年,就按照長期稅率來算,這個一九九七法案修改的就是長期稅率,從百分之二十八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如果你一年前花一百萬買了套房子,然後今天二百萬賣了,賺了一百萬,那麼原來需要交二十八萬的稅,現在只需要交二十萬的稅,省了八萬塊,買股票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個減稅法案不僅增加了平頭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也降低了投資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投機的風氣。站在當時老百姓的角度想想,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在美股納指漲的這麼好,自己手裡又有錢,雖然不太懂網際網路是個什麼東西,但是別人都去投,我為啥不去試一下呢?

懷著這種心理,投資者逐漸失去理智,認為只要是網際網路公司,直接投就行了,反正肯定漲;創業者看到這種情況更加瘋狂,反正只要掛上網際網路公司的名頭肯定能成,幹就完事兒了。

投資者盯著那些創業者,彷彿在說:“創業嗎?上美股納指的那種?”

這場大戲在投資者和創業者的推動下,迎來了高潮。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面曾經說過,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投資網際網路公司股票的收益,在當時要遠遠超過百分之三百,人類的貪婪現在展現的一覽無餘,大多數人都不懂這些高科技公司,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其實他們也不關心,只知道他們是未來,公司暫時的虧損,在未來肯定能賺回來,現在增長是最重要的,以前從來沒有買過股票的人,也衝進交易所要求購買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股票,還有人辭職在家專門炒股,儼然一番全民股神的情形,像極了二零一五年的A股

即便有些公司只是在名稱前面加個e-,或者後面加了一個.,然後出了一份商業計劃書,投資者就認為它是網際網路公司,有投資價值而瘋狂砸錢,隨隨便便一家新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就能融資好幾千萬美元,前面提到的做生鮮配送的Webvan,上市融了三點七億美元,專賣寵物用品的Pets.,融資了八千二百萬美元,還有社交網路鼻祖theGlobe.,上市第一天股價暴漲九倍,融資二千八百萬美元。

那些為網際網路公司提供服務的通訊公司和網路公司,也同樣備受投資者青睞,僅僅在一九九九年一年,高通就漲了二十六倍,同樣還有另外十二支股票漲了超過十倍,網路服務公司Akamai第一天股價就漲了四倍,總之就是老大們吃肉,後邊的小弟們喝湯,大家一起發財。

到了二零零零年,美股納指指數公司的整體市盈率,已經到了200,比一九九一年日本房地產泡沫時候的日經225指數,公司整體市盈率的80高了兩倍不止,貌似大家都已經忘記了日本房地產泡沫的慘象,或者選擇性無視了,公司賺不賺錢不要緊,股價漲起來就行。

上邊是投資者的狂歡,下邊是創業者的盛典,上游的錢像瀑布一樣砸向這些公司。這些公司老闆的腦袋也給砸暈了,開始忘記這些錢遲早要還給投資者的,開始毫無節制的放火燒錢。

首先高科技行業人才,肯定是擺在第一位的,雖然很多公司的老闆都是寫程式碼出身的,但是這種腦力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程式設計師。

那個時候網際網路才發展了十年不到,市面上的程式設計師數量太少了,這些公司不得不奆薪招聘程式設計師,隨隨便便就開出8萬美元、10萬美元的年薪,用撒錢來形容毫不為過,要知道這可是新世紀前,二十年後美國灣區程式設計師的工資,起薪也就10萬美元。

除了突破天際的工資,還有各種各樣的奢侈的party,錢不是問題,只要大家開心就好。

公司成立開個party,公司改名字開個party,專案啟動開個party,產品上線開個party,當時的矽谷每週都要開20多個party,酒水飲料隨便暢飲,甚至請明星過來唱歌,就連跟這些公司毫無關系的路人,都可以過來湊湊熱鬧,一個party輕輕鬆鬆花掉十幾萬美金

花錢無極限,員工工資和開party,其實都是花的小錢,搞過網際網路的應該都知道,花錢的大頭基本都在推廣,想讓別人用自己的產品,得先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產品,每天都要花費巨資去打廣告。

打廣告的方式有很多,在當時無外乎電視廣告、印刷廣告(廣告牌這種),或者體育賽事休息時間廣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主流的廣告方式,可以想象當時在整個灣區,都是大大小小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廣告。

當時最牛的莫過於Pets.,這家賣寵物物品的垂類電商公司,開業第一年打廣告的費用,就幾乎是公司營收的二十倍,放在現在大家可能覺得這家公司的老闆可能已經瘋掉了。

Pets.同時在十幾個城市開展廣告營銷,它的吉祥物——布袋木偶斑點狗——出現在各個電視節目還有雜誌裡面,還做了一個巨型吉祥物,參加紐約梅西百貨感恩節遊行,最牛逼的是他們還花了120萬美元,買下了二零零零年美國超級碗廣告。

超級碗是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NFL)的年度冠軍賽,它的電視廣告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類似於這幾年華國春晚的撒紅包活動,在美國曝光量極高,覆蓋人群極廣,已經脫離了體育,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能在超級碗播放的廣告,通常能夠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的關注,推廣效果顯著。

一九八四年水果的曠世之作Matosh電腦剛面世的時候,就在超級碗上面打了一分鐘的廣告,立刻爆紅,並且受到廣泛好評,成為了超級碗最好的廣告之一,同時也奠定了Matosh在個人電腦市場的地位。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B站上看看,廣告名叫《1984》,內容就不介紹了,有一說一這廣告放到現在也還是挺震撼的,喬布斯親自監製,真心佩服當時喬幫主的想象力。

當時還有一個著名事件,一家名叫美國在線(Amerie)的公司,宣佈和時代華納(Times Warner)合併,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合併之後公司市值高達三千六百億美元。

美國在線當時就是一家提供線上服務的公司,主要應用是導航網站、郵箱、即時消息服務等等類似於網易,算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先驅企業。

而時代華納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談起HBO和華納兄弟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時代華納是這兩家的母公司,相當於當時有線服務和電影行業的大佬。

兩家合併之後成為了線上內容媒體行業的巨無霸,從內容生產、傳播到消費全覆蓋,看似是一個非常划算的買賣,但是一年之後大家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就這樣帶著新經濟光環的網際網路公司,不惜一切代價投入到爭奪市場份額的戰爭中,以Get Big Fast為座右銘,鋪開了自己的商業版圖。

大多數的公司並沒有像當時的亞馬孫、Ebay或者谷歌一樣,把金錢投入到技術和產品本身的建設,而僅僅停留在打廣告拉新推廣,這種燒錢的模式中,佔領市場全靠昂貴的廣告和併購。

隨著資金被迅速燒乾,市場增長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網際網路公司的擴張速度,也就是網際網路公司增長特別快,但是上網的人並沒有增加足夠多,網際網路用戶數量,不夠這些公司霍霍,故事講不下去了,泡沫也到了破滅的邊緣。

正如巴菲特的那句話,當大潮退去,才知道是誰在裸泳,至暗時刻即將來臨。

還記得前面說過的網際網路泡沫最大的功臣之一——美聯儲嗎?

二零零零年二月,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感覺到形勢不對,覺得泡沫有點大,200的市盈率哪個國家的央行受得了啊,就開始著手打擊一下投資積極性,宣佈大幅度加息,加到一九九五年之前的水平,提高資金流動成本,促使人們投資的時候更加謹慎。

這個訊息一放出來,股市雖然有了一定的波動,但是還沒有到崩潰的地步。

其實有點像崩潰的前兆,投資者的信心被稍微打擊了一下,就像馬上要參加100米決賽了,原來一直耐心訓練,你的教練突然告訴你,你輸定了,情緒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但是沒到放棄比賽的程度,自己還是在給自己打氣,勸自己一定能贏。

再說說這個格林斯潘,其實當時有很多人都在批評他,說他曾經的很多言論和政策,都助長了網際網路公司估值的虛高,比如網際網路泡沫之前的降息,就是他主導的,還有曾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演講中,表示技術正在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形式,舊的經濟規則不再適用等等,他的所作所為似乎都在暗示,他是非常支援這些網際網路公司。

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美聯儲的加息,讓市場的不確定飆升,就等到爆發的那一刻。

在宣佈加息一個月之後,3月10號美股納指到了最高點5048,3月13日日本經濟再次進入衰退期的新聞,引起國際市場上針對科技股的拋售,投資者擔憂的情緒開始升溫。

3月20日著名的金融雜誌《巴倫週刊》(Barron's)釋出了一篇名叫《燒光》(Burning Up)的封面文章,揭示了目前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糟糕現狀。

在調查的207家網際網路公司中,71%的公司利潤為負,51家公司的現金會在12個月內用完,就連網際網路偶像單位亞馬孫的現金流,也只能維持10個月,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都在盡其所能的套現,從舊經濟體系流向新經濟體系的資金馬上耗盡,無錢可燒也無錢可賺的網際網路公司,即將跌落神壇。

接下來就是網際網路公司和股民們,自由下落的悲劇場景,投資者開始恐慌性拋售,才過了不到一個月,美股納指指數就跌了超過25%,僅僅4月14日一天就跌了9%。

股指的下跌持續了2年,中途加上9·11事件帶來影響,整個美股納指市值跌掉了5萬億美元,指數只有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不到,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之一,美股納指花了15年,才恢復到2000年之前的水平。

那些網際網路公司也沒能獨善其身,52%的公司在這次危機中破產,前面提到Pets.在2000年11月就宣佈撲街,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值跌去了75%,即使是經營情況良好的亞馬孫和Ebay,市值都跌去了一半。

同時還牽連到那些通訊公司和硬體公司,思科和Sun Mi跌去了幾乎90%的市值,前面提到的合併之後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市值也跌到了1200億美元,還把AOL(美國在線)從公司的名稱中刪掉,免費軟件模式的鼻祖scape,也在和微軟的對抗中,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四十多萬IT從業者,失去了工作被迫轉行。

橫跨千禧年的這樣一場盛宴,就這樣畫上句號,留下一地雞毛,網際網路也迎來漫長的恢復期。

2000年左右的網際網路泡沫,是一場非常魔幻的大型真人表演秀,新技術帶來的產品和服務,顛覆了傳統的購物、交流和娛樂方式,其意義不亞於用汽車代替馬車、電氣取代蒸汽。

它將互不相識的人連結在一起,降低了資訊傳遞的門檻,同時造就了一大批潛力無限的新經濟公司和富豪。谷歌、亞馬孫、EBay、高通這些公司,雖然在泡沫中摔個狗啃泥,但隨後又堅強的爬了起來,並且在後來的移動網際網路舞臺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為這場真人秀買單的,是迷失在“非理性繁榮”中的投資者,看到瘋漲的股票和新經濟公司的光環,逐漸失去了理性轉而變得瘋狂,再冷靜的人看到這場盛宴也會變得貪婪,進入到這場投機的party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如巴菲特老爺子所說,在別人貪婪時保持警惕,在別人警惕時變得貪婪。當所有人都表現出無底線的貪婪的時候,就應該好好想想,是不是該把自己的腦袋,放在冰水裡面泡一泡。

十幾年後美股早已擺脫了網際網路泡沫帶來的影響,整個世界也因為網際網路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線上購物、電子支付、物聯網、搜索引擎、社交網路等技術正在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

也許我們應該感謝世紀交替時的那場泡沫,因為正是這場熱潮推動了網際網路的普及,把網際網路從奢侈品變成了日用品,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