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第六集:高原相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三極,拍攝它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和熱情,從攝制組進入藏地高原的第一天起就成為了它的一員,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一起,體會生存的意義。”

“我們的紀錄片講述的是高原之上,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但是在拍攝過程中,不斷遇見大自然恩賜的驚喜。”

這一集的旁白與《舌尖2.風味人間》的大結局有了異曲同工之妙。

都把鏡頭的視角從內容轉到了拍攝者身上。

伴隨著嗚咽的簫聲,蒼涼的質感一下子撲面而來。

讓人不由的對旁白所說的“恩賜的驚喜”感到好奇。

小陶眯了眯眼。

紀錄片記錄的是拍紀錄片的過程嗎?

怎麼跟自己聽到粉絲群裡面的姐妹們說的不一樣啊。

......

如果說遇見是《第三極》攝制組的主題。

那麼從他們初進高原開始,便是無從遇見。

記錄黑頸鶴的工作是拍攝初期最重要的工作。

攝制組的人進行了大量的調研,終於確定了在藏北地區,黑頸鶴會聚集在這裡大量產卵。

“就跟惡作劇一樣,當時我們去了很多的地方,結果就是一隻黑頸鶴都看不到。”

黑幕前分集導演衚衕面對鏡頭苦笑了一聲。

在遼闊的平地上,攝制組的人在嚮導的帶領下,拿著望遠鏡張望不遠處的一群鳥類。

“是嗎?”

“不是,尾巴看著有點像,但全是斑頭雁。”

想要有所突破就要向當地牧民尋求幫助。

在高原,很容易見到成片的黑頸鶴聚集在一起,但是在產卵期間,他們就會躲藏起來。

經過林業部門和當地牧民的多日合作,終於在一片湖水中發現了黑頸鶴。

工作人員趕緊來到湖邊架起機器,同時還準備一個用來偽裝成石頭的罩子。

講攝制組一干人等籠罩在裡面。

好讓黑頸鶴放鬆警惕。

“黑頸鶴是一種警惕性很強的動物,只要你一露頭,哪怕是很遠的距離, 他們也會發出警報,所以我們採用的方法是用一個隱蔽帳篷。”

攝影執導溫柔講解著團隊的拍攝方法。

雖然尋覓到了, 但是黑頸鶴夫婦倆相對單調的活動, 讓攝制組再度陷入了漫長的等待。

到了晚上, 攝制組依舊等候在這裡。

就在攝制組在這裡等待著黑頸鶴的活動時。

另外一組攝制組的人已經去往了另外一個地點。

第三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高海拔。

堆村的海拔超過5000米。

選擇這裡是為了探尋人類生存的極限。

這裡的環境考驗當地人的生存智慧,也考驗攝制組的準備。

“在措莫莫雍措的拍攝, 很大一部分是違背我們一開始進入高原的程式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趕羊過冰面, 我們也不能確定是那一天。”

王田在寒風中面對著鏡頭說道。

隨著冬天的時候到來,湖面徹底結冰。

攝制組的人也見到了他們期待已久的趕羊過湖面的奇觀。

但是一連好幾天在島上的高強度工作,攝制組的身體狀況都出現了問題。

沉默代替了剛來時候的興奮。

在藏地拍攝的最主要難度就是海拔。

“5000米的海拔其實已經不適合人居住了,到冬天了,它的含氧量相當於海平面的百分之六十, 走在冰面上, 相當於揹著一袋六十公斤的大米。”

王田回憶起這段時光, 臉上笑道。

......

六十公斤的大米?

小陶有些驚訝。

她自己目前才四十公斤重呢。

這不是相當於全天都要揹著一個比自己還要重的人?

小陶一想到自己那個時候為了應援哥哥們時, 背的道具不過幾斤都讓他手臂酸的不行。

一想到六十公斤的大米, 小陶簡直是無法想法。

......

堆村的人利用冰面,讓懷孕的羊冒險走上好幾公裡,小島上享受豐盛的牧草。

為了能更立體的表現這樣的場面, 攝制組使用了冰下拍攝。

鋸開厚厚的冰層,攝制組冒險進入湖面拍攝。

在這樣的冬天拍攝,小陶光是看著就忍不住打了個寒噤。

實際上,平時很多能夠正常拍攝的裝置面對這樣的高海拔都出現了問題。

高原環境復雜多變, 航拍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

在措莫莫雍措的航拍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高海報帶來的難題還遠遠不夠概括拍攝的艱辛。

喜馬拉雅的溝壑裡雖然海拔降了下來,植被也豐富了起來。

但危險卻依然難避, 因為環境的不同當地的生活環境也天差地別。

生活在這裡的人會攀登到危險的懸崖採摘蜂蜜。

對夏爾巴人來說, 攀登懸崖峭壁的事情也許顯得稀疏平常。

但讓攝制組拍攝這樣的拍攝方式卻充滿了危險。

劇組專門從廣棲請來了專業的攀巖高手擔任巖壁攝影師。

“你們下去之前先拍蜂群的反應,但是你們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攝影指導在叮囑著請來的攝影師。

攝制組所作的努力只為了能夠與夏爾巴人站在同一高度面對考驗。

採蜂蜜這種事情,小陶也不是沒在網上看到過相關的影片。

在他看來, 穿著全身防護的服裝好像也不是特別的困難。

可是當小陶看見偶爾閃過鏡頭前的喜馬拉雅蜂那巨大的身形時, 還是被嚇了一跳。

這麼大的蜂,被蟄一下那還得了啊?

不知不覺間, 小陶也被帶入了這種拍攝情境之中。

......

工作人員被分為四個小組, 攀巖組負責拍攝採蜂人。

一名攝影師拍攝叢林中的夏爾巴人。

另外一名攝影師用長焦鏡頭拍攝全景畫面。

航拍小組負責拍攝人與環境的關係。

為了拍攝完整的蜂巢畫面,巖壁攝影師需要先下去, 但是他的舉動卻引起了蜜蜂們的懷疑。

蜜蜂已經開始對他發起了攻擊。

蜜蜂大範圍的攻擊讓攝制組不得不急忙把各種的防護措施帶好。

為採摘蜂巢,夏爾巴人會先用煙把蜜蜂燻走。

經歷數次失敗, 火把終於點燃。

但是此時攝制組面臨新的問題。

那就是親眼看著好不容易才成功啟動控制的航拍器,墜毀在江中。

攝制組一時間都陷入了沉默。

隨著拍攝的逐漸深入,環境帶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離開了墨脫,華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進入更為偏僻的大山。

車輛已經無法使用了,只能依靠騾馬進行。

騾馬揹著器材,攝制組人員跟在騾馬背後,穿著雨靴在山坡上行走。

拍攝點位於雅魯藏布江邊的一個陡峭的懸崖上。

在這裡製作墨脫石鍋的製作過程。

淋淋瀝瀝的大雨總是不停,在拍攝完回去的過程中道路的情況比進入時嚴重了許多。

泥石流塌方隨處可見。

攝制組的一輛差點就翻車了,好在司機及時剎車才沒有及時釀成大禍。

白色的越野車去了墨脫一趟。

回來的路上車身上下渾身沾滿了泥巴,根本看不出原來的顏色。

......

拍攝的過程這麼幸苦的嗎?

小陶有些訝異,生活在出門就可以選擇是坐地鐵還是打車的城市。

想要吃飯也可以選擇自己做還是點外賣。

小陶實在是無法相信,當地的環境有多麼的惡劣。

或許就像書上說的,負重前行。

美好留在鏡頭前,險惡自己承受著。

......

連綿的山脈勾勒出第三極的輪廓。

人們在這裡世代延續著自己的生活。

拍攝雖然辛苦,但也多姿多彩無比精彩。

“在《第三極》的拍攝過程,我們也是遇見了很多令人興奮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只記得我們拍攝時候看到的美好。”

衚衕回想起來,臉上還是帶著笑。

山脈、草原、河流、森林這些場景的交錯變換。

城市和戈壁荒灘的不斷轉場。

讓人們感受到了第三極的磅礴與包容。

“我們所有的拍攝時間加起來,應該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車上呆著的,開著車子要跑很遠的地方,好在路上的風景絕無僅有。”

衚衕的聲音便隨著在正片中不曾出現的風景出現鏡頭前。

金黃的火燒雲下是遼闊的平原。

行走的蓬鬆羊群反倒是變成了雲朵一般。

在這樣的風景下,柏青的公路就像是讓城市人來到這天堂般的風景中架好的望遠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便捷的公路,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轉場的時間。

現在的路幾乎可以到達任何想要達到的地方。

......

小陶看著螢幕前的畫面,忍不住驚訝的張大了嘴。

大自然的神奇在於,你對任何一件事情再怎麼感到平常普通。

它依然能夠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給你帶來驚喜。

小陶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居然還能夠被除了哥哥們的盛世美顏之外的東西所吸引。

......

馬。

賽馬節的主角,但是牧民們都是開車去參加賽馬節。

在拍攝中, 遇到一位藏醫, 他正苦惱自己的ipad遇到點小毛病。

攝制組的人來到工作室,據說那是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洞穴。

在這裡有全套的電子產品, 他利用網際網路研究自己的藥材。

“我認為這一幕挺有意思的, 就是那樣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但實際上,現代的生活現代的文明完全融入了進去。”

衚衕的聲音倒是成了旁白。

接受現代化生活的同時,人們也更加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多傑是藏地造紙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之一。

藏紙跟普通的紙張最大的區別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位略有毒性的草藥。

那便是狼毒草。

可是現代社會隨著生活成本的提高,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

僅靠人工挖掘狼毒草根本不能夠滿足製造藏紙的要求。

在現代機械的幫助下,多傑已經開墾了一大片土地用來種植狼毒草。

為了找到這位藏紙傳承人,攝制組都是花了不小的時間。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人們的共識。

為此藏地大學格薩爾王傳的說唱藝人多吉入校學習。

在過去,這種藝人多不識字。

“在見他的前兩天,除了聊了格薩爾王的事情之外,其他的事情他完全就跟現代的大學僧一模一樣。”

導演溫柔笑著說道。

多吉即將畢業他主動選擇留在學校,繼續學習和研究格薩爾王傳。

很多變化來自精神面貌。

畫面一轉,來到一處正在繁華裝飾屋頂的地方。

他們正在打阿嘎。

打阿嘎是藏地傳統的屋頂或是屋內地面的修築方法。

這裡打阿嘎的方法與藏地傳統的打阿嘎沒有兩樣。

不一樣的是,年輕人賦予了它現代的氣息。

“打阿嘎是一種融合了音樂、舞蹈的藏地傳統活動,看的時候有時候覺得挺有意思的。”

攝制組中的王田看著鏡頭說道。

這群在工地上的年輕人看著與大城市裡的年輕人並無不同。

只是高原上的陽光,讓他們綻放的更加熱烈。

......

這種傳統的藏地活動對於小陶來說是一種新奇的東西。

小陶喜歡的是熱愛唱跳的哥哥們。

但是這種跟他不一樣生活方式的年輕人還是讓小陶覺得有一絲共同的東西。

......

在藏地古老的寺廟裡,敏珠寺裡也多了很多現代的活力。

敏珠寺雖然古老,但是生活在這裡的僧侶們卻都是年輕人。

年輕的面孔也給這座古老的寺廟增添了些許了很多生機。

一轉眼,這群頑皮可愛的學生用無比虔誠的態度投入到壇城的製作中。

在老師的帶領下,用沙礫描繪著佛國世界。

活潑、質樸、嚴謹都不足以概括高原人們的精神所在。

因為早已深入人心的觀念一直在生長,那就是慈愛,善良。

拍攝完黑頸鶴的所有活動,回程的時候路過牧民們的帳篷。

善良的阿媽熱情的招待了每個人。

在大家夥吃的正熱鬧的時候,一個小家夥便登場了。

只見畫面種一隻棕色的小狼崽便被抱著進來。

圓溜溜的眼睛看著眾人,毛茸茸的就像個小糰子一樣。

可愛的小狼崽,此刻在人群中變得十分的惹人愛。

不僅讓帳篷裡面的眾人喜愛不已,就連螢幕外的小陶也是滿眼冒星星。

“哇!這個小狼崽好可愛阿!狼群都是這樣的嗎?”

小陶看著看著似乎沒有發現時間流逝的飛快。

渾然已經忘記了自己最開始的目的是想看一看徐文的紀錄片到底是怎麼樣的。

沒想到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看的入迷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