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不想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到了午門之後,各人按官位大小,排隊依次入內,很快來到皇極門(奉天門)前。

丁毅這時才知道,後世在什麼殿什麼殿早朝都是亂拍的,明朝早朝就在皇極門。

這叫“御門聽政”,到了清朝之後又改到乾清門,乾隆以後改於勤政殿舉行。

等群臣到了皇極門後,發現三位尚書,鎮北王丁毅,山西巡撫蔡懋德等早就到了。

但細心的人發現,今天站位有點不對。

一般來說,文官站左,武官站右。

有些開國之初,會武官站左,文官站右,必竟開國的時候,武官地位較高。

今天丁毅也是站在左邊,他身邊有原太原總兵謝志良,寧夏總兵官撫民等大明總兵,也有他自己的東江幾位大將。

右邊第一個位置以前都是國公們先佔著,這會是禮部尚書王鐸排第一,然後是張縉彥,張猩這三位尚書。

新的成國公朱則禮(當然,這會還沒頒旨讓他世襲)自然不敢和這些人搶,其他官員則乖乖的站他們身後。

這已經很明顯了,要改朝換代了,因為只有開國時的武官地位,才在文官之上。

眾人站好位置後,發現太子不在。

丁毅率先發話:“今日召集諸臣,商議迎立太子登基之事。”

說到這裡,丁毅好像發現太子不在。

“太子殿下呢?”丁毅轉身好聲的問道。

一個小太監顫顫抖抖的從一側走出來,小聲道:“殿下還末起床。”

這小太監看起來也才十四五歲,以前那有資格來這種場面,群臣幾乎都不認識。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宮中原來的大太監,估計全被換了。

小太監剛說完,群臣譁然。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當場出列,大罵道:“日上三杆,還在懶睡,這要當了皇帝,豈不是又一個昏君。”

他說又一個,就差指名道姓把崇禎也罵在裡面。

昨天他還說太子賢德,今天就罵太子是昏君,變臉之快,無人能及。

光時亨話音剛落,翰林修撰兼戶兵二科都給事中陳名夏又跳出來:“太子失德,如何登基,江山社稷如何託付?”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接著群臣洶勇,紛紛破口大罵,朱慈烺在這裡,肯定要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丁毅也是目瞪口呆,以前聽說明朝官員罵人有一手,連皇帝都能罵,今天算是開了眼界。

“太子駕到。”就在這時,外面叫著太子來了。

眾臣紛紛扭頭看去。

只見太子慌里慌張的小跑過來,身後跟著幾個小太監,衣衫都有點不整。

昨晚太子想了很多心事,很晚才睡著,剛剛才被小太監叫醒,他勃然大怒,也來不及責怪太監不叫他,趕緊往這邊跑。

他氣喘吁吁到了現場,看到皇極門中的‘御榻’,想坐又不敢坐,老遠還聽到群臣在罵他。

他尷尬站在丁毅身邊,怒視群臣。

“定王和永王何在?”兵部尚書張縉彥突然大聲問。

刷,全場目光看向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大怒:“本宮怎麼知道,你們看本宮何意?”

丁毅緩緩道:“本王正派人四處尋找,並加派人手,到京城內外,暫時還沒有訊息。”

光時亨這貨當初連崇禎也敢罵,這會再次跳出來:“太子失德,當擁立定王或永王。”

“我---本宮---何失德?”朱慈烺又羞又怒,氣的渾身發抖。

“先皇在時,從未叫諸臣等,太子第一天上朝,姍姍來遲,你將來就這麼當皇帝?”陳名夏毫不客氣的質問。

崇禎雖然幹皇帝爛的要命,但是上班勤快啊,從不遲倒早退。

朱慈烺第一天就遲到,大夥還不抓在這機會發作。

“這事本王也有錯,未找內侍及時提醒。”丁毅這時一臉不好意思:“與太子無關,諸臣不得無禮。”

“與鎮北王無關。”朱慈烺臉色更紅,咬牙道:“是本宮的錯。”

這下好了,諸臣紛紛跳起來。

“太子即然知道錯了,就好好反思。”陳名夏突然跪下:“臣以為,定王賢明,當為天子。”

“永王聰慧,可為天子。”又有人跪下叫道。

馬上群臣分成兩派,說來也奇怪,左邊的支援定王,右邊的支援永王,大家破口大罵,紛紛支援定王和永王當皇帝。

朱慈烺直接蒙了,他站在丁毅身邊,腦子裡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

群臣洶湧,居然沒人支援他當皇帝,朱慈烺幼小的心靈,直接遭受百萬爆擊傷害。

他看著滿朝文武的嘴臉,再想想李自成進來時他們的模樣,年輕的朱慈烺徹底暴發了。

他像瘋了似的指著群臣大罵:“一群叛國奸臣,本宮不宵當你們的皇帝,本宮若做了皇帝,必盡誅之。”

群臣再次色變,也有人暗暗奸笑。

“太子失德,當罷之。”光時亨跳起來對罵,手都快指到朱慈烺臉上。

朱慈烺驚恐,忍不住後退。

“罷之。”

“罷之。”

全場鬨然大叫,有人想衝上來揍太子了。

丁毅大急:“快把太子帶下去。”

幾個小太監趕緊把太子拉下去。

朱慈烺也不敢呆了,灰頭土臉的跑回東宮。

群臣激憤,很多人還在罵罵咧咧。

罵著罵著,突然禮部尚書王鐸往前一步,以從沒有過的中氣十足的聲音大聲道:“都不要吵了。”

王尚書一聲獅子吼,震驚群臣。

皇極門前瞬息安靜下來。

王尚書朗聲道:“太子失德,但朝廷還在,永王和定王也在,朝廷已經在尋找兩位王子,但,天下仍然大亂,大明外有建奴,內有賊寇,如此風雨飄搖之際,勞請鎮北王,為了江山社稷,站出來監國輔政。”

丁毅臉憋的通紅,大聲搖頭:“太子和諸王尚在,本王豈能越俎代庖,本王這就率兵去找賊寇和建奴,不日出京,監國的事,萬萬不可。”

“請王爺萬勿推辭。”撲通,兵部尚書張縉彥直接當堂跪下,痛哭失聲,那嗓門,比死了親孃還大:“太子年幼而無德,朝中諸臣,除了王爺,誰還能力挽狂瀾,就算不為江山社稷,也要為了天下百姓啊。”

丁毅漲紅了臉,拼命搖頭:“監國輔政,茲事體大,還得三思而行,還請諸臣,好好再議--”

諸臣聞言,突然,全場文武百官,紛紛大叫:“有請鎮北王,監國輔政。”

好多人紛紛出列大叫。

丁毅跺腳,還是不從:“你們為何逼俺?”

賢者三拒。

後排的鞏永固一看差不多了,突然一個箭步竄出去,伸手一把摟住丁毅的左手。

張猩已經五十多歲了,那動作比十八歲的青年還快,衝上去摟住丁毅的右手。

兩人連拖帶拉,把丁毅往皇極門正中的御榻上拖曳。

凡御門聽政,皇極門正中有御榻和文桉,也是皇帝坐的位置。

丁毅又驚又怒,拼命拒絕:“你們幹什麼,你們幹什麼?於禮不符啊--”

在他的怒吼聲中,又有兩三個官員上前,四五人一起發力。

撲通,把丁毅按在御榻之上。

張猩、鞏永固等立刻跪倒在地。

與此同時,全場官員齊齊跪下,再次叫道:“有請王爺,監國輔政。”

現場聲音如山呼海嘯,震耳發聵。

當丁毅坐下去的那刻,他整個人靈魂都似乎得到了昇華。

一股熱血同時衝上了他的腦門,丁毅腦海裡出現了短暫的空白。

他拼命搖了搖頭,當看到百官齊齊跪拜在他的身前時。

他第一個感覺,就是這屁鼓下的椅子,明明如坐針氈,但坐下去後,就不想起來,也不想讓了。

四月二十八日,在朝臣再三的請求下,丁毅勉為其難,答應輔政監國。

但丁毅又說,不能自己一個人輔政監國,那就是一言堂了,若本王犯了錯,誰來監督本王?

當從天下群臣中,召賢明之人共輔之,於是便議定,再找幾位精明能幹的大臣共為輔政大臣。

接丁毅下旨,召南直隸各部尚書大臣們進京,共商輔政之事。

當天丁毅一道道旨意下發大明各處。

首先要求全國搜尋崇禎的另兩個兒子,朱慈炯朱慈炤,這兩個皇子在李自城破城之後就無蹤影,到現在連丁毅都不知道去哪了,丁毅表示,要找到他們回來,選擇賢明登基為新皇帝,到時,本王就可以功成身退,交還兵權。

傳旨南直隸六部重臣除少數人外,俱往京城商議輔政之事。

傳旨各地宗室親王,進京。

傳旨各地總兵到京師集合。

同時,任命李巖為山西巡撫,徐敷奏為平原總兵,方興漢為大同總兵,整個山西,以後只有兩個總兵。

徐敷奏領兵一萬七千人,駐守平陽府,負責平陽府、潞安府兩府加遼州,沁州的防務,方興漢領兵一萬五,駐守大同,負責大同府、太原府和代州的防守。

整個山西省正兵為三萬兩千人。

將來平定李自成後,丁毅會讓李巖在當地五府,十八州,七十四縣,組建大量吏員(包括匠作局的工匠,學院的老師,匠藥局的醫生等)、捕快。

府州吏員為一千人,縣為五百人。

全省吏員加捕快為60000人。

加上全省官員,官兵,山西全省吃行政飯的,大概在十萬人左右。

這也是丁毅要在未來山西需要養活的人。

丁毅算過,軍費開支不算,這麼多人的餉銀,大概在一年在三百萬兩左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