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回 埏埴以為器,天心神用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風君子出的神念有著明顯的攻擊性──果果現在已經不是草木你還是把她當草木用之的話那麼將來就算你成了仙天也會仍然把你當作人。果果現在與我們一樣是對等的主體都是“人”。人與人之間如果只是取物用相傷對於無害已之人也要強索其用而傷之連畜生都不如!是廣義的自取滅亡。

果果因其物用而可能受傷這是人世間會生的情況但修行人不能這麼做。有人身處地獄中是事實但你不能認為他人即是地獄。否則還談什麼修行?還不如到市俗叢林中去自生自滅永世輪迴!最後風君子又表達了他對有關物與道的理解──今天的果果的出現就是明天你我要尋找的越。

風君子的答話資訊伴隨神念而來當然沒有我所轉述的那麼無禮但從他所表達的資訊中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怒氣。幸虧論道交流的手段特殊否則真成了兩人對掐了。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兩人確是越當世的高人。因為他們不是哲學家修行人所面對的問題都是在切實修行中所親身經歷的境界而不是無端的空想。而且大家也能聽出來這兩人修行的感悟有非常接近的地方但在具體的應用上卻有著很大的分歧。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分別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每人都有了大神通法力。

剛才七葉回答“何為靈?”眾人地反應是佩服而風君子此番回答“何為物?”更多人的反應可以用震驚來形容了。這些資訊有些人以前從未聽聞過有人不解有人似乎有所醒悟。接下來輪到風君子問第二個問題了。

風君子緩和了一下情緒神色恢復平靜之後才展開眉頭問道:“何為神?”

他問的奇怪。接七葉的上個問題我估計他會問何為用怎麼冒出來一句何為神?而且這句話說出就是普普通通的三個字沒有神念出。

七葉反應和剛才也不同幾乎是立刻不假思索的答道:“用者為神。”

聽見七葉地回答我恍然大悟兩人雖然有分歧但在演法大會這種場合也有默契。這一問一答可以說是心意相通前後相連出口就像早已準備好一樣。七葉知道風君子有此一問風君子也知道七葉有此一答這是他們倆人對“道”的感悟一致的地方。

果然。七葉答完之後兩人的神念這才傳到眾人腦海中。這神念中包含的資訊合二為一不分彼此很難說是七葉的感悟還是風君子的問論。神念相合這種情況也是修行人之間當眾論道時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論道當然要講究求同存異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互相吵架而已還有點化在場其它人的用意。這才是演法大會的主題。所以兩人不論如何交鋒辯論也必須要表達某些共同地感悟。往往這種情況出現在論道最後的一問一答一方面是禮貌一方面也是做為結束的象徵。

可是風君子與七葉之間的辯論顯然還沒有結束他們要談的是“物用”。肯定沒有講完。卻將神念合一地一問一答放在中間。“何為神?”、“用者為神。”隨著這兩句話傳來的神念言語無法描述但我可以藉助自己的感悟將它類似的表達出來──

兩人的神念當中都表達了“天心自在”也肯定了“萬物有神”。這是一種很有意思地表述方式。世人常說“萬物有靈”然而這兩位高人說的卻是“萬物有神”。萬物之神何在?在於用!

我在追殺付接的途中曾見到了賀蘭山陰山口巖畫在那上面感受到一種遠古地氣息恍惚間似乎能夠與千年以前的人們有了奇異的心靈溝通。那是古時薩滿教祭祀的遺蹟。薩滿在很多方面類似於巫祝崇拜天地萬物並且用藝術的手法描繪出種種抽象的圖騰賦予了“神”的含義。這種描象的圖騰崇拜在人類的每一處文明起源中都是一個定式為什麼?

一方面是敬畏一方面也是因為萬物賦予“我”地“用”。這種“用”的概念不僅僅是用處。而是所有的客體環境對主體不可避免的影響。正是在這些影響下人們一直在尋找著更完美的存在方式也企圖與萬物的背後本源力量溝通於是有了最樸素的“神”。如果一直追溯而回甚至如今的修行起源也可以在這裡找到痕跡。

萬物對於人的意義並不是物質的本身而是取器之用。怎麼理解呢?就像《老子》中所說的:“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所以萬物之神真正的本源不是神話、神通、神靈而是器用或者說是一種客體對主體的“意義”。

風君子與七葉今天談的是“物用”這一問一答表達了他們對“物用”之道共同的理解。而且將前面三個問答中的生、靈、物概念巧妙的銜接起來。在場所有人無不動容感嘆就連守正真人與葛舉吉贊活佛也在微微點頭。這一問一答已畢又輪到七葉出第三問了。

七葉此時又站了起來將呈風節取出雙手斜持在胸前說道:“第三問也是我今日論道的最後一問。”在場的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難道他要一問了結嗎?有些晚輩弟子甚至覺的興奮因為問道結束之後就要真正動手鬥法了。我也微微皺了皺眉七葉既然說這是最後一問那麼風君子也剩最後一問了這第三番互論交鋒我總覺的有什麼事要生。接下來地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

七葉:“何為用?”

隨著這一句話的出口七葉出的神念與剛才明顯不同!有一種浩蕩的氣勢向風君子席捲而去帶著凌厲的威壓之勢。這是我所見過的最高境界地精神力量七葉顯然不僅要用神念來交流還要用神念來相鬥。風君子現在要答話就不僅僅是口舌之爭了還要以法力相抗。否則七葉神念中的力量會壓的他根本說不出話來。風君子不僅要對言開口還要破法。

凌厲的精神威壓只對風君子一人施展於此同時七葉依然用神念向場中其它人出了自己這一問所要表達的資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天地萬物“用者為神”那麼萬物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器用而已。不論哪一種族類都有其存在與滅亡的規律修行就是要找到這些規律背後的本源力量並且掌握它這是世間最大的器用。人世間的法律也好修行人地戒律也好哪怕是天條也好。都是為了更好的器用。因為索取無度不得法會損傷天和、損失器用。

所以有同樣的道理當戒律本身也限制了器用之時戒律就要改。既然不害之可以取用修行人一身神通。也應在世間行有用之事。只要與世人、與天地彼此無傷就不應該束縛手腳。修行中人也應放之江湖在世間用神通讓他人取其用讓自己有所得。修行三大戒前兩戒可以不改。但那最後一戒──不得以道法在俗世間牟利私用應該修一修。

好一個七葉終於把要說的話說出來了。而且是在論道中以神念出。他很聰明啊選了“物用”這一題才有這個機會開口。問道的規矩是不分高下暫時也放下對錯只圍繞著對“道”地思考正反兩方面都可以談。所以他這一句話雖然不符道統但別人也不能說什麼事後也不能追究他的責任。只要影響造出去了七葉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天下人都會知道七葉不僅另開宗門而且有另立宗法之意。有這個心思的江湖散人或者敗類弟子還不紛紛投靠海南派?

他用神念攻擊逼住風君子讓他不好答。只要風君子心神稍一散亂就無法反駁那麼在場有很多人地心神就會隨七葉而動搖。先論道後鬥法其實論道未完鬥法就已經開始了。

七葉的話問出來了神念也出去了。但他仍手持呈風節站在那裡那股浩蕩的精神壓力如九天罡風不散仍然凝聚成犀利地威壓逼向風君子。

風君子面無表情眼神中甚至露出了幾分嘲弄之色。他將黑如意交還給果果又從阿遊手裡拿過茶壺滋溜滋溜喝了幾口茶還咂了咂嘴。似乎在七葉的神念威壓下毫無反應。

茶喝完了風君子才又拿過黑如意也站起身來喝道:“當者為用。”

他這句話衝擊力很大眾人都覺的耳膜被震的嗡響。似乎這聲音也有實質帶著無數極其細微的震顫出將七葉施向他如罡風般的無形神念都定在了空中然後像看不見的玻璃一樣碎裂消失。他開口破法倒是很乾脆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同時一揮黑如意神念磅礴而出。風君子這回送出的資訊不太客氣意念中也有鋒芒雖然神印交流不可能說什麼粗話但我也可以“翻譯”成他平時的語言──

戒律阻擋了你取萬物地器用你就要改戒律嗎?如果我也陰擋了你的器用你是不是連我也得改了?如果萬物不給你成器之用你是否連萬物也得改了?我也不滿修行戒律但是我尊重我也會維護它就像維護我自己的尊嚴。因為我知道它為什麼會存在你可以說它種種不是但是沒有它是萬萬不可以的。

我本來以為我今天與七葉在論道沒想到對面站的是西方的那個上帝!你去做上帝再去創造一個世界吧不要站在面前汙了我的耳目。如果戒律與道不合我也同意修改但我絕對不同意你說的那些理由。

你先說一說神通從何而來?神通從修行而來因為道之修行而讓你得到了神通。這就是你取修行之用。相比俗人你已經得到了莫大地好處從身體到靈魂極大的自由。這是用世俗中的任何財富和權勢都交換不來的難道你還不滿足嗎?如果你能用世俗私利交換道法神通那一樣也可以用道法神通牟取世俗私利。如果不能反之也不能!

天地不仁。是指天地無私天地無私是指天地公平。這是我能窺測到的天心。所謂逆天逆的不是天逆地是我而已因為我們本來是不可長生的也是沒有神通的。修行人已經取世間物用之極連這一身修為也是借天地靈氣與爐鼎之身。當有朝一日能脫物用之時才是真正的長生得道之日。而你卻在捨本逐末。你自甘沉淪也就罷了。居然還起了顛倒眾生之心。

這世界上螻蟻、草木、禽獸、山河沒有哪一種存在比另一種存在更加高尚也沒有哪一種存在比另一種存在更加自由只有我們的“神”跳出去才是真正的脫。自古以來洪荒之中。凡是自以為是肆意手握一切的主人其實本心早喪不過是那一點可憐妄心的奴隸。就算你的修為再高神通再大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得道。我可憐你!

風君子並沒有正面回答七葉的設問。而在神念中掀起磅礴地反擊。其實他們倆此時的問論對他們本人已經不重要而成了口舌之外的另一種比拼。至於誰的話更有道理那要看聽眾原本的心性如何了。而他們只能儘量將自己地感悟都說出來。風君子這番話說的在場眾人都有點變色。大家都覺的七葉剛才那番神念雖然不太合適但也有那麼點道理。而風君子緊接而來的反擊確實更與大道相合但態度上在這種場合顯的過於激烈了。不過這也怪不得別人率先挑起神念相鬥地是七葉。

演法大會剎那間寂靜無聲很多人連大氣都不敢喘兩大高人神念間的鬥法有一種無形的震懾之力。風君子答完了“當者為用”之後神色也略顯疲倦似乎感到有點累了。他還有最後一問。

風君子做了幾下深呼吸等了一段時間才平靜地出最後一問:“何為修?”

出人意料的。這句話接近於普通的一句話僅僅只有一道簡單的神念。神念也是一句話而且並未用“妙語殊勝”的神通出僅用“聲聞智慧”傳來估計在場三千多人中只有不過百人能夠“聽見”。我聽在耳中就像聽見風君子問了一句話同時腦海中又響起了另外一句話。

按照修行人論道的規矩像“何為道”這種終極問題是不可以問的。修道修道風君子問出了“何為修”已經到了問道的盡頭不再需要其它的神念做為補充。這個問題非常不好答幾乎已經是沒有答案地邊緣。

七葉沉吟良久才答道:“知來處去處得來處去處合來處去處。為修!”

我長嘆了一聲。七葉答的這一句就是剛才風君子神念中送出的那一句。他沉吟了良久還是選擇以正常的方式結束論道。當著天下人的面七葉該說的也已經說了風君子該罵的也已經罵了。兩人在這一時刻突然都覺的沒有必要在糾纏下去因為這註定沒有結果。所以不約而同剋制了自己的性情用一種“不分高下”的方式結束。

風君子問話同時給七葉答案不知道是什麼用意?七葉最後選擇了風君子給出的答案來回答不知道他怎麼想的?對於這個答案他們兩人都沒在神念中給出思考感悟的資訊僅僅就是一句話而已。至於怎麼理解那只能大家自己去想了。

論道三番交鋒總共六問六答一共只有十二句話。看似簡單明瞭實則神機無窮。最後一問一答沒有多餘的解釋眾人也在自己思考。有人在思考那一句話的意思有人在思考這兩個人的用意。此時和曦真人又來到了臺上衝風君子施禮道:“請公子點睛。”

“點睛”是修行人論道中最後一步。與開始的“用典”相對應由另一人來“點睛”。他的規矩是引用與“用典”同源的一段經典做為這番論道概括性的昇華並儘量在意境上留下餘韻的空間。七葉用典時引用的是《莊子》那麼風君子點睛時也必須引用《莊子》中的一段文字。

風君子上前一步向四周轉圈拱手行禮畢背手朗誦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風君子最後點睛用的這一段話當然也出自《莊子。逍遙遊》符合論道的規矩。只是與剛才論道“物用”的主題好像有點偏如果說是境界昇華的餘韻還能說的過去總之我聽上去覺的怪怪的。對於“物用”之道來說文中這位神人“不食五穀”卻又使“年谷熟”兩處看似矛盾的話倒是語意深奧值得思考。風君子引用這段恐怕用意就是在此吧?

聽見這段話我聯想到的不是與風君子論道的七葉而是遠在三夢峰上忘情宮中的天月大師。我雖然沒有見過天月但感覺《莊子》中的這位神人極似天月。風君子的道法傳自天月大師他提到天月總是以仙子稱之。也許今日與七葉論道到最後風君子自己也在思考自然而然想到了修為境界越當世的忘情宮主人。

風君子說完話又坐回到椅子中七葉也坐了回去。和曦在場中道:“海南掌門七葉與忘情公子風君此番論道吾等感悟大道境界玄之又玄。所謂見仁見智、萬法相通希望諸位善取其精義而用之。和曦在此也替天下同道多謝二位!”

和曦這番話說的既客氣又平和並沒有對風君子和七葉剛才的話做任何的評價事實上也不太好評價。他隱約也在提醒在場的晚輩弟子。──剛才你們聽到的未必就是真正的天心大道只是當世高人的思考要善取其精義而用。這番話說完他看了看風君子又看了看七葉掌心向上平伸出右臂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問道:“接下來將是本次演法大會**盛事二位高人出場鬥法。……請問二位此番鬥法將定下什麼規矩?和曦提醒一句演法大會上相鬥只是為同道演示不可彼此有傷也不必分出勝負。”

這些規矩本來人人知道但是和曦眼見兩人剛才論道時差點沒碰出滿天火星來忍不住又多嘴提醒一句。

風君子答道:“多謝和曦真人提醒我當然不會做那煞風景的事情。……七葉掌門你是晚輩規矩還是由你來定吧。只要不損演法大會的妙趣我沒有什麼意見。既然以鬥法壓軸我看還是儘量熱鬧一點好。你的意見呢?”

七葉遠遠答道:“前輩既然開口了七葉就斗膽定一定規矩了。數月前晚輩曾在三夢峰下浮生谷中眼見前輩的道法神奇只恨沒有機會親身受教今日終於可以完成心願是七葉莫大的福緣。我看就依當日在忘情宮外鬥法奪器的規矩──不可傷一人不可毀此地一草一木。至於其它的你我都盡展手段如何?”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徐公子勝治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