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鉅虧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這幾年環保查的越來越嚴,已經上綱上線。

王雪梅早就從一個普通的賣菜的店員成長為了女強人,眼界見識早就今非昔比,平時對行業變化和各類政策也有關注,給陳老板說了一件對興邦集團同樣有影響的政策:“十九大以來,環保工作被提高了新高度,農牧行業也受到了衝擊,特別是養殖業,現在遍地都是養殖戶,年初的時候就陸續有豬場關停,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被關停的小豬場已經超過了三萬個,照這個形勢下去,明年關停的應該會更多,我們也得早做準備。”

陳耀東道:“環保再嚴也查不到我們頭上。”

王雪梅道:“環保對我們影響不大,但我覺的豬價可能會漲,關掉那麼多豬場,市場供需肯定會失衡;還有就是貿易戰,自從貿易戰開打後,什麼都在漲價,特別是豬飼料和豆粕等原料已經漲了超過10%,還不知道貿易戰什麼時候結束,我覺的我們應該趁現在資金比較富裕,多屯點原料,不然等後面價格越來越高,會影響養殖成本。”

陳耀東道:“萬一後面原料降價呢?”

王雪梅想了想,道:“我雖然不怎麼懂宏觀經濟,但我覺的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還是有些道理的,國與國的爭端不是街頭混混打架,必然有深層次原因,一旦開啟爭端,就不是短時間能結束的,美國人既然發動貿易戰,大機率不會就這麼偃旗息鼓,至少一兩年內不會平息的,只要貿易戰持續下去,原料降價的可能就不會太大。”

陳耀東沒說話,逾發對這女人刮目相看。

琢磨一陣,道:“那就屯一點。”

王雪梅道:“你給那邊交待吧,我不多管閒事了。”

陳耀東嗯了聲,這是興邦牧業的事。

確實輪不到王雪梅操心。

隔天。

陳耀東去了趟公司,召集相關人員開會,將採購任務安排了下去。

同時讓牛志剛加快南山平原基地年出欄兩百萬頭生豬規模的推進進度。

八月最後一天。

河西多地普降大雨。

馬上要秋收了下雨,老天爺有時候就是這麼搗蛋。

這天中午時分,興邦農業的一輛半掛在沙靖市裝了一車大白菜運往省城,在快到景安裕北縣界時因大雨路滑剎不住車,衝下高速側翻在了農田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附近村民聞訊而來,你一車我一車往家拉。

司機和副駕到沒事,看著哄搶白菜的村民也無可奈何。

正好景安軍分區某團外出拉練回來,人民子弟兵看到有興邦集團的車翻下路,請示上級後幫忙維持了秩序,將倒在農田的三十多噸大白菜裝到七八輛卡車上給順路拉回景安。

陳耀東接到電話後,親自趕到景安高速口,感謝了人民子弟兵。

隨後卡車開到興邦市場,將三十大噸大白菜卸到了興邦市場的保鮮庫。

至於修車和賠償壓壞的莊稼,自有人處理,還輪不到陳老板操心這些小事。

因為陳繼善滿月了。

陳老板在水上人家備了酒席,大宴賓客。

實際上只有親戚和幾個不請自來的公司高管。

外人一個沒請,這點事不值得勞師動眾。

陳繼善模樣已經長開了,確實傳承了他爹的糟糕基因。

和陳耀東有七分像。

但也不是全像,眼睛鼻子和他媽媽挺像。

小家夥一直很安靜,很少哭鬧,只有餓了才會叫上一兩聲。

姜苗苗還沒恢復好,不太方便出門。

保姆劉嬸抱著陳繼善出來轉了一圈,就上樓了。

陳繼哲馬上兩歲了,跟著姐姐陳語汐到處亂跑。

溫玉婷似乎不打算再上班了,專心在家帶兒子,成了全職太太。

貌似這兩年思潮變化的厲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出去上班了。

只想躺在家裡過的舒服一點。

陳衛東整天忙忙碌碌的,就弄個小廠子,反到比陳耀東還要忙。

創業初期總是比較艱難。

似乎永遠有解決不完的麻煩,應酬不完的酒局牌局。

相比那些一無所有白手打拼的創業者,陳衛東已經算很幸運了。

前面的路都被陳耀東這個親哥給趟平了。

就算有些麻煩,也只是些無傷大雅的小麻煩。

唯一麻煩的是,溫玉婷沒有姜苗苗心大,對男人經常出去應酬很有意見。

九月中旬,秋收到了。

三營率先搶收,糧入倉後資料隨後就出來。

畝產玉米2230斤,種了四年了,產量還是起不來。

不上地膜產量確實很難起來,制種公司和研究院一直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產量。

暫時還沒什麼結果。

西疆已經創出了大規模機械化耕種畝產三千斤的紀錄。

但農業這東西因地而異,沒辦法一概而論。

只能慢慢積累,依靠科學去突破。

而在三營種玉米的種植戶裡,興邦農業的產量算是最高的。

這還要得意於有機肥對土壤的改善和最佳化,化肥上的多了會傷地,大量沒法吸收的成份沉甸在土壤中,會造成土壤結塊,一些有害成份甚至會影響植物生長。

而有機肥可以有效抑制這些有害病菌繁殖,不但能改善土壤,而且土壤中的有害成份少了就可以少打農藥,還能省工省成本,越來越多的病蟲害其實就是化肥和農藥造成的。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農業和牧業其實可以有效互補。

如果只是單純養豬,認真講其實賺不了幾個錢。

但豬糞發酵加工後,對農業卻有好處,能降低成本,並增加產量。

而農業和牧業的利潤是能相互轉化的。

如果糧價過低,那麼就把利潤轉嫁到養殖上。

如果豬肉降價,那麼就把利潤轉嫁到農業上。

如果糧價豬肉都不值錢,那就抱團取暖互補應對市場變化。

這是一套生態迴圈。

興邦研究院和制種公司也在研究這種生態,展開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研究有機肥和化肥農藥的細微變化,研究土壤的深層變化,研究種子的適應性等等。

這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估計得研究到天荒地老。

只要興邦集團還在,就得一直堅持下去。

總的來說,2018年的收成還是不錯的。

得益於貿易戰,下半年什麼都在漲價。

玉米也漲了漲,漲到了九毛六,去掉成本一畝地收益一千二三。

十萬畝地淨收益一億多,已經很好了。

就是豬價還不景氣,養豬基本沒利潤。

沒利潤也得養。

農業和牧業的結合,已經不能單純的考慮哪一塊賺不賺錢的問題了。

而是要考慮產業之間的互補問題。

國慶之後。

南山平原開始秋收,比景安晚了二十多天。

一直忙到十月下旬,才糧食入倉。

統計結果出來,得糧89.26萬噸,畝產1423斤。

依舊墊底。

不過得益於今天玉米漲價,總算贏利了。

雖然一畝地只賺了兩三百,但至少沒有再賠本。

當然,如果算上土地成本,依舊是賠的。

薛表哥租的地,一畝地刨掉幾百的地租,還賺了兩三百。

自己的地,淨收益上不了六百,依舊是個死賠。

滴灌技術依舊還不夠成熟,農場的技術人員也在總結得失繼續改進。

明年再看。

秋收結束之後。

南山平原農場招了大量的臨工,收拾地裡報廢掉的滴管。

維修人員則忙著檢查管溝,把管道裡的水排空,否則上凍就玩完了。

還要給一些不耐凍的樹做保溫工作,南山平原冬天比景安冷,樹沒長起來之前,扛不過冬天,凍死了再種又得再花錢,大量工作要做。

一直忙到十一月底,才算告一段落。

兒子三個月了,已經全笑也會玩了。

陳語汐天天吵著要抱弟弟,四歲半的娃力氣還不夠,抱娃的時候得使全身力氣,像是抱西瓜一樣死死的將陳繼善抱在懷裡,弄的陳繼善非常不舒服。

一年匆匆結束。

2019年到了。

十二月的最後一天,興邦集團召開了年度總結表彰大會。

今年陳耀東不太忙,年終的各項工作早早排上日程。

年終總結也提前了,沒有再拖到新年。

興邦農業今年營業額大幅增漲,全年營收達到了53億,虧損也大幅增漲,直接虧掉了八億,今年在全省掀起價格戰,興邦農業成了所有菜商們的公敵。

各地鬧的厲害,好在興邦集團現在體格粗壯。

官方不出現遏制興邦集團發展,那些小商小販擋不住興邦農業血洗行業的步伐。

今年洗掉三分之一。

明年再洗一年,還能撐住不倒的估計不會多。

兩家省城的上市公司聯合把興邦農業給告了,都是做新型農業的,自建的渠道直接被興邦農業按在地上摩擦的體無完膚,一怒之下,以惡意競爭壟斷市場為由把興邦農業告上省城法院,官司打了一年沒結果,兩家上市公司也快扛不住了。

別以為上市公司有多牛。

市值二十三億的小公司,固定資產不到興邦集團一個零頭。

自建的渠道也不過是二十三家門店,還有一些批發出貨的渠道。

同樣不到興邦農業一個零頭。

真的是按在地上摩擦無壓力。

要麼放棄渠道,乖乖的和興邦農業合作,要麼就去死。

行業競爭就是這麼殘酷。

行業整合。

資源整合。

渠道整合。

興邦農業在王雪梅這個女人的帶領下正在大踏步前進。

雖然今年鉅虧。

但陳耀東卻很滿意,計劃執行的很有力,再沒拖後腿。

雖然麻煩不少,但那點麻煩對現在的興邦集團來說不算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興邦農業自建的電商平臺交易量在穩步提升,沒有怎麼費勁推廣,就門店推廣了一下,裝機量從去年開始,到現在陸陸續續達到了一百五十多萬。

這點資料跟那些網際網路巨頭動輒以億計的使用者比起來,連零頭都不算。

但王雪梅似乎對線上業務很是看重,線上買菜有優惠,門店直接給送到家,不滿意直接給換,培養了大批懶人,今年線上平臺的交易量達到了驚人的八個億。

景安今天的營業收入才剛剛突破三個億。

除過省城,所有地市大區裡面營業收入最高的。

線上業務的快速發展,也讓陳耀東看到了市場的風向。

隨著懶人越來越多,移動網際網路的確是今後的大趨勢。

今年也有好多網際網路公司在搞什麼社群團購之類業務,但大多在南方或者大城市,還沒有發展的河西。不過就算來了,也只能被興邦農業按在地上摩擦教育。

沒有線下超級渠道支撐,手機上的那個APP就是空中樓閣。

特別生鮮這塊,巨頭阿里做了多少年都做不起來。

小公司更沒戲。

興邦牧業依舊是老樣子,今年賣了十八萬頭豬,營收2.68億,資料做的挺漂亮,淨利潤1.94億,實際上全特麼是農業的利潤,一頭豬還沒有五十塊錢的利潤。

陳耀東比較關注的蘑菇頭研究工作沒什麼進展。

會上沒有報告,單獨彙報的。

屬於保密性質工作。

完全沒有頭緒,不知道蘑菇頭是如何化學反應產生的。

科研就是這樣。

投入了不一定會有產出。

但不做還不行。

只能繼續堅持,咬著牙繼續探索。

今年表彰了一批優秀員工,大多是一線店員,坐辦公室的一個沒有。

有一個人比較吸引眼球,赫然是興邦牧業的維修工,專修飛機的二傻劉勇剛,不得不吐槽一下噴灑農藥的國產大型無人機的質量,興邦集團滿腔熱枕的支援國產,但往往買回來第一年就各種小毛病不斷,去年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故障還得請廠家的人過來。

今年一次都沒請過。

除了零件徹底報廢要換件的,沒有二傻這小子修不了的故障。

誰敢相信,一個沒念過幾天書的憨貨,竟然能學會PLC程式設計。

換個零件就更是小意思。

陳耀東都被這傻貨給驚到了,七月份興邦花園一期交房之後,特意交待下去,給這小子獎了一套房子,據說媳婦也有了著落,不少親戚給介紹物件。

這憨貨現在一個月工資一萬,比中層都高。

在景安這種地方找不到幾個。

也就興邦農業電商平臺的一些骨幹工程師才能一較高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