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 9 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前往長蘆鹽使司的人選已定,殷承玉不日就要整裝出發。

離開之前,他去坤寧宮同虞皇后辭行。

虞皇后如今有孕已經八個月,肚子比先前又大了許多。再有一兩個月,估計就要分娩了。

殷承玉扶著虞皇后坐下,親自為她斟了熱茶:“我此行不知何時才能歸來,生產兇險,我不在宮中時,母後務必小心珍重。”他將一塊令牌放入虞皇后手中:“東宮的人我不全帶走,母后若是遇事,可遣人往東宮去調人,給外祖父傳遞訊息。”

上一世,虞皇后是在二月二十一出的事。

如今已經是二月初四,雖然殷承玉已經安排了人手暗中保護虞皇后,又知會了外祖父多盯著宮裡些,但不能親自守著,難免還是忐忑,唯恐重來一次也無法避免上一世的悲劇。

他的神色太過凝重,最後虞皇后還反過來安慰他:“我在宮中能出什麼事?倒是你,此去天津衛兇險難料,萬不可激進冒險。”她再清楚這個兒子的性情不過,無論做什麼事都力求做到最好,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瑕疵:“沒有什麼比你的安危更重要。”

“兒子曉得。”

殷承玉陪著虞皇后說了會兒話,無論她說什麼,都只管應下。坐了三刻之後,眼見虞皇后面露疲態,這才止住了話語,讓嬤嬤伺候她去歇息。

自坤寧宮出來,就看到候在殿外的薛恕。

他如今已是御馬監監官兼西廠理刑千戶,又坐鎮四衛營,手掌實權,不再穿普通番役所穿的褐衣白靴,黑色披風底下,是隆豐帝御賜的四獸麒麟紋妝花羅曳撒袍。頭戴一頂描金烏紗帽,勁瘦有力的腰部以犀角帶束起,身姿挺拔,氣質卓然。

殷承玉乍一眼看去,彷彿又看到了上一世那個姿態張狂的九千歲。

他略微頓了一頓,才走上前去:“薛監官在此等候,可是尋孤有事?”

如今皇帝明顯有意將薛恕培養成自己的心腹耳目,殷承玉也樂見其成,明面上自然與薛恕保持著距離,語氣也是客氣有餘,親近不足。

薛恕拱手見禮:“四衛營五百勇士已經點齊,通州碼頭的船隻亦已備好。臣來同殿下確認明日出發的時刻。”

“宜早不宜遲,寅時便出發吧。”

殷承玉同他並肩而行,餘光又瞥了他一眼,道:“人靠衣裳馬靠鞍,薛監官果然今時不同往日。”

薛恕倒是並未覺得自己有何不同,但他對上殷承玉的目光,微愣之後,忽然福至心靈,低聲詢問道:“殿下喜歡我穿這個?”

殷承玉收回目光,淡聲道:“客套之言,薛監官莫要當真。”

說完便加快了步伐,將他甩在了身後。

此情此景落在旁人眼裡,又傳到隆豐帝耳中,頓時叫他更為放心。

看來他果然沒選錯人,太子和薛恕恐怕早有齟齬。

長蘆鹽使司的衙門設在天津衛。

天津衛地處九河下梢,素有“望京門戶”之稱。又有京杭大運河流經,水運便捷。自順天府通州碼頭登船,走水路至多兩日便能抵達天津衛。

翌日寅時,東方還未露白,殷承玉便坐上了馬車,在薛恕和五百禁軍的護送之下,趕往通州碼頭登船。

因行程匆忙,此次出行所乘之船,乃是呼叫的漕船。漕船乃是運貨之船,雖然供住人的樓子內部已經刻意拾掇佈置過了,但乘坐起來仍然沒有御用黃船舒適。

漕船啟航不多時,殷承玉便有些暈船。

他在舷窗邊的貴妃榻上倚著,整個人四肢發軟提不起力氣來,連早膳都未用,就怏怏倚在窗邊吹風。漕船隨著水波晃動,他的五臟六腑就彷彿也跟著一起晃,面色慘白一片。

鄭多寶見狀著急得不行,親自去了廚房裡盯著人弄些清淡開胃的飯菜。

薛恕守在他身側,見他如此也露了憂色。略一遲疑便道:“殿下要是難受得厲害,我替你按一按穴位?能緩解些許暈眩。”

殷承玉抬眸睨他一眼,大約是難受得厲害了,整個人看上去十分脆弱,他沒有猶豫太久,便點了頭:“你來試試。”

薛恕得了應允,便脫了靴子上榻,跪坐在他身後,讓他將頭枕在自己膝上,手法嫻熟地替他輕揉太陽穴,緩解不適。

“殿下這樣不吃不喝可撐不住,船要在水上走一天一.夜,明日傍晚才到。生薑益胃止嘔,等會兒我叫人煮一碗薑湯來,殿下用膳之前喝半碗,能好受些。”

殷承玉半闔著眼眸,怏怏道:“孤不想喝。”

大約是薛恕的手法還不錯,他恢復了些精神,便斷斷續續地同薛恕說話:“隆豐十四年的時候,山東遭了水災,孤奉命去賑災。也是走的水路。那是孤第一次坐船出行,比現在鬧得厲害多了。當時船上有個廚娘,聽聞之後就給孤送了一小壇自己制的……”話到半途,他卻怎麼也想不起那東西叫什麼名字了,只得略過繼續道:“那東西好像是生薑所制,爽口開胃。孤在船上那幾日,全靠著它才能吃下飯。”

“是醬紫姜。”薛恕接話道。

“對,就是醬紫姜!”殷承玉說完又有些疑惑,抬眼看他:“你怎麼知道?”

薛恕垂下眼眸,語氣聽不出什麼起伏:“隆豐十四年的時候,我正在濟寧州。濟寧州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醬紫姜,那廚娘應是濟寧州人士。”

殷承玉這才恍然,難怪那時他要賞賜那廚娘,對方卻不肯收,只說不值什麼銀錢。

“你也是濟寧州人士?”殷承玉話已問出口,方才驚覺,自己似乎對薛恕的過往一無所知。

他祖籍何處,家中有何人,皆不瞭解。

從他認識薛恕時,他便已是人人敬畏的九千歲,至於過往來歷,俱被掩埋在這層身份之下,無人敢過問。

“不是,我祖籍陝西,靠近嘉峪關一帶,後來才遷往濟寧。”

殷承玉還是第一次知道這些,他起了興致,便愈發好奇起來:“那又為何遷往濟寧,你家中可還有其他親人?如何會想到淨身入宮?”

一連串的問題,叫薛恕默了默,才斟酌著道:“嘉峪關一帶常年受瓦剌劫掠侵擾,我與母親長姐不堪其擾,便決意前往山東尋親……後來便在濟寧長居,做些小生意。”

“再後來適逢濟寧水患,母親病逝,長姐也嫁了人。我孤身一人無處可去,便去了望京。”說起往事和逝去親人時,他都三言兩語帶過,語氣也十分輕描淡寫。

原本興味盎然的殷承玉沉默下來,凝了他片刻,道:“過去的便過去了,也沒什麼可講的。你再與孤說些旁的趣事吧。”

薛恕從善如流,不再說那些散發著陳腐氣息的舊事,挑著市井之中遇到的趣事說給他聽。

他的聲音低沉悅耳,殷承玉聽著,昏昏沉沉間便睡了過去。他側著臉枕在薛恕腿上,長髮散開,形狀姣好的鳳眼闔著,連帶著周身的尊貴疏離之意也收了起來,顯出幾分不常見的柔軟和脆弱。

薛恕小心翼翼地將他的頭移到軟枕上,才下了榻。

他並未立即退出去,而是定定在貴妃榻邊站了一會兒,才輕聲說:“其實,那時候我也在魚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都沒有同對方說實話。

隆豐十四年,山東確實鬧了水患。但山東水患年年都有,並不是稀奇事。真正驚動太子大駕的,乃是因為那一年濟寧州下轄的魚臺縣,爆發了疫病。

而那時他與母親長姐,剛在魚臺定居半年。

疫病爆發之後,魚臺縣宛若人間煉獄。

魚臺縣令尸位素餐,在疫病爆發之後不顧百姓死活,匆匆上報之後就命官兵將整個魚臺縣封鎖了起來。活人、死人,還有染了病的病人都圈在一處,原本沒病的,時候長了,也染了病。

更難捱的是沒有食物。

水災之後,房屋損毀,米糧耗盡。被圍起來百姓為了爭搶僅有的食物,打得你死我活;餓得很了的,易子而食也不是沒有。

就在這樣無望的境遇裡,母親也染上了疫病。

染了疫病的人更遭排擠,他們只能在半坍塌的破廟裡容身,找不到食物,更沒有藥材,每日只能靠草根樹皮果腹,與其說是活著,不如說是在等待死亡到來。

後來長姐為了換取治病的藥材,委身給了覬覦她已久的徐員外。

可即便這樣,母親還是沒撐過去。

母親屍骨未寒,緊接著長姐也不知所蹤。他四處打聽,才知道徐員外使銀子買通了看守的官差,逃離了魚臺縣。長姐也被帶走了。

再之後,便是聽說城中疫情太嚴重,上頭下了命令,要焚城。

那陣子他渾渾噩噩,彷彿陷在深不見底的泥沼當中,無論如何也爬不起來,便覺得或許死了也不錯。

這汙糟糟的亂世,也沒有什麼再值得留戀。

直到他不經意抬起頭,看見城門大開,素衣黑髮的殷承玉翩然而來。

如神祗降世。

從前他不屑旁人求神拜佛,受苦受難的人那麼多,神靈如何會一一顧及?求人不如求己。

但後來他才知道,神確實能救世人於苦難。

他說魚臺縣令玩忽職守,業已伏誅。

他說孤與百姓同在,魚臺絕不焚城,所有人能活下來。

於是他當真活了下來,從爛泥裡掙扎出來,一步步走到望京,走到他面前。

從此以後,他便是他虔誠侍奉的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繡生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