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北宋往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凌翎七說得興起,便是連珠不斷:“雖然保持了幾十年的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到最後,還不是輸給了老謀深算的司馬一?這中間大大小小的戰義不知有多少次,死的將士也不知有多少!三國之後,便是朝代更替最為頻繁的時候,晉朝之後的小國便不提了,有的幾年甚至幾個月便換了一個皇帝。隋朝文帝雖有一統天下的雄心,但他兒子幹了不少壞事,傳聞將宮中鬧得大亂,甚至最後為了得到皇位,不惜親自殺害他父皇,等他得到皇位之後,便即大興土木,讓天下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天下一片哀鴻之聲,民不聊生!這期間有不少英雄為了解決這亂世的災難,紛紛起義,不乏有瓦岡寨,王世充這些人,但最終還是讓李淵得到了天下,他的兒子李世民廣攬人才,對待有識之士曲身相待,最終幫助李淵得到了天下。李世民可稱得上是唐朝最開明的皇帝,魏徵等大臣直言勸諫,那時的唐朝可謂人才濟濟,財力豐富。但到最後,還是得走下坡路,每個朝代均是到了頂峰,便逐漸衰退,正所謂物極必反。唐末也是亂世,中間有許多人都想在這亂世之中脫穎而出,於是這些人為了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土地,四處召集人手,四處征戰、嘶殺,他們的手裡已經沾滿了鮮血。但到最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讓天下想稱雄稱霸的人無計可施,趙氏宋朝自開朝以來,雖然國土狹窄,四圍盡是敵國。這些國家均對大宋朝虎視眈眈,均想吞併中原宋朝,於是便染起了戰火,遼人侵宋,但有楊老英雄鎮守邊關,雖然保得了安寧,但其間的無辜生命便又喪失了多少?到了後來,金國南侵,蒙古南侵,讓大宋朝的百姓處於永久的戰亂之中,不得安寧。其間有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奮力抵抗,倘若天下的人都想著太平,都想著安安靜靜地生活,那麼江湖沒有了爭鬥,朝廷沒有了殺戮,百姓就能安居樂業,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男子拍手道:“少俠此番話語真對歷朝歷代的朝代更替分析得透徹無比,又將物極必反的道理闡述得如此明了,少俠這一番話語真讓楊某人霍然開朗啊。是啊,若是人人安安寧寧地生活,沒有貪婪,沒有名利財富的追求,只淡泊地生活,天下就能安定了。這正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想法,但是人畢竟是人,我們平凡之人逃不過這些凡塵俗事的困擾,都有私慾,都有追求,都有歡喜憎惡,若能真的擺脫這些,天下也就太平了。少俠有如此想法,真是少年出英雄啊,我結交你這位少年朋友,我歡喜得緊!”

楊穎聽到凌翎七說出這番話來,覺得這話頗有道理,對凌翎七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蘇婉兒此刻和玉雅坐在一條凳上,她聽凌翎七說得這些話,也頗覺話中之意都是至理,但她發現楊穎看凌翎七眼光也有些不同,她在眾人談話之際,偷偷地瞧了幾眼,楊穎也向她示意微笑。

嶽鵬道:“不知楊居士的名字?”

那男子拱手道:“你看我,聊得投緣,竟忘了自報姓名,失敬失敬。我單名一個風字,夫人姓楚,名若雲,小女楊穎。不知四位如何稱呼?”

凌翎七等四人各自報了姓名,楊風和楚若雲一臉微笑,對這些朋友示意友好。楊穎道:“爹爹,我和他們已經成為朋友了,這位老前輩對我很是喜歡,爹爹和娘今日和四位交上了朋友,一定要留他們在這多住幾日。”

楚若雲道:“不錯,佳友到來,我們定要好好款待,只不過這山頂之上並無佳堯,這滿山的梅花將這兒的野獸已經趕得一幹二進了,不然我們就可以打些野味了。”

楊穎道:“娘,我前些天在半山腰見到幾隻兔子,說不定還在,就讓孩兒去打獵吧。若能打到一兩只兔子,我們今天便可好好地吃一頓了。”

楚若雲道:“穎真是細心啊,好,你就去打獵,若打不到,也不用太晚,早些回來用飯。”

楊穎道:“那我這就去了。”

這話說完,蘇婉兒突然道:“穎姐姐,你一個人去,也無趣。讓嶽大哥他們陪你一起去打獵,我們來到這裡也不能白吃啊,就讓嶽大哥和凌公子代我們和你一同去尋些野味。楊前輩,楊夫人,你們看如何?”

蘇婉兒這幾句話中的意思便是要讓凌翎七和楊穎多些時間相處,楊風和楚若雲也覺察出了兩位偉男子對女兒生了情意,兩個男子都不錯,他二老也是喜歡的很。

況且楊穎也二十幾歲了,這山上無人來到,幾年前下山回來後,就再也沒有下過山,楊穎的婚姻大事也是二老的一塊心病,此刻有如此俊偉的男子喜歡楊穎,楊風和楚若雲甚是欣慰。

想到這樁事有了眉目,楚若雲便道:“也好,穎兒你就帶著兩位少俠便去打獵,我們四人在此談心。穎兒,客人若是少了一根寒毛,娘可不饒你。”

楊穎此刻已經一臉通紅,蘇婉兒拉拉她手,輕輕道:“穎姐姐快去啊!”

楊穎站起身來,羞澀道:“爹,娘,那我們去了。”

說罷,同凌翎七和嶽鵬一同離開大廳。

玉雅忽然道:“不知楊前輩為何在此地隱居?而又從不踏足於江湖?”

楊風眼眸中顯出深邃的目光,便似在許多年前發生了一件極為不尋常的事情,只聽得楊風緩緩說道:“這其中包含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是令我楊家數代人引以為恨的事情,這件事情要從數百年前楊老令公說起。”

蘇婉兒道:“不知楊家在許多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得楊前輩的先祖甘願放棄這大好的前程,不在戰場上縱橫殺敵,而甘願在這空山之頂與梅花相伴,不問江湖和朝廷之事。”

楊風道:“宋朝初年,楊令公為太祖南征北戰,在疆場上殺敵無數,令遼軍聞風喪膽,這楊家的旗幟在當年宋廷之中獨樹一幟,不僅被皇帝百般讚揚,而且遼國將領也對我們楊家生了無窮的懼意。楊老令公在雁門關七戰七捷,將遼國的軍士殺得只剩下一半,他的槍法在疆場之上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得到皇帝的嘉許。楊老令公奮勇無比,每當大戰之時,奮勇爭先,使動那杆銀槍,將敵兵殺得片甲不留。(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