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報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還沒有開始便已經確定了結果的會議,不過是真正的大人物導演的一場戲,趙翼沒有心情參加,雲柔也懶得去湊熱鬧。

對於他們來講,這場會議在開始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雲柔讓藍田組織了一個團隊全程跟進,展示天翼集團的存在感,而她自己則將注意力轉回了公司。

繼續消化華夏網際網路集團,做好應對國際競爭的準備,以及制定天翼集團的國際擴張計劃,這些更重要事情都需求雲柔親自操心。

趙翼同樣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回了航天計劃,即便三個專案現在需要他親自進行的研究實驗都不多,居中協調的工作也離不開他!

至於李煜,趙翼也不知道他忙活什麼東西去了,就好像消失了一樣!

奇緣集團與魏風集團的合作還算成功,個人電腦產品的進口關稅調低了一半,並且成品與零件的關稅調整到了一致的稅率。

這足以讓奇緣電腦與國際品牌的競爭中保持一點價格優勢,而魏風電腦在競爭中也不至於價格劣勢。

單純論技術,夏國的產品技術並不比西方差,尤其是大眾產品中應用的技術,基本沒有差別。

只不過國內在工業化的環節做得不夠好,以至於單純的生產成本,反而不如同類的國際品牌。

尤其是在西方世界透過產業轉移的方式,解決了人工成本過高的問題之後,差距還在繼續擴大。

以至於在關稅拉高了人家的成本之後,價格方面依舊無法佔據多少優勢!

透過關稅拉平差距的方式肯定無法持久,別人有太多的方法繞過關稅障礙,例如將部分生產環節直接放在國內等等。

這個問題國內的各大世族世家肯定有考慮到,生產環節放到了國內,就算保密措施做得再嚴,也防不住各家的眼睛。

他們需要學習的不是技術,而是藏在生產中的工業化生產的奧秘,只要能夠學到一點,藉以提升了自己的工業化生產水平,就能夠再次拉平成本差距。

所以,到最後競爭的勝負,還是要看人,看各家企業掌舵者的水平!

當然,前期學習的階段,還是免不了要吃一點虧,不過不要緊,這段時間不會太長,損失也不會太大。

國人的學些能力,完全不用擔心,最後肯定能夠給西方世界一個‘驚喜’!

當然,這些都不需要趙翼擔心,對他來講這些東西還不如林躍送回來的最新戰報重要。

數天前那晚的戰鬥,保住了人也取得了勝利,不過營地的設施基本報廢,曠工也差不多死絕了。

在沒有完成重建之前,肯定無法重新開工,援軍抵達之後就撤走了大部分人,自然也不再需要林躍他們保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於是林躍他們只能重新找任務,好在那晚的戰績就是最好的廣告,李曉東沒有費什麼勁,就為隊伍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同樣是保護礦場。

那晚的戰鬥之後,整個東南亞衝突就徹底激化,那些催死掙扎而又心有不甘的土著小家族,也不再遮遮掩掩。

雖然暫時還沒有爆發第二次大規模的衝突,但各家在東南亞的資源點多多少少的都受到了一些騷擾,於是缺人成了普遍現象。

只有各大世族明面上掌握的資源點好一點,這些土著小家族還沒有徹底失去理智,多少知道世族不能惹!

李曉東接到的就是國內一個中等世族僱傭,幫忙守護他們在東南亞的一處資源礦點。

護礦隊與當地土著家族發生了衝突,營地保護力量嚴重不足,營地負責人擔心遭遇土著家族突襲,所以只能趕忙請外援。

事實上他的擔心是正確的,林躍他們到了不過兩天,衝突就開始擴大化,最近變成了大規模的進攻。

結果不用說,林躍自然再次取得了勝利,打退了上千土著戰士的進攻。

同時守護營地的超凡者,也憑藉高一籌的實力與充分的準備,頂住了兩個土著超凡者的攻擊。

最後,營地只遭受了一定的破壞,大部分設施建築完好無損,人員傷亡也很小,算是一場完美的勝利。

林躍的報告中,只有一小段提到了戰鬥的過程,剩下絕大多數的內容,都是武器測試結果,以及大家使用之後提出的意見。

戰鬥不重要,勝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錘鍊了隊伍的戰鬥力,同時在實戰中測試武器的效果。

“控制系統反應速度稍慢,跟不上節奏有點兒延遲!…聲波炮激發速度稍慢,作戰效率略低!…鐳射發射器激發慢動靜大破壞力也過大,稍顯多餘!……”

趙翼一條條仔細檢視林躍他們提出的建議,然後將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挑選出來,準備抽時間解決。

看到最後一條的時候,趙翼不禁莞爾一笑。

“防禦力非常過剩,不建議削弱!”林躍在報告的最後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整個外骨骼裝甲作戰體系,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其強悍無比的生存能力,其中最核心的又是裝甲的防禦力。

林躍他們顯然也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所以即便厚重的裝甲非常的富餘,也嚴重影響靈活度,他們依舊不建議削裝甲。

對於這句話,趙翼自然一笑置之,防禦力是整個外骨骼裝甲的核心,削弱防禦就等於自廢武功,無論如何趙翼都不可能這麼做。

不過林躍這句話也給趙翼提了一個醒。

現在這個版本防禦力不能降低,但可以搞一個低配版,配合主力作戰,或是承擔常規作戰任務,畢竟敵人不可能全是超凡者,常規層次的戰鬥力少不了。

此外低配版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優勢——成本!

防禦降低就意味著裝甲厚度降低,也意味著造價大幅度下降,結果自然是生產規模可以擴大。

連續兩次的戰鬥都表明,相對與動輒上千的常規軍隊,二三十臺外骨骼裝甲確實少了一點。

自保倒是有餘,可想要左右戰局還是太困難,很有必要繼續增加數量,應對超凡層次戰鬥的作戰單位不用增加,主要增加應對常規戰鬥的作戰單位。

想到這裡趙翼將這件寫進了近期的工作安排。

“兩個系列外骨骼裝甲,暫時夠用了!技術不夠只能先這麼妥協,等技術達到要求了,最好還是合二為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