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詞一篇已覺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杜克勤沉聲說出這番話,當下目光灼灼的看著宋穆,讓宋穆心中沒來由的一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位詩宗聖人,與自己言說這文朝詩宗困局,而後卻忽的話鋒轉到了自己的身上。

這一番話下來,令宋穆只覺得腦中有些處理不過來,可是卻注意到了一個情況。

“杜聖,您的意思是,詞作定能接過詩歌的興盛,而且這一切,是因為我?”

杜克勤緩緩點頭。

“宋穆,這並非是老夫空穴來風。”

“你飽讀詩書,當對如今天下的詩詞有一番瞭解,你可見到過任何的詞作,能比之你,達到才氣九鬥?”

宋穆一愣,心中思索,而杜克勤已經與宋穆說道。

“頂級詩篇,是文道昌盛與否的標誌。”

“詩歌仍能到達九鬥,但唯獨詞作,一直只差臨門一腳。”

“直到你的《夜懷古》出世。”

說到這裡,杜克勤似乎臉上有兩分慨然之色,此刻緩聲說道。

“老夫當初為此興奮不已,但又擔憂你是否是曇花一現,而後你那首《南鄉子》,令我對你刮目相看。”

“也是那日起,這天下詩宗,都漸漸將目光看到你的身上,只是未曾想到,你竟有那般文采,三年及第。”

杜克勤說到這番話的時候臉上帶著不可遏制的興奮。

宋穆也是陡然想起那時候的場景,原來當初,杜聖那般欣賞自己,竟然還有這般意味。

尤其是其說詞宗可期,原是有這般淵源。

聽到此處,宋穆已大致明白此意,只是此刻仍舊是垂目看向桌上那塊令牌,杜克勤已經開口說道。

“今日老夫予你的令牌,可讓你在我杜氏詩宗行走,過段時日,想來,李氏詩宗,也會有所作為的。”

此話一出,宋穆的心頭更是十分震盪,原來這並非杜聖一時起意,而是早有謀劃。

令牌頓時被杜克勤推到宋穆身前,此番只是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

“誠如老夫所言,若是詞宗現世,將是我人族之喜事,文朝萬世可存。”

“宋穆,此非期盼,而是你實至名歸。”

宋穆這才瞭然,此刻之前心中的疑惑也完完全全的解開。

為何李杜詩宗對自己能有這般優待,祖宗蔭德已不足令其這般,竟是因為自己所寫之詞作。

這天下詩宗,將詞作,看做了未來。

此刻宋穆心中有些釋然,卻又感覺更加沉重了幾分。

這必定是一份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這成就詞宗的道路,道阻且長。

站在山巔,能眺望遠方,但也要忍受寒風吹拂。

宋穆沉吟片刻,朝著杜克勤躬身拱手。

“宋穆謹記杜聖企盼,必將為此傾力而為。”

杜聖滿意的點頭,再勉勵了幾句,便也轉身離去。

宋穆則是抬頭看向四周,此刻稍有兩份恍惚,剛剛發現先祖詩冊的興奮已經漸漸掃去,只是摩挲著手中的令牌,往著住處而去。

推開門,陶風明早已經休息,宋穆沒有去打擾他,只是坐在一側桌邊,點亮燭燈,推開窗戶,看著外面皎潔的月光,重新回憶著剛剛杜克勤與自己所說的一番話。

今日杜聖的言語,給宋穆帶來了太多的震撼,無論是先祖的往事,還是詩宗的困局,都令宋穆知曉這世間萬事不易。

而那最後,自己才知曉自己的身上,竟還被賦予了這樣的一番意義。

此刻一陣微風從窗外吹來,吹動桌案上宋穆所書寫的紙卷,一張草稿緩緩攤開,那是宋穆所寫的遊記的開篇。

藉著燈光,宋穆重新看著上面自己所寫的一個個內容,此番心中卻是忽然一鬆,嘴角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容。

或許有些事情,本就不需要自己過分擔憂與膽怯。

有時候順其自然,誰又能說接下來不會有好的一面呢?

詞宗之事還虛無縹緲,自己與其憂慮這等事,不如好好將自己面前的東西做好。

黎民百姓,文道昌榮,並非魚與熊掌。

自己已經見到這一切最深遠的意義,便要學會如何去做了。

黑夜之中,宋穆看著外面的情景,收起思緒,此刻重新展開書卷落筆。

……

一日清晨,修行一夜的宋穆久違的沒有起身,此刻抱膝盤坐,身上文力湧動。

隨著陽光照耀而來,宋穆身上忽的就氣息一湧,然後一股威壓瞬間盪漾開來。

只是片刻,這威壓便被宋穆收回,睜開眼,宋穆的臉上也露出了一個欣喜的笑容。

宋穆來到這杜氏詩宗不過兩月,竟就從七品境界升到了六品境界。

抬目,陶風明此刻也正看著宋穆,感受到宋穆身上突然提升的氣息,此刻也是微微點頭。

“不錯,這般突破,比之詩宗弟子都要強悍不少。”

“想來是你在這詩宗之中,也有所感悟。”

宋穆聽聞此刻也是笑著點了點頭,起身和陶風明交流了一番。

在詩宗的這兩個月,宋穆不用再惹塵世的喧囂,少了幾分名聲吹捧和憂國憂民,收心之後卻也是更上一層樓。

這一切其實都得益於自己的古書和念力新法。

古書的翻動讓宋穆對不少先祖的詩詞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而憑藉著《念力新法》的奇異背誦法門,宋穆能做到過目不忘,甚至在冥想之中,還能一目十行。

厚積薄發之下,才順利的突破了。

而不多時,當下就有這宗門子弟前來拜訪,還遞上了來了一封書信。

宋穆當著陶風明面前開啟,看完之後笑著說道。

“師父,是李氏詩宗來信,明日或許我們便要動身前往了。”

陶風明自然也是點了點頭,此番看向宋穆,心中卻是更加欣慰了幾分。

長安之事情雖然在文朝鬧出了一片風雨,但是風雨過後,卻意外的沒有什麼滿地狼藉。

失火一案因為陛下的恩威而無所怨言,而文朝士子更覺這是一番冤案,最後歸咎於妖魔蠻,聲討之勢更甚。

但此事對宋穆也有益處,如今少了兩分功利,卻也讓文心更穩。

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這一日,宋穆先是與杜氏詩宗中認識的前輩子弟告別,然後又特意拜託杜燃,讓其幫忙將幾份書信發出。

裡面有宋穆所寫給的陛下的呈文和徐雲才的民書一卷,都要送到長安去。

此外還有與金陵及石陽縣的書信,再報上一份平安。

宋穆雖不在長安,但仍舊可為文朝獻力。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